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品茶论水之一 -- 天下第一泉 -- 好猫如诗

共:💬18 🌺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品茶论水之一 -- 天下第一泉

 名泉的分布特点与普通泉不同之处在受人类活动范围、人们对泉的认识程度以及社会历史、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的制约。如“天下第一泉”,按常理应是世上独一无二的。然而,在我国就有四处,分别在镇江、庐山,北京和济南。

据唐代张又新《煎茶水记》记载,最早提出鉴水试茶的是唐代的刘伯刍,他“亲揖而比之”,提出宜茶水品七等,开列如下。

  扬子江南零水第一;

  无锡惠山寺石水第二;

  苏州虎丘寺石水第三;

  丹阳县观音寺水第四;

  扬州大明寺水第五;

  吴淞江水第六;

  淮水第七。

同一材料又说,陆羽(733-804,着有《茶经》,旧时奉他为茶神)将宜煎茶的水按水质好坏分为二十等,第一名是庐的谷帘泉。其评品次第如下:   

  庐山康王谷水帘水第一;

  无锡县惠山寺石泉水第二;

  蕲州兰溪石下水第三;

  峡州扇子山下有石突然,泄水独清泠,

  状如龟形,俗云蛤蟆口水第四;

  苏州虎丘寺石泉水第五;

  庐山招贤寺下方桥潭水第六;

  扬子江南零水第七;

  洪州西山西东瀑布水第八;

  唐州柏岩县淮水源第九;

  庐州龙池山岭水第十;

  丹阳县观音寺水第十一;

  扬州大明寺水第十二;

  汉江金州上游中零水第十三;

  归州玉虚洞下香溪水第十四;

  商州武关西洛水第十五;

  吴淞江水第十六;

  天台山西南峰千丈瀑布水第十七;

  郴州圆泉水第十八;

  桐庐严陵滩水第十九;

  雪水第二十。

北京玉泉山的玉泉,传说是干隆皇帝命人收集全国名泉水样,用特制的银斗进行称量的方法与玉泉水进行比较,结果玉泉水最轻,所含杂质最少,水质量佳,故而又称“天下第一泉”。

  对水质轻重,特别好茶的干隆皇帝别有一番见解,他曾游历 南北名山大川,每次出行常令人特制银质小斗,严格称量每斗水 的不同重量。最后得的结果是北京西郊玉泉山和塞外伊逊河(今承德地区境内)水质最轻,皆斗重一两。而济南之珍球泉重一两二厘;扬子江金山泉斗重一两三厘。至于惠山、虎跑,则各为一 两四厘;平山一两六厘;清凉山、白沙、虎丘及京西碧云寺各为 一两一分。有无更轻于玉泉山者,干隆说:有――即雪水。但雪水不易恒得,故干隆以轻重为首要标准,认为京西玉泉山为天下 第一泉。不论其确切与否,这也算一种观点。玉泉山被称为“天 下第一泉”,其实不仅因为泉水水质好,一则干隆皇帝偏爱,二 则京师当时多苦水,明清宫廷用水每年取自玉泉,三则玉泉山景 色当时确实幽静佳丽。当时的玉泉于玉泉山南麓,泉水自高处 “龙口”喷出,琼浆倒倾,如老龙喷汲,碧水清澄如玉,故得玉泉之名。

传说又是这位干隆皇帝,在游江南时,途经济南,饮趵突泉后认为比玉泉水更加甘美,故而又将的“天下第一泉”美名封给了趵突泉。这就是我国有四个“天下第一泉”的来由。另外,名泉在边远地区分布不多,这与过去很少有人涉足,对那里泉水调查研究不够有关。

  除此以外,还有云南安宁碧玉泉,据说为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认定 为“天下第一泉”。此泉为温泉,以天然岩障分为两池,下池可 就浴,内池碧波清彻,奇石沈水,景既奇,水又甘,故可烹茶,故徐氏亲题“天下第一泉”五个大字,认为“虽仙家三危之 露,伟地八巧之水,可以驾称之,四海第一汤也”。

关键词(Tags): #品茶论水(嘉英)#品茶(嘉英)#天下第一泉(嘉英)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品茶论水之二 -- 北京玉泉山玉泉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玉泉,在北京西郊玉泉山东麓,当人们步人风景秀丽的颐和国昆明湖畔之时,那玉泉山上的高峻塔影和波光山色,立刻会映人你的眼帘。

  明代蒋一葵在《长安客话》中,对玉泉山水作了生动的描绘:“出万寿寺,渡溪更西十五里为玉泉山,山以泉名。泉出石罅间,诸而为池,广三丈许,名玉泉池,池内如明珠万斗,拥起不绝,知为源也。水色清而碧,细石流沙,绿藻翠荇,一一可辨。池东跨小桥,水经桥下流入西湖,为京师八景之一,曰‘玉泉垂虹'。”

