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统合与分离——全球化和人类的未来 上 -- 寒冷未必在冬天

共:💬50 🌺9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文摘】统合与分离——全球化和人类的未来 上

作者:currency

注:本文原来仅发表在网友天地(外链出处),现经作者currency授权且经网友天地管理员鸿鹄的同意可在西西河发表。作者在文章中只是建造了一个框架,并没有完成粗胚房到居住房的过程,因为作者的本意是想引起大家的思考和讨论,希望河里的大小虾米能够踊跃讨论。

统合与分离

经济和宗教活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John mill

正如《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Plat)让人质疑一样,全球化给人们展现的是一个明确的趋势和模糊的进程——分分合合现象让人目不暇接,诱因也从民族的、经济的、政治的等等不一而足。从帝国扩张、宗教战争、殖民拓展,到国家联盟、跨国公司、国际组织;亦有世界大战最终导致冷战、殖民地独立、民族自决和分裂。讨论这个话题所涉及的领域是宽泛的,并非若干文字能叙述清楚,只能尝试给出一个大致参考架构用来观察当今世界复杂多变的问题。

农牧业的发展导致了人类对自然禀赋和活动空间更多的需求,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相一致的贸易秩序,抵御灾害改造环境和社会稳定需要一个统一的法度,这时扩张或结盟成为一种有益的选择。我们从夏商到周在东亚大陆的演化,罗马共和的兴衰都能找到很清晰的印迹。

农林牧渔业为基础的经济决定了扩张是二维的。显而易见,君主征税的面积和人口基数越大税额越高。天然地理屏障会限制了扩张的继续,比如蒙古东征日本的受挫。地理距离造成的信息传递困难也同样限制扩张,烽火台是这种无奈的笨拙作品。

宗教在扩张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一致的信仰,一致的制度,一致观念能带来鼓舞和忠诚,这无疑对缓解统治成本和风险无休止增长有极大的好处,阿拉伯帝国和波斯帝国的演化就证实这一点,十字军打宗教旗号行劫掠之事更是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

然而统合的趋势并非单向的,我们既看到周共和体系因生产方式改变而导致诸侯势力失衡从而把帝国引入战国时代,也看到罗马为应付疆域扩大设置的多君制最终肢解了帝国,使欧洲陷入千年动荡。我们更应该注意到扩张存在的野蛮性无论是——罗马人的以帝国养帝国还是后来日本军国主义翻版的以战养战必遭致周边人民反抗——这无疑要增加帝国的征服成本和统治成本从而削减扩张带来的收益。理论上是存在一个临界点,但是人的意识,尤其是军事将领劫掠奖励的驱动,万众敬仰之君主自我膨胀等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显然无从把握。因此很多古典帝国的崩溃是偶然中蕴含的必然。

基于这一点,我们似乎可以理解为什么汉皇拒绝趁匈奴国内大乱和高句丽王去世而发兵征讨和诸葛亮之七擒七纵了。难道世界真如《三国演义》开篇词给出的宿命一样——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工业革命增加了工农业资源和市场的需求,工业的生产方式要求扩张转向三维,因而拓植成为当然的方式,从此种植园、牧场、矿山、油田、加工厂等投资纷至沓来——这被殖民者用来歌颂自己功德的现象其实是建立在剥夺当地人权益和权力基础之上。在这种形式下统治者利益取得已经开始转化成关税、特许税(比如鸦片的经营权)、所得税、利得税和铸币税等间接方式。(18世纪中期英国与美洲殖民地爆发了税收之争推动了这种转化的发展)。

大英帝国当之无愧是现代帝国的典型,在暴力征服方面虽无二至,突出的是在帝国建制领域有了长足的进化——不仅具有人口和鸦片贩卖此类海盗殖民者的传统做派(如荷兰、葡萄牙和西班牙),还以殖民政府收入养育海外军队(借口维护殖民地秩序),垄断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贸易体系(借口保护殖民地人民利益);同时也向殖民地提供公共服务(如通邮)、建立法治体系、传播宗教和发展教育等公共品来提高殖民地规格。我们应该看清这个现象的两重性——主观上是为了保持前述统治力一致性不随地理距离改变的要求,提高其他列强觊觎或夺取的门槛。客观上也给殖民地带来一定的先进性。

殖民地的争夺非但没有根本解决殖民和被殖民者间的矛盾,还加剧了殖民者之间的矛盾最终导致广泛战争的发生,无疑将帝国扩张和统治成本极大化,最终核武器的产生和有限扩散形成了冷战这个僵持不下的格局。

有感于扩张给世界和自身带来的痛苦与伤害,1942年的罗斯福秉承威尔逊主义四律令(1、道德律令——道德是一切外交政策的出发点。2、多边律令——多边主义应该是实现外交政策目标的基本手段。3、民主律令——在美国领导下实现世界民主是实现永久和平的前提。4、民族自决律令——任何民族都有权决定自己政府的统治形式)兴奋地向马桶边的丘吉尔推荐了一个单词——United Nations。联合国是三巨头主观上为维护自身利益,降低统治成本的产物,客观上却为广大中小国家提供了一个表达看法和做出行动的舞台——以1971反对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议案被最终否决为突出例子。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民主律令的虚伪竟然由西方阵营中桀骜不驯的夏尔.戴高乐将军首先挑破。

殖民化运动使得地球不再有新大陆,虽然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之口号震天响,但是开发海洋的成本现实还是居高不下。殖民地独立运动的蓬勃开展使得直接统治一去不返,苏联的加盟体系崩溃离析更说明这种无论说法还是做法如何变异的方式存在僵化的弊端。美国按照威尔逊律令运转的帝国体系因其“民主性”至今仍大行其道——非殖民统治换取经济和政治乃至文化宗教规则的制订权和解释权;海外驻军和军事组织提供安全这一公共品。这一套不同以往帝国的财政规则更显得隐秘:

经济方面,贸易优先权(比如军火采购,工程和技术服务发承包),投资优先权(比如油田开采)和凭借战后美元强势而衍生出来的间接铸币权(结算货币及美元联系汇率制度)。金融业的发展、通讯技术的升级和帝国边界的拓展使帝国本土可以营造出一个资金最安全的归宿地。于是贸易收益、资本收益和金融项目(国库券、债券和股票)又把主要通过贸易逆差和海外支付(比如所谓援助和贷款)滥发的美元回笼继续支撑币值。

小资料

100美元纸币印制成本为4美分................张宇燕,2000

2000年,美国国防预算2890亿美元,实际支出3400亿美元。同年世界人均145美元,按美国人口基数得出406亿美元,实际多支出2994美元。这可以认为是帝国的管理成本。同年美国贸易逆差为3696.89亿美元,扣除广义成本,比如百分之二十,约为2958亿美元,跟当年开销基本持平.............盛洪,2003

(笔者评注:其他项目的现金流则可以认为是帝国的盈余)

政治方面,向全球推广其提供样板的自由和民主,尽可能地降低间接统治发生的制度成本,同时也利于其利用固有的经济政治甚至军事优势干预可能发生的不利波动。这个发明还应该归功于英国人——尼日利亚1952年颁布一部新宪法时,一个英国议会代表团访问了这个黄金海岸,以议会之母的身份把一本厄尔金.梅撰写的《议会实践》赠给该议院,并称议会除了让人变性之外无所不能。

