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水门事件(一) -- 梦秋

共:💬39 🌺10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All the President's Men

达斯汀霍夫曼和罗伯特雷福德主演两位记者。电影是根据同名长篇纪实改编而成。我在这儿码的这几个字大部分根据这本书编译出来。

老实说,书和电影都不算很精彩。很多看似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真正要详细描述起来会发现它们实际上单调枯燥得很。

家园 【原创】水门事件(五)

水门事件(五)

达尔迪斯所说的“洗钱”并不是指不法分子将手里黑钱洗白的各种手段。我们在上文中已经知道,1972年4月7日,在水门案发前两个月,一部有关监控美国国内选举时政治捐款的新法律生效。这部法律要求参加选举的政治组织公布其竞选期间所获得的所有政治捐款的来源和用途。既然总统的竞选班子敢动用秘密资金对竞选对手进行监视和调查,那么他们就一定有办法避开这部法律的监控,这是政治意义上的“洗钱”。

根据达尔迪斯提供的线索,伯恩斯坦可以确认,从墨西哥银行汇往水门“窃贼”巴课账户上的 89,000美元来自得克萨斯。伯恩斯坦立刻与“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得克萨斯分会联系,找到了分会主席的代理律师海恩斯

海恩斯一张嘴是个超级大漏斗,他把整个洗钱的过程连兜带底全部倒给了伯恩斯坦。具体说来,就是将各种秘密政治捐款(无论是支票、证券、股票期权)全部越境转移到墨西哥的一家银行。美国国内的监管人员无法对这家银行进行监控。开设这个银行账户的人将是一个清白的,无党派倾向的人士。然后从这家银行里将会源源不绝地流出各种资金,进入“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的财务主管施坦斯的保险柜里。他要拿这笔钱干啥那就只有天知道。

会有谁掏腰包给总统的竞选班子?海恩斯给伯恩斯坦开了个名单,让我们来开开眼,看看选举政治之下的各种花招:

想要捐款给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民主党人(因为自己的民主党身份,不合适公开捐款)

以公司或者企业的名义进行的集体捐款(新法律禁止集体捐款)

某些与联邦政府结了梁子活得很不自在的企业主管、老总以及工会领导的捐款

某些利益集团或者是地下势力的捐款(例如拉斯维加斯赌博集团,或者是“带有黑社会性质”的不法集团)

这些来路不明的捐款自然也都用到了见不得人的行动当中。对于非法捐款和秘密资金的丑闻,海恩斯大言不惭地说:

“我们不会(为此)而(向捐款人)保证什么。我们所做的一切不过是能够使彼此之间保持联系……”

“他(施坦斯)会说,花费生意人10%的收入让理查德•尼克松在华盛顿待下去并与之保持联系是一件划得来的事情。”

海恩斯的厚脸皮让伯恩斯坦收获不小。他不但把“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财务主管施坦斯牢牢地捆在了水门事件——这时候应该说是“水门丑闻”——这个十字架上,还顺带说出了一个让人咋舌的秘密资金数字:至少750,000美元!

总审计署调查出来的数额是500,000美元。

对于这么一大笔资金,伯恩斯坦和伍德沃德产生了一个合理的推论:如果不经过“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主席约翰•米切尔的认可,谁都没有资格动用这笔钱。难道这位在7月1日即引咎辞职的米切尔真的和水门事件、秘密资金有着密切联系?

伍德沃德从水门案发开始就认定并且毫不怀疑,米切尔深深卷入了整个事件当中。伍德沃德所进行的一切调查将迟早会把此人揪出来。

他的这种态度并不是没有根据。伍德沃德有他的消息来源。正是这个消息来源在水门案发伊始就确认了米切尔的角色。

这个消息来源就是神秘的“深喉”。

谁是“深喉”?这个问题在水门事件过后三十年里一直在困扰着研究者们,因为他的身份一直都没有公开。照伍德沃德的说法,“深喉”在尼克松政府当中占据着一个敏感位置,能够接触到大量信息。他能够在尼克松政府当中担任要职,这说明“深喉”是一位共和党人。

再没有更多的消息能够表明他的身份。伍德沃德对他的称呼本来是“深度背景”(deep background),《华盛顿邮报》的编辑半开玩笑地把“深喉”(deep throat)安在此人身上。这是一部有名的色情电影的名字,但是张冠李戴的叫法还是流传下来了。

“深喉”行事非常诡秘。因为担心电话被窃听,他和伍德沃德尽可能地避免用电话联系。他们的联系遵循一种纯粹的三十年代上海地下党或者四十年代末《挺进报》的信息传递模式。当伍德沃德有事需要见“深喉”的时候,前者会在阳台的花盆上插上一面小红旗,再把花盆挪动一下地方。这就算约定好了。