  玉泉山有金行宫遗址,相传,章宗尝避暑于此,胡应磷游玉诗:

  飞流望不极,缥缈挂长川。

  天际银河落,峰头玉井连。

  波声回太液,云气引甘泉。

  更上遗宫顶,千林起夕烟。

  王英咏玉泉诗:

  山下泉流似玉虹,清怜不与众泉同。

  地连琼岛瀛洲近,源与蓬莱翠水通。

  出润晓光斜映月,入潮春浪细含风。

  迢迢终见归沧海,万物皆资润泽功。

  玉泉,这一泓天下名泉,它的名字也同天下诸多名泉佳水一样,往往同古代帝君品茗鉴泉紧密联系在一起。清康熙年间,在玉泉山之阳建澄心园,后更名曰静明园。玉泉即在该园中,自清初,即为宫廷帝后茗饮御用泉水。

  清干隆皇帝是一位嗜茶者,更是一位品泉名家。在古代帝君之中,尝遍天下名茶者,不乏其人,但实地品鉴天下名泉的,可能除干隆他人莫属了。他对天下诸名泉佳水,曾作过深入的研究和品评,并有他独到的品鉴方法。除对水质的清、甘、洁作出比较之外,还以特制的银斗比较衡量,以轻者为土。他经过多次对名泉佳水品鉴之后,亦将天下名泉列为七品:

  京师玉泉第一;

  塞上伊逊之水第二;

  济南珍珠泉第三;

  扬子江金山泉第四:

  无锡惠山泉、杭州虎跑泉共列第五;

  平山泉第六;

  清凉山、白沙(井)、虎丘(泉)及京师西山碧云寺泉均列为第七品。

干隆在《玉泉山天下第一泉记》说:“则凡出于山下,而有冽者,诚无过京师之玉泉,故定为天下第一泉。”

现在,玉泉成为中共领导人的疗养所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品茶论水之三 -- 中泠泉 天下第一泉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男儿斩却楼兰首

闲品茶经拜羽仙

――文天祥

  金山,位于江苏镇江市西北,长江南岸。金山,古时曾叫作获符山。因晋国在泥水之中大败前秦皇帝符坚,俘获大批俘虏囚于此山下而得名。唐代僧人裴头陀居此,在江边发现黄金数镒,于是皇帝赐名为金山。

  新中国成立后,金山山麓辟为金山公园。在金山公园西一里多,即是古今闻名的中泠泉,中泠泉亦称扬子江南零水。用中泠泉水沏茶,茶味清香甘冽。据唐代张又新《煎茶水记》载,品泉家刘伯刍对若干名泉佳水进行品鉴,较水宜于茶者凡七等,而中泠泉被评为第一,故素有“天下第一泉”之美誉,自唐迄今,其盛名不衰。

  古往今来,人们为什么如此极欲一品中泠泉水呢?是因为真正的中怜泉水是极为难得的,该泉之水原来在波涛汹涌的江心,汲取其泉水极不容易。《金山志》记载:“中泠泉,在金山之西,石弹山下,当波涛最险处。”由于这些原因,它被蒙上一层神密的色彩:据说古人汲水要在一定的时间一一。“子午二辰”(即白天上午11时至下午1时;夜间23时至凌辰1时),还要用特殊的器具――铜瓶或铜葫芦,绳子要有一定的长度,垂入石窟之中,才能得到真泉水,若浅若深或移位于先后,稍不如法,即非中泠泉真味了。无怪当年南宋诗人陆游游览此泉时,曾留下这样的诗“铜瓶愁汲中濡水,不见茶山九十翁。”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有咏泉诗曰:

        扬子江心第一泉,南金来北铸文渊,

        男儿斩却搂兰首,闲品茶经拜羽仙。

  近百年来,由于长江江道北移,南岸江滩不断涨大,中泠泉到清朝未年已和陆地联成一片,泉眼完全露出地面。后人在泉眼四周砌成石栏方池,池南建亭,池北建楼。清代书法家王仁堪写了“天下第一泉”五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刻在石栏上,从而使这里成了镇江的一处古今名胜。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品茶论水之四 -- 趵突泉 天下第一泉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画阁镜中,看幻作神仙福地

飞泉云外,听写成水册清音

            ――石韫玉

  趵突泉,一名瀑流,又名槛泉,宋代始称趵突泉。在山东济南市西门桥南趵突泉公园内。向有泉城之誉的济南,有以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而趵突泉为七十二泉之冠,也是我国北方最负盛名的大泉之一。为古泺水发源地。据《春秋》记载公元前694年,鲁桓公“会齐侯于泺”,即在此地。