文化和宗教方面,以美国梦为代表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推销自然不在话下——建立一个文化上的山巅之城首先就能把帝国的恶性掩盖在令人目不暇接的繁花碧草之下(而这又与道德律令相辅相成)。其次“天定”优越的文化更容易把其需要观念和信息灌输给治下的人们。其三通过强势的文化工具更容易将于己不利的信息和思潮湮没或引离人们视线。更有现实意义的是文化产品的输出能产生巨额的现金流。

小资料

目前,美国控制了世界75%电视节目和60%以上广播节目的生产和制作,每年向国外发行的电视节目总量达30万小时,许多国家的电视节目中美国节目往往占到60%至70%,有的占到80%以上,而美国自己的电视节目中,外国节目仅占1%至2%。美国电影现已占据世界总放映时间的一半以上,占据世界电影市场总票房的三分之二。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电影市场几乎被美国电影所垄断。文化产品是美国最大的出口产品,每年的出口额达600多亿美元,甚至超过航天航空和电子产品的出口额。美国好莱坞影片的票房收入有一多半是从国外的电影市场上获得的。

郝铁川..............2001

这种现象首先已经引起发达国家的警惕并付诸行动:

法国立法规定电视和广播使用法语时间不得低于百分之四十,4500家影院放映的好莱坞影片不得超过四分之一。

加拿大继1995年将美国乡村音乐台踢出之后,又在1999年通个C-55法案,规定加拿大企业不得给外国期刊广告业务,否则课以重税。

2006年中查韦斯宣布投资1100万美元建设影视城的目的也是为了抵御这种文化霸权。

尤其恶劣的是在宗教领域(以新教势力为甚),从低俗简单的物质诱惑到复杂而系统的政治影响无所不用。

简单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出宗教交流和宗教霸权的区别。

唐代广大的贸易通商范围自然涵盖多种宗教区域,佛教、伊斯兰教、琐罗亚斯德教(拜火教,或称袄教)基督教、摩尼教(或称明教)等等宗教交流是自然而然的,但因与中华为主的文化环境的相容性,有兴旺也亦有湮没,佛教在东亚和东南亚广为传播,伊斯兰教在南亚和东南亚也深深扎根,而基督教却被遗忘在考古的角落。

可是到公元16世纪,传教士随着葡萄牙及西班牙殖民势力东扩而来,以武力及暴力手段在果亚、斯里兰卡、菲律宾等地取得相当成果。在斯里兰卡,如今几乎每个人都有个葡萄牙名。在菲律宾这个以马来民族为主的国家如今变成一个85%天主教徒的国家。后期的殖民势力如:英、法等国同样鼓励传教士向殖民地或有意殖民之地的人民传教。康熙末年,全国已建有天主教堂300座,受洗教徒近300000人。

基督教进入这些地区所带来的一大结果就是与当地极端政治势力杂交从而引发社会动乱。康熙晚年罗马教廷不尊重中国人祭孔拜祖的习俗,与满清政府结恶以至于埋下了日后鸦片战争及列强入侵中国的祸根。洪秀全矫借天国启示录(圣经)的反清行动也同样不忘记打烂孔家店。

二战后,基督教继续在亚洲疯狂扩张。在越南,天主教的吴庭炎总统与其当任越南天主教会主教的胞兄联手迫害佛教徒,企图改变当地人的信仰。虽然最终不得逞,但却牺牲了无数法师的生命(相信不少人看过一张越南和尚抗议美国的自焚照片)。台湾的宋美龄时代,佛教及其他华人传统宗教饱受怨气。在韩国,美国通过基督教团援助战后民不聊生的百姓。基督教团趁机扩展。今天在南韩4480万人口中,基督教徒占了49%,佛教徒占47%,儒教及其他信仰者占4%(这是官方的数据。根据一些学者的报告,南韩的宗教信仰分布是30%佛教徒,13%基督教徒,10%儒教徒,其余为无宗教信仰者。)如今基督教徒在南韩的反佛教运动可说是疯狂猖獗目无法纪。这些反佛运动包括煽动人民憎恨佛教、烧毁寺庙、摧毁佛像。教皇约翰保罗更在1984年卫塞节当天亲临汉城,挑衅当地佛教徒(请参阅M.Tedesco的报告)。而新科教皇对伊斯兰教的评论不过是说了一句其内心深处的大实话。

近年来,基督教更是携帝国的声威扑向非基督教区域。数以上万的基督教非政府组织及教会,对非基督教区域展开了类似军事进攻般成建制的大范围行动。主要包括三大类:

1)直接的传教包括培训传教士,设立教会,设立电台,影响或控制媒体等来达至传教的目的。

2)以行善及发展之名如济贫、行医、教育等暗中传教。

3)以捍卫人权之名压制当地政府来达到传教的目的。这些组织明明是教会组织却挂羊头卖狗肉,以捍卫人权之名打击当地政府,向当地人民施压,支持地下基督教组织,来扩展基督教的势力。

之所以这些组织能取得目前的战果跟帝国的执政府直接支持和参与有必然联系。在印度的两万五千个非政府组织,每年获得十亿美元的援助。这些组织约60%是基督教组织。印度东北共有23个主要的恐怖主义组织,全部获得基督教非政府组织的援助。根据BBC的报道,基督传教会准备在每一个村落建一座教堂。帝国元首布什总统已宣布新政策:将把对第三世界的援助基金通过教会分发。国际正义团契(International Justice Mission)因此获得75万美元在传统佛教区泰国向原族民展开“拯救灵魂”活动。在缅甸,基督教组织成立了Metta Trust For Children Education 在缅泰边境展开传教活动(使用Metta——慈悲这个佛教字眼无非是要混扰视听)。在斯里兰卡,泰米尔猛虎获得西方列强及基督教非政府组织的支持,而正在主持其与斯里兰卡政府之间双边会谈的挪威,正是向这个岛国派驻教士最多的来源地。在俄罗斯,美国传教士每年花费一亿美元,不但要吸引新的信徒,还企图把东正基督教徒改为他们心目中的基督教徒!!!

这种带着强烈政治意味的宗教行动不过是帝国为降低征服成本和统治成本的一个举措。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何布什对说不听又啃不动的国家或民族(这些对象都有一个鲜明的特点——意识形态领域壁垒森严)使用了带有强烈宗教色彩的措辞——邪恶轴心,流氓和无赖。比如朝鲜和伊朗。

小资料

以下简要列出一些基督教组织:

World Vision(世界明宣会) 在一百多个国家活动,接触75,000,000人。

Viva Network 在43个国家活动,接触160,000儿童。员工16,000人。

Tearfund 在70个国家展开547个活动。

SIL UK 在50个国家展开消灭文盲活动。

Salvation Army 在100多个国家活动。

Release International 在40个国家捍卫人权。

Oasis Trust 在16各国家活动。

Mercy Corps Europe 在30各国家接触5,000,000人。1979年至今,在74各国家花上7,640,000美元。

Jubilee Action & Jubilee Campaign 前者是保护儿童组织,后者是人权组织。

International Justice Mission UK0 法律援助受迫害的人。

Food for the Hungry International 在25个国家活动。

CORD 在十多个国家活动。

CMS 在26个国家活动,常年经费5,750,000英镑

Centre for Legal Aid , Assistance and Settlement 捍卫在巴基斯坦受迫害的人。

Christian Solidarity Worldwide 人权组织。捍卫世界各地受迫害的基督徒。

在上述多方面的广泛进攻使得帝国的利益边界不断延伸,权势影响不断加强,其他国家和民族在这样的环境下皆噤若寒蝉。原先借以构建帝国体系的联合国堕落成了并不优越于避孕套之类用不用都极其随意的工具——1990年海湾战争套一个,1999年科索沃战争裸一把,伊拉克战争甚至到了连有军事同盟性质的国家都抛到脑后.........古典帝国残暴基因和独裁特质在此显露无遗!(卢旺达种族屠杀密度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却不见所谓一贯"主持正义"的“国际社会”有所作为!)。

