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文摘】对春联 -- houle
对口相声:对春联
--------------------------------------------------------------------------------
千龙文化论坛
甲:听说你们说相声的都有点学问。
乙:没有没有,即问之学而已。
甲:都会吟个诗呀,填个词呀,作个赋呀,写个四六骈文呀。
乙:我们哪会这个呀。
甲:任嘛不会?
乙:也不能说任嘛不会,小得溜的,猜的灯谜呀,对了春联呀。
甲:你会对春联?
乙:对春联我还真下过了点功夫。
甲:有师父传授?大学里学的这个?
乙:没有没有,自己喜欢,平时自己琢磨。
甲:咳,闹了半天,票友!
乙:对联还有票友呐?
甲:业余的。
乙:听您这口气您是专业的?
甲:然也。
乙:您跟哪儿学的对春联呀?
甲:耶路撒冷大学中文系春联专业博士研究生。
乙:耶路撒冷大学有中文系么?
甲:你去过耶路撒冷大学?
乙:没有。
甲:还是的。我们这届同学一共二十六个人呢,世界各地,哪儿的都有。
乙:二十六个?
甲:学校给我们用二十六个英文字母排号。我们之间互相称呼,就用字母加个“联”字――我们是春联专业的嘛。比方我们学号第一号的同学,就叫“A联”。第二十六号,就叫“Z联”。
乙:您那学号是第几号?
甲:数我那学号吉祥。十六号。
乙:您叫?
甲:“P联”。
乙:屁帘儿呀!
甲:你别走小辙儿呀!
乙:您怎么叫这么个名字?
甲:这不该着杠着么。
乙:我说“屁帘儿”先生。
甲:你是“尿介子”先生。你又不是我们同学,用不着叫我们这昵称。
乙:就这还昵称呢!那我怎么称呼您呢?
甲:我有姓,我姓佟。你就叫我佟爷爷就行了。
乙:对了。――不行!你怎么又成爷爷了?
甲:那是,从对联这门学问上论,我是专业的,你是业余的。咱俩之间那差距就跟那爷爷和孙子之间的差距一样,所以你就得叫我佟爷爷。
乙:您这话说得可太敞了。
甲:我这还搂着说呢。
乙:就算您是专业的,我们是业余的,水平也不可能差距那么大。
甲:票友都你这毛病,不服。
乙:今儿不说到这了么?咱俩在这对一回春联,叫大家评判一下咱们的水平如何?
甲:你这不是自寻死路么?
乙:我至于的么?
甲:回头大家一笑话你,想不开,喝开塞露死了。
乙:有喝开塞露死的么?
甲:什么东西喝多了也不行。
乙:不不不,今天咱们在这研究一下,要是您水平真象您说的那么高,我们输了寒碜,心服口服。
甲:是这话?
乙:是这话。
甲:好,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我就陪你们这票友玩玩儿。
乙:好,咱谁说上联?
甲:出句容易对句难,当然你出了。今一晚上全是你出上联。
乙:好,咱别跟人家专业的嚼吣,我出就我出。我出一个……唉,正好刚才门口有一位观众进来,我的对子上联有了。
甲:什么?
乙:“进来。”
甲:我这对子下联也有了。
乙:您这下联是?
甲:“玩去儿!”
乙:我说你活腻味了是吧?
甲:不是,(向观众)您别多心,他说您“进来”,我说他“玩去”呢。
乙:你才“玩去”呢,这什么学问呀!
甲:你叫观众评评理。我这么大一博士,就给你对“进来”?“进来”对“出去”、“回去”、“归去”、“上去”、“下去”……我能给你对出六百多种来呢。就这个呀?可不我叫你“玩去”呗。
乙:哦,这上联太简单了。那我可拣那难的出了?
甲:你最好全是男的,一点女的也没有。
乙:这叫什么话呀。
甲:实话呗。
一般对联
好,我这上联是:“红烛泪流,莫非火烧心痛。”
甲:我对“铜钟声吼,想来木撞腰疼”。
乙:还真不错。
甲:那是,不然能当耶路撒冷大学的P联么?
乙:你就别提这小名了。再出一个您能对么?
甲:出你的。
乙:“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甲:“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乙:“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
甲:“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乙:“日晒雪消,檐滴无云之水。”
甲:“风吹尘起,地生无火之烟。”
乙:“池中荷叶鱼儿伞。”
甲:“梁上蛛丝燕子帘。”
乙:“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甲:“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乙:“衙役赶鸡,狗腿不如鸡腿快。”
甲:这句什么意思?
乙:说是有个衙役买了只鸡,没留神,鸡给跑了,衙役就在后面追。过去管衙役叫“狗腿子”,所以说是“衙役赶鸡,狗腿不如鸡腿快。”
甲:我给你对“和尚骑马,驴头更比马头高。”
乙:你这嘴可够损的!
