西西河

主题:【原创】评《亮剑》上 -- 萨苏

共:💬81 🌺469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其实情节稍微改动一点就行

“李云龙独立团在突围中让步兵开路,骑兵却和粘上来的敌军纠缠在一起,骑兵部队既没有在前方掩护突围,也不是在最危急关头打出对日军的迟滞性反击,被敌军缠上还要步兵去解围”,确实“李云龙这个指挥官运用骑兵的能力不及格”。

应该改成:

骑兵连冲开缺口,后续部队遭鬼子骑兵联队攻击,行将崩溃。骑兵连冲回包围圈,向绝对优势的敌人展开自杀式的进攻。。。

家园 没错

老赵不是文弱书生。拼刺刀虽然不行,但以他沉稳的性格,练出一手好枪法并不难。

家园 我们老话说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对文革也是这样,我不能够因为自己从感情上不喜欢文革,就必须给它说些好话来证明自己的公正 -- 真正的公正应该是直接给出思索的结果,无论它符合你的感情或者不符合你的感情。

我对文革之所以给于完全的否定,在于我对它的总体看法 -- 文革是一个反文明的历史事件。在文革时期,中国的文明进程遭到了倒退性的破坏,现代文明的几个构成因素都受到了巨大的打击 -- 文化(原有文化基础受到残酷破坏),经济(脱节的生产关系和对经济的不重视导致民生凋敝),自由(严格的人身控制和对个性的压抑),民主(达到顶点的一言堂),博爱(对人道主义的批判),科学(教育和科研的人为废驰),道德(摧毁原有道德有不能建立新的,造成幻灭)。文革不是对于某一个阶层的打击,所有中国人都是它的受害者 -- 官员么?做实事的官员被清洗,飞黄腾达的理论家们却没有驾驭大国的能力;农民么?农民的贫困达到了极点,我母亲去隆化县时看到了当时农民的生活,甚至比六十年代早期还要贫困;工人么?同样的贫困,下乡的主力不是大院的孩子,而是城市工人们的子弟;知识分子么?臭老九和不断的政治打击造就了老舍和傅雷等人的命运。

我反对文革,因为它是对人类文明的破坏,而不是因为感情上面自己的家庭受到了它的伤害。

家园 老萨说的好

老说现在人心大坏,为什么?根儿就在wg呢,好人都伤了心了。人,要是把面皮都撕掉了,还有什么做不出来的?

  • -- 系统屏蔽 --。
  • -- 系统屏蔽 --。
家园 我更赞同霍去病兄的观点,老萨对文革的批判失于空泛.中国在

这十年里的发展,不是某一个人,一种因素,一条路线单独决定的,而是多种因素,多条路线,多个集团角力的结果.老萨所提到的种种失败之处和恶果,也不见得统统都是某一因素的罪过

家园 也许政治才能值是老赵本事的一部分

文人有些的确是多面手.

比如戚继光的上司谭纶,文人出身,却被称为当时名将,且特别喜欢自己上阵碎玉,亲手搞定倭寇不下百人.

沈括出使契丹也曾射过箭的,当然很可能是某种礼仪活动.

卖油翁一文的另一男主角,\"吾射不亦精乎?\"那位,文进武出,文状元出身,太尉辞世,且射术名噪一时.

家园 别急着为人辩护啊

老萨只说wg的危害,还没提到谁的过错呢,急啥

纠错还要揪个主要责任呢,二战前犹太人在欧洲本身不讨人喜欢,可现在有人拿这个为纳粹杀犹太人辩护吗

家园 你这个类比不大贴切.我认为更好的类比是焚书坑儒.你觉得呢
家园 我确实没讨论是谁的过错

我想这个不如避免它下次发生更重要。

家园 萨大什么时候把这个尾巴补齐呢?
家园 【原创】评《亮剑》 补完

既然是补,就和《亮剑》本身的中心意义有些脱节,只想谈谈这部作品中的爱情。

影片中赵刚和冯楠的对话带有一丝超越现实的意味,我们应该感谢编导完整地保留了作者写下的这段对话 – 因为这里面暗示着两个人未来的命运。

看得出来,冯楠和田墨轩一样,对共产党有着自己的担心,他们都是革命的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者。但应该说两个人是有所不同的。

