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血火铸东宁 -- 浮云
浮云最近写了一批与黑土地有关的贴子。笔下所涉,除了哈尔滨、牡丹江等廖廖无几的“知名”城市以外,多属鲜为人知。这个只能说,黑龙江是个年轻而边远的省份,对于辉煌的中华文明来说,实在是贡献有限,历史短暂。
黑龙江贡献有限,仍然是有贡献。2003年,俺在哈尔滨遇到宁波粮食局长——宁波有名吧?嘿,老兄手握巨款,坐困省城,双眼圆睁,就一件事:你们谁有粮食!那一年,全国农产品涨价,东三省,江西,安徽,一向低人三等的产粮大省扬眉吐气了一回。你们发达?你们有钱?你们看俺们都是打工仔?你们当俺们是乡下人?嘿嘿,你们这么牛叉,怎么还饿肚子呢……粮食,谁都不太当事,谁都缺了。还有与粮食同样重要的。嗯,不说大庆了。出产石油,但居然是经济文化双落后地区,需要“振兴老工业基地”,大约在人类能源史,黑龙江也是独此一份了。
黑龙江历史短暂,可还是有自己的历史。这些历史,一定程度上,与整个世界相关。地方的就是全球的。那组胡子黑话贴,混来那么多花,可乐坏俺了。还有那组方正贴——建县百年,还不如一个高科企业知名的方正,得到朋友热烈的回复,已经足够证明这个历史的份量。
是历史?是文化?是传奇?是昨天的沉淀?是今天的故事?是人类的形而上思考?是政治的军事延续?所有这一切,浮云回答不了。俺只能说,一切,都是如此的不简单。
下面,浮云要提到一个同方正一样鲜为人知的地方:东宁。
1990年代至2000年代,浮云多次到过东宁。
东宁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东与俄罗斯接壤,向南临近中朝边境线。境内既有俄罗斯牌号的车开来开去,也有武警在城效路上随时检查车中乘客,你都不用下车,张嘴一说话,武警战士立马放行。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浮云反映了一下,这才明白,人家是在查有没有朝鲜越境人员。也确实有不少从朝鲜跑过来的人,就为吃一口饱饭,自行车都不会骑。送回去,当着我方边防人员的面,用铁丝把人鼻子一穿……这些都是在东宁听说的。2000年前后,黑龙江东部各县,都逮捕过朝鲜私越边境人员。比如五常,曾经扣押过12人。可惜监管不严,在向外事警察移交准备递解出境之前,嗯,一夜之间,全跑了……
浮云多少走过一些地方,以俺所见,东宁是难得的富裕县。俺在那里跑了几回,居然看不到土房。偶尔在红砖房中找宝一样找到间大土屋,实际是烤烟炉。
该县面积7137平方公里,辖6镇102个行政村,人口20.8万,有汉、朝、满、回等10个民族。地处长白山支脉老爷岭和完达山余脉结合部,境内山峦起伏,风景宜人。该县地处盆地,三面环山,受日本海影响,气候独特,在严寒著称的黑龙江,居然年无霜期150天左右,年平均气温6℃,居然可以大面积种植花生,是一个山青水秀、气候温和、物产丰饶的鱼米之乡,素有“塞北江南”之美誉。
东宁虽富,地处中国最东北的边境,二十万人口,是个非常小的小县。但就这么个偏远小县,半世纪前,曾经血火交织。金日成在中国东北打游击时,曾经在东宁老黑山养伤,当年给他送饭的东宁小姑娘后来的东宁老太太,1999年浮云到东宁时还健在。但东宁与二次世界大战的关系,绝不仅是一个游击队员。