按照事先说好的办法,伍德沃德将在次日凌晨两点钟来到一个地下停车场与“深喉”见面。在到达这个停车场之前,伍德沃德 会绕好几个弯,换乘两到三次出租车,直到确认身后没有尾随人员为止。

如果“深喉”想要约见伍德沃德,在当天早上7点,伍德沃德订阅的《纽约时报》的第20页页码上将会被画上一个圈,报纸的下角会画上一个表盘,上面标明了会面的时间。

即使通过这种方式联系,“深喉”也常常感到非常不安全。有两回和伍德沃德约定会面时间之后,“深喉”突然爽约,把伍德沃德晾在阴暗的地下停车场里等到几近天亮。

装神弄鬼是“深喉”的特权,因为他的情报特别准确——伍德沃德后来回忆说“深喉”从来就没有提供过任何不正确的消息。“深喉”已经知道联邦调查局对伍德沃德 和伯恩斯坦卓有成效的工作产生严重怀疑,很有可能两位记者已经被跟踪,电话被窃听。也正是“深喉”在6月19日,水门案发的第三天就不容置疑地肯定,米切尔与水门“窃贼”们关系密切。

“深喉”提供消息的方式也很特别。他从来就没有提供过任何具体的消息。每当伍德沃德有信息需要辨识真伪,或者把握不准调查的方向,“深喉”就会证实这些信息,要不就告诉他,追寻哪一方向的线索最有价值。“深喉”也许不知道很多内幕,但是他无疑清楚某一个特定的途径对于水门事件的调查最为有利,因此在伍德沃德向他详细汇报某个阶段的调查成果的时候,“深喉”往往会作出这样的评论:

“太简单了……要再仔细了解。”

“挖下去,给我认真地挖!别怕坑深水大!”

“深喉”在这样的情况下更像一个羽扇轻摇的师爷,谈笑间,把“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财务主管施坦斯的保险柜变成为米切尔的滑铁卢。这个在案发两个星期之后就辞职的老滑头,“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的前任主席越来越清晰地出现在两位记者的视野当中。

8月29日,尼克松总统召开了新闻发布会。迫于《华盛顿邮报》的压力,他羞羞答答地承认了他的竞选班子在竞选资金的募集上出现了“技术性的错误”。他认为“竞选双方都可能犯同样的错误”。

这话说得有水平,反正民主党也不见得干净。

末了,尼克松总统认为那位保管着秘密资金的“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财务主管施坦斯是一个“诚实的,谨慎的人”。

9月15日,华盛顿特区大陪审团以8项罪名起诉了水门案件的7名涉案者。这些罪名包括非法进入民主党全国委员会、非法使用窃听设备和非法监视他人等。被起诉的人当中包括我们都熟悉的亨特、利迪、麦科德和巴克。

但是大陪审团根本没有就秘密资金和非法捐助等事情起诉施坦斯。大陪审团的起诉没有涉及到核心的问题:究竟是谁使用了秘密资金对政治对手进行监视和调查?

既然记者们都可以查出秘密资金的来源,联邦调查局和总审计署就没有理由知道得比记者们更少,大陪审团也没有理由回避这个现实的问题。

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隐隐约约觉得有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左右着整个水门案件。这种预感无疑得到了“深喉”的证实。

关键词(Tags): #水门#竞选#资金
家园 68年遇刺的是罗伯特肯尼迪
家园 多谢提醒

已经改过,花谢。

家园 【原创】水门事件(六)

水门事件(六)

从水门“窃贼”调查到秘密资金,水门丑闻像滚雪球一样闹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引人注目,牵连进去的人也越来越多。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相继挖出了亨特、利迪和施坦斯等人,尼克松的竞选班子“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已经无可置疑地现身在风暴中心。既然如此,“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的前任主席约翰.米切尔断断脱不了干系。

由于“深喉”拒绝给记者们提供具体的情报,他们针对“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的调查进入了一个非常艰苦的阶段。

八月份,通过某种关系,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弄到了“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工作人员花名册——这份花名册属于该委员会的保密文件。除了公开身份的几个委员会头头的名字外,名册当中还开列了全部中下层工作人员的名字,总数将近100人。

根据这份名册,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进行了挨家挨户的走访。为了更容易接近被调查人员,伍德沃德会宣称他是一个注册的共和党人(事实也的确如此),而伯恩斯坦则声称自己是个无党派偏见的无政府主义者(伯恩斯坦是个犹太人)。在调查访问的过程当中,他们发现了一些非常可疑的现象。