帝国的地理边界按照威斯特伐利亚说法并没有改变什么,可当我们在地图上清点帝国的海外军事基地时,其实没有多少地方闲着。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深入,太空卫星系统的整合,帝国已经开始开始向第四维拓展——星球大战计划、战略导弹防御体系和信息监控体系逐步成形并开始在小范围运转。

而帝国治下的子民和盟友是否分享了帝国扩张的红利呢?这一点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马歇尔计划确实给欧洲重建带去了有力的支持,这一阶段的日本同样也获得了战争赔款(或物资)退还,金融支持(重建日元信用)等。但我们不能忘记这是帝国的建设期。

中美关系正常化带来的军事合作和经济援助;美巴同盟带来的多方位支持;美以由对抗到全天候盟友延续至今的全面同质化。但我们也不能忘记这是帝国与另外一个帝国的对抗期。否则为何美国不把台湾问题解决?为何不处理克什米尔问题反而频频利用之?为何蛮横阻断以色列对华军售?

随着对手的消失,帝国忌惮也渐次消除,露出贪婪的本来面目:

1、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的金融风暴。

2、广场协议

3、东南亚金融风暴

通过经济霸权向与帝国贸易紧密的国家和地区强征铸币税!

在欧洲甚至将自己一同滚打多年的英镑打得只有出气没有进气,因为欧洲货币一体化侵害了帝国的金融威权。而Katrina中对自己国民的漠视更让世人齿冷..........

受益的不均匀分布,以及在制订全球规则方面的失衡,是当今全球化的特点。这些问题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不良反应和保护主义。这种后果反过来有可能破坏半个世纪以来建设起来的开放的世界经济体系。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

第三世界拥有大量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第三世界是世界范围内战争与革命的集中点,西方世界就像贫穷的汪洋大海中的富饶孤岛。为了保证21世纪是和平的世纪,一定要保障第三世界的安全,发挥其经济潜力,并满足其政治抱负。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我们用帝国的观点来分析以上两段具有代表性的政客讲话:

安南指出的都是表象,其本质是政治霸权下的制度霸权和经济霸权在世界横行的后果。

尼克松假惺惺批斗西方世界同时又厚颜无耻地诬蔑第三世界的文明程度——事实上没有殖民统治和帝国争霸,第三世界哪来这么多战争和革命?“一定保障第三世界安全”——潜台词无外乎是“一定要在第三世界多建几个军事基地”;“发挥经济潜力”——潜台词不过是继续向帝国缴纳税赋;“并满足其政治抱负”——这一句就要笑掉大牙了,伊朗发展核计划算不算满足政治抱负?朝鲜寻求自主的半岛统一算不算政治抱负?民主选举出来的HAMAS的政治抱负呢?

通宝推:ifuleu,

本帖一共被 6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文摘】统合与分离——全球化和人类的未来 下

虽然有古巴、朝鲜、伊朗等几个毫不妥协的反美国家,但自苏联解体以来的反美主义主要还是以国际民众运动为主。既有饱受欺凌和压迫的——比如古巴、委瑞内拉为代表的拉美地区和穆斯林地区,也有不满帝国霸权干预和遏制的亚洲东部和南部地区和欧洲地区。非洲这块帝国眼中的“失败国家”也因挥舞自由贸易大棒的经济霸权而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民众性反美运动的标志性9.11事件体现了极高的战略价值——攻击本土中心城市,攻击经济目标。我们看到帝国凭借既有的优势迅速做出了反应——启用侵略战争打散了阿富汗,并在全球其他地区频频下手。可以预见今后此类行动虽然不会轻易消亡,但也很难有持续和更大的成效。从巴以黎以冲突几十年来形成而今僵持的局面也可从旁佐证之。

随着和平、民主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其他地区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和平形式将反美形式的主流。其一是全球化为反美力量提供了更多手段;其二是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很难形成某种有效的行动同盟。这种方式的抵抗只能缓慢削弱帝国的软实力,将是一个漫长对峙的过程。

印刷术传入欧洲使得马丁.路德的思想通过“非法的”小册子在大众中传播从而大大改变了基督教。传媒技术的升级和行业发展使信息交流无比快捷,人们也更便宜更便捷地将浩瀚的信息海洋中携带的知识和思想为镜子审视自身和民族乃至国家的命运。互联网的神经延伸为民间的大规模数据传输提供了保证,作为一种媒介,其传播的随意性和无政府性导致了传统控制非常困难;新政治力量的种子在民族认同和宗教认同的催生中在民众中成长。

技术随着资本传播,让人们更容易掌握技能。大规模杀伤武器知识不再讳莫如深。此时对帝国存有仇恨的民族更愿意通过拥有这些武器而以国家意志形式投入到对抗帝国的行动中。这是帝国最担心的一点——因为当政治手段、经济手段和文化手段无法解决帝国利益危机时,军事手段无法付诸应用将是莫大的讽刺。虽然如此造成的局面是混乱的,但四维帝国应付三维敌人还是能不至于落败,因为这类局部战争还涉及到对象国(几乎可以肯定是小国家)的战争持续能力问题。

民族对立以及衍生的宗教对立地区是反美主义的重要战略支撑点。当这些地区人民认识到他们过去和现在苦难的根源来自帝国的统治时,就会以民族或国家意志要求从帝国规定的体系中独立出来,这将打乱帝国的部署而引发更大的动荡,而这些地区的人民需要团结帝国体系里受到不同程度伤害或心怀不满的国家或国家组织,建立有利于实现更广泛自由和民主的反帝统一战线,展开多层次多领域的斗争来实现民族解放和世界自由。

目前看来,最具有产生这个主体的土壤是东北亚地区、库尔德斯坦地区和普什图尼斯坦地区。

尤其是那些貌合神离的大国为上述危机增加了极大的不确定性,使得帝国体系陷入一种蝴蝶效应的困境中。虽然公开与帝国发生全面战争的可能非常小,但是利用帝国危机攫取利益已经成为条件反射式的行动。而涉及到这些大国自身地缘安全等利益的地区危机中,帝国很难按照帝国意志给出解决方案,这又大大削弱了帝国的威权。

世界政治正在向混乱化方向坚定地迈进。由冷战的边缘地区为发端,以不结盟运动为代表,以地缘关系、民族关系以及历史和宗教关系为纽带的国家和地区组织纷纷出现并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二战以后形成的帝国体系由中苏交恶为发端,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为标志正在启动。作为新帝国的最后一个堡垒是否能够幸免呢?

