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闲聊知识分子 -- wanderer
在维基百科中,知识分子是被这样定义的。知识分子是指运用其智力研究、反思和推测、质疑以及回答有关各种不同思想问题的人士。维基百科又补充说,现代关于知识分子存在三种定义。第一种定义是指以从事思想、著作以及精神生活等方面职业为主的人士;第二种定义主要来自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是指从事教学,律师,新闻等职业的人员,这种定义在中国大陆比较流行;第三种定义指文化知识分子,主要指具有文化、艺术方面特殊才能的人,因其才能获得某种话语权,从而能够以这种话语权影响公众和其它事物的人士。
在百度中,知识分子的定义被划分为国内和国外两种。据百度讲,国外主流认为,知识分子是受过专门训练,掌握专门知识,以知识为谋生手段,以脑力劳动为职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群体,并在国外称为中产阶级的主体。国内学术界一般认为,知识分子是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主要以创造,积累,传播,管理及应用科学文化知识为职业的脑力劳动者,分布在科学研究、教育、工程技术、文化艺术、医疗卫生等领域,是国内通称“中等收入阶层”的主体。
俺原以为,知识分子这个词是可以顾名思义的。知识分子由两个词组成,知识和分子。知识是看不见摸不着,对人类社会非常有用,并指导人们日常行为的复杂思维介质,而分子就是具有某种性质的人。因此,掌握并且使用复杂思维介质的人,应该就是知识分子了。
其实不然。在现实社会中,知识分子的定义,是要打上阶级立场的烙印的。比如说,有现代知识分子(http://www.fatianxia.com/blog_list.asp?id=12090)就认为,知识分子才是当代最先进的社会力量。
花已送出.
真要填好也不容易.
不过在中国,知识分子是很容易被混淆成"读书人"的.可惜,这种传统意义上的"读书人"的目的,主要就是搭上统治者的船,"劳心者治人,劳身者治于人".
现在好很多了,但传统文化的影响还是不可忽视呀.
据说,苏联知识分子问题,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带有特殊性的重大问题。苏联知识分子对苏共的背向,实际上决定了苏联社会主义的成败。而苏联知识分子问题,究其源头,始于列宁时期,因为列宁是苏联的缔造者,列宁之后的苏联领导人的知识分子政策,基本上是对列宁知识分子政策的继承与发展。看上去,知识分子似乎也有“翻天”的本领。
有文章介绍(http://book.sina.com.cn/nzt/his/mingyunyushimingzsfz/91.shtml), 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前,由于多数群众处于文盲状态,与知识分子存在着很深的隔阂,再加上各种党派斗争的错综复杂性,列宁侧重从现实的政治斗争和党派斗争角度看待知识分子问题。他认为,当时的大学讲堂,是专门用教授的哲理麻醉青年人的头脑,使他们成为资产阶级和沙皇政府忠实奴仆的地方,大学生属于中等阶层,属 于学者,属于绅士,所以他们对于人民是异己分子。列宁还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大会中警告全党,不要指望参加革命党派的知识分子,而要依靠组织起来的工人。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初期,苏俄社会上曾出现相当浓重的否定知识,和仇视知识分子现象。正如高尔基所写, 农夫们把所有被他们看来有价值的东西分运到各自的家里,而把藏书烧毁,把钢琴用斧头劈掉,把藏画撕碎。科学仪器,艺术品,文化用具在乡下人的眼里是无价值的。甚至在工厂里,干粗活的工人对技术专业工人也充满恶意的斗争。干粗活的工人们说钳工,车工,和铸工等等也是资产者。在这样一种氛围中,社会上出现迫害知识分子的恶性事件,不仅在乌拉尔,而且在顿巴斯的社会化的矿井中,都发生工人打死工程师事件。
高尔基还批评列宁,捕捉一切不用同一种方式思考的人,并把他们关进监狱的做法。他认为,思想是无法用肉体上的暴力手段战胜的,往往会适得其反。被迫害的思想,即使是反动的思想,也会获得某种高尚的色彩,激起人们的同情。他呼吁,给言论以自由,尽可能多的自由。
当问题反应到列宁那里以后,在逮捕知识分子问题上,列宁认为,“谁不同我们在一起,谁就是反对我们”。面对反对苏维埃政权的任何反动言论,列宁绝不手软。但是,对于高尔基本人,列宁只写信对他进行了严厉批评,因为高尔基“是我们的人”。当然,列宁对自己人的警告也少不了。“如果你再不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包围中挣脱出来,你也会毁灭”。
还有人写文章论证,在列宁的一生中,他对知识分子的指责与嘲讽远远超过肯定与表扬。
从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观点看问题,知识分子只是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个产物,是社会分工即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离的产物。知识分子也是一个劳动者。但是,当把知识分子这个群体放到社会阶级分析中以后,事情似乎就有了质的变化。
印象中,列宁热爱知识,也尊重知识。记忆中,列宁好象还有大学学位,不是什么专科毕业的小知识分子。列宁在掌握国家政权以前,就写过很多文章和书,已经是一个大知识分子了。为什么列宁偏偏对知识分子一点也不留面子?
