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温州皮鞋的故事(1) -- 第一把火 -- 蜡笔小新
引子
上午和橡村长、不是马甲两位大虾瞎侃浙江人做生意,不可避免地就绕到了“温州皮鞋”这个话题。
要说起温州皮鞋,就不得不从二十年前的那一把火说起。。。
(一) 第一把火
时间:1987年8月8日
地点:杭州武林门广场
事件:5000双温州皮鞋连同“温州制造”的狼藉名声一起,被翻卷着的火舌送上天空。
事件的起因有两个版本。
1987年的一天,原商业部长胡平的女儿在武汉一家商场买了双新皮鞋,穿了一天后,鞋底脱胶,成了 名副其实的“一日鞋”。新华社记者即以此写了篇报道。 原轻工业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出通知,将温州产皮鞋列为重点整治对象。不过后来查实,胡平女儿买的那双鞋并不是温州产的。
另一个故事是在1989年,一名东北女青年给未婚夫买了一双温州皮鞋。两天之后的结婚筵席上,新郎的皮鞋开了帮,这才发现里面塞的全是马粪纸。气愤的新婚夫妇把破鞋寄给了温州市长,还附上了几个字:温州人拿这种皮鞋坑人,当市长的脸红不红?
这里小新讲三点:
第一,俺比较相信前一个版本,因为第二个故事发生在烧鞋这一历史事件之后。
而且在80年代,中国还处于计划经济和部分市场经济并存的时代,由上而下的行政命令的执行比个体自发的组织的效率更高、可能性更大。
第二,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烧鞋事件发生在杭州而不是温州,起码浙江人本身当时也是最直接的被害者。
而第二个故事里面的东北兄弟,更可能地是是被烧鞋事件的漏网之鱼给害了。
第三,胡平之女的那双鞋并不是温州产的。说明当时劣质鞋的来源很多。客观地讲,中国各省人的平均智商差不太多,骗子哪里都有,关键是条件具不具备。
这里还有一段温州奥康老总王振滔的回忆。
王振滔连夜赶回了武汉时,柜台空空如也。让他想不通的是,有关部门竟然在长江江边,以5元一双的低价处理没收他们的温州鞋。“如果我的鞋是假冒伪劣,你们可以集中销毁啊,不该拿出来公开销售啊?这是冤案。”
王振滔决定讨个说法,通过艰难地诉讼,他获得了胜利,拿到了2000块钱的赔偿。。。
再深入的想一下,‘假’的概念是什么?以低价格出售低档次商品,算不算是欺骗行为吗?
那么假药,瘦肉精,毒大米,不合格大桥呢?
在地方保护主义横行的今日中国,事实的真相往往是很难揭开并广泛传播的。
而80年代的浙江是什么?温州是什么?老蒋的老窝,台海的前线。譬如温州,国家不但几乎不投入一分钱,还限制造高楼、开工厂。这种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地方,理所当然地最容易就成为了靶子。
如果你第一次去义乌小商品城,俺相信你一定会惊讶于产品的价格,起码对俺来讲,确实有点震撼。以前就知道大米多少钱一斤,而对大部分商品的生产成本,根本没有概念。
当然,里面以次充好的东西很多很多很多,但是俺当时还是买了不少,关键还是值不值。比如说,一块钱十双的白袜子*[1],对天天踢球的穷学生来讲,简直太值了!您说踢两三个月就破了,没错,可脚趾头的地方破了似乎也不是什么大事。
*[1] 这里的一块钱十双并不是单价,而是批发价。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原创】温州皮鞋的故事(1) -- 第一把火
🙂【原创】温州皮鞋的故事(4) -- 新游戏规则 11 蜡笔小新 字2866 2007-09-04 19:34:41
🙂温州商人应该是中国最有希望的私人企业家群 3 橡树村 字266 2007-08-31 14:37:41
🙂然后成功转型?马上开始炒楼市,没看出有什么区别 simplyred 字0 2007-09-01 00:54:41
🙂不是俺地域歧视 1 蜡笔小新 字282 2007-08-31 15:05:24
🙂北方是白沟 2 橡树村 字316 2007-08-31 15:08:35
🙂这倒是个很有意思的对比分析话题 2 蜡笔小新 字168 2007-08-31 15:14:07
🙂不知道有没有人研究 2 橡树村 字156 2007-08-31 15: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