东宁,曾经拥有亚洲最大的军事要塞群。这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地方。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百万大军兵分3路,突破中蒙、中苏边境,发起全面攻击。攻击方向是牡丹江地区,第一波攻击,集中打击在东宁。8月9日零时,进攻部队在大炮、坦克和飞机的支援下,分三路对东宁要塞进攻。苏军消灭日军地面部队后,向发现的日军地下要塞通风口、排烟孔、出入口塞炸药、灌汽油,使日军1000多人被炸死、烧死。
在东宁要塞第一守备区,日军鬼武五一少将率领的独立混成132旅团,凭借地下坚固工事阻击(前)苏军,庙沟主要阵地几次易手。日军以弱对强,战斗持续7天之久,证明了东宁要塞的坚固。苏军最终以空军、地面炮火、坦克和步兵联合攻击,强行突破日军苦心经营多年的筑垒地域,没有援军的日军才不得不向吉林方向溃退。但小部分日军留在了要塞中。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颁布投降诏书,宣布向盟军投降。战争并未因日本天皇宣布投降而结束。1999年,东宁要塞调查组在勋山脚下太阳升村找到张福忠老人。他亲口叙述了自己目睹的最后一战。当时张福忠和老百姓到战场上“捡洋捞儿”,进入勋山要塞区。“捡洋捞儿”这个词是东北独有的,标准的反映出黑龙江的某些区域,曾经多少频繁的与俄日等国家交往。哈尔滨曾经有过多种文种的报纸,多个国家的领事馆,号称东方小巴黎,哈尔滨的中央大街今天仍以欧式建筑闻名。
张福忠刚捡起一把日本大战刀,就发现勋山上出现了日本兵,吓得张福忠扔下刀就跑了回去,向苏军报告了情况。原来狡猾的勋山日本守军见冲过国境的苏军没有发现勋山上有隐蔽得很好的要塞,就没有主动出击,结果完好无损地保存了力量。
苏军立即调集力量,攻击勋山要塞。激战持续两周之久,伤亡达1500余人。飞机天上炸、大炮地上轰,山头都打红了,但位于半山腰的日军地下要塞完好无损。此时,日本军队已经投降。没办法,苏军用飞机将日军第三军后勤参谋河野贞夫中佐从牡丹江接到东宁。这名日本军官打着白旗进入地下工事,传达了日本天皇投降诏书,东宁要塞日军才结束了抵抗。
1945年8月28日,共有901名日军举着白旗走出了勋山要塞。当地百姓传说,苏军撤走时用炸药破坏了多处永备工事。进入要塞区“捡洋捞儿”的农民还见到过不肯投降、服毒“尽忠”的日本军官。
据王辅所著《日军侵华战争》第四卷第2780页记载:“第二次世界大战日军侵华战争最后一个战场在东宁结束。”而日军在中国东北的抵抗,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的战斗。
有关调查人员,还在沈阳图书馆发现了一本1949出版的苏联红军回忆录,这本安东诺夫著的《满洲之战》中《最后一战》一章记录,日军是在1945年8月30日最后走出勋山要塞的。如果此说属实,那么战争结束的时间还要后延两天。
花顶
另。。二十万人口,是个非常小的小县。。。
哈哈哈。。。我原来所住的地方,也是二十万人口,却被当地人自豪的称为第四大城市。。。
这批黑土地贴子,引出老乡一大批。
俺出生成长的哈尔滨,是挺落后的一个城市。但轰传了好多年,要成为中国第四个直辖市。一直到重庆直辖,才彻底不传了。
的人喝酒。说那面的人对遣送回去的是真打,往死了打。边防的新兵都不敢看,以后抓偷渡的,就出工不出力。不过后来有带毒品过来卖的,才开始下大力气抓。
1931年“九·一八”之后,日本侵略者开始全面占领中国东北三省。虽然因张学良、蒋介石等人的责任,东北被弃守,东北抗战处于自发、民间的非组织状态,但日军占领东北,仍然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1933年1月10日,侵华的日本关东军向东宁发起进攻,抗日志士王德林率抗日救国军进行了英勇抵抗,由于敌众我寡,王德林部不得不撤退到苏联境内,东宁沦陷。
