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东方和西方 -- 秋客

共:💬40 🌺5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地主君该不会是给自家小孩在起名字吧

很有研究精神啊。

家园 嘿嘿

发现非竟然用英格兰人这个写法。美国这边的苏格兰人和爱尔兰人的后裔比较多,是因为这两个地方穷啊,没饭吃,只好到新世界来混饭。新西兰的英格兰人比较多,是不是当年把英格兰的罪犯都给流放到澳大利亚去的原因呢?

Jonathan这个您是戏说吧?Jonathan这个名字在美国算是常见的名字了。不过一般大家都用昵称Jon。要是用到了全名,那一定是很正是的场合了。

老美的名字没什么新鲜花样,虽然数量众多,但是只要你手头有一本圣经,随便翻一翻,就可以发现一半以上的名字都是来自那里面。其他的神话传说来的名字也不少,前几天才明白,Hilary这个名字是来自于希腊的传说中的赫拉,也就是婚姻和家庭的保护神,这个还是个变形,原形是Hela。大名鼎鼎的一株细胞系,源自一个子宫颈癌症患者的名字。大概是因为兆头不好,好久没见过有人用Hela这个名字了,倒是希拉里大行其道。

倒是中国人的名字充满了诗意,比如说,非,飞(翼德),菲(俄罗斯长公主),斐(负心薄幸的代言人),芾(元章),个个都是如雷贯耳阿。

嘿嘿
家园 笑话,我何必戏说

Jonathan确实是常用名字,但是我所举的这个例子是真实事情,周一上班我可以把名册拍下来,也正是因为我也第一次知道原来他这个Jonathan的来历是这样,所以大感惊奇,问了几个本地朋友,也都乐的很,类似的还有一个女孩子叫Emmanuelle,通常情况下,我们可能in short叫她Emma,但是询问她妈妈的意见,她妈妈不同意,因为她女儿的名字里有她妈妈的名字Elle,所以无论多拗口,小孩子叫的多么不方便,我们都一致称其全名。

我不需要去翻书来证明什么,也不需要去找什么重名的统计,那种统计毫无意义,我所说的,是我身边工作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我身边的例子,我的感觉而已。如果别人有感觉不一样的,那也很正常,大家生活的环境也不同嘛。这还仅仅是英语部分,在欧洲的时候,那些非英文的名字,我连一个名字都没记住过。我前面说过,重名全世界都有,只不过,我们之中很多人,我想对于老外的实际生活和这些类似的传统,习惯,文化都是只了解一部分,尤其是实际生活中的环节,包括我。单就姓名而言,我还算相对接触的数量多一些吧,而且几乎每学期还有不断更新的机会,所以我只需要举实际的例子,而不是道听途说的。

再重申一次,重名现象肯定有,但没有我们在国内时候想象的那么多。如果再加上姓,能找出来的重名的就更加少了。而事实上,正式场合以及一些社交场合,称呼姓的几率更高,出现重样的机会就更低了。

另,新西兰的早期英国人是探险者,1840年后才建国。新西兰和澳洲是两个概念。你去查查历史就知道了。来此的英国人把新西兰作为后花园,因为这里的气候,消费,都比在英国来的舒服,除了工资没那高,呵呵。这样的地方,让罪犯呆着,那就太便宜罪犯们了,罪犯们应该去热带,去沙漠,去荒地。而这些,新西兰都没有,澳洲都有啊。

新西兰很多毕业生,毕业后都是去英国工作。包括我,也有经纪人联系去英国。正在考虑中。。。

请看我回复秋客的

这种统计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我们这里Dave特别多

有一个班组,5个人里有三个Dave,Dave就是David的昵称。或许加拿大西部都是一帮土农民的关系,重名还是很多的。

家园 这种统计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但按照这种统计,1000人的比例来算,那么也恰恰说明我前面说的没有错,我前面是按100人来算我碰到的情况,出现三个以上的重名的现象我几乎没见过。而且你看看年份,越往近年重名的比例越发开始降低,而且要知道,人口是在不断增长的,除非你告诉我美国在负增长----这说明什么问题?在美国的出生儿童越来越增长的情况下,小孩子的重名比例却越来越低。事实上,据美国幼儿园需求统计,这两年将是婴儿潮来临时期,幼儿园的需求将大大增加。同样的,别致的不同的小孩子的名字,恐怕也会越来越多-----哈哈,除非美国人不喜欢创新,到时候取名字会是个让人很头痛的问题。