早在7月1日就宣布辞职的约翰.米切尔仍然像幽灵一样出没在委员会当中“指导工作”。

某些工作人员在接受水门事件调查的时候作伪证。联邦调查局对委员会工作人员进行询问的时候,委员会的律师或者相关头目也在场,这使得被调查人员无法自由地回答问题。

几乎所有的人都接到事先告诫,不要主动提供任何消息,尽可能地回避问题——尤其是委员会资金的问题。

许多工作人员对两位记者敬而远之,因为他们得到指令,不得和记者,特别是《华盛顿邮报》的记者接触。有一位工作人员仅仅因为在咖啡馆和两位记者有过短暂交谈就被上司警告。许多人声称他们被跟踪,电话被窃听。

“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新任主席甚至打电话到《华盛顿邮报》找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的麻烦。他声称委员会当中有五位女工作人员被记者们“骚扰”。不客气地说,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的行为的确有点无赖。因为害怕被采访对象摔门板拒之门外,他们在按响门铃之后,一俟对方开门,就立刻把一只脚踏入门内造成既成事实。接下来,自然会按照标准的待客程序进行下去。如果主人毫不客气地要赶走他们,两位记者还会涎着脸讨一杯咖啡,或者要一根香烟,并为此和主人消磨几分钟。从这点上来说,“骚扰”不算一个过分的词语,更何况采访总是在夜里进行。两位记者要等大家都下班之后才会登门拜访。

《华盛顿邮报》的主编对所谓的“骚扰”投诉的回答也几近无赖:“这是近几年来我所知道的最出色的行为!”

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通过这种无赖的办法,从两个人身上打开了突破口。

一个是委员会财务主管施坦斯的助手。伯恩斯坦在她家里一杯一杯地喝着咖啡,简直不敢中断和她的谈话上一趟厕所。另外一个是委员会的前任司库,在8月初已经辞职的斯隆。斯隆的妻子刚刚生产,尚在医院中休养,多心眼的伯恩斯坦给她送了一束花。在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前往采访斯隆的时候,骄傲的父亲正在给整栋房子进行大扫除。两位记者帮他做了一阵下手活,彻底地赢得了他的信任。

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为新闻调查确立了一条不可动摇的原则。在报道新闻的过程中,如果新闻信息来自一位匿名的消息来源,那么必须要有另一位消息来源(无论匿名还是公开身份)对这些信息进行证实。不然新闻记者会因为信息的失误担负法律责任。

在对上述二人的采访中,两位记者获得了大量有用的信息。出于对二人隐私的保证,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没有在新闻报导当中公开他们的身份。由于两人提供的内容高度一致,信息的可靠性得到了有效的确认。9月29日,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大陪审团对水门“窃贼”提出起诉不到两周,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一篇报导将约翰.米切尔推上了水门丑闻的前台。

两位记者对各种信息的综合如下:

约翰.米切尔在担任联邦政府司法部长期间,通过各种非法手段聚敛秘密资金,并将秘密资金用于调查和监视反对党民主党的活动。

除了米切尔,尼克松总统手下还有四个人有权支配秘密资金进行非法监控活动,其中两人来自“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即财务主管施坦斯和竞选事务副主管马格鲁德。另外两人的身份尚未明确。可以肯定的是,其中之一为负责竞选的白宫高级官员,另外一人虽不是白宫人员,但也卷入竞选事物当中。

同时还有一大批涉案高官被曝光。

把涉案人员的身份罗列一下,会发现一些有很意思的事实:

亨特:前任白宫助理

利迪:“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财务助理,曾任总统国内事务助理厄利希曼的助手

马格鲁德:“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竞选事务副主管,曾任白宫办公厅主任霍尔德曼的助手

波特(涉案人员之一):“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计划主管,曾任白宫办公厅主任霍尔德曼的助手

斯隆:“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司库,曾任白宫办公厅主任霍尔德曼的助手

米切尔:“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主席,曾任联邦政府司法部部长

施坦斯:“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财务主管,曾任联邦政府商务部部长

马尔迪安(涉案人员之一):“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政治联络员(political coordinator),曾任联邦政府助理司法部长

这些人都是总统手下的人。All the President’s Men.

仔细观察,会发现白宫办公厅主任霍尔德曼和他们渊源甚深。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已经把水门事件的矛头指向了白宫。霍尔德曼也许是深水当中隐藏的大鱼。

按照美国新闻报导的程序,记者们在完成新闻稿之后,要将稿件内容传达到当事一方,并获得当事的表态。不论当事人对新闻内容说yes还是no,记者都要将他们的态度一并写入报导当中。9月28日晚上,伯恩斯坦给“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新闻副主管,前任白宫新闻助理摩尔打电话通报上述报导内容,摩尔在电话里予以断然否认。

深夜11点后,伯恩斯坦给当事人米切尔打电话要求表态。米切尔惊讶的回答几乎无法用中文翻译,在此且引用伯恩斯坦记录的原文:

电话铃响:

米切尔:是我。

伯恩斯坦:(通报身份)很抱歉这么晚打搅你,先生。我们的报纸明天将要发表一篇报导,内容是你在担任司法部部长期间掌握着一笔秘密资金……

米切尔:JEEEEEEEEESUS!

