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温州皮鞋的故事(1) -- 第一把火 -- 蜡笔小新
引子
上午和橡村长、不是马甲两位大虾瞎侃浙江人做生意,不可避免地就绕到了“温州皮鞋”这个话题。
要说起温州皮鞋,就不得不从二十年前的那一把火说起。。。
(一) 第一把火
时间:1987年8月8日
地点:杭州武林门广场
事件:5000双温州皮鞋连同“温州制造”的狼藉名声一起,被翻卷着的火舌送上天空。
事件的起因有两个版本。
1987年的一天,原商业部长胡平的女儿在武汉一家商场买了双新皮鞋,穿了一天后,鞋底脱胶,成了 名副其实的“一日鞋”。新华社记者即以此写了篇报道。 原轻工业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出通知,将温州产皮鞋列为重点整治对象。不过后来查实,胡平女儿买的那双鞋并不是温州产的。
另一个故事是在1989年,一名东北女青年给未婚夫买了一双温州皮鞋。两天之后的结婚筵席上,新郎的皮鞋开了帮,这才发现里面塞的全是马粪纸。气愤的新婚夫妇把破鞋寄给了温州市长,还附上了几个字:温州人拿这种皮鞋坑人,当市长的脸红不红?
这里小新讲三点:
第一,俺比较相信前一个版本,因为第二个故事发生在烧鞋这一历史事件之后。
而且在80年代,中国还处于计划经济和部分市场经济并存的时代,由上而下的行政命令的执行比个体自发的组织的效率更高、可能性更大。
第二,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烧鞋事件发生在杭州而不是温州,起码浙江人本身当时也是最直接的被害者。
而第二个故事里面的东北兄弟,更可能地是是被烧鞋事件的漏网之鱼给害了。
第三,胡平之女的那双鞋并不是温州产的。说明当时劣质鞋的来源很多。客观地讲,中国各省人的平均智商差不太多,骗子哪里都有,关键是条件具不具备。
这里还有一段温州奥康老总王振滔的回忆。
王振滔连夜赶回了武汉时,柜台空空如也。让他想不通的是,有关部门竟然在长江江边,以5元一双的低价处理没收他们的温州鞋。“如果我的鞋是假冒伪劣,你们可以集中销毁啊,不该拿出来公开销售啊?这是冤案。”
王振滔决定讨个说法,通过艰难地诉讼,他获得了胜利,拿到了2000块钱的赔偿。。。
再深入的想一下,‘假’的概念是什么?以低价格出售低档次商品,算不算是欺骗行为吗?
那么假药,瘦肉精,毒大米,不合格大桥呢?
在地方保护主义横行的今日中国,事实的真相往往是很难揭开并广泛传播的。
而80年代的浙江是什么?温州是什么?老蒋的老窝,台海的前线。譬如温州,国家不但几乎不投入一分钱,还限制造高楼、开工厂。这种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地方,理所当然地最容易就成为了靶子。
如果你第一次去义乌小商品城,俺相信你一定会惊讶于产品的价格,起码对俺来讲,确实有点震撼。以前就知道大米多少钱一斤,而对大部分商品的生产成本,根本没有概念。
当然,里面以次充好的东西很多很多很多,但是俺当时还是买了不少,关键还是值不值。比如说,一块钱十双的白袜子*[1],对天天踢球的穷学生来讲,简直太值了!您说踢两三个月就破了,没错,可脚趾头的地方破了似乎也不是什么大事。
*[1] 这里的一块钱十双并不是单价,而是批发价。
(二) 第二把火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世纪末。
1999年12月15日下午3点多,在杭州市郊中村的一片空地上,奥康集团董事长王振滔、时任温州市副市长冒康夫又点燃了一把大火,2000多双假冒奥康鞋和数万枚商标在熊熊大火中化为灰烬。新华社、《人民日报》、《浙江日报》等数十家媒体记者的长枪短炮齐刷刷对准了这第二把火。
引用《经济日报》第二天的报道:"12年前一把火,烧温州人的劣质鞋;12年后的一把火,温州人烧仿冒温州鞋的伪劣鞋。"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1997年至1998年,武汉、安庆、公安、高密、临沂、泰安等地相继发现假冒奥康鞋。奥康在山东“打假”两个多月,发现山东高密碾头村生产“奥康鞋”已成相当规模:10家涉案企业中,1家做商标,3家做产品包装,6家做鞋。
就和全国人民都耳熟能详的全庸,古龙著 一样,这些鞋的商标都是“X奥康”、“奥X康”、“奥康X”。
客观地讲,在地方保护主义已经形成的90年代末,放一把火也许是温州老板们的唯一发泄方式。
不是可以打官司吗?问题是能执行吗?