田墨轩的思想更加锋锐。田墨轩或者他的朋友从来没有把自己和执政者放在一个群体中。看到田墨轩,我想起东吴的张昭。孙权一句“子布诸人各顾妻子”让张昭一千年翻不了身,但在魏使面前仗剑国门的,也是张昭,在孙权面前闭门不纳的,也是张昭。仅仅把张昭视为投降派未免太过简单。他们的抵触和不满代表着自己对一切统治者的蔑视。他们的人格和统治者是平等的,并不以参与国事为荣耀和感激。田墨轩们难免食古不化,在现实的政治面前无论胡子多长依旧幼稚。在一个太平岁月中,或许还有他们存在的空间,而在一个矛盾尖锐的时代,他们注定走进历史的阴影。原著中田墨轩在兴凯湖农场中的表现,展示的就是这种精神在末路中的光芒。田墨轩用自己最后的一点食物救了老K,然而根本不会平等看他。我们可以说田墨轩从思想上对人不平等,这是他的局限。然而,田墨轩就是田墨轩,他认定了的事情,你无法改变他田墨轩根本不屑改造。他的死,死于一种殉道的精神,这只不过是多少代殉道者们故事的一个轮回,而不在乎对象是谁。宁可肉体消亡,也不放弃精神的独立。你可以说他冥顽,却不得不承认他的坚定。田墨轩和布鲁诺不一样,但又有一样的地方 – 这在于他们都是孤独的斗士,都绝不向自己不接受的东西低头。

在你坚持的时候,谁知道后世怎样看你?田墨轩的不屑,不屑得有资格。

冯楠和田墨轩不同。田墨轩虽然接受了李云龙这个女婿,但从不把李视为和自己同一个圈子的一员,那不过是对女儿的投降。冯楠对赵刚的欣赏,意味着她要走进赵刚的世界了。

赵刚和冯楠的爱情开始得极为浪漫,是那种阴阳两极的相吸,奇异中又透着合理。赵刚和冯楠的相互吸引不是外在的内容。书中对冯楠的描述,显示冯不是美女,她的吸引力在于气质而不是相貌。同样,赵刚对冯楠的吸引,也在那种书生与杀伐共同形成的精神境界。

所以她有那样一段和赵刚的对话:

赵刚,我见过你。冯楠肯定地说,眼睛在凝视着赵刚。冯楠,我也是。我正在想,是什么地方……赵刚静静地望着她,做沉思状。你不用想了,那会白白耽误时间的。爱因斯坦说过时空也能多维存在,我想,咱们可能在另一个时空里见过,或是……梦中?冯楠的声音幽幽的,仿佛从很远的地方传来。有可能。赵刚赞同道,佛教认为人有六轮之回,人死后过奈何桥时被灌了迷魂汤,把前世忘得精光,但也有个别被漏过的,这种人能清楚地记得前世,有可能咱们前世见过,又凑巧都躲过了迷魂汤。

冯楠笑了,笑得很灿烂。赵刚也笑了,笑得很温和。

影片中,这一段表现了原作的精彩。随后,冯楠问了两个奇怪的问题 –第一个,“一个青年学生投身革命二十年,出生入死,百战沙场。从此,世界上少了一个渊博的学者,多了一个杀戮无数的将军,请问,你在追求什么?为了什么?”,第二个, “有一天,自由和尊严受到伤害,受到挑战,而你又无力改变现状,那时你会面临着一种选择,你将选择什么呢?反抗或死亡,有时,死亡也是一种反抗。”

进入恋爱中的两个人,究竟为什么谈起了这样现实甚至有些残酷的问题呢?

