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一叶知秋—经济学在中国的尴尬(五) -- 万里风中虎
我没怎么学过多少经济理论,但“比较优势”的实践总让我觉得林是个深喉。
哈哈哈哈。。。想法太邪恶了
是林的原话吗?
是
哈哈哈哈
林毅夫确实没有讲
一旦集体化,农民宁愿饿死也不干活。
见文章的P13-14,以及19. 由于农业生产的激励机制成本太高,在非自愿式集体化形成后,农民同自有土地相比工作更加懈怠,所以生产水平必定下降,而当生产下降时,其他农民无法退出集体化,所以集体化困于囚徒困境。
他认为天气,政策和社群大小是次要原因。
但是他忘记了农民饿死了,难道集体化造成的激励不足会大于饿死威胁造成的激励增加?难道经济人不是理性的吗,偷懒也得足够自己活下去不是吗?而且仅仅从激励机制解释粮食产量变化,将天气政策以及我提到的美苏封锁所造成的生产函数的变化一笔带过,是盲目。
多说一句,博弈理论无足观也。
他的比较优势就是说中国没向台湾日本那样发展,所以改革前发展的慢,改革后发展的快。
怎么说呢,把中国经济用外国人能听懂的方式介绍一下,只是为此也改变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真实面孔
比如说
一,把某些人推行的极端公有化形式当成了人民公社,或者人民公社的必然。
二,否认了在抗击灾害、规避风险、集结资金方面,集体比个人力量体现的优越性。
三,因为集体化了所以没动力了,农民因此把自己活活地饿死了。
我对你暗指的那些“人民公社”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情结,但我认为你说的过去并非就是全部的事实。
有不同看法,就写文章来证明阿。光喊口号谁会相信呢?
可能他人民公社的定义和你不太一样,和你说的那样,他的定义要狭窄一点。不过意思大家听明白了就好。你的意思也算清楚,大家也明白了就好。
我记得当年看林毅夫的文章里头说的也是,农民还具有自由退出权利的时候,集体生产由于集中使用劳动工具之类的效果,生产率确有提高。后来慢慢整个运动越来越政治化,就很难退出或者没法退出公社了,这就出现了问题。
你再仔细读读老林的文章,他的逻辑真的是因为“一旦集体化,农民宁愿饿死也不干活”?我看是您老人家自己的逻辑吧。您老还是多加强点基本学识和逻辑训练才好。
如果不是万里风中虎的《经济学在中国的尴尬》,我注定不再愿意向人主动提起定县晏阳初乡村建设学校的种种。因为我总以为,定县翟城的晏阳初乡村建设学校注定消逝在历史中的,道理很简单,那是乌托邦,一个根本不应该存在的地方。它的“格格不入”,它的“前卫另类”,它的“理想主义”完全和我们所见过的所有的乡村完全不同。更重要的是,那里承载了太多的人对中国农村发展的希望罢了,他们在禁区边小心翼翼的探索,稍有不慎,就身家不保。
第一次去听温铁军讲课还是在人大明德楼九楼,当时东北几个县的村经济合作社来了几个理事长在北京接受培训,我是以一个纯粹的票友的身份在旁边听着玩。现在想来很多东西记不得了,不过一样却很清晰,当有个学员向老温提出,自己得村子搞了一年得合作社,经济上几乎没有任何得起色,但是困难不少,出现了畏难情绪。老温当场就火,这个山东老头指着对方得鼻子说:“你们搞大包干三十年都没富裕起来,凭什么要我帮你们一年就富裕,我又不是财神爷!”后来我才知道,定州出事了。
定州的事情本身很简单,办学校需要当地教育部门的审批,并且三年一审。定州的晏阳初乡建学校只是复审没有通过,而已……就这么简单。
往复杂的说呢?当天去学校通知取消学校办学资格的是开警车的便衣,而且至今都不知道,这群便衣是属于哪个系统的。反正来了后没三句话,就把学校外面的牌子给摘走了,所以至今学校外面只有合作社的牌子,没有学校的牌子。
好吧,实话实说……还有某报纸公开指责定州的乡建学校是“新时期的农民运动讲习所”。我想这才是一切的根源,清楚了这个根源,再回头看看老温在03年学校重建的时候的讲话,那种无奈窘迫,手足无措,是多么的可悲。
“我们实际上仅仅是改良主义者,和当年乡村建设运动的先驱者一样,是主张社会改良的。我们不会做任何‘斗争’,那些农民革命对 我们来说,已经是过去那个世纪的事情了。”
哈哈,每次我看这段话的时候,都有发自内心的,无奈的笑。
计划经济残存的一些记忆
翟城欢迎您
一些在普通的乡村看不见的标语
合作社的特色,农资服务部
去学院的路
学院大门
大门口的晏阳初像
几张学校里面校舍的照片
试验基地的大棚
温室
浴室
重点推荐这个生态厕所
学校的组织机构
又一批支农队员……
在世界上社会主义国家的集体农庄纷纷解体的情况下,只有资本主义的以色列的合作社还在继续发挥作用。
由于当时中国的工业化在重工业轻工业上都没有完成,农业工业化是不可能的,所以人民公社的结局也是可以预测的。
美国的农场制度和以色列的合作社制度,在形式上不同,实质上都是集约化工业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