我们既看到“全球化”进程中全球主义理念强调人性、人道诸价值观念的普遍性和共同性。以“国际共识”为口号的统合力量对以“国家中心主义”和“民族主义”为基础的传统民族意识和国家主权形成冲击。帝国苦心营造的“山巅之城”和“上帝的选民”之类的观念是否能幸免?(以人权高于主权为籍口的科索沃维和战争和嘲讽的眼光中泡在浊水里的“上帝的选民”。)

我们也看到以原教旨主义和极端主义为代表强调扬弃或反对现行信仰,抵制或脱离主流文化,挑战或怀疑社会权威,强调个人体验并回归神秘主义这类趋向于“分离”的力量日渐强大而大大冲击帝国的治理体系。(对911事件的一片喝彩和中东及其他地区前赴后继的人体炸弹袭击。)

完全可以肯定帝国原有的秩序是与这样一个现状是不相容的,可以预见的两个方向:

1、自我重构——改善和改变内部环境,以适应普世化发展;调整对外政策方向,以缓解和调和外部矛盾。

这样做的结果对内必然导致思想的世俗化和社会的扁平化(从美墨隔离墙之类事件我们并没有看到更有益的进展);对外收缩战略边界,放松和放弃部分控制权(韩国放权和退防关岛)。这里又出现帝国未来利益损失和填补势力空白者未来取向等评估难题。

2、自我强化——对内加强意识形态引导和控制,抵抗甚至反击全球化带来的观念冲击;对外增强对动荡地区的干预和操控力度,不惜一切代价守住战略前线。

这样产生的结果对内无外乎保守化和孤立化,必然严重削弱赖以支撑帝国运转的经济系统,亦放任潜在竞争者趁机劫掠市场份额;对外则将导致帝国的统治成本无休止增长,在经济系统恶化情形下引发严峻的财政危机。

我们前面简要讨论了从古典帝国到现代帝国再到新帝国这一系列统合现象的主体各自的政治文明程度,也大致给出了帝国分离危机的成因。目的在于寻求全球化趋势下一种更文明的国际政治模式,让地球家园走向普遍的和平与繁荣。

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古典国家关系存在道德判断之概念(《春秋.公羊传》)。尊法家和纵横家的秦帝国迅速破灭,也使得自汉起一系列继承其版图的帝国受儒家的影响日益加深。在国际政治问题上中华大地率先出现了更加文明的后帝国主义扩张形式。天下主义隐然成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两句话本身就给予不同的民族和国家以同样的人格和国格。

古典和现代国际关系中亦不乏反对流血冲突的殉道者。经济人的价值判断和道德人的价值判断在政治尤其是国际政治领域形成了两种泾渭分明的力量。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人类社会知识水平的提升,可以肯定道德人之力量会越来越强大,从而深刻影响世界政治格局。

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经济人价值判断模式存在着根深蒂固的社会利益基础。按照人性恶的观点,这种利益关系必须通过暴力形式来打破之——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因此我们可以判断这个世界肯定不会按照我们美好的理想走进一个广泛和平与繁荣的时代,而将有一个漫长和残酷的曲折。

宗教作为道德判断的重要工具体系能否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价值呢?这一点目前还很难得出令人信服的答案。

前面我们也谈到了作为最具有影响力的基督教在全球的种种行为,这种已经沦落为新帝国肮脏工具的境况根本无法展现宗教的道德教化魅力——正确和善良的宗教教化自其诞生起就带着以人心为传承的特质,当遭遇残酷的现实时,宽容与偏狭的态度分野必然产生大相径庭的社会结果。

当我们按照前面给出的参考架构来观察中非合作论坛所披露的信息时,也许能找到一些灵感:

中国历来主张,国家不论大小,一律平等;国家不分强弱,一律相互尊重。《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宣言》强调,要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所有倡导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国际准则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尊重和维护世界的多样性,世界各国不分大小贫富强弱应彼此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不同文明和发展模式应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和谐共存。在此基础上,与会领导人郑重宣示,建立和发展“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

对国家政治关系进行再规定。

胡锦涛说,为推动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发展,促进中非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的合作,中国政府将采取以下8个方面的政策措施。

  第一,扩大对非洲援助规模,到二00九年使中国对非洲国家的援助规模比二00六年增加1倍。

  第二,今后3年内向非洲国家提供30亿美元的优惠贷款和20亿美元的优惠出口买方信贷。

  第三,为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设立中非发展基金,基金总额逐步达到50亿美元。

  第四,为支持非洲国家联合自强和一体化进程,援助建设非洲联盟会议中心。

  第五,免除同中国有外交关系的所有非洲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截至二00五年底到期的政府无息贷款债务。

  第六,进一步向非洲开放市场,把同中国有外交关系的非洲最不发达国家输华商品零关税待遇受惠商品由190个税目扩大到440多个。

  第七,今后3年内在非洲国家建立3至5个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

  第八,今后3年内为非洲培训培养15000名各类人才;向非洲派遣100名高级农业技术专家;在非洲建立10个有特色的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为非洲援助30所医院,并提供3亿元人民币无偿援款帮助非洲防治疟疾,用于提供青蒿素药品及设立30个抗疟中心;向非洲派遣300名青年志愿者;为非洲援助100所农村学校;在二00九年之前,向非洲留学生提供中国政府奖学金名额由目前的每年2000人次增加到4000人次。

不附带政治条件广泛提供公共品;规范经济和贸易秩序;帮助建立独立自主的政治平台;建立公平的利益关系;

胡锦涛说,中国和非洲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都是充满希望的热土。共同的命运、共同的目标把我们紧紧团结在一起。中国永远是非洲的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让我们携手并肩、昂首阔步,为实现中非发展,为造福中非人民,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而共同努力!

公平评价历史,重新规定民族关系和政治地位。

一些西方传媒的调子:

一、北京正在举办一个小型的联合国会议;

二、北京正以盟主的姿态掠夺非洲的资源;

三、北京正在千方百计挤压台湾的外交空间。

因此,这些媒体强烈呼吁“非洲人不能把中国视为经济发展模式,以'北京共识' 代替'华盛顿共识'”。

1、应该说是第三世界国联会议;

2、任何一个体系都需要一个战略支撑点;

3、附带杀伤;

4、“北京共识”正是为替代“华盛顿共识”而诞生的。

也算后记

写文章不比灌水,实在是乐趣不多辛苦不少。

统合与分离问题是全球化当中追求和扩大普遍性与保持和发扬特异性两种趋向的政治表现。我以国家这个政治实体演进作为主线,以帝国为特定分析对象提出一个参考架构。目的在于提供一个视界来审视当今国际上纷繁复杂的现象和问题。事实上这个问题组合对于每个国家和民族来说都是必须面临的。

材料筛选工作最累人,不到一周时间能搞出个三四五六已经觉得能交待过去。所以漏洞和缺憾,偏狭和不足是客观存在的。幸好这里是BBS,架不住厚脸皮抗批就是了,而空缺留给后人填补正是互动媒体的价值所在——找到这个借口实在可以表扬自己一下。

家园 【文摘】统合与分离——全球化和人类的未来 补1

下面是转贴作者currency在网友天地就本文章与其他网友的讨论:

我结合中非论坛的一些信息探讨大同的要素和现帝国崩溃的可能进程。

我的思路是统是趋势,分是必然进程,没有分则没有统.........分又有个度,统需有个范,否则后来还得分.......