  趵突泉,是自地下岩溶溶洞的裂缝中涌出,三窟并发,浪花四溅,声若隐雷,势如鼎沸,平均流量为1,600公升/秒。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有云:“泉源上奋,水涌若轮。”泉池略成方型,面积亩许,周砌石栏,池内清泉三股,昼夜喷涌,状如白雪三堆,冬夏如一,蔚为奇观。由于池水澄碧,清醇甘冽,烹茶最为相宜。宋代曾巩有“润泽春茶味更真”之句。

  清代干隆皇帝封它为“天下第一泉”。在泉池之北有烁源堂,始建于宋,清代重建。堂前抱柱上刻有元代书法家赵孟煽撰写之楹联:

  云雾润蒸华不注

  波涛声震大明湖

  在后院壁上嵌有明清以来咏泉石刻若干。西南有明代“观澜亭”,中立“趵突泉”,“观澜”、“第一泉”等明清石碑。池东有来鹤桥,桥东大片散泉亦汇注成池,在水上建有“望鹤亭”茶厅。古往今来,凡来济南的人无不领略一番那“家家泉水,户户垂杨”,“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泉城绮丽风光。而清代干隆末年,时任山东按察使的石韫玉在《济南趵突泉联》语中,则更把趵突泉等名泉胜水,描绘成天上人间的灵泉福地,飞泉流云,一派仙乐清音,令人感到有些神奇虚幻。只有灵犀相通,才能领略那半是人间半是天上,似真似幻的奇妙意韵。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品茶论水之五 -- 江西九江庐山康王谷水帘水 天下第一泉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江西九江庐山康王谷水帘水(见图),又称三叠泉,三级泉,在庐山东谷会仙亭旁,共分三级,落差约120米。唐代茶人陆羽,当年在游历名山大川,品鉴大下名泉佳水时,曾登临庐山,品评诸泉,由于观音桥东的“招隐泉”水色清碧,其味甘美,被其评为“天下第六泉”;同时又将水帘水评为“天下第一名泉”。并为该泉题写了气势雄浑的联句:“泻从千仞石,寄逐九江船。”

  据《桑记》载:三叠泉之水“出自大月山下,由五老背东注焉。凡庐山之泉,多循崖崖而泻,乃三叠泉不循崖泻,由五老峰北崖口,悬注大盘石上,袅袅而垂垂练,既激于石,则摧碎散落,蒙密纷纭,如雨如雾,喷洒二级大盘石上,汇成洪流,下注龙潭,轰轰万人鼓也。”

  若站在观山(为庐山山名之一)之上,可见一缕天泉,垂直飞泻而下,落在大盘石上,发出洪钟船的响声,泉山经过折迭散而复聚,再曲折回绕,又往下泻,谷风吹来,泉水如冰绢飘于空中,好似万斗明珠,随风散落,在阳光下,五光十色,晶莹夺目,蔚为壮观。赵子昂作《水帘泉诗》曰:

  飞天如玉帘,

  直下数千尺,

  新月如镰钩,

  遥遥挂空碧。

  这康王谷水帘泉,自从陆羽品评为“天下第一名泉”之后,曾名盛一时,为嗜茶品泉者推崇乐道,如宋时精通茶道的品茗高手苏拭。陆游等都品鉴过帘泉之水,并留下了品泉诗章。如苏拭在《元翰少卿惠谷帘水一器,龙团二枚,仍以新诗为贶,叹味不已,次韵奉和》诗曰:“岩垂匹练千丝落,雷起双龙万物春。此山此水俱第一,共成三人鉴中人。”苏拭还在咏茶词中称赞:“谷帘自古珍泉。”陆游亦曾到庐山汲取帘泉之水烹茶,他在《试茶》诗中有“日铸焙香怀旧隐,谷帘试水忆西游”之句,并在《人蜀记》写道:“谷帘水……真绝品也。甘腴清冷,具备众美。非惠山所及。”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此泉可待成追忆,只是当今已不见
家园 Re:品茶论水之一 -- 天下第一泉

读好猫的文章,如同读纳兰的词,美而有余香。

风流端和倚天公!