关键词(Tags): #水门#竞选#白宫
家园 这个委员会叫C.R.E.E.P.

Committee to Re-Elect the President

呵呵

家园 再花再顶令人敬佩的记者!

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为新闻调查确立了一条不可动摇的原则。在报道新闻的过程中,如果新闻信息来自一位匿名的消息来源,那么必须要有另一位消息来源(无论匿名还是公开身份)对这些信息进行证实。不然新闻记者会因为信息的失误担负法律责任。

职业操守!

家园 creep, creepy...
家园 【原创】水门事件(七)

水门事件(七)

米切尔在9月28日晚上多半磕药high过了头。那一声不绝于耳的惊叹还余音绕梁,他又气急败坏地给伯恩斯坦丢下一句话:

“这篇报导要是见了报,凯蒂•格雷汉姆的奶子不给拧下来才怪!”(Katie Graham’s gonna get her tit caught in a big fat wringer if that’s published.)

这简直就是在摸老虎屁股了。凯瑟琳•格雷汉姆女士是《华盛顿邮报》的发行人之一。米切尔一边痛快淋漓地骂着,伯恩斯坦在电话另一头用一支快笔伺候着,一字不漏地将通话全部记录下来。按照新闻写作程序,这段让人瞠目结舌的评论被放在整篇文章的最后部分。

经过主编的审阅,“her tit”最后还是被删除了。反正美国读者们对“此处删除XX字”的文字游戏也不陌生。

文章还没付印,“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新闻副主管摩尔打来电话为米切尔求情,《华盛顿邮报》总编室憋着一口恶气,斩钉截铁地拒绝了摩尔的请求。

这篇新闻报导的效果如何,可想而知。

米切尔交运华盖,倒霉的事情接踵而来。10月4日,一向老实的《洛杉矶时报》居然也跟风炮轰“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

还记得水门案发时在现场望风的那个眼线巴德文吗?身为“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的安全人员,这位法学院毕业生,前联邦调查局特工在水门现场亲眼目睹了整个案发过程。接下来,他又奇迹般地逃过了特区大陪审团的起诉。由于巴德文既是目击者,也是当事人,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从9月份开始就注意到他的身份,并通过巴德文的律师开始和他联系采访事宜。

巴德文充分了解自己的价值。他开口给自己定下了5,000美元的出场费。《华盛顿邮报》禁止记者以任何形式购买新闻,巴德文又死咬着着这笔钱不松口,两位记者只好悻悻而退。没想到两个星期之后,巴德文竟然把大量有关水门事件的信息无偿提供给了《洛杉矶时报》。10月4号的报导上不但登载了水门案发的高清晰写真版,还连带登出了水门事件的未完成版。按照他的说法,水门“窃贼”之一的麦科德曾经计划在民主党总统候选人麦克戈文的竞选办公室里安装窃听器;类似的计划也准备在民主党在迈阿密召开全国代表大会期间实施。巴德文的现身说法还让米切尔丢尽了脸。据说,米切尔为了防止他的妻子玛莎被新闻媒体追踪,竟然动用安保人员限制她的行动自由。这一行为也被揭露了出来。要知道,米切尔7月1日辞职的时候公开宣称自己的决定是为了和妻子更多相处。

两拳重击,此时的米切尔虽然没有受到审判,自身与身败名裂距离已经不远。

《洛杉矶时报》的报导向公众暗示了水门窃听事件并非一起偶然事件,而是一场有组织的政治阴谋的一部分。此前《华盛顿邮报》的追踪调查已经揭开了这场政治阴谋的资金来源。眼下,需要更多的工作来揭示阴谋当中已经完成,即将完成和未能完成的内容。

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在此时犯下了调查工作的第一个错误。为了在这场大规模的扒粪运动中巩固已经挖到手的第一桶粪,在气势上压倒《洛杉矶时报》,他们在调查过程当中过分相信了联邦调查局内的消息来源。10月6日,两位记者在《华盛顿邮报》的头版上刊登的文章当中,错误地将三位与水门案件无关的“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人士列入涉案人员当中。

除了三位无辜者对《华盛顿邮报》表示了程度不一的抗议,这个错误并未导致过于严重的后果。很快,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又掌握了新的线索,他们对水门事件的调查和发现即将达到辉煌的顶点。

这条线索多少来得有点凑巧。水门案发之后,《华盛顿邮报》常常接到许多电话表示可以为整个事件的调查提供线索。如何从几百个来电当中辨识出有价值的线索成为了一门显学。9月28日晚间,伯恩斯坦接到了一个类似的电话。