甲:谁让你出的这倒霉上联呀。说那个有层次的。
格言对
乙:“逢人只说三分话。”
甲:戏词?
乙:对了,麒麟童《描容上路》那段[流水]里就有这句。
甲:你会唱么?
乙:凑合能哼两句。
甲:你哼哼一个我们听听。
乙:什么叫哼哼一个呀?
甲:没那意思,就说你唱这两句我们听听。
乙:(唱)“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甲:这不出来么――“未可全抛一片心”。
乙:往外诓我呢!这个不算,你得重新对。
甲:那也容易,我对“作恶空烧万炷香”。
乙:什么意思?
甲:古语云:“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平时穷凶极恶,你就是烧一万炷香求佛爷保佑你平安无事,也逃不过恶贯满盈的那一天去。
乙:嚯,还有点处世哲理。
甲:那是,要不我是专业的呢。
乙:行,我也说点那有哲理的。我说“近朱者赤”。
甲:我对“近墨者黑”。
乙:好。我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甲:诶?你怎么一个人全说了?
乙:甭管那个了,您对这个吧。
甲:我对:“久病成医。”
乙:什么意思?
甲:古语说“三折肱,为良医”么,得病久了,你关心自己的病情,总看大夫怎么给你开什么药,怎么诊治,自己没事也总翻翻医书,时间长了你也略通医术了。这叫“久病成医”。
乙:好。还有半句呢?
甲:“久病成医”呀,――“久嫖成龟”。
乙:“久嫖成龟”?
甲:是呀,你以为她就跟你不跟别人来呀,你这绿帽儿是戴定了。
乙:你才王八呢。
甲:说着说着急了不是?一点涵养也没有。
乙:你骂人嘛!
甲:我那解释对子下联的涵义,说什么“你”呀“她”呀,都是虚指,没有说具体指哪位。你跟那儿着什么急呀?
乙:还怨我自己捡了个石碑驼上了。
甲:你体格好嘛。
乙:没完了是吧!
甲:还有好的么?接着说。
乙:“事不关心,关心则乱。”
甲:“人无下贱,下贱自生。”
乙:“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吃杯茶去。”
甲:“谋衣苦,谋食苦,苦中作乐,拿壶酒来。”
乙:“粗茶淡饭,这点福老夫享了。”
甲:“捧哏量活,那些事儿子承当。”
乙:找便宜是吧!
甲:“齐家治国,那些事大人承当。”
乙:这还差不多。――“到什么地方说什么话。”
甲:“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乙:“公诉人。”
甲:哟?法律名词。
乙:对了。“公诉人”。
甲:“私生子”。
乙:这对得上么?
甲:对了,没这“私生子”,那“公诉人”告谁去呀?
乙:公诉人就管这个呀!
甲:你净出这小儿科,我可不就逗着你玩呗。还有那好的么?压箱底儿的那个。
羊角对
乙:好,你听这个。“白日放歌须纵酒”。
甲:“黑灯跳舞好揩油。”
乙:你这什么乱七八糟的!
甲:怎么乱七八糟的呢?哪个字都对得上呀。
乙:我来问问你。“白”。
甲:“黑”。对得上不?
乙:这头一个字没问题。“日”。
甲:“灯”。
乙:“日”你得对“月”呀,怎么对“灯”呢?
甲:“日”对“月”呀,票友才那么对呢。
乙:你这有讲么?
甲:当然有讲了。日为天上明灯,灯是人间红日。
乙:也有你这么一说。“放”。
甲:“跳”。
乙:这不对,“放”你得对“收”呀。
甲:别拿你那票友水平衡量我们业内人士呀!
乙:我把这茬给忘了。不过您还得给解释解释。
甲:“放”,你往哪放?你放一个我看看。
乙:什么叫我“放”一个呀?!
甲:你做一个放东西的动作让大家看看。
乙:就这么放(用手往下放)。
甲:跳呢?
乙:这么跳(向上跳)。
甲:这就对了。放是撒手下放,跳是点足上跳。不仅动作相对,而且这里还暗含着“手足”之对。这玩艺儿,太深了!
乙:你别说,还真有道理。
甲:要不我是业内的,你是夜二的呢。
乙:什么?
甲:业余。
乙:好么吓我一跳。下一个字,“歌”。
甲:“舞”,这连解释都别解释了。
乙:对,这个一点问题也没有。下一个,“须”。
甲:“好”。
乙:这怎么意思?
甲:你那“须”是哪个“须”?
乙:“必须”的“须”。
甲:凡是“必须”的,它一定是那“好”的。
乙:也对。“纵”
甲:“揩”。
乙:这怎么个意思?
甲:你这人太笨了。这不跟那“放”“跳”一个意思么。“纵”,用手往外放;“揩”,拿手往里抹。
乙:对。最后一个字,“酒”。
甲:“油”。
乙:这怎么个意思?
甲:有这么两句谚语你就忘了?