家园 品茶论水之六 -- 无锡惠山泉 天下第二泉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惠山寺,在江苏无锡市西郊惠山山麓锡惠公园内。惠山,一名慧山,又名惠泉山,由于惠山有九个山陇,盘旋起伏,宛若游龙飞舞,故称九龙山。宋苏轼有诗曰:“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惠山素有“江南第一山之誉。无锡惠山,以其名泉佳水著称于天下。最负盛名的是“天下第二泉”。此泉共有三处泉池,入门处是泉的下池,开凿于宋代池壁有明代弘治十四年(1501)杨理雕刻的龙头。泉水从上面暗穴流下,由龙口吐入地下。上面是漪澜堂,建于宋代。堂前有南海观音石,是清干隆年间,从明朝礼部尚书顾可学别墅中移来的,堂后就是闻名遐迩的“二泉亭”。亭内和亭前有两个泉池,相传为唐大历末年(779),由无锡县令敬澄派人开凿的,分上池与中池。上池八角形水质最佳;中池呈不规则方形,是从若冰洞浸出,据传,此洞隙与石泉是唐代僧人若冰寻水时发现的,故又称其为“冰泉”。

  在二泉亭和漪澜堂的影壁上,分嵌着元代书法家赵孟和清代书法家王澍题写的“天下第二泉”各五个大字石刻。

  这清碧甘冽的惠山寺泉水,从它开凿之初,就同茶人品泉鉴水紧密联系在起了。在惠山寺二泉池开凿之前或开凿期间,唐代茶人陆羽正在太湖之滨的长城(今浙江长兴县)顾渚山,义兴(今江苏宜兴市)唐贡山等地茶区进行访茶品泉活动,并多次赴无锡,对惠山进过考察,曾着有《惠山寺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惠山泉,自从陆羽品为“天下第二泉”之后,已时越千载,盛名不衰。古往今来,这一泓清泉,受到多少帝王将相、骚客文人的青睐,无不以一品二泉之水为快。唐代张又新亦曾步陆羽之后尘前来惠山品评二泉之水。在此前唐代品泉家刘伯刍,亦曾将惠山泉评为“天下第二泉”。唐武宗会昌(814--846)年间,宰相李德裕住在京城长安,喜饮二泉水竟然责令地方官吏派人用驿递方法,把三千里外的无锡泉水运去享用。唐代诗人皮日休有诗讽喻道:

  丞相常思煮茗时,郡侯催发只嫌迟;

  吴关去国三千里,莫笑杨妃爱荔枝。

  宋徽宗时,亦将二泉列为贡品,按时按量送往东京汴梁。清代康熙、干隆皇帝都曾登临惠山,品尝过二泉水。

  至于历代的文人雅士,为二泉赋诗作歌者,则更是无计其数。如时为无锡尉的唐代诗人皇甫冉在《无锡惠山寺流泉歌》云:“寺有兮泉在山,锵金鸣玉兮长潺潺,作潭镜兮澄寺内,泛岩花兮到人间……我来结绶末经秋,已厌微官忘旧游,且复迟回犹末去,此心只为灵泉留。”而在口咏茶品泉的诗章中,当首推北宋文学家苏轼了,他在任杭州通判时,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至七年(1074)五月之间,来无锡曾作《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诗中“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之浪漫诗句,却独具品泉妙韵,诗人似乎比喻自己已羽化成仙,身携皓月,从天外飞来,与惠山钱道人共品这连浩瀚苍穹也已闻名的人间第二泉。这真可谓是咏茶品泉辞章中之千古绝唱了。所以为历代茶人墨客称道不已,曾被改写成一些名胜之地茶亭楹联以招游客,品茗赏联,凭添无限雅兴。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二泉分上、中、下三池。上池八角形,为泉源所在,水质最好。中池为方形,紧靠上池。据《惠山记》载:“活水细流,澄澈可爱。”两池都是石底,青石围栏,上池四周石栏磨得十分光滑,特别是提脚踩的位置,石栏深陷成几个缺口,是近千年以来,人们取泉煮茶的纪录。宋高宗赵构南渡,曾于此饮过二泉水,后筑二泉亭,故顶饰双龙嬉珠,题额“源头活水”亭中有元朝大书法家赵孟俯题书“天下第二泉”的石碑,高0.47米,长1.70。另有一横碑,高0.32米,宽2.90米,上镌明万历四年进士、布政史右参政永嘉《修泉亭记》、清宋之晋《天下第二泉说》、王澍《重修惠山亭泉记》。下池最大,为长方形,凿于北宋明道年间,池纵约7米,横10米,深约0.33米,位于漪澜堂下。每年秋季阴历七月半的晚上,一轮皓月就会倒映在池中,是天然的“二泉映月”。池壁有明弘治年间所凿石螭首,俗称石龙头,是惠山九龙十三泉中的第一个龙头,形制苍劲古朴,泉水经螭口流入方池,颇有“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情趣。池前有太湖石,叠成观音立鳌鱼状,世称观音石,右有“轻舒翠袖”的龙女石,左有“双手合十”的善财童子石,石下镌有四言铭文,落款“蕙岩”,系明代礼部尚书顾可学别墅中遗物,干隆年间移此。明邵宝记有:“正德五年春三月,锡人浚惠山之泉,秋八月功成,凡为池三,为渠二,为亭、为堂各一,而三贤(湛挺、李绅、陆羽)祠故在泉上。”由此看,二泉基本上为明代原貌,但曾疏浚过多次。方池北边墙上,嵌有雍正五年(1727年)吏部员外郎王澍书“天下第二泉”大字题刻。有人把陆羽评泉、苏轼题诗、王澍书法相提并论,称为“二泉三绝”。旁有《修漪澜堂记》碑,高0.55米,宽1.10米,为知县杨润14岁的儿子懋勤于嘉庆十一年(1806年)书。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品茶论水之七 -- 苏州虎丘 天下第三泉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苏州虎丘,又名海涌山。在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外西北山塘街,距城约3.5公里。春秋晚期,吴王夫差葬后三日,有白虎蹲其上,故名虎丘。一说为“丘如蹲虎。以形名。”东晋时,司徒王[王旬]和弟王珉在此创建别墅,后来王氏兄弟将其改为寺院,名虎丘寺,分东西二刹;唐代因避太祖李虎(李渊之祖父)名讳。改名为武丘报恩寺。武宗会昌年间寺毁,移往山顶重建时,将二刹合为一寺。其后该寺院屡经改建易名,规模宏伟,琳宫宝塔,重楼飞阁,曾被列为“五山十刹”之一。古人曾用“塔从林外出,山向寺中藏”的诗句来描绘虎丘的景色。苏州虎丘不仅以风景秀丽闻名遐迩,也以它拥有天下名泉佳水著称于世。