-----currency

仔细地读了一遍,外加掩卷沉思。

钱兄此文确实雄壮无比,对我来说,吸收了很多新鲜材料,也引发了一些新的关于历史未来的思考。谢谢。

下面是我的一些即时联想:

帝国的扩张,有一些主要的动机:

一方面基于安全考虑,需要扩大统治疆域;另一方面,主流社会欲壑难填以及主流社会本身规模扩大本土空间不够,都需要扩大利得地理空间。

帝国的扩张一般分主动和被动两种。古代中华帝国自秦以后,大多属于被动扩张。

帝国成功统治的必要条件(统合的本质):

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统治力和向心力(即“实力”)。

统治力和向心力一旦丧失或者削弱到与空间规模极度背离,分崩离析就不可避免了。

国际政治的关键在实力,但同样重要的还在于“实力的运用”。运用得好,可以促进实力增长,运用得不好,反而会削弱实力。

统合的历史循环,我看还是跳不出来,核心总是日趋保守,力量总有老化衰弱的时候。

-----新城

主动扩张和被动扩张这个问题只跟血腥程度有关,属于量的范畴,本质是要扩张的......就跟培养皿里的细菌群落一样......倒!脑子里还有社会达尔文主义,批斗自己三分钟。 -----currency

关于统合和分离的临界点,我还是有些不同看法的。

我个人认为,统合还是分离的关键,还在实力的作用范围,实力有力有不逮之处,而且本身还有消长的问题。运用得法,可以扩大作用范围(最近在思考“事功”的规律性问题)。个人认为宗教也是一种文化实力。

钱兄的文章对我最大的意义是考虑统合的共性,这是一个独特且意义重大的视角。

古中华帝国建基于农业文明,和西方建基于商业文明还是有些区别的,生产生活方式决定了文化,古有“天子不治夷狄”的说法,就是你得先被教化采用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接受我们的文化。

目前中国的种种外交努力,在我看来属于实力运用范畴。与其说是抑制对抗美帝国的实力,不如说为世界搭建一个相对稳定的框架,防止美帝国衰落引起的世界混乱。

中国要成为人类的“中”国,文化的向心力是不可缺少的,更先进的生产方式、更美好的生活方式都是不能缺少的,令人信服的道德观价值观也很重要,这些都是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 -----新城

其实我根本没有追求临界点这个倾向.........

历史确实存在单一或者有限几个帝国统治世界的现象,但统合与分离其实是同步进行中的,这也是动荡和战争的根源。兄关于实力的说法还是落入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桎梏,根本无解。

宗教的价值是重要的,但首先具体宗教需要建立在极大的“世俗化”、“普世化”与“现代化”基础之上,并且秉承和平共处原则才能最大意义地发挥其道德教化作用。-----currency

获赠免费帽子一顶。这顶帽子我不讨厌。

实力这个词可能不招人待见,但也许是一种客观存在。所以我的想法可能在动力学、热力学、甚至达尔文理论中都能找到影子。如果属于规律性客观存在的东西,谁又能避的得开呢,所以庖丁解牛的解决之道,游刃而已。

我不信宗教,对宗教的了解,也远不如钱兄,不过还是有自己的一些浅见。钱兄不嫌烦的话,晚上抽空聊聊。-----新城

这顶帽子没恶意的,嘿嘿....

新城兄的观念与我的差别在于兄认为食物链最高几层才是丛林的主宰,而我认为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甚至某个细菌群落也不能忽视。比如协助蚂蚁降解纤维素的细菌如果被杀死那么蚂蚁就饿死食蚁类也饿死......

-----currency

如同“临界点”是一种误解,“食物链”也是一种误解。

其实我的观念和钱兄也没什么大差异。当一群素不相识的人流落荒岛,不得不抱团求生存时,领导核心会自然出现。实际上,力量的形成和发挥凝聚作用总是那么自然。

-----新城

张五常曾用一个现象来说明管理和纪律的作用——长江纤夫们花钱雇一个人挥舞鞭子来驱动自己齐心协力

宗教在保持特异性中有重大意义,如果这个也普遍化那人类基本进入Matrix了。-----currency

我个人认为,目前的“全球化”仅限于经济的“全球化”范围之内。

当代经济的特点表现在资本以技术膨胀为先导,以全新的管理模式为主要内容的扩张需求而产生出来的“全球化”现象。资本和市场这一对孪生兄弟并没有脱离其刚出生时的本质。而扩张却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各个不同时期的不同形式的面孔。当代资本是由于技术的日新月异带来的相对高额利润来占领市场制高点的,成熟的市场又以高技术产业和先进管理模式的入场卷给以资本相应得回报。中国以巨大的市场需求为美国资本及发达国家的资本提供了资本周转的回报。那么,美国资本和发达国家资本在中国市场寻求高回报的同时,要付出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及模式的代价。抛开人为因素造成的失误,理论上对这种相互需求的要求和最终所得的体现是平等的。

在当代经济和科技水平像洪水猛兽一样冲刷下的世界,宗教已经没落。与其宗教作为信仰还不如说是一种文化。西方社会一直称道的基督教文明早已被他们自己生育出的怪胎----资本而打得粉碎。从莎士比亚的著名的剧作《威尼斯商人》和马克思对资本的论述中,就已经把宗教判处死刑。宗教的死刑是资本这个法官作出的判决,而马克思不仅把宗教判处了死刑,也把资本判处了死刑。不过宗教的死刑和资本的死刑都是缓刑而已。在人类社会仍然还在发育着身体的时候,宗教和资本作为一种必须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营养品还要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当中。宗教和资本将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成长最终会被新的营养品所替代。

美国把美式价值观强行向阿拉伯世界推行就已和当初的十字军远征时的宗教色彩有了很大的差别。美国社会早已把欧式的基督教文明给改变得面目皆非了。美国社会是商业文明加资本崇拜的最大结合物。美国社会同时又是集当代自然科学与技术的最大集散地。美国社会还是集装箱式文化的发源地和批发地。由于美国人崇尚技术,由此而带来的技术创新精神而使文化退居其次。文化在技术不断创新的撞击下而变成为适应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的快餐文化。这种快餐文化又必然透出美国价值观。这一切的形成的始终是美国资本发展所繁衍出来的派生物。追根溯源,这一切的母体还是同资本脱离不了关系。美国社会应该是人类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一定阶段的最大缩影。

经济越是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宗教色彩就很浓厚。阿拉伯世界又想得到经济上的发展,又要想保持住他原有的文化,他唯一的武器就只有用强烈的宗教色彩扇起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来和美国价值观抗衡。这就是阿拉伯世界所存在的最大矛盾之所在。

从历史进化的角度上来讲,美国资本和美国价值观相对于阿拉伯世界的社会生活状态应先进的多。但美国人关键所表现出的却是否定人家的信仰和文化并以攫取人家的利益而进入人家的生活圈子的动机及目的。这既是资本本性所决定的,也是美国人在道义上所输掉的全部得分。

中美之间的抗衡和互补需求同时存在。这就是现实中的中美关系之中表现出来的最大矛盾。如何解决抗衡,如何增大互补,就是双方的政治家不断思考和实际运作的手法所能表现出来的突破性智慧。

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用戏剧手段塑造出来的犹太商人夏洛克,把一切的拜金主义者的心理和性格用文学形式作了集中体现。莎士比亚的时代尽管资本主义社会状态还没有产生,但他所塑造的犹太商人夏洛克就是资本在胎中的雏形。