------
诸位可能奇怪,十年前还过街老鼠似的温州皮鞋,怎么一下子变成了被仿冒的对象了???
这里有一组数据:
到了1994年,鹿城区皮鞋的剥离强度合格率达98%,全性能合格率已达到81%
这里比较令人佩服的一点就是:温州人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他们认识到人造革冒充牛羊皮,马粪纸作衬,锯末作垫底这些投机取巧的东西在市场经济中,肯定会最先被市场所淘汰的。
所以温州老板们自己先搞了个行业规矩,出台了一个鞋业管理实施办法。其中有一条规定:搞假冒伪劣屡教不改的,不但要被注销营业执照,而且还不准其再在温州做老板。凡是因为质量问题吊销营业执照 的,要将企业负责人的身份证号码连同照片通报全市有关部门,存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档案库,在五年之内不准在温州市申办企业,不准当法人代表。
不知道这个‘土’办法是不是中国第一个书面的产品质量信用制度。其直接结果就是全国六家鞋业“中国驰名商标”中,温州占了四家。
其实在浙江,破坏区域经济的整体形象还不止是皮鞋,低压电器又是一例。90年的时候,国务院办公厅还单独发了《关于温州乐清县生产和销售无证伪劣产品的调查情况及处理建议的通知》,彻底整顿了乐清的低压电器市场。不过当时“幸存”下来的两位,正泰和德立西最后都做大了;听说最近好像真的要上市了,福布斯排名估计又要提高不少了。
现在温州鞋年产大概超过10亿双,您今天穿了没有?
俺很少穿皮鞋。。。
(三) 第三把火
进入二十一世纪了,占领了国内市场之后,温州皮鞋又开始开拓海外市场了。
武林门的硝烟虽然早已散尽,没想到在地球另一边的西班牙又出现了第三把火!
2004年9月17日,西班牙东部小城埃尔切(Elche),一个充满棕榈树的小城。约400名不明身份的西班牙人聚集在街头,烧毁了一辆载有温州鞋集装箱的卡车和一个仓库。这是西班牙有史以来第一起严重侵犯华商权益的暴力事件!其中,损失最惨的当数青田华侨陈先生,他被烧毁了相当于16个集装箱皮鞋仓库。
其实温州鞋在开拓海外市场中,纠纷一直不断。国内有过报道的就有,01年“俄罗斯强行扣货”事件、03年“罗马烧鞋风波”、04年“尼日利亚禁止进口商品名单”事件和“俄罗斯查抄艾米拉市场” 等一系列事件。
如果说发生在俄罗斯的几次税警强行扣货事件,是由于所谓“灰色清关” *[1]的问题。那么这次西班牙的纵火事件,则是在2005年1月1日欧盟对中国鞋类取消配额之前的一次赤裸裸地暴力排斥中国商品的行为。
而事后的国内报道也颇为微妙,基本上大部分都是在讨论如何进行产品升级、减少低价鞋对市场的冲击、建立品牌云云。。。
其实制鞋业,除了意大利和英国的一些奢侈品品牌,基本上就是个劳动密集型工业。如果你走高档路线,自然也会有其他人做低档货。
上世纪60年代,世界鞋业的制造中心在意大利,70年代向日本、韩国转移,80年代向台湾转移,90年代后登陆中国大 陆。韩国的制鞋业在上世纪70年代得到了最大的发展,到80年代成长为它的第三大出口产业。1990年出口创下最高记录,达到43亿美元。
韩国鞋业的发展主要是依赖贴牌生产OEM,最后被低劳力成本的中国取代也是不可避免的。
小新觉得,这次西班牙纵火事件并不这么简单。抛开民族主义不谈,这次事件的一个关键在于,和以前出口美国不同,中国商人已经从按订单加工、贴牌OEM发展到了在西班牙建立了 自己的销售网络。
前总理朱镕基在哈佛演讲的时候,不是提到过:80美元的一双鞋,中国工厂的出厂价只有5美元,其他75美元都被你们美国中间商拿了大头。
而这次西班牙纵火事件的背后并不在于多少工人失业,而是华人对整个埃尔切鞋业从生产到销售的一锅端。其实是华商与西班牙当地商人矛盾积累和激化的产物。
前面提到损失最严重的是祖籍青田的华侨陈先生。青田是浙江的侨乡,特产青田石(和鸡血石、田黄石一样都是篆刻的好材料)。
不过青田并不属于温州,而是与温州接壤的丽水地区下属的一个县。有趣的是,西班牙华人中超过八成都是祖籍青田。因此建立一个销售网络,似乎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外链出处
在全球贸易中,大家都知道中间商的利润最大,但同时他们的风险也最大。河里不是有过讨论,这么多海外华人,中国为啥不搞个类似沃尔马的巨型零售商,肥水不留外人田。
问题是,谁来保护他们的利益呢?您以为美军整天绕着地球转,仅仅是作作秀而已吗?