  据《苏州府志》记载,茶圣陆羽晚年,在德宗贞元中(约于贞元九年至十七、八年间)曾长期寓居苏州虎丘。一边继续著书,一边研究茶学、研究水质对饮茶的影响。他发现虎丘山泉甘甜可口,遂即在虎丘山上挖筑一石井,称为“陆羽井”,又称“陆羽泉”,并将其评为“天下第五泉”。据传,当时皇帝听到这一消息,曾把陆羽召进宫去,要他煮茶。皇帝喝后大加赞赏,于是封其为“茶神”。陆羽还用虎丘泉水栽培苏州散茶,总结出一整套适宜苏州地理环境的栽茶、采茶的办法。由于陆羽的大力倡导,“苏州人饮茶成习俗,百姓营生,种茶亦为一业”。

  因虎丘泉水质清甘味美,在继陆羽之后,又被唐代另一品泉家刘伯刍评为“天下第三泉”。于是虎丘石井泉就以“天下第三泉”名传于世。那么,这一泓天下名泉的具体地址,究竟在哪里呢?如今来苏州虎丘的游人,有的往往未能亲临其址,一品味美甘醇的古泉之水而引为憾事。

  这久已闻名天下的“虎丘石泉水”,即在这颇有古幽神异色彩的“千人石”右侧的“冷香阁”北面这里一口古石井,井口约有一丈见方,四面石壁,不连石底,井下清泉寒碧,终年不断。这即是陆羽当年寓居虎丘时开凿的那眼古石泉,在冷香阁内,今设有茶室,这里窗明几净,十分清雅,是游客小憩品茗之佳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品茶论水之八 -- 济南珍珠泉 天下第三泉

逢人都说斯泉好

愧我无如此水清

――某县令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珍珠泉,在山东省济南市泉城路北珍珠饭店院内。为泉城七十二泉四大泉群之一,珍珠泉群之首。泉从地下上涌,状如珠串。泉水汇成水池,约一亩见方,清澈见底。清代王租《珍珠泉记》云:“泉从沙际出,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日映之,大者如珠,小者为现,皆自底以达于面。”此名泉胜地曾被官府侵占。新中国成立后,重加修整,小桥流水,绿柳垂荫,花木扶疏,亭谢幽雅。附近还有濯缨、小王府、溪亭、南芙蓉。朱砂等诸名泉,组成珍珠泉群,均汇入大明湖。清代刘鹗《老残游记》描绘济南“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景色,当是这一地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珍珠泉水,清碧甘冽,是烹茗上等佳水。当年清干隆皇帝在品评天下名泉佳水时,以清、洁、甘、轻为标准,将斯泉评为天下第三泉。以特制的银斗衡量,斗重一两二厘,只比被干隆评为天下第一泉――北京玉泉之水略重二厘。以干隆品泉标准来衡量,珍珠泉略胜闻名遐迩的扬子江金山第一泉和元锡惠山天下第二泉。