来电话的人是一位律师,他代表他的客户,田纳西州助理司法部长艾利克斯•西普利与伯恩斯坦联系。他含糊地告诉伯恩斯坦一件可疑的事情:早在1971年的夏天,有人企图招募西普利,在尼克松总统的竞选连任当中从事特殊的工作。

正在调查的水门事件与这位律师提供的线索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伍德沃德得知后,对这条线索的真伪表示怀疑。伯恩斯坦则表现出了一个新闻记者高度的职业敏感性,在得到报社主编的同意后,伯恩斯坦在9月29日来到位于纳什维尔的西普利家中对他进行了采访。

西普利一家都是民主党的铁杆支持者。1971年的六月,在水门案发整整一年前,一位西普利在军队当中的熟人上门找到他,问他愿不愿意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为尼克松总统竞选服务——当然,报酬丰厚,要多少有多少。

这位熟人的名字叫做唐纳德.塞格里蒂,已经退役并成为了一名律师。在以后的章节当中,他的名字还会多次出现。

塞格里蒂直截了当地对西普利说,为尼克松总统竞选服务的“特殊方式”就是当政治间谍。塞格里蒂无疑看中了西普利的民主党背景,希望后者利用这层背景的掩护混入民主党的竞选机构当中窃取情报或者充当破坏分子。此刻西普利正准备从军队退役,一笔意外而至的丰厚报酬会让这位年轻人过得自在而潇洒。

塞格里蒂的选秀风格有点接近胡闹。仅仅因为是同一部队当中的战友关系,他就想轻易雇佣一个祖孙三代家中都悬挂着富兰克林.罗斯福肖像的退役军官去从事其政治理念相反的工作,遑论这样的工作违背了美国的法律。

西普利半心半意地和塞格里蒂交往了几个月,此间帮他物色了几个帮手,10月份的时候总算抽身而去。

伯恩斯坦向西普利追问那几个帮手的身份。天可怜见,其中一个竟然是伯恩斯坦儿时好友的朋友。有了这层关系,伯恩斯坦立刻从此人处证实了西普利所说的一切属实。

种种迹象表明,塞格里蒂是已经略显雏形的政治阴谋的组织者之一。他马上成为两位记者的重点调查对象。调查者们兵分两路,一路准备直接采访塞格里蒂本人,另外一路去调查塞格里蒂个人情况。

塞格里蒂住在洛杉矶。伯恩斯坦把洛杉矶所有姓塞格里蒂的人的电话全部拨打了一道,终于打到了塞格里蒂家里。在通话当中,伯恩斯坦违反了《华盛顿邮报》记者的行为规范,没有向接电话的塞格里蒂的母亲通报自己的记者身份。数小时之后,塞格里蒂回到家里给记者们回复电话的时候,听电话的伍德沃德没有和伯恩斯坦协调好,把自己的记者身份漏给了塞格里蒂。

后者几乎立刻就放下了电话。

对于塞格里蒂个人情况的调查收获却很大。

塞格里蒂毕业于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法学院。南加州大学为尼克松的总统班子提供了充分的人才储备,以至于白宫内形成了南加州毕业生为主的小帮派,被外界戏称为“南加州黑帮”。对塞格里蒂的调查表明,他早在就读大学期间,就和“南加州黑帮”里许多未来的政治之星来往密切。

要将这些总统手下的干将们一一列举不免有些罗嗦。不过,其中的几个政要还是值得注意一下的。与塞格里蒂关系密切的白宫显要人士有:

总统新闻秘书齐格勒

负责总统日程安排的秘书查平

白宫办公厅主任霍尔德曼的政治助理兼“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驻白宫联络员斯特拉岑

……

从塞格里蒂这个台风眼处传递出来的政治风暴看来几乎可以荡平整个白宫。

关键词(Tags): #水门#竞选#政治间谍
家园 谢谢地主兄

本来以为这篇文章有个一万两万字就可以收尾,现在看来篇幅要长得多。我还是第一次对这种历史性的事件进行综合描述,感觉对于历史脉络,故事发展,文字表达的驾驭相当困难。有了兄台的鼓励,我自当奋勇向前。

虚拟的网络世界里,每一份鼓励都弥足珍贵。

家园

准确地说,这个委员会应该叫做:Committee for the Re-election of the President。简称CREEP或者CRP。

取名不吉利,活该倒霉。

恭喜: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家园 【原创】水门事件(八)

水门事件(八)

塞格里蒂的能量究竟有多大?他在水门事件牵扯出来的丑闻当中究竟有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在完全展开对塞格里蒂本人的调查之前,伯恩斯坦和伍德沃德从未预料到这项工作能够最终把矛头刺入白宫深处。

很快,他们就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事实。

塞格里蒂招募人员得付工资,所以伯恩斯坦动用了他在信用卡公司的关系,调查了1971年6月以来(即招募西普利充当政治间谍时开始)塞格里蒂所有的信用卡消费记录。需要说明的是,伯恩斯坦如果公布这样的调查结果是要负法律责任的。所以,伯恩斯坦所获得的消息仅仅能够证实塞格里蒂有某些财务方面的疑点,并不能用在报刊上作为新闻信息使用。

塞格里蒂的信用卡记录并没有显示他有任何不正常开支。这也难怪,水门“窃贼”的工资都是用现金支付的,否则怎么会叫“秘密资金”?