乙:哪两句。
甲:上句是“无酒不成宴席”。
乙:对对对!有这句。下句是?
甲:“没油别当厨子。”
乙:这叫什么上下句呀!
甲:对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好的大师傅没有油也没法炒菜。词糙而理精。对上来没有吧。
乙:那也不行。我这对子的上联是句“古诗”。
甲:我着对子的下联是种“实事”呀。
乙:“实事”对“古诗”,这倒是可以。不过您这是什么“实事”,我怎么不知道呀?
甲:罢了!某某(叫乙的名字),大好人!好,好好好好!!
乙:怎么了我这就“好”?
甲:别看你不懂这对子的涵义,但是这充分说明一个问题。
乙:说明什么问题?
甲:说明你有一种优秀品质。
乙:什么优秀品质?
甲:弱智。
乙:你才傻子呢!
甲:不是不是,“幼稚”。
乙:幼稚?
甲:说白了就是“单纯”,你这人心地特别纯洁。没那多么脏心烂肠子的。
乙:呵呵,对对对。――不过这跟对子下联有什么关系呀。
甲:当然有关系。这充分说明你不去舞厅、迪厅、夜总会。
乙:是是是。我不去哪地方。
甲:你要去了那地方,你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乙:舞厅里什么样呀?
甲:舞厅里不跟咱这说相声的似的,这么亮的灯。人那儿灯光都特别的暗。
乙:为什么呢?
甲:要的就是那种气氛。
乙:不不不。灯亮了一样有气氛。
甲:亮怎么还有气氛呢?
乙:他看得清楚呀!
甲:哦!亮了看得清楚。
乙:越亮越好!
甲:依你那意思,舞池子里一堆人跳舞,周围弄二十四个大探照灯!
乙:看得真真的!
甲:过十分钟你再看。
乙:怎么样?
甲:跳舞的全变烤鸭了!
乙:好么,舞厅改吊炉了!
甲:就得黑灯。
乙:对,黑灯。那怎么就“揩油”呢?
甲:说你弱智――
乙:什么?
甲:幼稚――就在这呢?
乙:怎么呢?
甲:“揩油”你懂么?
乙:就是“占便宜”呀。
甲:哎,对喽。你当跳舞都跟听相声的这么规矩?不揩油,黑咕隆咚的,谁去那地方呀!
乙:哦。这我还真不明白。――都揩什么油呀?
甲:恩?
乙:揩什么油?
甲:什么油?
乙:是豆油哇,是花生油哇?
甲:什么油哇。――奶油。
乙:奶油?!
甲:你问那么清楚干吗?
乙:我不不明白么?
甲:别问。你就这么点优秀品质。回头问明白了你就不再“弱智”了。
乙:你再提这“弱智”我跟你急!
甲:幼稚幼稚。
拆字对
乙:这个算你对上来了。这回咱俩对个“拆字对”。
甲:怎么个“拆字对”。
乙:就是把一个汉字的偏旁部首拆开成几个字来对,也可以把几个汉字合成一个字对。
甲:你举个例子。
乙:比方我说“议论吞天口”。“天口”为“吞”,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的议论能够颠倒是非,所以说“议论吞天口”。
甲:那我呢?
乙:你对“功名志士心”。“士心”为“志”,这句话意思是说,一个人想要建立勋业,必须胸有大志。
甲:好,既巧妙,又有处世为人的道理蕴涵其内。
乙:这是个简单举个例子。下面我就正式出上联了:“人曾为僧,人弗可以成佛。”
甲:我给你对“女卑是婢,女又不妨称奴”。
乙:我这上联拆了两个字:“僧”和“佛”。
甲:我这上联拆了两个字:“婢”和“奴”。
乙:我这上联意思是说:人曾经出家为僧,但是人决不可能成佛。
甲:我这上联意思是说:女的没有地位了就要给当用人去,过去称为婢女。婢女还叫什么?叫“奴”呀,过去说“奴仆”,女用人叫奴,男用人叫仆。
乙:有点意思。我再说一个:“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冻字两点水一个东,洒字三点水一个西。这叫“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
甲:我对“切瓜分客,上七刀,下八刀。”切字一个七一个刀,分字一个八一个刀,这叫“切瓜分客,上七刀,下八刀”。
分题对
乙:还真难不住你。这回咱们再换个花样。咱俩对个分题对。
甲:什么叫分题?
乙:就是先出个题目,然后把上联分给我,下联分给你。咱俩这上下联还都得切题。
甲:还想跟我比比功力如何?你这业余的是个儿么?
乙:咱对着看呀。
甲:好,不过我有个要求。下联可以都我对,因为我是业内的。但是题目得咱俩轮流出。
乙:为什么呢?
