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一树增城名挂绿 -- 三弦

共:💬14 🌺4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一树增城名挂绿

又到蝉鸣荔熟时,我上个周末去一家中国店买菜,看见居然品质很好的荔枝出售。我所说的品质好,第一要绝对没有经过防腐处理;第二,不是那种给冻成石头样然后解冻的;第三,要在树上成熟的差不多了才摘下来,不是那种愣头青。于是我也顾不得这荔枝是哪个品种了,也没看价钱,立刻就买了两大包回家在冰箱里凉好了开吃。打电话回家,如实禀告老妈:我买到荔枝了,新鲜的。老妈问:什么品种?

我支支吾吾:看着好像是桂味或者妃子笑。

老妈但笑不语。

荔枝,也是讲究出身血统的。不要说每个荔枝看起来吃起来都一个样阿,以前的我,非正宗东莞糯米糍荔枝不吃。这品种的荔枝个头圆润,汁多味甜;果实核小肉厚,清香爽滑;入口柔韧绵软,因此得名:糯米糍。而妃子笑,虽名字艳美,可是味道相比之下,略略酸涩,宛如一路飞送长安,沿途过来驿道红尘,寻常百姓家的烟火味。又有名曰状元红的荔枝,果皮紫红色,味道甜美,可惜一身红袍厚厚实实的,中间一层白色纱果皮也是柔柔韧韧,极不好脱,乌黑发亮的果核也偏大,这三洋合起来,誉为:红袍,象简,乌纱,是为之:状元红。这状元红最让人讨厌的地方,是果肉太少,辛辛苦苦剥了一个又一个,果汁飞溅,能吃进去的就那么一点,可恶至极。妃子笑,状元红,乃是中熟偏早的荔枝品种,对那些心急嘴馋又挑剔的等了足足一年的人们而言,是聊胜于无。还有更早上市的三月红,那简直是不值一提。另有外号“打死牛“的丁香大荔枝,胜在个头够大,可惜味道果然是丁香一样的哀愁那种微微的苦涩。还有黑叶,怀枝,白糖罂等等等等,生平最畅快的一次,是1998年,荔枝大丰收,结果广州的大小医院里,都挤满了吃荔枝吃出“荔枝症“的人们。一个熟人,在北京吃下五斤荔枝,直吃到天旋地转,宛如醉酒。其实只要在吃荔枝的同时,灌下淡盐水,即可避免。不过这些都是俱往矣。我在美国,早就被迫堕落到,能吃到像样的糖水罐头荔枝,就当作改善生活了。

荔枝的极品,叫做"增城挂绿“。增城,得名于东汉年间,汉献帝划番禺、博罗两县部分地区建立增城县,当时南海郡辖下只有六个县,因增多一县,故名为“增城”。现今增城,有一项引以为豪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世界上最贵的水果——挂绿荔枝母树产的荔枝。那颗四百多年的老树,矗立在增城挂绿广场上,大树的旁边,有两块牌子:吉尼斯世界纪律的证明,还有就是上一年拍卖每一粒果实的价格和买主。

要知道这挂绿荔枝到底有何神奇之处,光说一样就够了:白居易《荔枝图序》里说荔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可偏偏这挂绿荔枝,就算给剥了皮、放在怀中,三天都不会有变,所以自明朝起,挂绿荔枝就被列为贡品,也正因为如此它的名声才能远远传播,到如今天下第一。古书《岭海见闻》记载:“地隶增城,湛甘泉先生所居乡也。湛氏居林木丛翳,康熙八年,偶产一树,以为杂木,欲除之,及花,乃荔枝也。其实大于常荔,坚莹似玉,脆如霜梨,津液内敛,剥而怀之,三日不变,其色微红带绿,因名挂绿。味之香美,冠于群荔”。