莎士比亚在戏剧文学上的伟大贡献,成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先导,因此资本最早和最快发育成熟在欧洲。就是因为拜金主义超越了宗教在人们头脑中的控制作用,必然使资本一方面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巨大推动,一方面脱离了神权思想在一定物质基础条件下形成的固有形状脱胎而出。没有资本的形成就不会有资本主义社会的存在。资本相对于旧的社会状态是进步的,资本的出现和产生打破了旧有社会状态所存在的生产关系。所以资本宣判了宗教的死刑。尽管有时资本还披着宗教的外衣,毕竟一种文化的形成要比一种社会状态的形成的时间长的多。资本是脱胎于旧有社会状态下的产物,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并没有从本质上脱离旧有的社会状态所形成的人与人的基本关系。但是它毕竟使人与人的关系作出了同旧有社会状态的人与人的关系的巨大改变。资本给人们所带来的是一种新式样的生产关系,由于生产关系的变革,使资本主义社会得到了蓬勃发展。

马克思在资本的青少年时代就对它宣判了死刑。因为“资本来到这个世界,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因此,说资本就是犹太商人夏洛克的变体也未尝不可。拜金主义者心中的上帝,除了金钱没有别的。当今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类宗教教义成了人的社会生活当中的某种道德教义,加上一些宗教传统的因素,宗教已经从人的信仰变为人的一种文化而传承了下来。人类社会在三大教派没有产生之前曾有过各种各样的宗教。这些宗教之所以逐渐灭绝了,就是因为这些宗教除了盲目崇拜以外,缺乏文化和道德因素。由于人类社会是由生产力发展所不断推动的,作为社会意识具体反映的文化和道德既是人个人生活当中的需要,也是人们社会生活当中的需要。目前世界上主流宗教的几大派别仍然在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文化,不同经济水平的社会中存在,其影响及现实意义都与资本产生前有着不同。

目前各类宗教在中国的兴起,实际上表现出的是各类文化复兴的一种回归。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本身的社会制度的不断巩固和完善,宗教热会自然跌落下去。

我并非在对宗教进行诋毁。我不反对人们的各种宗教信仰。我本人是无神论者,我不信仰任何宗教,希望有宗教信仰的网友看到我的发言后多多谅解。

-----竹窥

竹窥兄以《威尼斯商人》作为主要证据来论述,个人看还是有些不够全面——Max weber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有更深入的讨论,有兴趣可翻翻看.......个人认为用在老欧洲身上应该更贴切。美国的文化革命是不彻底的,联邦主义者的思想内核在我看来其实跟封建贵族并没有太大区别。

------currency

任何一个“帝国”都不可能心甘情愿地放弃自己建立起来的“帝国体系”,除以“自我重构”和“自我强化”为应对手段,还有没有另外一种可能,大元帝国放弃了中原回归“故里”,我想它们肯定跟中原人的思路不同,没有想过要再次入主中原(当然这也是相对的,不过肯定没有孔明那么强烈,以致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不是也会给我们一丝希望呢?两种截然不同的文明的冲撞也确实带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况且人类文明随着物质的丰富也在飞速发展着。 -----Gefeng

孔明和成吉思汗后代的价值体系认同还是存在差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我们可以预见会出现某种普世价值,但是如何保留本民族特性的思考也不会停步。

既有体系放弃与否这里还有主客观的区别。

-----currency

家园 【文摘】统合与分离——全球化和人类的未来 补2

先别管世界,光是中国,都面临着再次分裂的危机:而且是来自内部而不是外部,此危机还不小。-----cadmus

民族主义国家其实比移民国家更容易控制兄所说的风险——把国家理想和民族憧憬的交集建立并强化之。 -----currency

央视二台每晚9:30在播《大国兴衰》

新城兄说过,西方文明是商业文明,东方文明是农业文明

感觉上,“财富”在东西方文明中的含义是不同的。贸易是必然的社会活动,但不是必需的,至少对东方文明如此,现在的WTO是西方“财富”含义的发展结果。哪位DX能简单地介绍一下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吗?他是怎么看财富的?劳动价值论是亚当·斯密提出来的吗?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比如春秋战国和现在的国际局势,有相当的可比性?肯定不是表象的,那其中本质性的是什么? -----砍砸器

财富在传统东方文明看来是与其经济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土地(不动产),而农耕进入农牧是自然而然的,将剩余粮食转化为其他产品并不需要贸易来实现,只有这种转化的剩余很大的时候才会出现贸易动力,但是古人的技术水平实现不了集约化养鸡养羊,因此中国的商业文化还是要在在手工业发展后才出现。西方文明我看用游牧文明+狩猎文明更合适——牛羊或猎物(动产),单一产品不足以满足需求的时候,交换的必要就推动贸易,自此才出现商业文明——满足交换而生产,这时财富自然定义到一般等价物上。

亚当斯密的东西全名《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可以到以下链接阅读:

http://boole.cs.iastate.edu/book ... ith/SmithIndex.html

春秋战国与现状我看还是有些可比性......一个一致的哪怕是很虚幻很抽象领袖实体——周王和联合国;复杂的大国竞争——帝国化(确保相互摧毁能力);西方大国对边缘国家和民族的排挤和压迫;全球意识的觉醒对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冲击......

-----currency

古代商业的奥秘首先在物流,然后是信息流,其次是资金流。

进入现代,尤其是二战后,美圆与黄金脱钩以后,资金流自建市场,横扫一切,西方经济渐入以虚驭实境界。

西方文明在古希腊时期主流是商业文明,地中海温驯的海风决定了物流便利成本较低。看希腊人千万艘“小舢板”去攻打特洛伊(目的是夺取重要的物流中心),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无法想象的。

罗马帝国统治世界是结合了农业文明的人力,主流社会还是希腊传统,欧洲进入中世纪封建社会,主流为农牧文明。

在文艺复兴以前的战争中,农耕文明胜在人力,游牧文明胜在骑兵,商业文明实力最弱。

文艺复兴的背景是欧洲内陆封建势力势衰,沿海商业力量结合新兴科技力量(中国的罗盘火药等技术传入、希腊考古发现激发新的科技进步等等)崛起,导致整个欧洲宗教改革、民族国家纷纷成立。商业文明重新成为整个欧洲社会的主流。

-----新城

商业文明实力弱小还是其依赖其他文明产生的剩余来交换而生存之故。

新城兄之以虚驭实现象其实还有很深实业背景,技术服务和软件本身还是实业,金融以及相关法律服务属于广义贸易(包括产权)的交易费用这块,西方的金融业能发展到这个地步离不开日益增长的全球经济活动规模。美元或者其他货币作为贸易的结算标准本身其实不重要,但是铸币权被某私人(局部)机构掌握危险就很大了。IMF和World Bank改革的意义在于此——这个准地球央行并不能真实把握全球各地经济的发展的货币需要。结构性弊端导致兄所说的现象出现并泛滥。

-----currency

这个我与currency的观点接近。从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看,人类历经了两大文明时期,既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时期。现在“文明”这个词已经被“滥用”得太厉害。个人认为在18世纪以前所谓欧洲的“商业文明”其实就是农业文明时期的一种人文特点。西方是沿着“游牧”--“产品剩余”--“交换”--“贸易”--“商业”这条主线发展的,而东方则是沿着“农耕”--“产品剩余”--“交换”--“手工业”--“促进农耕的发展”这一主线进行的,西方工业化以后,所谓西方的先进的“商业文明”仍然是建立在全球大部分国家的“农业文明”之上的。也就是说工业革命之前农业的发展带动“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而工业革命之后,工业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所以我们称之为“工业文明”时代,所谓“商业文明”只不过是一个附属物,虽然它具有鲜明的特点。 -----Gefeng

当今的全球化问题:

经济的全球化——政治和文化的全球化

在经济的全球化里面,又包括商业资本的全球化,金融资本的全球和和产业资本的全球化

在政治全球化里面,就是全球政治秩序的安排问题,也就是国家关系问题,国家内部的民族问题。

在文化的全球化上面,包括不同文化的交流和冲突问题。

从制度属性上讲,是两大社会制度和中间过渡形式的关系问题。

从我们中国传统文化角度讲,是行王道还是霸道的问题,是行周文周武王天下之道呢,还是行春秋五伯的霸道呢。在多个文明形态和力量中心并存的情况下,能否单行王道?