但是塞格里蒂的信用卡记录提供了一条意料之外的线索,那就是,在过去一年当中他在全国各地旅行时的消费记录,也因此提供了过去一年里他的行踪。塞格里蒂经过的城市有:迈阿密、休斯敦、新罕布什尔州的曼彻斯特、诺克斯维尔、洛杉矶、芝加哥、波特兰、旧金山、纽约……,当然,塞格里蒂光顾华盛顿的次数最多。

他可不是在周游全国。这些城市都是1972年美国总统竞选初选阶段争夺非常激烈的城市。

在很多城市,尤其是在新罕布什尔州、佛罗里达州、伊利诺伊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的城市,塞格里蒂所到时间与民主党在当地开展初步竞选活动的时间基本重合。而民主党在这些地方举行的活动当中差不多都遭到了某种程度上的干扰,竞选活动的进展非常不顺利。

会是什么样的干扰呢?这里得回顾一下1968年和1972年美国总统竞选历史。

1968年美国大选,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尼克松与搭档阿格纽以微弱优势(31,710,470张选票,301张选举人票)战胜了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汉弗利及其搭档穆斯基(30,898,055,191张选举人票)。

虽然说选举人票的多少才能真正决定总统宝座归属,但是如此接近的选票数量无疑让尼克松难以释怀。要知道,这并不是他第一次参加总统竞选。1960年的总统选举,尼克松所获得的选票占总票数的49.6%,仅仅比获胜的肯尼迪总统少了0.3%(大约10,000多张选票)。两次总统竞选的激烈程度给他投下的阴影使他对选举对手的声望和民意特别在意。

1971年,总统竞选的帷幕已经悄悄拉开。民主党内部参选呼声较高的居然是尼克松在1968年的老对手,只不过这一次正副手掉了个个儿,穆斯基成了主要对手。

在民主党内部,穆斯基还有其他的竞争者,其中比较有潜力的竞争对手是麦克戈文,但是此公立场稍微偏左了一点,在1970年代的冷战高峰期很容易被对手扣上红帽子。立场相对温和的穆斯基比较容易为大众所接受,再说他在1968年表现不俗。

枪打出头鸟。自从穆斯基表示要参加1972年总统竞选的意向之后,他就开始晦气缠身。

1971年,密尔沃基的黑人居民们收到了一封以穆斯基名义发出的邀请函,请他们参加一次免费的午餐会。午餐会包括免费的烧烤和啤酒,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的夫人和一位著名的电视明星将出席本次午餐会。事实上,这封邀请函开列的全部是空头支票。

在华盛顿特区一家饭店的穆斯基支持者的集会上,有人以穆斯基的名义要了许多食品、啤酒,甚至找来了两个魔术师。更出格的是,此人还以同样名义请来了6位外国驻美大使,用租来的豪华汽车把他们送到了饭店里。穆斯基的竞选班子被迫为这些不必要的支出买单。

司空见惯的抹黑手段在马克.吐温的小说中已经基得到了相当的描述。所以有传闻说穆斯基召妓,而他的妻子是个酒鬼等等均不足为奇。至于在穆斯基的集会上突然停电,或者有裸体女郎在集会的大讲台上招摇过市,或者在半夜打电话给选民请他们投票给穆斯基就更是些小伎俩。带来真正的大麻烦的是“加纳克”信件。

1972年2月24日,穆斯基在新罕布什尔州的曼彻斯特开展竞选活动的前两天,当地中右翼报纸《曼彻斯特联盟领导人报》在头版刊登了一篇社论,指责穆斯基为了取悦黑人选民,在他们面前公开侮辱有法国血统的加拿大裔美国人,称呼他们为“加纳克”(Canuck)。这是个非常不雅的词语。在曼彻斯特,带有法国血统的加拿大裔美国人选民有上万人。

这么说的证据来源于一封寄自佛罗里达的信件。信件当中满是文法错误,好似出自一位半文盲之手。《联盟领导人报》为了表明自己话出有因,把那封来信与社论并排放在头版。

两天之后,这份报纸老调重谈,攻击穆斯基夫人在飞机上行为粗野。

久经选举考验的穆斯基终于崩溃了。在3月份举行的一次大会上,穆斯基把自己的演讲稿抛在一边,大骂《联盟领导人报》的编辑是“毫无勇气的胆小鬼”。接下来,他声泪俱下地为自己的妻子辩护。

华盛顿不相信眼泪。穆斯基也许赢得了同情,但失去了民望。在7月的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左翼的麦克戈文胜出,成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

这一切难道与塞格里蒂的神出鬼没有关系?可是,直接的证据在哪?