挂绿的果实蒂旁一边突起稍高被称为"龙头",一边突起稍称为"凤尾",成熟时红紫相间,果皮四分微绿六分红,而且每一颗果实的中间都带有一条绿线,有若一根淡绿丝线挂在上面,因而得名"挂绿"。传说这挂绿是八仙里面的何仙姑,成仙得道时,在荔枝树上遗留下一条绣花的绿丝线,因此这果树上的后来结出荔枝,批丝挂绿,味道甘美无比,为荔枝中的极品。(何仙姑是增城小楼仙桂村人的。她的家庙,位于增城小楼镇上。庙中还有一棵千年古藤,传说为何仙姑的腰带所化。日本人当年轰炸华南地区的时候,在增城投下无数炸弹,独独掉入何仙姑家庙里的炸弹没有爆炸。当年全镇除家庙之外的所有建筑,均化为废墟。)

挂绿,又称西园挂绿,以树在原城西西园寺荔枝园(即今挂绿广场)得名,系由荔枝实生苗得水土灵气变异而成。清代乾隆、嘉庆之后,挂绿已名扬中外,但因产量稀少而价值奇高,有“挂绿玉栏金井,如夜光无价”之誉。地方官员,皆以此进奉皇室、嘉宾为荣。增城挂绿以文献正式记载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据乾隆年间县志记载原产于增城新塘四望岗,后至嘉庆年间因官吏勒扰,百姓不堪负重而砍光挂绿荔枝,万幸只存县城西郊西园寺(现荔城挂绿广场)一棵至今,“西园挂绿”弥为珍贵。自清代至民国期间,增城官民皆视西园挂绿为奇珍异宝,悉心保护。后日本鬼子轰炸华南,那仅存的一棵荔枝树,被轰炸剩下半棵。1946年,原有的三桠树枯萎两桠,树势萎颓。1948年结果仅140余颗。解放后古树焕发生机,1955年取得丰收,收果37公斤,一部分上送北京给国家领导人,一部分则在广州南方大厦和增城戏院向群众公开发售,一时成为佳话。嘻嘻嘻,我家老爹就是这么样品尝到正宗挂绿荔枝的。嗯,55年以后的事情,我们就不用多说了,反正古树逐年渐弱,果颗无收。这著名的挂绿之所以硕果仅存,主要乃是人祸所为阿。到1979年因生态环境变化和树龄久远,那最后一桠树干亦即将枯萎,现仍可看到枯桠遗迹。幸亏当时的园艺科研人员奋力抢救,老树在彻底枯萎前,重新萌发了一些枝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于国运昌盛,家科人员精心管理栽培,新长的树体更生复壮,树冠不断扩大。到了九十年代初期已有结果,近年更是挂果不断,得丰收。现古树已达4米多高,树冠东西与南北延伸近20平方米。现在增城市市中心修了一个大大的围栏,将这棵无比宝贵的树远远地围在中间,来看的游人只能远观。到夏天,各位得用望远镜才看得清楚树上的那星星点点荔枝红。国运衰,古树凋零;国运兴,古树焕发生机。

2001年7月5日,增城市举行了首次“西园挂绿”母树荔枝拍卖会,1颗“挂绿”拍得5.5万元,10颗“挂绿”拍得了共31.8万元的价格,使“西园挂绿”再次名声远播,并进入吉尼斯世界纪录。2002年,港人李警师以5万元拍得一枚挂绿孝敬年迈的母亲;2003年,挂绿拍卖并赠送抗“非典”英雄;2004年,挂绿更以55.5万元一枚的天价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用明末清初岭南才子屈大均的《荔枝诗》结尾:“端阳是处子离离,火齐如山入市时。一树增城名挂绿,冰融雪沃少人知。”

关键词(Tags): #增城(当生)#增城挂绿(当生)#荔枝(当生)#糯米糍(当生)#妃子笑(当生)元宝推荐:李禾平,
家园 花,某是荔枝爱好者

呵呵,以前小小的时候在家常常吃

后来北上头几年还没得吃,后来有了也吃得谨慎——还是要数着饭票过日子的。

然后此地新鲜的没见过

有机会在国内从夏呆到冬又从冬到夏,哈哈,那真是暴发户的感觉啊,各种水果狂吃。上荔枝的时候在北京,吃的多是妃子笑。这个挂绿嘛,看看就好了,某就不筹划咬一个了

三弦好文,多谢

家园 貌似这个糯米枝~~在上海也是吃不到的~~

也就只能吃吃妃子笑了,现在市上都是黒叶了,奇怪为啥上海也吃不到糯米芝呢?