  干隆皇帝每逢巡幸山东时,喜欢以珍珠泉水煎茶。如,干隆二十年(1756)谕旨:“朕明春巡幸浙江,沿途所用清茶水……。至山东省,着该省巡抚将珍珠泉水预备应用。”

  历代的文人墨客亦曾在珍珠泉畔咏题诗词楹联。济南某县令赞泉联曰:“逢 人都说斯泉好,愧我无如此水清。”清末民初人扬度题珍珠泉联云:

      随地涌泉源,时澄澈一讯,

      莫使纤尘滓渊鉴;

      隔城看山色,祁庄严千佛,

      广施法雨惠苍生。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品茶论水之九 -- 杭州龙井泉 天下第三泉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秀翠名湖,游目频来过溪处

腴含古井,怡情正及采茶时

――干隆

龙井泉,在浙江杭州市西湖西面风篁岭上,为一裸露型岩溶泉。本名龙泓,又名龙湫,是以泉名井,又以井名村。龙井村是饮誉世界的西湖龙井茶的五大产地之一。而龙泓清泉,历史悠久,相传,在三国东吴赤乌年间(238--250)已发现。此泉由于大旱不涸,古人以为与大海相通,有神龙潜居,所以名其为龙井。又被人们誉为“天下第三泉”。龙井泉旁有龙井寺,建于南唐保大七年(949)。周围还有神运石、涤心沼、一片云等诸景庶处则有龙井、小沧浪、龙井试茗、鸟语泉声等石刻环列于半月形的井泉周围。

  龙井泉水出自山岩中,水味甘醇,四时不绝,清如明镜,寒碧异常,如取小棍轻轻搅拔井水,水面上即呈现出一条由外向内旋动的分水线,见者无不奇。据说这是泉池中已有的泉水与与新涌入的泉水间的比重和流速有差异之故,但也有认为,是龙泉水表面张力较大所致。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龙井之西是龙井村,满山茶园,盛产西湖龙井,因它具有色翠、香郁、味醇,形美之“四绝”而著称于世。古往今来,多少名人雅士都慕名前来龙井游历,饮茶品泉,留下了许多赞赏龙井泉茶的优美诗篇。

  苏东坡曾以“人言山佳水亦佳,下有万古蛟龙潭”的诗句称道龙井的山泉。杭州西湖产茶,自唐代到元代,龙井泉茶日益称着。元代虞集在游龙井的诗中赞美龙井茶道:“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同来二三子,三咽不忍漱。”明代田艺衡《煮茶小品》则更高度评价龙井茶:“今武林诸泉,惟龙泓入品,而茶亦龙泓山 为最。又其上为老龙泓,寒碧倍之,其地产茶为南北绝品。”

清代干隆皇帝曾数次巡幸江南,在来杭州时,不止一次去龙井烹茗品泉,并写了《坐龙井上烹茶偶成》咏茶诗和题龙井联:“秀翠名湖,游目频来溪处;腴含古,怡情正及采茶时。”历代名人的这些诗词联语,为西子湖畔的龙井泉茶凭添了无限韵致,愈益令游人向往。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品茶论水之十 -- 虎跑泉 天下第三泉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虎跑泉,在浙江杭州市西南大慈山白鹤峰下慧禅寺(俗称虎跑寺)侧院内,距市区约5公里。这虎跑泉的来历,还有一个饶有兴味的神话传说呢。相传,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高僧寰中(亦名性空)来此,喜欢这里风景灵秀,便住了下来。后来。因为附近没有水源,他准备迁往别处。一夜忽然梦见神人告诉他说:“南岳有一童子泉,当遣二虎将其搬到这里来。”第二天,他果然看见二虎跑(刨)地作地穴,清澈的泉水随即涌出,故名为虎跑泉。张以宁在题泉联中,亦给虎跑泉蒙上一层宗教与神密的色彩。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原来,这虎跑泉是从大慈山后断层陡壁砂岩、石英砂中渗出,据测定流量为43.2--86.4立方米/日。泉水晶莹甘冽,居西湖诸泉之首,和龙井泉一起并誉为“天下第三泉”。

  虎跑泉原有三口井,后合为二池。在主池泉边石龛内的石床上,寰中正在头枕右手小臂人侧身卧睡,神态安静慈善,那种静里乾坤不知春的超然境界,颇如一副联语所云:

  梦熟五更天几许钟声敲不破

  神游三宝地半空云影去无踪

  同时,栩栩如生的两只老虎正从石龛右侧向入睡的高僧走来,形象亦十分生动逼真。这组“梦虎图”浮雕寓神仙给寰中托梦,派遣仙童化作二虎搬来南岳清泉之典。“虎移泉眼至南岳童子;历百千万劫留此真源。”――这副虎跑寺楹联也是写的这个神话故事,只是更具有佛教寓意。

  “龙井茶叶虎跑水”,被誉为西湖双绝。古往今来,凡是来杭州游历的人们,无不以能身临其境品尝一下以虎跑甘泉之水冲泡的西湖龙井之茶为快事。历代的诗人们留下了许多赞美虎跑泉水的诗篇。如苏东坡有:“道人不惜阶前水,借天与匏尊自在偿。”清代诗人黄景仁(1749--1783)在《虎跑泉》一诗中有云:“问水何方来?南岳几千里。龙象一帖然,天人共欢喜。”诗人是根据传说,说虎跑泉水是从南岳衡山由仙童化虎搬运而来,缺水的大慈山忽有清泉涌出,天上人间都为之欢呼赞叹。亦赞扬高僧开山引泉,造福苍生功德。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品茶论水之十一 -- 上饶广教寺陆羽泉 天下第四泉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陆羽泉,原在江西上饶广教寺内,现为上饶市第一中学校。唐代茶神陆羽于德宗贞元初(785-786)从江南太湖之滨来到了信州上饶隐居。之后不久,即在城西北建宅凿泉,种植茶园。扭《上饶县志》载:“陆鸿渐宅在府城西北茶山广教寺。昔唐陆羽尝居此,号东冈子。剌史姚骥尝诣所居。凿沼为溟之状,积石为嵩华之形。隐士沈洪乔葺而居之。《图经》羽性嗜茶,球有茶园数亩,陆羽泉一勺为茶山寺。”

  由于这一泓清泉,水质甘甜,亦被陆羽品评为“天下第四泉”。唐诗人孟郊在《题陆鸿渐上饶新开山舍》诗中有“开亭拟贮云,凿石先得泉”之句。陆羽泉开凿迄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在古籍上多有记载。清代张有誉《重修茶山寺记》:“信州城北数(里)武岿然而峙者,茶山也,册下有泉,色白味甘。陆鸿渐先生隐于尝品斯泉为天下第四,因号陆羽泉。”至本本世纪六十年代初尚保存完好,可惜在后来“挖洞”时,将泉脉截断,如今在这眼古井泉边上尚保存清末知府段大诚所题“源流清洁”四外篆字,作为后人凭吊古迹的唯一标志了。

刘泉荣在《游茶山寺有引》云:

信城北茶山寺有泉,陆羽遗迹在焉。余青阅《茶经》,知其旷世逸才,淹博经史,抱道潜身;遨游湖海,品天下之泉,揽山川之胜;逍遥一世,风流千古。景慕有年,今量信营,得游此地,爰赋一律,以志仰止。

鸿蒙初判此山开,

一掬甘泉地涌来。

满经茶香高士种,

几行翠竹老僧栽。

只今钟声敲禅院,

忆昔鼎铛沸曲台。

隐负经纶人不在,

流风常在白云隈。

明代贡修龄在《幕雨同吴鼎陶司李游茶山东省四绝》(录其中二首)云:

其二

一勺清泠水,

涓涓无古今。

空山人不见,

想见品泉心。

其三

昔闻桑苎子,

萧散不为家。

今看种菊处,

曾开几树花。

僧人等?F在《过茶山寺饮陆羽泉诗》曰:

北廓晴峦回望明,

高贤曾此辟榛荆。

云根过雨天涌碧,

石罅穿林玉碎声。

树桂一瓢藤可屋。

香浮七碗醉还醒。

闲来自领东冈趣。

不羡沧浪泳濯缨。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品茶论水之十二 -- 扇子山蛤蟆石泉水 天下第四泉

啮雪饮冰疑撰骨

掏珠弄玉可忘年

――陆游

  蛤蟆石,在长江西陵峡东段。距湖北宜昌市西北25公里处 ,灯影峡之东,长江南岸扇子山山麓,有一呈椭圆形的巨石,霍然挺出,从江中望去好似一只张口伸舌、鼓起大眼的蛤蟆,人们称之为蛤蟆石,又叫蛤蟆碚。

  蛤蟆石地处滩险流急的扇子峡边,舟人过此视为畏途。郭相业在《蛤蟆碚》中写道:“白狗峡,黄牛滩,千古人嗟蜀道难,江边蹲踞蛤蟆石,逆水牵舟难更难,贾客闻之心胆寒。“然而比这千万年蹲在长江边上的蛤蟆石更有名气的,则是隐匿在背后的那眼清泉。