甲:因为对联好坏是一回事,从题目也可以看出出题的水平高下。
乙:也好,让大家评判一下咱们的题目如何。
甲:你先出个题目。
乙:我是演员,咱对一个“演员”的。你听我这上联是:“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亦非我”
甲:我对“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
乙:好,对的真不错。
甲:题目太次!
乙:题目不好,您出个题呀。
甲:你刚才出的什么?
乙:“演员”。
甲:我出一个:“小姐。”
乙:哦,大家闺秀,大宅门里的小姐。
甲:不对,“小姐”。
乙:哦,没结婚的女士,太太小姐。
甲:不对,“小姐”。
乙:怎么个“小姐”。
甲:夜里十二点,马路边上站着的那个,“小姐”。
乙:哦,坐台小姐呀!
甲:而且我说的这小姐不是中国的。
乙:哪的?
甲:美国的。
乙:美国的?
甲:美国干这个合法,小姐都纳税。
乙:确实如此。
甲:而且我这个还有个情节。
乙:什么情节?
甲:有个美国的议院,花公款找小姐,引起极大的民愤。咱们就这个事写一个。
乙:嚯,还是抨击外国官场腐化的。
甲:那是。要不说我水平比你高呢。
乙:是是是。那我可出上联了?是议员是吧?上联是“大议员借花献佛”。
甲:怎么讲呢?
乙:你想,他花公款讨小姐喜欢,可不“借花献佛”呗?
甲:有道理。听我这下联。我这下联是“小女子为国捐躯”。
乙:恩?
甲:你想,这笔公款要是被这个议员侵吞了,那就是完全成了私人的了。借花献佛给了小姐了,小姐收完钱还得纳税,纳上去的税还可以反过来支援经济建设。这不就等于小姐“为国捐躯”了么!
乙:嘿!
甲:该你出题了。
乙:我出个“月老祠”。月下老人,专管人间婚姻的。现在没了,改婚姻介绍所了。
甲:你这上联是?
乙:“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
甲:哟?还是《西厢记》的词?
乙:那是。表达咱们对有情人的美好祝愿。
甲:听我这下联:“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
乙:你这是《琵琶记》里的词呀。
甲:唉,莫错过姻缘――“可赶上这拨儿了,别叫她跑啦!”(天津口)
乙:挺好的对子,叫他一解释就变味儿了!该您出题了。
甲:你刚才出的什么?
乙:月老祠,也可以算是婚姻介绍所。
甲:我出――洗手间。
乙:洗手间?
甲:说文辞就是茅房呀。
乙:这叫文辞呀?你这个题目可不如我那个。
甲:怎么了?
乙:我出的是和婚姻有关的,这是人生大事。
甲:这上厕所就不是人生大事了?没媳妇还可以等二年,你喝六扎啤酒忍二年我看看。
乙:那早就放炮了!
甲:所以呢,我这个场所你比那个还重要。
乙:好好,重要重要。那我出上联了――我还真没写过这个!得了,写个四言的吧。我这上联是“夜不闭户”。
甲:怎么叫“夜不闭户”呢?
乙:你想,厕所这公共场所没有晚上关门的。
甲:有理,听我这下联:“人莫拾遗。”
乙:“夜不闭户,人莫拾遗。”词到对得不错。不过您这下联和厕所有什么关系么?
甲:当然有了,这说明了厕所的一个普遍真理。
乙:什么真理?
甲:甭管别人多值钱的东西,只要掉进坑里了,你就是看见了,你也不去捡去!
乙:是不捡,那多脏啊!
甲:所以,“夜不闭户,人莫拾遗。”
乙:好。我再出一个好的,也是绝对。
甲:什么题目?
乙:民国。
甲:哦,写写旧社会的情况。你这上联绝对是?
乙:“南南北北,文文武武,争争斗斗,时时杀杀砍砍,搜搜刮刮,看看干干净净。”
甲:您给解释一下。
乙:“南南北北”,就是说当时在大江南北割据的各种军阀势力。“文文武武”,有文官也有武将。“争争斗斗”,成天到晚没别的事,就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时时杀杀砍砍”,军阀混战不断。“搜搜刮刮”,官员贪欲无穷。“看看干干净净”,眼看这么大个中国就要被他们糟践的奄奄一息,国力空虚了。
甲:好!说了半天,就这个有水平,全用叠字,把旧社会官场腐败完全写出来了。
乙:这下联你对得出来么?
甲:这我得稍微考虑一下。你写的是官场……对了,我写百姓。
乙:怎么写?
甲:“户户家家,女女男男,孤孤寡寡,处处惊惊慌慌,哭哭啼啼,真真惨惨凄凄。”
乙:您有解释一下。
甲:因为官场如此之腐败,致使得家家户户、男女老少,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到处都是惊慌失措的难民,哭声震天,哀鸿遍野,真是惨惨凄凄,罄竹难书!
乙:这就是:“南南北北,文文武武,争争斗斗,时时杀杀砍砍,搜搜刮刮,看看干干净净。”
甲:“户户家家,女女男男,孤孤寡寡,处处惊惊慌慌,哭哭啼啼,真真惨惨凄凄!”