话题回到水门事件的调查者身上来。10月初,伯恩斯坦在一次与联邦调查局内部的朋友联系的时候,顺便问了一句对方是否知道有塞格里蒂这个人。这位朋友回答到:

“我什么也不能告诉你。因为他本人正在接受我们的调查。”

这等于证实了伯恩斯坦对塞格里蒂的怀疑。两位记者立刻围绕着联邦调查局和司法部忙碌起来。10月7日,伯恩斯坦从司法部获得证实,联邦调查局之所以对塞格里蒂产生怀疑,是因为在调查水门案件的涉案人霍华德.亨特的时候,发现两个人之间的电话联系特别密切。早在8月,塞格里蒂就接受了了联邦调查局的第一次讯问。

通过亨特这条线,塞格里蒂的秘密活动终于和“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的秘密资金挂上了钩。他还把整个调查方向首次引向总统本人。

上文曾经说过,总共有五个人有权使用尼克松的秘密竞选资金。有三个来自“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另外两个不知名的人一个担任白宫高官,另外一个虽然不在白宫当中担任职务,但是在竞选运动中有着重要地位。

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一直怀疑白宫办公厅主任霍尔德曼和总统的私人律师卡姆巴齐就是这两个人。但是怀疑没有得到完全确认。10月7日伯恩斯坦从司法部首次获得确认,卡姆巴齐也被联邦调查局列入调查名单。此人与塞格里蒂之间的联系也相当密切。至于霍尔德曼,他的三任助手全部涉案,他身上的污点是无论如何也洗不掉了。

那么尼克松总统就洗得掉自己的嫌疑吗?

关键词(Tags): #水门#总统#竞选
家园 照例花之

《竞选州长》真逗,现在俺还常常想起来

家园 Flower

恭喜: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返回 关闭

家园 【原创】水门事件(九)

水门事件(九)

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还没来得及把塞格里蒂的传奇故事变成头版头条,又一条总统手下的大鱼误打误撞被逮了个正着。这一次落入两位记者法眼的是白宫通讯部副主任克劳森。他就是毁掉穆斯基选举前程的“加纳克”信件的作者。

好运气始终眷顾着《华盛顿邮报》和它的记者们——除了克劳森。他在1972年1月进入白宫之前,一直是《华盛顿邮报》的记者。在进入白宫之后,克劳森做为《邮报》的消息来源,为《邮报》提供了许多白宫内部的消息。

1972年9月25日,克劳森为《华盛顿邮报》的记者玛丽琳.伯格提供了一条足以断送自己前程的消息。当天夜里,他怀着所有男人都具有的美好想法,独自来到伯格女士的单身公寓讨了一杯酒喝。需要指出的是,克劳森在此前已经两度邀请伯格女士共进晚餐,后者均予以婉言谢绝。

很多喜好杯中物的男子汉在美酒和女色面前常常管不住自己的舌头,克劳森也不例外。他向伯格女士透露,他就是“加纳克信件”的始作俑者。两个星期之后,半信半疑的伯格女士把这条消息转告给了伯恩斯坦。

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几乎不敢相信此事。“加纳克信件”发生在克劳森进入白宫不到三个星期的时间里。难道仅仅三个星期,克劳森就完成了从一名职业记者到政治打手的转变?

伍德沃德曾经听说过白宫“投名状”的传说。据说新人进入白宫之后,首要工作就是不择手段地搞臭某一个白宫的政治对手,这样才能获得白宫老板的认可。

不管怎样,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决定抓住这条自己送上门来的大鱼。围绕着克劳森的调查工作迅速展开。伯格女士被派去和克劳森共进午餐,试图确认其9月25日所说并非酒后的胡话。

这一回克劳森多了个心眼,没有承认说过他是“加纳克信件”的作者。伍德沃德给他打电话询问此事,也得到了他的断然否认。克劳森有着多年的记者经历,深知被记者找上门的厉害。虽然“加纳克信件”的作者身份只泄露给了伯格女士一人,周围并无旁证,因而也无法确认事实真伪,但是此事一旦公开,记者们会蜂拥而至,场面就不好收拾了。