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看,全球化的结果是否导致国家消亡,全世界成为自由人联合体?

从儒家学说的角度,全球化的结果是否能够实现天下大同?

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发展和世界大同这一对矛盾如何解决?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我们国家能够发挥什么作用?为了发挥这个作用,我们在经济,政治,文化,宗教。民族等等方面应该如何?

-----兰萧336

商业文明从弱小变得强大,是因为金融业的发展诞生了股份公司,让资本可以集中力量干大事,在资本的支持下,科技迅猛发展,出现了能源驱动的自动机械,从而使大规模批量的生产模式成为可能。这样,商业文明借现代工业的力量独霸天下-----新城

新城兄和戈锋兄理解的角度不同所以争议出来了,哈哈。

从内部视角看,所谓工业文明强调分工协作,各就其位.......管理鼻祖泰勒最早就是把人当成生产线上一个功能集成单元,他观察优秀工人和“懒惰”工人之间的差别,然后制订指标和操作规范来实现更高的生产率。而前苏联更把这种思想发挥到极致,他们的经济学家设计出一整套复杂的计划系统来执行预设的经济目标,虽然效果往往很糟。

从外部视角看,以交换为目标是大多数非农业经济活动的特点,界定为商业文明无可厚非。

其实这是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两种模式所占的比例问题——为满足需求而生产VS为满足交换而生产。

哥俩的争议引出一个新话题——国家主义下的经济保障概念。

我们可以看到国土资源部要死守耕地18亿亩的底线;粮食储备机制;美国的石油战略储备;英国政府抢救RR;发达国家的农业补贴.....这些经济活动的目标不是满足交换而是需求或者可预期的需求——随着社会生产活动几乎被交换目的占领,国家必须有一个体系来保障经济安全,这完全是一种自然经济思想的广泛实践。家有余粮心不慌也.....从这一点上又证明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纯属扯蛋。-----currency

西方大国(以美国为主)本身就是现代化的农业大国,商品率很高,垄断着世界粮食贸易,这种不平衡比工业更“有力”。所以个人认为只强调商业和市场不是强国之道。-----Gefeng

关于这不是强国之道,我同意啊。所以,商业文明是有缺陷的,它的力量依靠实业的“实”,但它关心的,只是虚利的“虚”。

所谓文明,其实是政治经济文化(基础是生产生活方式)的总合,代表一种高级的社会形态。

美国是商业文明登峰造极的产物,这是公认的见解。

我们谈的是用什么“业”来代表西方的文明,我是选决定性的那个。

昨天砍砸器兄弟回的帖很到位(不知道为什么删了),西方的政体、法律(民法就是商法)、民主自由观点等等都是典型的商业活动的产物,痕迹非常明显。这些观点我以前反复论述过。以后有空再长篇大论吧。

-----新城

所以我一直说“文明”这个词是被滥用了。我的文明观很简单: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新城兄给的定义里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我是纵向地谈,你是横向地论,难怪扯不到一块儿。现代商业文明离不开现代工业,换句话说,美国现代商业文明只不过是其工业文明另一种形式的一个极端表现而已。没有高新技术和工业就不会有美国的“商业文明”。当然,相对于当今其它地区和国家,我们当然可以理直气壮地说:美国是一个高度的“商业文明”国家,这一点我并没有异义,哪个国家没有自己的文化特点? -----Gefeng

可是我期待而不敢表达的中印合作竟然实现了!以东方文明为主的第三世界联盟对抗以西方文明为主的G7.......

这是理想的布局,于华而言完全压制了日韩之流,遏制了马来印尼菲律宾等的不确定性,在中东则由印度开路巴基斯坦开火........纯属个人YY-----currency

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的价值目前看来还是巨大无比的。作为统合方式之一,超国家体系(联盟和国家组织)近年来纷纷亮相才是各国自觉选择的方向——毕竟欧盟的弊端是显而易见,欧盟的政治和经济基础也非每个地区都能具备,至少土耳其现在看来像一个可怜的弃儿。这种地缘因素形成的超国家体系既可以保留现有政治和民族特性,不至于因统合而发生更大的社会冲击;又能获得市场通道和投资来源,必要时可以退出,具有无法比拟的灵活性。

我们看独联体这个样本既可清晰认识到这种模式的现实价值——既满足前苏联体系的经济布局带来的协同,又能保有当初独立出来的政治期许。

我们再来看韩国涉及高句丽历史的一些闹剧:

当经济成就带来社会繁荣之后,民族憧憬渐渐发酵以至于大大超出现有政治地理范围——这种意识无疑是推动分离/独立的力量。-----currency

文章的思路断了再续上是件相当痛苦的事——

整个思考框架基于对现今占据世界绝大多数的生产关系之基本认识。

以地理大发现为标志的自由资本主义阶段严重依赖农业提供原料,土地和劳力成为重要的资源因而引发掠夺和奴役——种植园和加工业是这个阶段典型的生产模式;随之而来的重工业化引发了对能源和矿产的追求,重工业资源、资本和劳力的密集,规模效应的诱惑,使垄断成为趋之若鹜的梦想,贸易也得到空前的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第一次严重冲击了资本主义制度,美国的南北战争就是这种矛盾的产物,矛盾的极致只能通过一战来化解。

安德鲁和洛柯菲勒时代为标志的垄断资本主义使得社会生产力空前膨胀也空前扭曲,以至于冲击了社会的稳定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政府必须驾驭这些垄断资本——继罗斯福之后,希特勒也以国家社会主义标签采取类似的手段把垄断资本国家化从而缓解了内部矛盾。但是垄断资本对资源的需求是饥渴的,对外部市场无限大的假设是不切实际的,国家化的垄断资本必然会在世界各地产生碰撞从而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战后的雅尔塔格局并没有根本解决这个矛盾,直到核武器扩散保障了利益冲突主体之间相互摧毁才迫使列强压制扩张的冲动转而另辟蹊径。哈默博士在红色世界贩卖铅笔的暴利确实让人耳目一新,资本冲击政府约束的内在特质使她跨出国界扑向需要发展的地区。以苏东体系的瓦解为标志,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新一轮垄断资本扩张在列强政府的放纵下进一步劫掠世界。

资本的攫利需要相对稳定的社会秩序和相对完善的法律制度,与被投资地的社会习惯、价值观和文化传统发生冲突是天然的,对既有上层建筑的干预和影响是必须的,因此引发动荡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资本的掠夺本质首先表现在资源方面,其次表现在市场方面,两者在现代经济运行模式下更难严格分割。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市场因素逐步成为主要目标——美国在伊拉克基本上完成了第一步,但是第二步却没有任何头绪,所以民主党人闹翻天是可以理解的,不过其国会通过不把撤军时间表与账单挂钩,也证明这帮孙子认清了没有第一步第二步就是空中阁楼了......