乙:好!
甲:别光喊好,该我出题了。
乙:对了,您出这题目是?
甲:“剃头棚。”
乙:您这都叫什么题目呀?
甲:少废话,对得了对不了吧?
乙:对是对的了。
甲:不过这回我还有个要求。咱别一人一句了,一个题目,一人做一副。
乙:一人做一个完整的。
甲:对了,你那上联就那水准,妨碍我展示自我!
乙:好好好。这回您可劲儿的展示。我先做一副。我这副对儿是:“相逢尽是弹冠客,此去应无搔首人。”
甲:你给解释一下。
乙:弹冠,就是把帽子上的土掸了去,“弹冠相庆”,也是个典故。这里借指想拾掇拾掇头发。你想,凡是到剃头棚来的人都是为理发来的,所以叫“相逢尽是弹冠客”。“此去应无搔首人”“搔首”就是俗话说的“挠头”哇,“搔首踌躇”,这也是个典故,就是发愁的意思。这下联是说,在这理完发走了以后,头都不痒痒了,心情也特别舒畅。
甲:这是夸剃头师傅手艺高。不错,有点儿意思。
乙:该您了。
甲:这回可该我展示了!
乙:您展示您的。
甲:你那个一点气势也没有!
乙:您来个有气势的。上联是?
甲:“问天下头颅几许?”
乙:下联是?
甲:“看老夫手段如何?”
乙:横批?
甲:“定斩不赦!”(或“一刀一个”)
乙:砍头呀!
甲:多有气势!
乙:好么,剃头棚改了菜市口了。
甲:看咱这气势!
乙:好气势好气势。这回咱再换个花样。
甲:你说吧。
七级浮屠
乙:咱来一个“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甲:“看你两眼白拣半个儿子。”
乙:你是一个孙子!
甲:这怎么说话?这不给你对上来了么?
乙:对上什么了?
甲:你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对“看你两眼白拣半个儿子”,你算去吧,字字工整。
乙:什么呀。这“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不是对子,是个游戏的名字。
甲:这你给说说。
乙:《玲珑塔》你知道么?
甲:知道,就他们唱西河大鼓唱的那个。
乙:对。玲珑宝塔十三层,先从下往上说单数层,一、三、五、七、九、十一、十三;再从上往下报双数,十二、十、八、六、四、二。咱们这个也是这个规矩,唯一不同的就是人家是十三层,咱这是七层。七级浮屠。
甲:哦。不过这跟对对子有什么关系呢?
乙:当然有了。每层塔上都贴着个上联,到第几层,就对几言的对子。我给你念上联,你对下联。明白了么?
甲:这个有意思。从第几层来?
乙:第一层。
甲:第一层?一言?一个字?
乙:对。
甲:这也太容易了。一点难度也没有。你说一个字还有对不上来的么?
乙:你先别吹。听我这个上联。
甲:你说。
乙:?d(万)。
甲:这太好对了,千。
乙:哪个万?
甲:不就是个十百千万的万么?
乙:不对。这个“?d”字这么写(解释写法),就跟那“纳粹”标志倒个个儿似的。
甲:哦,**呀。
乙:不不不!――没这么比的!最多说“风车”。
甲:这是中国字么?
乙:要不说难对就在这了。这个字不是中国字,也是中国字。
甲:你给解释解释。
乙:这个字最初中国字里没有,是梵文,就是古印度文,是佛教的一个符号。不信你到庙里去看,一般都能看见这个字。
甲:哪有呢?
乙:大雄宝殿,如来佛胸前就有这个“?d”字,意思是“吉祥云海”。后来佛教传入中国,这个字也就被收入汉字之中了,念“万”。但是一般人没有写这个字的,都在佛教中使用。表示我佛有庄严宝相,四大皆空。
甲:别说还真长学问。
乙:你来来这个吧。
甲:我给你对“?帧薄?
乙:哪个喜?
甲:双喜临门的那个“?帧薄?
乙:哦,就是俩喜字那个“?帧薄!??帧倍浴??d”,有讲么?
甲:当然有讲了。你说你那个字是哪国字?
乙:不是中国字,也是中国字。
甲:我这个“?帧弊郑?是中国字,也不是中国字。
乙:怎么呢?
甲:你说这个“?帧弊滞夤?有么?
乙:没有。
甲:中国人谁不认识这个字?
乙:都认识。
甲:就连那文盲也认得,――谁还没见过娶媳妇贴“?帧弊值难健?
