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统合与分离——全球化和人类的未来 上 -- 寒冷未必在冬天

共:💬50 🌺9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当官的都是人精

不用怀疑他们的智商,个个都是人精啊

如果能引导向正确的方向,发挥出的能量不得了

家园 中国5,60年代也是婴儿潮,也快退休了

中国的生育率比美国低得多。

美国每妇女生2。2个。

中国现在每妇女是1。3个(2000-2005平均每年出生1600万vs父母2500-2700万人(父母都是70年代生人)

寄生委说现在每妇女生育率是1.8个,刚刚好,所以现政策恰当,要长期坚持。

家园 真想把计生委的人都给他结扎了!!!
家园 我们的婴儿潮一直到80年代。

中国的生育率比美国低得多。美国每妇女生2。2个。
那是计划生育以后。否则我国人口怎么会从解放前的4.5亿变成10亿(80年代)。

而且,现在人口出生率低,经济方面的因素多。现在在大城市(尤其北京上海),由于生活压力大(比如没钱买房,娶不到老婆的。现在在大城市养小孩,费用太高),许多人无法结婚生育。我接触的,在北京生活的,结婚普遍比小城市晚,生育更是如此,丁客家庭也颇多。

个人感觉,现在“医改”、“教改”、“房改”对计划生育执行的比较好的城市的生育率最大。如果没有房子,集体户口根本不接受小孩的户口,也不给开生育证。生小孩时敢花钱少吗(2条人命呢),当然听任医院的狮子大开口。教改更是如此。随着城市化进程,这些情况开始影响农村(主要是离城市较近,受城市影响较大的近郊)。现在生育率高的地方普遍是偏远农村(西南西北居多)。

家园 农村小孩也在快减中,所以拆了很多农村小学,辞了教师

教育部2006年公告:全国小学生3年锐减1300万

http://education.163.com/06/0705/09/2L8OHV7400291MUF.html

---------------------

尹中立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场研究室副主任

http://www.chinanews.com.cn/estate/news/2006/08-21/776842.shtml

  我每次回安徽老家时,都要去看望一下初中的老师,这所中学离我的老家只有1公里的路程,是本乡所属的初级中学,所有的学生都来自本乡。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当我上初中的时候,有三个年级,每个年级有两个班,共约500人。由于条件的限制,教室小而简陋,每个班七八十名学生挤在一起,每当课间休息,教室里总是尘土飞扬。可见当时学校的人气之旺。

  但这次返回母校时,眼前的景象让我深感震惊。往日的喧嚣被一片凄凉所替代,当年有500名学生的学校如今只剩下100多名学生。据老师介绍,现在的学生越来越少,两年前,乡政府已经决定把临近的几所初中合在一起,剩下的这100多名学生是最后一届毕业班了,等这届学生毕业之后,该学校就停止招生,我的母校将彻底关门了。往日的铃声将永远成为回忆。

  母校的兴衰促使我思考中国的人口结构的变化:和20年前相比,中国中学生占人口的比例在迅速下降,这和人口的计划生育政策是直接相关的。从统计数据看,我国的生育高峰在1965年前后,1962年的出生率是3.71%,1965年的出生率是3.78%,1970年的出生率是3.34%,一直到1978年之前出生率都在3%以上,但1978年的出生率下降到了2%以下。上世纪60、70年代人口高峰期出生的人在80年代正好处于上中学的年龄,因此,才有我上中学时拥挤的场面。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上世纪60、70年代出生人口的下一代比他们的父辈少了一半多。这就是我的母校出现“门前冷落”的最根本原因。

  很显然,人口结构的变化导致了学校生源的变化。同样如此,人口结构的变化也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深刻的影响。

家园 这是这些年开始的

因为大家都忙于挣钱(农民工进城)。

对于人口问题。计划生育是堵,堵到90年代,效果也不大。农民工进城和三改(“教改”“医改”“房改”)是釜底抽薪,让你生得起,养不起。对于进城务工的女农民,孕妇能找到工作?许多偏远地区(比如云贵山区),计划外生育依然严重。就是因为他们那里受三改影响小(原本没什么好医院,小病挺着,大病等死。原本教育就不发达,没文化不影响干农活。房子都是自己盖的),甚至可以生孩子卖钱(在云贵出过这类事情)。

我个人认为,控制中国人口数量,老朱的功劳最大。让你生不起,养不起。

家园 从90年代中期开始的

从90年代中期开始的,农村青年就不愿意多生了。这从我几个农村表兄弟就可以看出来。

所以2006的教育部的数据才能体现。小学生连续3年快速下降。

另外你说的云南,贵州本来少数民族就多,再说他占中国百分比有多少。对人口趋势,没什么影响。

但有个部委就是要给国家一个印象,农村人还喜欢生。(什么第四次高峰论,

放松即猛反弹论,更恶劣的是数据作假,什么16亿人口论,1.8生育率)

这里悬赏举报超生人口的告示贴得到处都是,大喇叭车一天到晚转悠广播悬赏事宜。

为什么悬赏,可想而知,当年国民党悬赏抓共产党,就是因为共产党难找。

但是你计生工作的目的是什么,今后的重点是什么,主要精力是干什么去?