这第一个问题,我的理解,是冯楠对赵刚的最后探寻,赵刚的回答是“我追求一种完善的、合理的、充满人性的社会制度,为了自由和尊严。”此言一出,我想冯楠对赵刚最后的一丝疑虑也已经消失。

从这段话她明白,赵刚的路,是一个理性选择而不是盲目尊崇的结果。黄埔军校门前,曾有这样一副对联 – “升官发财请往别处,贪生怕死莫入此门”。其实,无论哪个党派,都有人怀着同样的理想,他们信仰某个主义,是因为相信这个主义可以帮助他们实现理想。孙中山如是,赵刚也如是。

这是冯楠和赵刚可以共鸣的地方。冯楠大约也有过疑虑,假如赵刚仅仅是某个主义的狂热信奉者,她还能够让自己爱上这个人么?

我的看法,冯楠的性格象是凌霄花,她在感情上更愿把赵刚视作橡树,所以她很希望这棵橡树能够让自己的一生无怨无悔。

第二个问题,有人认为冯楠具备了未卜先知的能力。其实这未免夸大。我想,这是冯楠对于自己未来命运的一个预测。字里行间,我可以看出的,是两个字 – “党人”。自古,“党人”有好下场的极少,而自己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历史上正是若干“党人”终生困扰的问题。比如苏轼,他是“旧党”,但始终无法从良心上去否定“新党”的一切。而赵刚正是一个“党人”。一个新的政权建立了,建立它的人从历史上看,无一没有面临抉择的关头,即使一次选择可能侥幸过关,也肯定有第二次等待。赵刚他们不可能例外。于是,冯楠问他:“你将选择什么呢?”

赵刚的回答分成了两个部分,对付出代价的了然,和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信心,如果没有前半部分,那就不是赵刚了,如果没有后半部分,赵刚就没有选择过自己信奉的那个主义。此言一出,冯楠心中,对自己的命运当已经了然 – 她此生会是一个十二月党人的妻子。

电视剧中的这段对话,总要结合书中赵刚冯楠的最后时刻,才能看出那悲剧的宿命。

小说中是这样写的 --

冯楠露出凄楚的笑容道:“性格即命运。我没有能力改变你,惟一能做到的是,始终伴陪你直至死亡。”赵刚痛苦地流下眼泪:“你这样做毫无意义,这是有意让我的良心负债,为什么不给我一些自由的空间?给我一些选择的权力?”“赵刚,你知道俄国的十二月党人吗?”“当然知道,那也是一群充满理想主义的革命者。”“我在想俄国的十二月党人,在想他们的妻子,那可真是一群高贵的女性。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后,被沙皇流放到西伯利亚,他们的妻子面临着两种选择,要么和丈夫断绝关系,继续留在彼得当贵族。要么被剥夺贵族身份,伴陪他们的丈夫去西伯利亚服苦役。这些高贵的、柔弱的女性表现出极大的勇气,毅然选择了后者。陀思妥也夫斯基都感动得流泪了,他说:她们抛弃了一切贵族身份、财富、社交和家人,为了崇高的道德义举,为了争取自由而牲了一切。无辜的她们在漫长的二十五年里,经受了她们‘罪犯丈夫’所经受的一切……你看,一百多年过去了,在人们心中,那些英勇的十二月党人反而不如他们妻子的历史形象完美。十二月党人的妻子,成了一个群体,成了一种英雄主义的象征,历史也牢牢地记住了这些伟大的女性。你知道,这个世界上假如没有了你,我活着便没有任何意义,思想的孤独和对你的怀念同样也会杀死我,还记得吗?当我第一次见到你的时候,我才真正知道,什么叫一见钟情。那时我就想,感谢上苍,这个男人是上苍恩赐于我的。”。。。他拍拍冯楠的后背,轻轻说道:“喂:十二月党人该上路了,黎明可是上路的好时候。”冯楠此时已泪飞如雨,她猛地抱住赵刚痛哭道:“赵刚啊,我害怕,这是我的一块心病,我只怕当咱们的肉体消失后,灵魂也会飘散,没有了你,我太孤独了。”赵刚微笑道:“你放心,我会紧紧地抓住你,想跑都跑不掉。”冯楠擦去眼泪,脸上露出孩子般的笑容:“真的?你可要说话算数,让我放心。”她轻轻扶起赵刚说:“走好,我亲爱的十二月党人,咱们就要去风雪茫茫的西伯利亚了……