乙:是。
甲:可是最初汉字中没有这个字,是有单“喜”。这个双“?帧笔呛笕似究找茉斐隼吹模?字典里不收这个字。所以说它是中国字,也不是中国字。
乙:别说,还真有点意思。不过我们这个“?d”字还有别的讲呢。我们这“?d”字用于庙宇之中,表示出家人心如止水,四大皆空。
甲:我们这“?帧弊钟糜诙捶恐?内,表示小两口儿心急如焚,一点儿也没空儿(读去声)。
乙:他怎么琢磨的!――这个算你对上来了。咱们上第三层。你听这个上联。
甲:怎么写的?
乙:“陆倚琴”。
甲:哟?京韵大鼓名家,骆派大弟子。
乙:对了。
甲:我给你对“十字架”。
乙:这“陆倚琴”跟“十字架”挨得上么!
甲:当然对得上了。“陆”,这是汉字大写的“六”字,正音读陆。你看京剧上口还这么念呢:“杨六郎。”我给你对汉字小写的“十”。
乙:数字对数字。
甲:大写对小写。
乙:有点意思。那“倚”怎么对“字”呢?
甲:这更有学问了。“倚”字怎么写?
乙:一个“人”,一个“奇”。
甲:对,奇人为倚。“字”怎么写?
乙:上面一个宝盖,下面一个儿子的子。
甲:对呀,宝子为字。“奇人”对“宝子”,拆字为对。你哪有这心眼儿呀。
乙:他这点儿心眼要都搁的正道上,你早成博导了!
甲:不成。我来不了那个。
乙:怎么来不了?
甲:我脖子太软,一捣就折了!
乙:敢情博导就是窝脖儿呀!――最后一个字,“琴”对“架”?
甲:还亏你是搞曲艺的呢。我问问你,扬琴在哪儿放着?
乙:架上。
甲:这不完了么。
乙:噢,敢情陆倚琴的“琴”是“扬琴”呀?
甲:不是扬琴还是四胡?
乙:好好好,这三层也算你上去了。咱上第五层。我看看,这对子的上联是:“三元解会状。”(解,读谢)
甲:什么意思?
乙:过去读书人考试,分乡试、会试、殿试。乡试第一名称“解元”,会试第一名称“会元”,殿试第一名称“状元”。这就叫“三元解会状”。
甲:哟,这个可难对。“解会状”这三个字就是“三元”。我要对也得对三个字,可是第一个字不能再对“三”了,得对别的数目字。这个可有难度!
乙:那是。
甲:你等我想想。
乙:慢慢想,给你二年够用的么?
甲:(用眼踅摸乙)我这下联有了。
乙:这么快?您这下联是?
甲:“四季夏秋冬。”
乙:错了错了。
甲:怎么错了?
乙:四季是春夏秋冬。您没说春。
甲:没说什么?
乙:没说“春”。
甲:“春”呀。
乙:啊。
甲:你懂得什么叫“春”么?
乙:哎?这叫怎么说话呢!
甲:不是不是。别误会。我这个“四季夏秋冬”就跟你能用,换个人都不行。
乙:为什么呢?
甲:你叫什么名字?
乙:马树春。
甲:对呀。四季应该是春夏秋冬。我为什么不说春呢?就因为你的名字里带着这个“春”字,省得我说了。
乙:瞧我这名字这耽误事!
甲:耽误事呀,回去赶快改了吧。
乙:叫什么?
甲:马拉松。
乙:我还凑合着吧。(或者五言对用“三光日月星,六脉寸关尺”、“五品天青褂,六味地黄丸”等。)――第五层也算上去了。嘿,到顶了,第七层。我看看……太好了!这个上联太绝了,难度系数太高,你肯定对不上来!
甲:那也不一定。你念我听听。
乙:“赤橙黄绿青蓝紫!”
甲:“多来米发唆拉西!”
乙:这都哪跟哪呀?你这个对不上。
甲:你要说别的对不上还再两说的,惟独这个,一对一瞪眼。
乙:“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合在一起是天上一道彩虹。
甲:“多来米发唆拉西”,七种音符任意组合是世上万首歌曲。
乙:呀?
甲:而且“赤橙黄绿青蓝紫”是什么?是“色”。“多来米发唆拉西”是什么?是“声”。暗含着还有个 “声”对“色”的工对。
乙:还真难不住他了?好,塔算你上来了,咱们现在往下走,对双数的。
甲:第几层了?
乙:第六层。有了,对子上联是“老姜岂无辣味”。
甲:什么意思?
乙:有这句话,“姜是老的辣”呀。――“老姜岂无辣味”。
甲:我给你对“小蜜大有甜头”。
乙:恩?!您给讲讲。
甲:菠萝蜜的葡萄你见过么?
乙:见过。
甲:多大?
乙:也就这么大点儿(用拇指食指比)。
甲:这么点个,这不“小蜜”么。
乙:那“大有甜头”呢?
甲:菠萝蜜甜不甜。
乙:特别甜。
甲:“大有甜头”。
乙:这么个“大有甜头”。那也不算,我这上句是“民间俗语”。
甲:我这下句是“焦点访谈”!