  在蛤蟆尾部山腹有一石穴,中有清泉,泠泠倾泄于“蛤蟆”的背脊和口鼻之间(因蛤蟆头朝北),漱玉喷珠,状如水帘,垂注入长江之中,名曰“蛤蟆泉”。泉洞石色绿润,岩穴幽深,其内积泉水成池,水色清碧,其味甘美。

  唐代茶学家陆羽,约在天宝后期,涉足于巴山蜀水访茶品泉时,曾前来品鉴过蛤蟆石泉水。在其所着《煮茶记》(见之于唐代张又新《煎茶水记》中载:“峡州扇子山下,有石突然泄水独清泠,状如龟形,俗云蛤蟆口水第四。”这蛤蟆口水自从陆羽评其为“天下第四泉”以来,引起了嗜茶品泉者的浓厚兴趣,特别是北宋年间,许多著名品泉高手、茶道大师,都不避艰险,纷纷登临扇子山,以一品蛤蟆泉水为快,并留下了赞美泉水的诗篇。如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公元1007-1072)有诗赞曰:“蛤蟆喷水帘,甘液胜饮耐。”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公元1045-1105)在诗中赞道:“巴人漫说蛤蟆碚,试裹春芽来就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和散文家苏轼(公元1037-1101)和苏辙(公元1039-1112)兄弟都曾登临蛤蟆碚品泉赋诗,赞赏寒碧清醇的蛤蟆泉水“岂惟煮茗好,酿酒更无敌”。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公元1125一1210)也是一位品泉家,他在《蛤蟆碚》诗中写道:

  不肯爬沙桂树边,朵颐千古向岩前。

  巴东峡里最初峡,天下泉中第四泉。

  啮雪饮冰疑换骨,掏珠弄玉可忘年。

  清游自笑何曾足,擂鼓冬冬又解船。

  陆游这首诗作于南宋干道六年(1170)十月于蛤蟆碚。诗人在《入蜀记》写道:“十月九日登蛤蟆碚,《水品》所载第四泉是也。蛤蟆碚去路临江,头鼻吻颔绝类,而背脊疱处尤逼真,造物之巧有如此处。自背上深入得一洞穴,石色翠润。泉泠泠有声,自洞出,垂蛤蟆口鼻间成水帘入江。是日极寒,岩岭有积雪,而洞温然如春。”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品茶论水之十三 -- 扬州大明寺泉水 天下第五泉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大明寺,在江苏扬州市西北约4公里的蜀岗中峰上,东临观音山。建于南朝宋大明年间(公元457-464)而得名。隋代仁寿元年(公元601)曾在寺内建栖灵塔,又称栖灵寺。这里曾是唐代高僧鉴真大师居住和讲学的地方。现寺为清同治年间重建。

  清干隆三十年(公元1765),干隆皇帝巡幸扬州,担心人民因见“大明”二字而思念前朝(明朝),遂下令改名为“法净寺”;并亲笔题了寺名。1980年4月,鉴真大师座像从日本回国探亲前夕,复称大明寺。在大明寺山门两边的墙上对称地镶嵌着:“淮东第一观”和“天下第五泉”十个大字,每字约一米见方,笔力遒劲。

  著名的“天下第五泉”即在寺内的西花园里。西花园原名“芳圃”。相传,为清干隆十六年(公元1751),干隆皇帝下江南,到扬州欣赏风景的一个御花园,向以山林野趣著称。唐代茶人陆羽在沿长江南北访茶品泉期间,实地品鉴过大明寺泉,被列为天下第十二佳水。唐代另一位品泉家刘伯刍却将扬州大明寺泉水,评为“天下第五泉”,于是,扬州大明寺泉水,就以“天下第五泉”扬名于世。大明寺泉,水味醇厚,最宜烹茶,凡是品尝过的人都公认宋代欧阳修在《大明寺泉水记》所说“此水为水之美者也”是深识水性之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八十年代初,扬州园林部门又在西花园建了五泉茶社,这是一座仿古的柏木建筑,分上下两厅,两厅之间以假山连接,上厅好象置身于蜀岗之上,下厅背临湖水,犹似悬架在湖水之中。游人至此,在饱览蜀岗胜景之后,人座茶厅内小憩,细细地品饮着用五泉水冲泡的江南香茗,既可举目东望观音山色,又可俯视清雅秀丽的瘦西湖风光,那才真可谓是赏心悦目,烦襟顿开,不虚此行呢,如若能再悉心领略方梦圆所题《扬州第五泉联》的优美意境,那就更令人流连于扬州的江山胜迹与梅月风情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