写这些本来就假设列位看官对目前一些基本的国际关系准则有所认识——

相互承认,公认,历史上的共识,独立,领土完整.....周恩来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大致是基本蓝本。

-----currency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是基本框架了——相互承认主权治权且得到教皇的承认——也就是说相关国家也都承认(现在教皇变成一个叫做UN的东西)。

昔日的威斯特伐利亚,即今德国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位于德国的北部。

Treaty of Westphalia,一般译为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或西伐利亚和约,它在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该条约是在世界即将发生翻天覆地大变化的前奏,而在它之前,哥伦布已经发现了新大陆,达伽玛已经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欧洲早期列强已经开始瓜分世界,工业革命呼之欲出,新的霸权国家正在成长,更大范围和更加激烈的争夺呈山雨欲来之势。

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简称神圣罗马帝国,又称德意志帝国),建立于962年,是中世纪欧洲最大的国家。路德宗教改革后,形成了新教联盟和天主教联盟的对立。充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为扩大权力和建立霸权,站在天主教联盟一边反对新教,歧视并迫害国内新教徒。

1618年5月23日,奥地利统治下的波希米亚捷克新教徒,在布拉格冲入王宫将皇帝的两名大主教钦差从20米高的窗户扔出去,史称“丢窗事件”。震怒的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决定以武力征服捷克,由此引发了德意志内战,也就是史称的“30年战争”(1618-1648)。

德意志内战爆发后,欧洲各国出于自身的利益目的纷纷卷入战争。法国、瑞典、丹麦、荷兰及俄国支持德意志新教联盟,而西班牙、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罗马教廷支持天主教联盟。战争很快演变成为全欧洲的国际战争,一直持续了三十年之久。长年累战使参战各国的财政陷入重重困难,兵力疲惫。于是,从1643年7月开始,交战双方在威斯特伐利亚的奥斯布鲁克和明斯特两个城市谈判议和,马拉松的谈判于五年后达成停战协议, 1648年10月24日签订和约,史称《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它对欧洲社会和国际关系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条款繁多,主要涉及几方面内容:

和约保证了法国、瑞典等获胜国家获得大片领土。法国得到洛林的3个主教区(梅林、图尔、凡尔登)和整个阿尔萨斯(斯特拉斯堡除外),实力大增,为后来称霸欧洲打下基础;瑞典获取西波美拉尼亚及东波美拉尼亚的一部分、维斯马城和不来梅、维尔登两个主教区,从而得到了波罗的海和北海沿岸的重要港口,迅速成为北欧强国。另外,条约正式承认瑞士脱离神圣罗马帝国,成为独立国家(至今的瑞士,一直没有卷入国际纷争,被称为永恒的中立国),同时正式承认40年前荷兰从西班牙获得的独立。

关于教派争端问题,和约重申1555年的《奥格斯堡宗教和约》继续有效(该协议明确了天主教与路德教的平等关系),承认德意志境内包括天主教、路德教、加尔文教等新旧教徒地位平等。和约明确承认宗教自由。

和约大大削弱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权力,同时和约还承认帝国内的各诸侯国有独立的外交权。从此,神圣罗马帝国分崩离析,曾经显赫的哈布斯堡王朝走向没落。

但是,使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名标青史的原因,更是由于它确定了“国家主权”原则。国家主权、国家领土和国家独立等国际关系准则,是国际关系史上新时代开始的重大标志。和约开创了以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河,要求以和平手段解决争端,并规定对违法者进行惩罚。和约建立了国家之间关系的新秩序,标志着欧洲近代外交史的开端。和约建立起来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是近代意义上的第一个国际关系体系。

但是,该条约同时明文规定,“主权原则”不适用于欧洲以外的国家。对于欧洲以外的国家,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已有国家和政府的地方,用“缔约原则”,就是通过和这些国家签订条约,以保证欧洲国家在那里的利益,这就是欧洲人后来在亚洲所采取的手段;另一种是尚未形成国家,或者国家形式还处于萌芽状态的地方,对于这些地方,条约清楚地规定就是征服、占领和殖民,这决定了后来美洲印第安人、非洲黑人和澳洲原住民的命运。

前不久,美国出了一本畅销书,书名叫《流氓国家》。由于布什政府把前南联、前伊拉克、伊朗、北韩等国家称为“流氓国家”,并对这些国家采取了严重违反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强权政策,甚至进行武力干涉,这在全世界乃至美国国内招致广泛的谴责,——因此,该书作者把目前布什领导下的美国称为“流氓国家”!

从历史的角度看,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使德国一蹶不振,此后的很长时期内国力沦为欧洲的末流国家,强大的西班牙国力也明显受创,而最大的受益者是法国、瑞典,荷兰等。

-----currency

真理在大炮的射程之内。游戏规则制定权在马刀的锋刃上。..... 这个体系叫什么名字不重要,这个体系开创了什么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谁输谁赢。 人类自有历史以来没有一个“和约”是平等的:“和约”平等的前提是签约人实力相等,但是实力相等者是绝对不会讨论和平问题的。

俺们先祖一个词就总结了历史上下五万年:成王败寇。-----cadmus

这是古典看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各国之间的利益交织在一起很难区分一个上下左右,某些看似次要的政治利益也会左右一个国家的战略决策——远的有阿尔巴尼亚,近的有南美诸国......政治上的道义上的看似不痛不痒实际上却是重要的行为指针。

-----currency

家园 关于中国外储投资公司;内容与复子玉兄小商榷基本雷同,只多一句话

del

家园 嘿嘿,

兄弟我猜测,葡萄兄的发言胆子还可大一些。

家园 2007+4=2011

2011=民国一百年,江山一统?

印度把卢比自由兑换好像也定在2011,就是赌这一把?

2011也可能人民币自由兑换,到时候好像也是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建立。都赶到一点上了啊!

那tg可真是大胆了,老胡要名垂青史啊!

家园 有点靠谱

del

家园 花一个,我也希望是这样的

不过我真的怀疑国内那些官员是不是有这个智商。

看看现在的吏治真是不明白他们在干些啥啊

家园 2011年美国经济正处于滑坡中。

我去年曾经看过一本美国人写的书《最后一个大泡沫》,该书作者通过美国人口年龄段的分析,认为2009年至2010年间会再次出现类似1929年那样的经济大危机(因为40年代婴儿潮那批人开始大批退休,还有信息科技方面的原因)。

不过按照他的推理,该危机也可能会推后1年或2年。而同时,中印等国会继续大发展(因为中国70、80年代的婴儿潮那时正在壮年)。在危机刚开始时,应该卖空股票,或购买美国国债或微软IBM这类公司的公司债......黑石肯定会那么做的,由此大赚一笔。

而且,对中国来说,派人在黑石这类公司,可以获得这方面的经验教训,知道如何操作金融工具冲击别国经济(象索罗思在97年干的那样)。

家园 总不至于是开完上海世博会就打台湾吧?

这日期恐怕不能完全遂我们的愿.

家园 花之

del

家园 世界上的事情没有什么是完美的

del

花之
家园 还花

对了,我是去年看这本书的。是不是你在河里推荐这本书的?

还花
家园 呵呵,不敢贪人之功

del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