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激光半主动制导炮弹在实战中未必好用 -- 忘情

共:💬117 🌺39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十分怀疑在战斗中能尽早夺取一个可以使用的港口

而且港口通向周边地区的道路依然完好……如果登陆台湾,这不是一场全机械化战争,个人估计,步兵依然将占很大数量。这是台湾特殊的地形和人烟密度决定的。普通货船不知道到时候往哪里靠?超级油轮更是玄乎。

家园 我说的那几种船都是简易码头就行的

找水深够的就可以,载驳货船都不需要水深。关键是,用小船运输有太多无法回避的问题。巨型油轮只是为了说明运量不是大问题,卸载才是,不是船不够。

家园 嘿嘿

水要深,离岸要近,水底要平坦无障碍,要求不低啊,这样的地方要是现在还没有商港、渔港,那台湾人真不知道哪里才是建港的地方。

嘿嘿
家园 用栈桥接出去

现在架设一座跨越长江,1公里多长的浮桥,多少时间?40分钟。每一节载重50吨,可以供坦克以行军队形通过。

登陆上去拿下滩头,这一段用坦克登陆舰和大型登陆艇运输。然后浮桥建起来,终点一艘半潜船接上,就有了。时间以小时计。至于舟桥部队怎么过去,用半潜船驼就行了,那可是驼石油钻井平台的。只需要用工程船对栈桥进行加固就可以了。气候条件好的话可以一边加固一边卸载了,因为半潜船非常稳,估计不用防波堤了。后面可以慢慢扩大码头。

家园 现代重火器的能量凭想象是想不出来的

呵呵,我说了你也不相信。举个例子:前些天discovery channel 由个节目叫myth buster刚好测试海盗船上的十六世纪(?不太确定)火炮,看能造成多大的损害,结论是打穿20厘米厚的木质船舷后人仍可打穿4条猪,弹丸是大概直径7、8厘米的铁球。作为对比,又测了美国内战时期(十九世纪)的加农炮,直瞄,球状弹丸(直径11、12厘米的样子)打进土堆有多深呢---一个半铁锹把,估计有两米多吧。那么可以把近五十公斤的弹丸扔出去50十公里远的155炮呢?

所以有个有趣的现象,资深的武器设计师或者指挥员基本上都是坚定的和平主义者,能不动武就不动武----在现代火器的威力面前人实在是太渺小了。

家园 其实在做的应该谁都没试过吧

HE命中坦克,是否能让坦克丧失作战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击毁坦克

2.击毁坦克的观瞄装置

3.击毁坦克的行走装置

4.损毁坦克炮

5.使坦克成员丧失作战能力

以上五个条件中的任意一条成立,都可以说坦克丧失了作战能力,HE应该可以做到其中几点吧。

另外,别说战场上换个观瞄、换个履带有多容易,这边能火力覆盖一次,就能覆盖第二次。

最后,这个主贴不是讨论激光制导炮弹的么?啥时候改成HE了?

家园 再嘿嘿

这样的栈桥和浮码头的抗战损能力不说,常规永久码头卸一艘万吨散货船要至少8小时?简易码头卸一艘只会更长。这样的码头需要多少才能把登陆部队的装备卸下来?半潜船如果不坐底的话,吃水至少十几二十米深,台湾海峡平均水深就没有超过这多少,近岸还要那么深,怕不好找。

家园 机械化部队在台湾能运用的很有限

首先 运上去就困难 其次运上去以后台湾的地形对于机械和部队也很不利

台湾 很可能是中国步兵部队的最后辉煌舞台

家园 跨越长江的浮桥可不用考虑海浪的影响
家园 猫帅说他有历次中东混战的战斗报告,有战例

海外的弟兄多,应该能弄到些,国内就不方便了

家园 恰恰相反,在台海之战这才是效益比高的咚咚

简单来说,比较一发炮弹的效益比,仅仅比造价是不全面的。

大概应该这样比:一发红土地能摧毁的目标,大概要几十发(假设二十发)无指导炮弹才能保证摧毁概率;这就造成对运输能力的需求下降二十倍。

渡海作战,运输能力意味着什么,就不用说了。还不要比较能节省的时间与人力,而时间与人数,几乎就等于战争胜利的关键。

家园 呵呵~ 这可是凭想象了。。

152弹直接砸在坦克上,里面的人除了可能还活着呼吸,基本上作不了啥其它事情了。我军是做过试验的。。。《条例》可不是拍脑袋拍出来的。

至于炸药的威力,俺看过一个记录片镜头,鼠式坦克被250航弹炸到飞起。。。

家园 制导炮弹在冷战结束后有一定的沉寂期

苏联装甲集群的威胁消失了,没有多得变态的装甲车当目标了……天朝也一样,本来末制导炮弹都是给老大哥准备的,现在反而拿了老大哥的红土地了

而且,本来末制导炮弹的战术背景是在北方沙漠草原地区使用,地面植被稀疏比较均匀干净,视野也好;现在主要战区到了热带亚热带海岛,要在红花绿叶里面找出目标太难了。

家园 我猜他说的是用无人机作指引机,而不是攻击机

家园 自行火炮

就是要伴随装甲部队或者轻装高机动性部队作战的,否则就不一定需要“自行”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