从内心当中,他好像担心的还不是他在白宫的前途问题。他害怕的是伍德沃德会在报纸上登出他在晚上9点独自到从前的女同事的单身公寓里喝酒的花边新闻。在电话当中,他几乎在恳求伯格女士:

“玛丽琳,我有妻子和家庭……还有一条狗和一只猫。”

《华盛顿邮报》决定挽救这位前雇员的婚姻、家庭和他的阿猫阿狗。不过既然他在意自己的家庭胜过自己的职位,“加纳克信件”的作者身份还是要公之于众的。

10月10日,《华盛顿邮报》的头版头条继续就水门事件和秘密资金大做文章。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的报导堪称新闻深度报导的典范之作,以大量的事实和旁证将该报纸对水门事件的报道推向纵深发展。

新闻的头两段采取了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没有在开始按照新闻常规给出消息来源和具体的新闻信息,而是将所有信息综合起来,用简洁的新闻语言进行概括,然后在后文当中依照各种信息的重要程度依次给出解释和确认消息来源。

文章当中使用了大量的匿名的消息来源。这么做是非常冒险,但是也显示出《邮报》总编室过人的胆识。

文章开门见山地说道,联邦调查局已经认识到,水门窃听事件是一系列政治间谍与破坏活动当中的一部分;这些间谍与破坏活动开始于1971年;其组织者来自白宫和“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主要的活动对象是民主党总统候选人。

文章的第二段一针见血地指出:此类政治间谍和破坏活动已经成为尼克松在1972年总统竞选当中的基本策略之一。

文章共有65段,从第三段开始,两位记者描述了政治间谍和破坏活动的具体方式,这里面有塞格里蒂招募“鼹鼠”行为和破坏手段,有克劳森与“加纳克信件”之间的关联(当然把克劳森对此事的否认也写了上去)。第19段上则登出一条有点耸人听闻的信息:

白宫和“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当中至少有50人为尼克松总统竞选连任而从事政治间谍和破坏活动。

这条消息是10月9日凌晨那位神秘的“深喉”提供给伍德沃德的。实际上,“深喉”在这天凌晨提供的消息要比报纸上所开列的内容要详细得多。他告诉伍德沃德,总统手下的这批秘密特工主要分为四个部分:“11月小组”负责竞选的文案宣传;“集会小组”负责对民主党和共和党的情报收集和破坏;“初选小组”负责在两党总统候选人初选阶段的情报及破坏工作;“亨特小组”负责重要行动——例如破门入室的水门行动。

“深喉”一并告诉伍德沃德,白宫已经对两位记者的调查工作产生了警觉,很可能追查记者们的消息来源,并将他们告上法庭。

“深喉”一如既往地拒绝提供具体的消息给伍德沃德。他害怕自己成为伍德沃德笔下匿名的消息来源。10月9日的凌晨的会谈大致遵循了从前的交谈方式。即伍德沃德向“深喉”汇报近期调查成果,“深喉”予以证实。两个人的谈兴非常浓厚,从凌晨的1点半谈到将近天亮。在伍德沃德的一再催促之下,“深喉”给出了“至少50人”的这条具体的情报,并肯定说,联邦调查局大致掌握了这个情况。

也就是说,它是属于可以见报的消息,因为可以得到联邦调查局和司法部的公开确认。

“深喉”还证实了塞格里蒂招募人员充当“鼹鼠”混入反对派队伍当中的事实。他甚至证实了这种政治间谍行动的常用代号——这一个非常难以翻译也非常恶俗的代号,叫做“ratfucking”。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总统手下的这伙秘密特工的专业素质和人文修养。不幸的是,就连“深喉”也认为,“这些人算不得聪明人”。

10月10日《华盛顿邮报》这篇长达65段的新闻报导的精华主要集中在前19段,后面的内容主要是对塞格里蒂的采访和调查。这篇有着重要意义的新闻在10月9日下午7点通过《华盛顿邮报》和《洛杉矶时报》共享的新闻热线传递出去,立刻被100家以上的新闻机构转载到次日的报导当中。《纽约时报》驻华盛顿记者站夜班编辑连夜通知《时报》总部,由总部特派记者与对西普利等塞格里蒂的招募对象进行采访,并将采访报导迅速发表在10月10日下午出版的晚报版头版当中。

No news is good news,这话也可以反过来说。记者们的忙碌使白宫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当日,在白宫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总统新闻秘书齐格勒(塞格里蒂的同窗,“南加州黑帮”成员之一)在30分钟里面对记者们的围攻,29次拒绝对《华盛顿邮报》的报导做出评论,并声称“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和克劳森本人对此事的反应是“适当的”。

“死猪不怕开水烫”的精神固然可嘉,有一点这位新闻秘书得弄明白,总统遭到媒体炮轰的日子才刚刚开头哩!

关键词(Tags): #水门#白宫#竞选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