1935年,日本制定了“对苏作战战略”,关东军最高长官南次郎大将于当年春从“新京”(长春)飞到东宁视察。此后,日本在东宁大量增加军队,并开始大规模修筑东宁要塞。与此同时,沿海拉尔、虎林、东宁一线,在西、北、南三个方向,沿东北亚的中苏边界,至少十七处军事要塞同时兴建。
1945年8月28日,最后一批901名日军举着白旗走出东宁要塞。随后在一阵阵巨大的爆炸声中,东宁要塞就从历史的视野中消失了。东宁县地处中俄边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远东主要战场之一,日本侵略者曾在此经营多年,当地百姓知道这里有大量的遗留工事,但到底有多大规模,谁也不清楚。
1998年7月,黑龙江省东宁县武装部从新发现的日本侵华部队遗留物资中发现了侵华日军遗留的31.5幅军事地图,随后东宁县组成专门的调查组,以日军地图为线索,进行了为期半年多的实地考察,同时查阅了大量“伪满”档案资料,证明东宁县境内有由大量的山体工事组成的日寇要塞群,并先后找到了11处要塞,初步揭开了侵华日军最大军事要塞之谜。
根据目前已掌握的资料,东宁要塞位于东宁县城以东的中俄边境地区中国境内,南起东方红煤矿300高地,北至太平岭十八盘山,作战部分正面宽20公里,纵深约9公里。两个主阵地庙沟主阵地和胜洪山主阵地分别在绥芬河两岸南北的高地上。要塞依山体挖掘而成,山就是要塞,要塞就是山。当地故老相传,这些山都被挖空了。
庙沟主阵地由麻达山地下要塞、409高地地下要塞、三角山地下要塞组成,三个地下要塞组成三角形。胜洪山主阵地由胜洪山地下要塞、朝日山地下要塞、勋山地下要塞组成,也呈三角形分布。两个主阵地配备了大口径远射程重型火炮,计有240毫米口径榴弹炮10门、300毫米口径榴弹炮8门。在主阵地周围的石门子、大城子南沟、大肚川、浪东沟、高安村、泡子沿、八家子、转角楼和郭亮船口等地,成梯次排列有军事设施,每处阵地前沿和开阔平坦地段均设有多道反坦克壕。
整个要塞区有永久性阵地7处,用钢筋混凝土构筑重要部位的野战阵地多达45处,永备工事400多个,作战飞机场10个,永备地下弹药库84个(每个300平方米)。据专家透露,日军当时没有排除向前苏联主动攻击的可能,所以在东宁要塞布置了大批进攻性武器,诸如远程大炮。
工事、阵地在半个多世纪的岁月中绝大多数已埋没于荒山野岭中,一些地下要塞更是连日军遗留地图都没有标示。东宁要塞调查组克服困难,先后找到了胜洪山要塞、勋山要塞、麻达山要塞。要塞一般都有多处崩塌,洞口多已埋死,而且洞口多位于悬崖峭壁之上,清理工作异常艰苦。。
1999年4月20日上午,浮云沿山路攀登了半个小时后,进入勋山要塞。勋山距东宁县城20公里,是长白山系老爷岭山脉的支脉,山脚下就是中俄边境,中俄界河瑚布图河从此流过。浮云虚度半生,到过一些挺有意思的地方,比如火葬场的炉前,戒毒所的牢房,以同性为目标的卖淫者据点,传销者的训练营,打苦工的洋工厂……进入一处刚刚发现的侵华日军修筑的要塞,是俺此生印像最深的事情之一。
要塞全部由钢筋混凝土修筑,通道宽1.5米,高1.8米,水泥地面非常平整,一侧有排水沟,岩壁两侧都有拉电缆的铁钩和自来水通道。通道中布有双层门设计,据专家考证是防毒气的隔离门。通道两侧分布着兵室、会议室、厨房、排风孔、储水池和弹药库等设施,有的房间面积达400平方米。要塞每隔不远还有露出山体的炮台、掩体。整个要塞相对完整,但内部设施已荡然无存,红松木门也仅有门框痕迹。