是杜绝超生吗,多少人放弃生育指标,寄生委怎么不算进去呢?

人口问题是数量?是结构?今后的人口问题是什么?指导思想有问题呀!

指导思想是人口包袱论,这个几十年来也没有科学认识过,

由于某些压力。人口包袱论的结论当然是人口越少越好。

所以计生副主任潘玉贵会说2,3亿人才神气。计生研究所所长李伟雄才会

说美国才3亿人,我们也应该是3亿人!

家园 布什的减税法案

2003年生效,2011年到期。

这期间,long-term capital gain tax税率降到了了15%,这是一个造就当前大牛市的重要原因(当然不是全部原因)。2011年税率将重新升到20%,可以预期的是大限之前的sell-off。

2011年,的确是个节点。

家园 计生委对控制人口数量没有什么效果

从90年代中期开始的,农村青年就不愿意多生了。这从我几个农村表兄弟就可以看出来。所以2006的教育部的数据才能体现。小学生连续3年快速下降

计划生育是从70年代开始的,80年代最严格,由此出现了“超生游击队”。90年代以后,由于人口流动开始变大,实际上原有“计划生育”政策已经没有多少效果。

为什么从90年代中期,农村青年才开始不愿意多生了。因为那时开始,多生一个,已经不是添双筷子那样简单。那时他们(包括大批女的)开始大批进城务工。女农民工如果怀孕,还能找到工作?回家歇着吧。而且,那时教改和医改开始,生孩子还能找接生婆。医院宰人还客气?孩子上个好一点的小学、中学都是一大笔钱。现在孩子是生得起,养不起。

另外你说的云南,贵州本来少数民族就多,再说他占中国百分比有多少。对人口趋势,没什么影响。

我提云贵,主要是那里有些地区由于闭塞,虽然计划生育那么多年,依然超生严重。因为那里多生一个还是添双筷子那样简单(不需要上学,原本也没什么医院能看病)。

但有个部委就是要给国家一个印象,农村人还喜欢生。(什么第四次高峰论,放松即猛反弹论,更恶劣的是数据作假,什么16亿人口论,1.8生育率)这里悬赏举报超生人口的告示贴得到处都是,大喇叭车一天到晚转悠广播悬赏事宜。

计生委当然要鼓吹计划生育的作用,要不它还有存在价值吗?不过,我想说的是,他们实际上是寄生委,本来是由于“教改”“医改”“房改”逼的老百姓不敢多生(养不起)。结果计生委装的好象老百姓不敢多生都是他们的“功劳”。

你要看着计生委不顺眼,就应该上书,向党中央说明,计生委是多余的。教育部和卫生部就能让那些刁民不敢多生(因为教育部和卫生部的老爷们让生养一个孩子的负担太重。老百姓因为养不起,不敢多生了)。养那帮计生(委)虫没有用。

家园 你发什么火。

计生委实际是寄生委。现在许多老百姓是生得起,养不起。新三座大山,可不是浪的虚名。前些年,生一个孩子得多少钱(医疗费用),养一个得多少钱(上小学中学的费用,大学学费更不用说)。计生办的超生罚款才多少

清朝的满洲皇帝(雍正)将人头税给免了(摊丁入亩),导致全国人口从1亿变为4.5亿(清末的四万万五千万),进而在中共下变为10亿以上。朱重八的后裔极不爽,就通过另一种方式(教改和医改)把人头税给捡回来了。

家园 可惜我不是人大代表,如果我当上人大代表,我一定要

提个议案,选择一个合适的省或市做试点,并确定一个对照点,试点内容就是在试点地区全面撤除政府里的计划生育管理机关,试点期间不考核试点地区的任何计划生育工作业绩,直到试点期满后按照原定的试点计划安排进行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对比,做一个计划生育工作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效果的分析报告,也算是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办法吧,总比现在这样干更符合科学精神,至少,一个省或市还不会影响中国发展的大局吧。

家园 老百姓的言论从来微不足道

老百姓的言论从来微不足道。不是没人说过,结果判官还是计生委的。

搞了个人口战略研究,组长是前计生主任蒋正华,副组长是现行政策设计者宋健。

得出的结论,就是要加强计生,现行及以前的政策恰当!

政府一般是出了大事才会醒悟,比如sarsvs卫生应急体系,比如长江洪水vs西部伐林,

比如电力危机vs前期电力规划。

家园 这才是最诡异的地方

建一座桥、一间屋,都是有设计的。建一座坝,更是要论证又论证。

而对于关乎到国家生死存亡的人口政策,却没有任何科学的论证,而是由着搞计生的一帮靠杀死我们的孩子搞创收的罪犯胡来。

家园 好消息好消息。计划生育放开拉。。。

除了河南省以外,其它所有的省的独生子女夫妻,都可以生二胎了。。。。

看来民间的强烈抗议有效果拉。。。

家园 人口计生委新闻发言人于学军10日做客中国政府网时表示,我国绝大部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7-07/10/content_6355263.htm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