家园 一颗荔枝三把火,

不敢吃多了

家园 好文要推荐。
家园 水果多了,现在不是特馋荔枝了

可能从来就没吃过好的吧。

在中国店买的,怎么才能看出绝对没有经过防腐处理呢?我一般就先剥一个尝尝,好吃,核小就买。

家园 荔枝荔枝!

“糯米糍”主要产自东莞,“桂味”主要产自增城和从化。我只喜欢“桂味”,因为它甜中带一点酸,汁多肉爽甜而不腻,吃多了不难受。

当年吃荔枝,同单位的二十几号人在增城包了棵树,浩浩荡荡杀了过去。一边老乡从树上摘新鲜的荔枝下来,一边我们在树荫下狂吃。完事每个人再带一筐回家,怎一个爽字了得!

要不上火,很好办。吃之前喝一杯盐水,吃之后再喝杯盐水,保管没事。

我发现在北美超市里面卖的荔枝似乎都是“妃子笑”,味道真是不怎么样。

说个有点沾边的故事。中国的农民是很聪明的。认识一个增城的小伙子,家里有些地。自从知道政府修公里会经过他家,赶紧把原来的作物全部废了改种荔枝,因为经济作物的赔偿多;而且这两年每到荔枝开花的时候都把花摘了不让它结荔枝,这样树长得快些,来年征地的时候可是按照树的直径赔偿的,而不是看结的荔枝甜不甜。呵呵。。。

关键词(Tags): #糯米糍(当生)#桂味(当生)#荔枝(当生)
家园 花^^这样宝贵的果树啊

不能想办法再繁殖了吗?

江北佬不懂吃荔枝啊,这几年果摊上超市里荔枝多多,就是不知是啥品种,而且吃起来除了甜死人之外,别无余味。

家园 看果蒂切口

如果是干燥无比,但是果子看着非常鲜艳,那没有防腐剂就奇怪了。皆因普通荔枝一两天之内必定颜色变深发黑。另外,凡是防腐剂处理过的,荔枝本身的清澈香味是没办法散发出来的,必须要剥了皮,对着那层白色的纱膜仔细闻才闻得到。荔枝的香味,跟荔枝的果肉汁液味道一样,很宜人,属于那种又清新又浓郁的类型。当年一个北京来的朋友,在广州盛夏街头被满大街榴莲味道薰的要死要活。本来“食在广州“,可他说什么东西吃到嘴里都是一股榴莲味儿,无趣极了。唯独是这新鲜荔枝,那家伙说吃到嘴里还能吃出原汁原味来。所以对我这种荔枝狂人而言,防腐剂处理过的荔枝,跟蜡像没啥区别,一看一闻就知道。

家园 花,想起来我也很久没有吃过荔枝了
家园 好文

“妃子笑”、“糯米糍”,让我想起了在东莞生活过的两年。珠三角真是个好地方。

家园 广东荔枝就不说了,我在福建吃过一种荔枝

产自武夷山,颜色赤红,放一挂在屋里,满屋飘香,是一种极其浓郁的花香,居然引得蜜蜂从外面飞进来围着荔枝转圈。

味道清甜,而且2-3天基本不变色,跟我在广东吃过的那些品种都完全不同,不知是何品种。

家园 赞花一朵!想念广州荔枝!
家园 边有哽多要求啊。。。

桂味或者妃子笑
都已经係好好啦。流晒口水!

列都滴荔枝都系马达加斯加来,难食到死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