据专家介绍,地下要塞相当完备,有弹药库、发电室、医疗所、指挥室、航空无线电室、炊事室、兵舍、监视所以及供水、暖气和浴池等设施。仅勋山一处要塞,全部走完就需3小时至4小时,比所有已知要塞要大得多。
日军为使各地上、地下军事设施和后勤保障系统联为一体,还修筑了大量的公路、铁路,到1940年12月共建成铁路400公里。万山丛中的军用公路更是密如蛛网,总长约1170公里——日后,这些公路,使东宁成为国家级公路先进县,1990年代,浮云在东宁有时一日就奔走四到五个乡镇,完全靠这些畅通无阻的沙石路。可能通过坦克的桥梁,今天完好如初,比近年修筑的新桥强得多——当地人这么认为。
日军还在要塞区的后方修建了大量的后勤基地,如老黑山炮弹沟、八里坪军火库。有的军火库占地达5万平方米。据当地曾充当过日军外围劳工的老人回忆,当年日军用火车运来的各种物资堆积如山。这些军火库,今天多数仍以仓库的形式发挥作用。
根据各种资料查证,当时只有3.5万居民的东宁县最多时驻有日本关东军13万人。共有日军3个师团、1个国境守备队,另有两个防守吉林方向的联队。3个师团的最高指挥官均为中将,其司令部都设在东宁境内。驻守东宁的日本关东军各军兵种齐全,有步兵、骑兵、坦克兵、装甲兵、通信兵、航空兵、舟桥兵、高炮兵等。服务性设施有陆军医院、军马医院、被服厂、兵工厂、慰安所。
尽管东宁要塞群淹没在历史波涛中达五十余年,对其研究也有待时日,但这处东方马其诺,已经引起高度重视。近年来,参与东宁战役的苏军退役官兵、日本老兵、文史专家都曾经一批批来到东宁。飞机场、旧遗物等遗址、文物不断发现。
起的作用就象战列舰一样。
所以面儿上的东西,六十年后不会留下来。
这么大的地界,不会什么都没有痕迹只留下几堵残壁。我后文还将讲到军事遗址和战后对当地人民的危害。
战前苏军对东宁要塞群就很重视,曾经多次组织侦察。这个话题,是听大阪中日友好协会正副会长竹川和松元讲过的。竹川当时是平民,了解不多,而松元原来是日本宪兵(一度被苏军俘虏,随后逃跑,聚集了一些日本人自己摸索到营口),他了解得比较多,我在他那里看过一本相册,是他九十年代到东北寻访日本遗孤时候拍摄的,其中就到过东宁,那也是他曾经驻扎过的地方。有一张照片的题记,说明是某战友战死之地,经他的介绍,知道协助苏军进行侦察的,是撤退到苏联境内的抗日联军部队,他的战友,就是和冬天利用封冻过江活动的抗日联军人员发生遭遇战被击毙的。由此可见,在东宁战役的背后,或许还有抗联的影子,不知道此事,浮云兄是否有相关的材料。
他们搜集到了能搜集的一切,包括一些揣测的情况,比如接触到的建设要塞的八路军战俘,一小批人居然全是河北大名府籍,因此就推测是冀东大暴动失败人员——这个推测,一点证据都没有,所以我一直没有放入自己的文章。
根据我掌握的情况,东北抗联入苏人员,一直以小部队形式入境活动,并且使用最新的侦察器材。这个有文史资料证明,记得解放后在黑龙江某地山洞中,发现守护着发报机的抗联烈士遗体(可惜资料不在手边),另外最后一次让赵尚志入境活动,明确交待有侦察任何。李兆麟、周保中等人,更是随苏军直接返回东北。这种情况下,苏军东线进攻东宁,没有抗联人员配合,是不可能的。
有关要塞的研究,2000年前后没有抗联资料,原因可能有二:一是东北抗联的研究,本身就资料极少,生还者不多,当年记载又很有限。二是当时当地还没有这方面线索。我已经有几年时间,没有接触这个题材了,不了解最新的进展情况。
萨苏提到的松元的资料很珍贵,我一定会在下次回国时传交给东宁人员。
看到媒体报道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