*[1] 注:所谓“灰色清关”是相对正规的报关手续而言,中方企业不用和海关打交道,而是通过委托俄方“清关公司”代理清关。这种通关方式手续简便、费用低,但是企业拿不到正规的报关单。因为一些俄方代理会“以少报多”、“以低报高”甚至直接买通海关官员等不法方式偷运进关。自然,这样的货物一旦接受检查就会被查抄。
据报道,中国商人在其中一次查抄中,就损失了近三千万美元的货物。
青田人在国外一般也说自己是温州人。50年代初,青田才从温州划出去。
别看温州产鞋,似乎温州人不愿意穿温州鞋。据说是温州鞋样子太土,本地人穿戴比较挑剔倒是觉得广州鞋样子时髦一些。这也难怪,因为温州鞋基本是以中小城市的二线市场为主(当年我上大学的时候,脚下的温州鞋倒是博得时髦的评价)。高档货不多,品牌再上一个层次还需要更多努力。
从作假起家,完成资本积累,然后成功转型,进入正当行业合法经营,然后涉及各个领域。
效率高,灵活,敢于冒险,能看到发展趋势,等等。
其他地方的商人这样的也有,但是这么大的群体还是少见的。
当然毛病还是多多,不过如果温州商人成功不了,中国其他地方的商人估计也就更难了。
这点很重要。
温州人之所以能一起闯,语言是一个天然优势。
样式这个问题很难说,个人有个人的观点,还得靠市场(特别是年青人的市场)说了算。
商人的第一桶金是最难的,后边继续搞大搞强要容易的多,虽然还有发展的问题。到纸皮鞋被烧时,资本原始积累已经完成,以后是正规生意,当然要做品牌,抓质量,到占领全中国,占领全世界。原始积累就要作一本万利的生意,纸皮鞋是这样生意中的一个,这是他们的聪明之处,当然也无所为好坏对错。只是,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说:“资本原始积累,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渗透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而已。
第一桶金都是肮脏的。。。。。。
虽然现在打工也能打出不少钱了,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讲,第一笔钱大都很黑很黑的。
主要是嫌样子不好看,特别是我弟,虽然同学朋友一堆做鞋,随便拿不要钱。
记得02年我参加工作以后第一次回家,给自己买了一件美特斯 邦威的T恤,老弟一句话把我气够呛:你怎么给自己买一个民工牌子?
就个人经验来看,真正造假起家的其实是义乌人。小商品市场以前就是一整个假货集散地。
温州人起家的方式比较复杂,造假有、走私也有、倒卖也有、赌博也有。
但是大家一般都三缄其口,根本没有国家投资可以让倒腾,钱从哪里来?资本的原始积累有没有原罪,嘿嘿,这个地雷目前大家轻易都不敢碰。
不知道你知不知道九十年代初期的时候河北省的白沟有多火。
主要产品是箱包,后来就什么都有了,连买枪都不难。
不过没坚持多久,然后就没啥消息了。
还有大邱庄火的时候,我们去参观,结果通行的一位问了一句,你们这里有哪个厂子不是假冒伪劣呀?然后我们的接待规格就一落千丈了。
什么地方都一样。温州人搞得大了,名气才响么。
靠股票和房地产纷纷掘到了自己的第一个一百万,这个算不算干净的?
当然算是干净的。
不过一百万也实在没啥呀,在上海市中心也就买一个客厅,还算不上第一桶金。
不是十年前的一百万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