那么,这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必然遇到极大挑战,这个民族的意识能否顺沿世界文明发展的轨迹进步,也确实值得关注。
俺没有能力论证问题,俺只希望能提出问题,能引起人们思考和讨论。有意思的是,限制知识分子思维的事件,并不仅仅发生在中国。
谢谢天使献花,顶贴。
呵呵,当年刚接触这个词儿的时候让俺挺开眼界的。
“约翰逊总统被罗伯特肯尼迪和东部的蛋头学者如何如何挤兑......”呵呵。
字典里几行字的解释,到了现实中可复杂啊.
讲起知识分子的阶级性,回想一下太祖当年的"皮毛"论段,不能不赞一声精辟.看看现在一些所谓知识分子的表演,呵呵...
就像尊重工人农民解放军战士那样尊重就可以了,
过于尊重就是不正常了。
而现实情况是中国的知识分子过于被尊重了而很不自重。
除了对知识分子作为一个劳动者来尊重以外,还应该多一份对知识本身的尊重。
当然说的俗一点,你也可以把它看成一种市场的供求关系:掌握的知识越多,你在这社会上就应该越吃香。
这种话说来好听,其实有什么用。每个人对“恰如其分”的理解都不一样。
各行各业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老师为什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医生护士为什么是“白衣天使”。其实不过是个养家糊口的职业,附加这些莫名其妙的标签做什么。
谁稀罕“恰如其分”的尊重。有“恰如其分”的市场量化的报酬,就有“恰如其分”的社会地位。
不知道如何尊重每一个寻常百姓,却在成天追求别人尊重自己的所谓知识分子,死不足惜。
这种逻辑,似曾相识啊。
这种所谓的知识分子,不要也罢。
据说,知识分子这个概念来自欧洲。有人认为,知识分子这个词可能源自19世纪的俄国。那时的俄国由沙皇统治,社会文化和生活相对西欧明显落后。于是,一批留学西欧并且出身富裕的俄国人,在经历了西欧文化和俄罗斯传统文化之间的冲突后,对俄国社会现状产生了不满情绪,并对社会持批评态度。他们中的一些人,满怀乌托邦的理想,以国家大事为己任,组织沙龙高谈阔论,还模仿西欧上流社会的生活方式,在社会上形成了一个独特的阶层。又由于俄国普通民众的麻木不仁和俄国沙皇的高压政策,这个阶层中的一些人,培养自己强烈的领导意识,开始着手实际的社会改革活动,进而成为救国救民和反抗统治者的主要社会力量。这个阶层中的另外一些人,他们面对现状,丧失了探索生活,介入生活,和改造生活的热情,并采取退出生活和旁观生活的处世态度,最终只能默默地退出历史舞台,变成彻底的“多余人”。
因此,从知识分子这个词的历史含义来看,知识分子是一群受过相当教育,对社会现状持批判态度,并且具有反抗精神的人。他们还在社会中形成一个独特的阶层。但是,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这个阶层及其传统特性,随着列宁和斯大林一系列对知识分子高压政策的实施和坚持,最后被逐步瓦解消失。到苏联时代,以及在十月革命影响下先后出现的无产阶级革命的社会主义国家里,人们通常都把知识分子定义为从事脑力劳动的专业人才,并且这些专业人才不再具有强烈的社会意识及批判态度。
还有一种观点讲,知识分子这个概念来自西欧18世纪的法国,并且认为启蒙运动的“哲士”们才是最早的知识分子,巴黎的沙龙和咖啡馆才是知识分子的摇篮。在他们看来,知识分子反抗社会既有的标准及措施,谈论和鼓吹实证哲学,并且具有相当浓厚的革命气息。他们批判政治,是社会意识的中心。他们大都不在学术界,而是长年逗留在咖啡馆中高谈阔论,并且以天下为己任。就此传统来看,知识分子没有社会阶层的含义,只注重个人心态及其在社会上所扮演的角色。
还有人把知识分子进一步分为传统知识分子和有机知识分子,或者把知识分子分为普遍知识分子和特殊知识分子。这说明知识分子不是一个同质性的群体。
此外,即使在西方,在不同的国家里,知识分子的含义也不尽相同。据说,在法国和别的一些西欧国家,知识分子有别于依赖于由国家资助的研究机构和学院的科学家与学者,也不同于只有审美诉求的文学实践者。知识分子就是独立特行,有不同于流俗见解的人。而在英国,当然也有社会批评家,但由于知识界与政界和管理层互动比较密切,所以,知识分子一词就含有一丝讽刺的意味,指对日常生活缺乏接触的人。
在中国,一般人会将所有受过高等教育且从事非体力劳动者都叫做知识分子。这种知识分子定义实际是从知识分子这四个中文字望文生义而来,以为知识分子就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
这是从前的知识分子。具有相当褒义的一种受尊重的、鲶鱼式的人群。
这是如今的知识分子。具有相当贬义的一种说法。
相信在今天,无论是一个教授、一个工程师、一个记者、一个作家、哪怕是一个自由职业者,都不会自己称自己是神马“知识分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