冯楠,最终是水的女儿,赋予水刚烈的气质,是水的女儿的杰作。然而,水就是水,至刚之水,亦无奈温柔。

田雨又和冯楠不同,电视剧我以为没有充分表现出田雨的气质。

表面上看,无论相貌还是脾气,田雨更应该象水。然而,田雨的内心世界,却显示出火的绚烂。小说对她性格的刻画我以为更接近于其父亲田墨轩。田雨不是很理性的人,她外在的温柔和内心的坚强浑然一体。那种固执,不识时务和无所畏惧,都是田墨轩的遗传。她最后的入狱和把手腕割成“孩子的嘴”一样的结局,应该说和李云龙的关系并不大,而是她性格的体现。外柔内刚,田雨所展现的,是典型中国女性的性格特点,只不过她的表现更为强烈而已。

有一种看法认为田雨和李云龙的结合有牵强和强迫的性质。然而,田雨对爱情的看法,可以证明她对李云龙的感情,更多地是符合自己的爱情观的。田雨在和她母亲沈丹虹的对话中,曾经这样写过自己的看法:“不错,不趋炎附势。正直、清高,有学者的儒雅、敏锐的判断力,这些当然很好。可……怎么说呢?这些优点太中性了,男人身上可以有,女人身上也可以有。我喜欢的是,只能是男人身上存在的优点而女人身上不可能存在的,那就是有尊严、有血性、有英雄气概,勇敢顽强的性格,这才算是男人,和这样的男人相处才有安全感,才能显出自己作为女人的阴柔之美。”

一句“我喜欢的是,只能是男人身上存在的优点而女人身上不可能存在的”,会让多少男人羞惭呢?

不过,为男人所欣赏的女性,是不是也正因为具有那种男人不可能具备的优点呢?

可以说,影片中张白鹿那种为了李云龙的痴迷,更符合田雨的性格。

张白鹿,这个形象很难评价。

大多数观众不喜欢这个添加进去的人物。她的高傲孤芳自赏,她对好友不讲道义的夺爱,她的缺乏道德感,等等,一切的一切,都难以让人欣赏。同时,从我个人而言,张白鹿的扮相,也不是很能吸引男人的那一种,她的美让人感觉缺乏信任,也缺乏深层的吸引力。

然而,我不认为导演增加一个张白鹿,仅仅是为了表现二女争夫。

看着电视中张白鹿远去的背影,忽然感到一种痛苦。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桀骜不驯,对于爱情与性如此随意的女子,在随后岁月中不可避免的悲惨命运。任何一场运动中,张白鹿都是最典型的被打击者。

张白鹿与李云龙或者田雨或者赵刚都不一样。赵刚他们,可以等到天亮,他们是历史剧中的悲剧角色,是我们灵魂的拷问者。

张白鹿不同。她是难以得到平反的。

她是传统目光中的“破鞋”,是革命中鄙夷的道德沦丧者。

就象同性恋者一样。

我们看不惯,就是打倒的理由么?

看《亮剑》这部片子,曾记得听到张有这样一句台词。她说:“只有对爱情和自由的追求,无法控制。”

奇怪的是,重新来看的时候,却找不到她是在哪段情节中说出这段台词的了,这段话,神秘地消失了,虽然我看的是同一张牒。

或许因为这句话,让我看张白鹿的背影,增添了许多敬意。

[完]

关键词(Tags): #张白鹿#田雨#田墨轩#冯楠
家园 沙发花!

嘿嘿,不容易啊

家园 三宝!

惊喜:所有在本帖先送花者得【通宝】一枚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