乙:“焦点访谈”?!怎么是“焦点访谈”呢?
甲:这副对联反映了一种社会现象啊。
乙:什么现象?
甲:你想,这“老姜”要不给“小蜜”点儿“辣味”(做数钞票状),这“小蜜”能让“老姜”尝“甜头”么?
乙: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行行,算你下去了。咱们现在到第四层。――上联是“老白干酒”。嘿,这上联我喜欢!
甲:上联是什么?
乙:“老白干酒。”
甲:有了!
乙:您这下联是?
甲:“大力神油”!
乙:啊?!
甲:哎呀,这个下联我喜欢!
乙:走!跑这起哄来了。
甲:什么叫起哄呀?我这是对子下联。
乙:这对得上么?
甲:对得上。
乙:咱挨个字对。“老”。
甲:“大”呀。
乙:这个行。“白”。
甲:“力”。
乙:“白”怎么对“力”呀?
甲:对呀。
乙:什么对呀?
甲:你白费力气呀。
乙:我凭什么白费力气!你说“白”怎么对“力”。
甲:我问问你,京剧术语管说话叫什么?
乙:白口。
甲:对呀。“白”最初的意思是“表白”,“说”,是嘴上的事儿。我给你对“力”,力量之力,是身上的事。怎么对不上?
乙:那也不行,我们这个“白”是“白色”的“白”,不当说话讲。
甲:要不说你是夜二呢。
乙:又来了不是!业余!
甲:对,业余呢。对仗的技巧一点也不懂。这个字在这句是这个意思,我非要对这个字的另一个意思,这在对仗里叫作“借对”。
乙:借对?
甲:杜甫有这么两句诗:“酒债寻常行处有。”
乙:“人生七十古来稀。”
甲:“寻常”在这句里什么意思?
乙:就是“一般”、“平常”的意思。
甲:那你说“寻常”怎么对“七十”?
乙:不知道。
甲:这是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古人以八尺为寻,倍寻为常。也就是说,寻是八尺,常是十六尺。因为寻常有这个涵义,而这个涵义里面又带着数目字呢,所以能和“七十”对。这就叫“借对”。你懂么你?
乙:你看我把这茬还给忘了。算您对上来了。下一个字,“干”怎么对“神”。
甲:这就别解释了。
乙:怎么别解释了?
甲:你让观众你看咱俩就明白了。
乙:怎么看咱俩就明白了?
甲:你看我,雄姿英发,翩翩少年。多有“神”!
乙:那我呢?
甲:白不呲咧,长脖老等,都“干”了!
乙:咱俩也不知谁“干”了!――下一个字,“酒”对“油”。哦,对了,这个刚才“黑灯跳舞”那个解释过了。
甲:这脑子行啊!
乙:那是。
甲:这么会儿功夫就“启智”了。
乙:我还是那傻子是吧?!――得了,咱下到最后一关,第二层吧。我看这个上联是……啊,有点意思,这个上联是“耪地”。
甲:什么?
乙:耪地。就是那个“前去耪耪地儿吧”(怯口唱)。
甲:“你不是俺的儿子?”(怯口白)
乙:《树没叶》呀!我让你对下联。
甲:上联是什么?
乙:“耪地。”
甲:听我这下联。
乙:您这下联是?
甲:“行房。”
乙:我说你这是什么词呀!刚才“大力神油”,这么一会儿就“行房”了。
甲:药效显著啊!
乙:你这词都不象话。
甲:我这词不象话,我这是古往今来,天上地下,举世无双,独一无二的绝妙好词!
乙:“耪地”对“行房”,这对得上吗?
甲:怎么对不上?我问问你,你耪地干吗?
乙:我耪地种粮,为的是积谷备荒。
甲:我行房产子,为的是养儿防老。
乙:他怎么琢磨的!
甲:怎么样,赢了吧?
乙:别忙,这边还有一个上联呢。
甲:还有一个?你念念?
乙:“上课。”
甲:“行房。”
乙:有上着课干这个的吗!
甲:要不说你这人太浅薄呢。但见其表,而不知其里。
乙:这两件事儿有什么内在联系么?
甲:我问你,上课干吗?
乙:教育子女呀。
甲:子女怎么来的?
乙:爹妈生的。
甲:爹妈怎么就能生孩子?
乙:结婚生的。
甲:结婚什么生的?
乙:插门关灯……我说你问这么清楚干吗呀?
甲:这不结了。没有我这下联,哪来的子女?没听说两口子坐那儿掰腕子掰出俩孩子来的。
乙:谁们家两口子没事儿掰腕子玩呀!――我再说一个你能对么?
甲:说你的。
乙:“饮酒。”
甲:“行房。”
乙:这又有什么联系呀?
甲:俗话说“酒是色的媒人”,又说是“酒色不分家”。这都告诉你“不分家”了,还不得对到一块去呀。
乙:这还一个。
甲:什么。
乙:“吃饭。”
甲:“行房。”
乙:这又怎么个意思?