笑话,我何必戏说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叫David的是很多

有几个主要的名字重名的是很多,这个我前面说过的,但我觉得以5个人来取样,似乎不能太说明问题。从统计分析的角度来看,也似乎无法扩大化普遍化来讨论。

重名的肯定有,但有更多的老外的名字,是以前我们所不知道的。哪怕是看杂志看报纸,也会看到很有有趣的英文名字。

家园 请看我上面回复水风和地主的

我的理解是这样的,举个例子,我所知道的很多父母对孩子的称呼也如同中国人一样,是有昵称简称的,不见得是懒,是场合以及家庭氛围,习惯的不同。

Rebecca可以简称Becky,Jacqueline可以简称Jacque,Cassandra 简称 Cass,叫Deborah的,她自己和我们同事都叫她Debbie.....Cahterine我见到的是简称Cathy,叫Kate的,我所知道的这两个,就是Kate,而不是缩减的,我还特地问过,可见外国人取名字和叫名字,有的时候是习惯称呼,有的时候也是随意,并不一定是遵循习惯。但这些简称的,在她们的正式文件上,无一例外用的是她们的全名。在国外改名字并不难,手续也很简单,所以有些人,被叫习惯了某个名字后,可以去申请改名字,连姓都改掉都行。我在正式文件中,比如驾照,就把自己的英文名字加到了first name,因为我的中文拼音他们没一个读的准的,每每让我很郁闷。后来干脆一系列的把银行税号什么的,统统改了。

还有很多例子,是我们按中国人的习惯觉得有趣的,比如叫Kalani的,她妈妈昵称她Lani,叫Tamara的,她妈妈叫她Mara,叫Isabella的,她妈妈可以叫她Bella,我初初听到的时候,很是乐了一下,因为我并不知道还有这样的截取名后面部分的叫法,感觉有点象国内叫人不叫姓单取后面名部分的那种亲热劲。

说起拼写,就更多花样了,如同你前面说的那几个,还有叫sean和shaune的,发起音几乎一样,还有好些,我工作中常遇到的,有的时候甚至只是几乎一样的拼写上,有一个字母多少的不同,比如Haydn和Hayden,还有比如Danielle和Daniel,一个是女孩名字一个是男孩名字。每次在小朋友的作品上要写他们的名字的时候,总容易弄错,我这还一时半会想不起来了,回头有时间我搜罗一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取样当然不止5个

这个班组情况特别,但我们这里确实Dave特别多,如果连以前在一起工作过的算,前后200-300人中,至少有十几个Dave,接下来就数Mike多。John其实不多,Andrew也不算多,都不及Ken多。女的就数Cathy多,Mary反而很少。

家园 这也是有可能的

每个人遇到的情况不同呢。

我直接带过的小孩超过两百人,每个小孩有两个父母,大多数小孩子还有兄弟姐妹和granny,aunty之类的,通过一个小孩,我至少掌握三倍的名字,也就是说,我直接面对的名字,就有六百个之多。还不算别的班我认识的小孩。

确实有重名的,但我的个人总体感觉,不算很多。这也可能因为在国内的时候,动辄碰到玲啊,芳啊,丽啊,燕啊,萍啊的,包括同姓同名,对比之下,在这里我遇到重姓名机会要少很多。

不同地域,对名字的偏好大概也有不同,比如你说的这个Ken,我见的就极其少。叫John的,我见过的几个都是老人家。叫David的不少,还有Daniel的。

名字中加Y做昵称的很常见。

可惜我对西方姓名来源的书几乎没看过,不然翻翻姓名考,了解些西方姓名的组成和历史,恐怕也是满好玩的。

家园 可能和年龄段也有关

我的同事大多是现在40多岁的,Dave很多;LP的学生前后教过也有好几百,每年我都要帮她给学生取中文名字,现在teenager中叫Dave的就凤毛麟角了。

现在加拿大(可能整个英语世界?)传统名字缩短成新名字的很多,Ken应该Kenneth的缩写,Thomas变成Tom,Andrew变成Andy,Catherine变成Cathy或Kate,Joanne变成Joan或Jo,Beatrice变成Bi,Barbara变成Barb,Christopher或Christina变成Chris,很多这样的,可以算成不同的名字,其实还是换汤不换药的。

家园 支持非

偶们班有150人左右,同名的几乎没有, 同姓的有几个, 因为人家是夫妇

家园 呵呵,好像现在遇到的英国人里面

名字叫Neil的好几个;德国人和荷兰人里面名字叫David的一大堆

家园 牵强

不以为从这么两个例子中能看出这么多东西。

中国人过去说朋友的名字是用字,比如刘备和说话时曹操说“孟德”,绝不说“操”

现在年轻人,朋友间称呼因为没有成例,所以五花八门,直接叫名字现在也很流行,特别是双字名。

CSB见到LXL,LXL绝不会问你叫什么,而会问“您贵姓”。CSB肯定会说:"免贵,姓C,CSB。你可以叫我阿B"

关于每门和No way。门指的门路,并不是单纯的gate或者door。紧紧抠字面意思没有意义。中国人并不强调结果,至少和外国人比并不更加功利,而且传统文化上更强调不要在乎事情的成败,孔子本身就是一个“知其不可而为之者”。

家园 查了一下过去几个学期学生的名单,人数在60以上的,必有重名

最狠的是一个30人的小班,三个Mike和两个Kate。其实,一个Mike是Michael,两个Kate的全拼也不一样,只是大家都用昵称,开始几周造成了不小的混乱。

还有,我的学生当中,不管班级大小,必有至少一个Jonhson,一个200多人的大班里好像出过五个,呵呵。

嘿嘿
家园 妖道兄搞错了!

澳洲才是流放犯人之地,新西兰多数是当年英格懒东南几个郡的农民或地主的后裔,所以澳洲人火爆,而新西兰人有些乡土气息,还是挺可爱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