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哈,民间高考改革方案出炉了,教育部表示要考虑 -- 晨枫

共:💬158 🌺4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家园 前面的我不置可否

高考次数的规定应该取消,年龄限制也应该放宽,容许工作几年再考大学,也容许用多次高考分数中最高的申请大学。

最后一句可不行。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大家都考100分和大家都考0分一样没有意义,必须拉开层次。每年高考命题可不是个简单的话题,是有难度系数,也就是目标平均分的。比如今年难度系数为55,就是说全国考生考下来平均分要在55分左右;明年60,要在60分左右。每年高考完毕还要总结,比如难度系数目标为55,结果平均分60,明年就要加大难度等等,反之亦然。难度系数变换,拿最好的成绩去申请,如果遇到个难度系数大的年份对于当年的考生不是太不公平了。

容许工作几年再考大学,说实在的这个我倒是考虑过。不过并不是考中国的大学。前面提及的高考落榜生考取日本东京大学京都大学,都是工作一阵子找到机会去日本考的。这倒不妨是一个减轻中国高等教育压力的出路。日本现在人口在减少,不少大学招生困难,老冰在他的系列中说过为了招生十八般武艺全用上了。不知道将来这方面能不能被弄成中国高等教育的一条岔路。

家园 机经不是复习资料,机经就是考题

而且附答案的,看过机经,再加上点运气,想不想考满分纯粹是个人爱好

家园 这么一说我倒好奇了

什么时候看看机经去。

家园 现在不知道具体情况

当年BBS上“考了2400要不要重考”是常见问题

家园 不好操作

综合性考核的可操作性太差了

首先,高中三年的综合成绩不一定公平

像我这种从初一玩到高二

高三才认真学习的男生

要吃很大的亏

再说了

综合成绩最后还是要落到一堆硬指标上

否则怎样评判?

而这些硬指标能否涵盖足够多的方面又是个问题

就像我

虽然中学多数时间在玩

但是杂七杂八的知识面很宽

收集动植物标本,做模型,看一大堆的书籍

这些东西怎样评判?

另外,这种考核有太多人的因素在里面

腐败的机会太多了

老师完全有可能根据自己的好恶评判一个学生

现有的高考制度虽然有很多缺点

但起码在很大程度上是公平的

家园 美国对考试的理念是能力考试

所以对中国(包括印度)这种考试机器的应考方式很不满意。我没有说中国考生在考场作弊,正像我没有说高考作弊一样,但考试机器出来的考分和能力考试的原意有违,这个应该没有争议。科举的弊端也不在于作弊,而是脱离实际和脱离能力的考试机器,以及为了中举而误导的整个教育体制。

日本的教育质量我不知道,美国的我也不清楚,加拿大的我领教过。实事求是地说,中国学生要甩一般学生很容易,大多数中国学生在中国就是顶级学生(至少在我刚出来的时候,不过不包括我在内,呵呵),这是典型的田忌赛马。但加拿大人的顶级学生绝对不好甩,或者根本就是把我们甩在老远。这里面有语言的关系,有教育体制培养出来的习惯关系,更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真实能力的关系。中国高考落榜生考入东大京大如果是普遍现象,这才有说服力,个例就不好说了,高考落榜的情况是在太各式各样了。往远里说,毛泽东还可以算“高考落榜”呢。

换一个角度吧,读书不应该是一件苦事情,学习应该是充满乐趣的,有多少中国学生在过五关、斩六将之后,还有乐趣呢?有多少中国学生选专业、读学位是出于热爱呢?加拿大大学生中,约60%读艺术和人文(arts and humanity)的学位,老实说,这些人中间要是有一半能找到相应的工作,就算不错了,比学理工出来的专业对口的比例低得太多了,这是教育资源的很大浪费,正在引起问题,但这也说明了和中国学生一个不同的理念:为了爱好而学习。或许在中加之间应该折中一下,在随心所欲和考试机器之间折中一下。但这需要整个教育体制的改革,尤其需要高考体制的引导。

家园 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

及时难度系数相同,两次不同的考试之间也有不平等,这不妨碍两次不同的但难度相当的考试之间有可比性。难度系数每年改变,目的是什么?是因为每年大学录取的要求改变了吗?不见得。恐怕更多的是因为要控制录取人数。高考录取线本来就是一个很不科学的东西。大学录取的原则是:在录取人数受限的情况下,择优录取;在录取人数不受限的情况下,达标录取。在加拿大,大学录取有最低要求线,但这是最低要求,不等于你就可以被录取。大学录取的决定权在大学,不在省教育部(加拿大没有联邦教育部)。事实上,中国的高考体制十分别扭,一方面,大学的最后录取权在于大学,但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却担上了“录取责任”,这才有了过录取线但不被录取的怪事。教育部又不能录取大学生,何必要规定录取线呢?

家园 不幸的是,事实就是这样

一个机构的信誉只能由这个机构自己重建,机构的“产物”是要受到株连的。学校毕业出来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但对于大学来说,看到的中学和市场上的顾客看到生产产品的公司没有差别,出现毒饺子事件,日本顾客很自然地离有关产品敬而远之,直到证明公司没有问题。

家园 高考落榜生考入东大京大的当然不多

但是在日本考入大学可是普遍现象。不是我小看日本,中国考生到日本参加日本的大学入学考试,可以保证只要过了日语一关,平趟。

家园 只要是关于人的事情,人的因素就不可避免

与其排出不可能排除的东西,不如合理结合进来。对于综合能力的评判,美加有一些行之有效的东西。我女儿“侥幸”得了一个加拿大联邦的Millennium奖学金,发奖的时候,我也去了。获奖学生代表要上台讲话,那真是厉害,确实就是领袖人才,是我认识的人(尤其是亚裔)的子女中罕见的,她的分数也很高。

关于综合指标问题,这里有一些讨论,请指教。

科举之所以拖了那么多朝代,到最后也死而不僵,就是因为“起码在很大程度上是公平的”。

家园 我家领导的中学里有不少大陆来的高中生

少数是重点中学出来“镀金”的,确实厉害;大多数是一般的,甚至是就知道在国内考不上大学的,在这里同样窝囊。加上语言问题,更加窝囊。当然,大多数考上college是没有问题的,少数进了college还要过语言关。college根本算不上考,只要高中过及格线就能进,但university就不一样了,不是想进就能进的。

家园 看不出来有什么差别

在加拿大,大学录取有最低要求线,但这是最低要求,不等于你就可以被录取。大学录取的决定权在大学,不在省教育部(加拿大没有联邦教育部)。

中国各大学的调档线也是自己定的,录取什么人自行决定。高考录取线是什么意思?

家园 不是有很多人抱怨“过了高考录取线而上不了大学”吗?

每年不是有今年录取线xxx分之说吗?

家园 取消了又能如何呢?

各学校自己定调档线,到时候还会有人抱怨“过了调档线无法入学”。说到底,中加两国的制度都有个最低分数线,达不到肯定上不了大学,达到了也未必能够上。到底是谁规定的,并不重要吧,不过是背黑锅的不一样而已。

家园 這個還是不好說

對於中國來説,的確更加厭惡不公平,而不是對於拔尖人才的培養。此外對於領袖還有不同意見,西方文化盛產能説會道的政治家,但是無論在哪裏,能夠在危難中站出來的人都是少數的,所以我更喜歡中國的那種“他們平時是農民和工人,一聲不響的勞作,等到國家需要的時候就立刻變成勇士,然後戰爭結束之後繼續一聲不響的勞作“的人,而不喜歡過於能説會道的人。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