甲:告子曰:“食色,性也。”《礼记》有云:“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也就是说“食”“色”是人生必不可少、最正常不过的两宗大事。圣人都这么说了,你这虾仁?L什么刺儿呀!
乙:你才河螃蟹吐泡泡呢!
甲:再者说了,干这个,不吃饱了他也没劲儿呀!
乙:这都什么想法呀。再说一个你敢对么?
甲:说。
乙:“做梦。”
甲:“行房。
乙:这怎么回事?
甲:怎么回事,谁让你做这梦来着。
乙:谁呀!
甲:你这人才疏学浅,把苏东坡的诗句都忘了。
乙:苏东坡说什么了?
甲:苏东坡诗云:“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什么叫“春梦”?就是“做梦”与“行房”有机统一。
乙:你就别糟践这新名词了!这还有一个你能对么?
甲:再出你就出那八竿子打不着的词儿。
乙:好,你对这个吧。
甲:什么?
乙:“越狱。”
甲:“行房。”
乙:啊?
甲:知道越狱出来第一件事儿干吗?
乙:不知道。
甲:在里面早憋坏了!出来可逮着了!――不为这个还不越狱呢!
乙:是这么回事么!
甲:你哪有这经验呀。
乙:我没有你有?
甲:那当然……
乙:恩?!
甲:……也没有了。
乙:吓我一跳。我寻思我跟在逃犯一块说相声呢。
甲:你才在押犯呢。
乙:你这个对的不怎么样。
甲:不怎么样,怪谁?怪你!你出的这什么词?有能耐出那好的呀!
乙:你对这个吧。――“付款”。
甲:“行房。”
乙:这“行房”跟“付款”有什么关系?
甲:要不说你弱智呢,你不付款小姐能让干么!
乙:又干外面去了!――你这是越来越不象话,我再出一个你保证就对不上来了。
甲:不可能,你说。
乙:“行房!”
甲:“行……”
乙:也该我行一回了!
甲:你怎么把我词说了?
乙:我要不说出来,回头我说什么你都拿这句对付我。你也来来这个吧。
甲:唉噎。你也“行房”?
乙:对了,轮也轮到我了。
甲:我想想……有了。你是什么?
乙:我“行房”。
甲:给你对“吃药”。
乙:“吃药”?吃什么药?
甲:大力神油。
乙:去你的吧!
(完)
底二:
乙:我“行房”。
甲:我给你对“吃药”。
乙:唉?这怎么意思?怎么到我这改“吃药”了?
甲:是呀,一晚上八次,你早该吃药了!
乙:去你的吧!(完)
底三1
乙:我“行房”。
甲:我给你对“散场”。
乙:“散场”?这跟“行房”有什么关系?
甲:有什么关系呀?
乙:啊?
甲:等散了场你就知道了。
乙:去你的吧!(完)
底三2
乙:我“行房”。
甲:我给你对“散场”。
乙:“散场”?这跟“行房”有什么关系?
甲:太有关系了。
乙:这您给解释解释,不然大家都不明白呀。
甲:大家不明白?――大家都比你明白!
乙:都比我明白?专家,这到底什么意思呀?
甲:什么意思呀?这不能说!
乙:不能说我怎么明白呢?
甲:等一会儿散了场,你悄么悄跟人家后面回家一看,你就明白了。
乙:去你的吧!(完)
底四(任意接上面三个底)
乙:最后咱出了塔了,门口还有个上联!
甲:上联是?
乙:“五月五日,五弟手中执五粽。”
甲:什么意思?
乙:五月五什么日子?
甲:端阳节。
乙:吃什么?
甲:粽子。
乙:对了。我五弟贪吃,五月五日端阳节那天,他一个人就拿了五个粽子。这就叫“五月五日,五弟手中拿五粽”。
甲:有点意思。――你们家小五儿的事儿。
乙:对了。
甲:唉,你行几来着?
乙:连这个你都不知道?我行三呀。
甲:下联有了。
乙:什么?
甲:“五与五日”,我给你对“三更三点”。――“三更三点”懂么?
乙:就是半夜十二点那会儿。――下一半呢?
甲:别忙呀,你再说一遍上联。
乙:“五月五日,五弟手中执五粽。”
甲:“三更三点,三嫂身上驮三哥。”
乙:你别挨骂了!(完)
附录:
分题:
“泪酸血咸,悔不该手辣口甜,只道世间无苦海;金黄银白,但见了眼红心黑,哪知头上有青天!”(城隍庙)
“尧舜老生,昌发武生,宋齐梁陈不过丑末耳,千古帝王,上台下台真似戏;经传正板,子史散板,诗词歌赋其犹二六乎,一堂教育,新剧旧剧学而优。”(汪笑侬题戏剧学校)(作者:反客生)
写出来没听着可乐,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