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土美的每分钟一百万发的机枪。和这个相比,前面的那个机炮是天堂。 -- 六天圣精奉还
[FLASH]http://www.youtube.com/v/q5Y5-Zw5TW0[/FLASH]
10分钟的弹药量就是10吨。有时候觉得这种武器走火入魔得厉害,一挺机枪后面得跟辆载重卡车,坦克都没这个待遇吧。
至少现在的战术估计没法适用。别的不说我就叫个狙击手来四枪把四个轮胎打爆,这机枪不就死在那里了?就算让你放开打,6秒100公斤的弹药消耗,多少人才能在6秒钟之内准备齐全啊。那个一分钟三千发的还可以当机炮,这个当机炮,一般直升机能不能载10吨?如果降低射速,又何必研制这种东西呢。
“每分钟一百万发”是指射速,不是真能在一分钟内发射出一百万发子弹。
它是把十发以上的子弹预先装在一根枪管里,无弹壳,电发火,这十几发子弹射速就非常快。再把几十根枪管绑在一起。
这样瞬间就能把几十根枪管里子弹全部发射出去,但打光了没法在现场重新装弹,要再次发射就要花很长时间或换上已经装好弹的枪管。
如果用于反导,这几百上千发子弹没打中就没招了,换机管肯定来不及。
可能和美军现在装的密集阵类似。
现代反舰巡航导弹一般都可以在水面上10米飞了(风浪不大的话),而且可以走蛇形弹道或者轮形弹道,密集阵是舰船的最后一道防御,通过瞬间打出一道弹幕来击毁已经迫近的导弹。而且船上的话载弹量也不是问题。
这玩意第一次见大约是93、94年的“世界军事”上,(时间也可能记得不对),当时就是一个手提箱的样子。俺那时就在想,这玩艺怎么用呢。
后来再见是又过了几年,有点像枪的样子了。 据说,一般的机枪发射的子弹,前后两颗子弹在空中飞行时的相距100米(10米?时间太久了记不得了),而这种武器发射的子弹一前一后只离了10厘米远。应该说这是技术上的巨大提高。至于怎么利用新的技术,俺还是没想明白--这挺正常的。机枪大规模生产出来之前,人们不也是无法想象怎么使用这么重的家伙吗?
这玩艺有着和现有枪械数量级上的性能差距。说不定能利用这一点? 比如,打坦克? 这东西打上了能实现把目标“舔”一遍的效果。而坦克上不经打得东西多了去了。给它“舔”一遍后这坦克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不就废了?
或者,临时营地反渗透自动防卫系统? 用手提箱式的金属风暴和传感器联动,触发后来一下就可确保控制的方向上干净了
或者,做伏击专用? 子弹是几乎同时打出去的,又密集。正面方向上的敌人没机会隐蔽的,加上对目标不挑剔,步兵、吉普、步战、主战坦克可以同吃。
金属风暴的子弹就一个接一个塞在枪管里,一下打光拉到。
卡什坦和密集阵是传统意义上的速射炮,卡什坦快些大概每分钟10000发。
不过好像实战中的例子几乎没有,密集阵之类到底有没有用说不好,俺觉得也就聊胜于无吧。
不过如果用枪榴弹当速射迫击炮,一辆卡车能把一个营地灭了。可以把它当成不用飞机的集束炸弹。
至于如何变,就是“存乎一心”的了。
看过几个老外的视频片断,看来老美的思路是把口径加大,射程加大,陆军用以拦截敌方的车队和集结地;按照单位时间弹药投放量及密度,一俩装载30MM弹头“金属风暴”的卡车可以抵的上一个常规120炮营了;兼可大大节省人力。海军则可以用来代替“密集阵”拦截敌方导弹。
至于装弹,都是在工厂装好,战地只是换装一个箱子,接上电源就可以开火了。从弹药的单位重量来说,其实比常规弹药的运输/卸载效率高多了。
老美的信条就是在最短时间内把最大量的弹药砸到敌方头上,“金属风暴”很好地贯彻了老美的这一信条。当然,这种砸钱的打仗方式,也就是叫嚣“用20万美元的导弹打一个帐篷也打得起”的老美才能做的到。(细细算起帐来,从弹药的生产和消耗量,与常规的发射/运输器械相比,及人员的需要量,“金属风暴”恐怕比常规炮兵还要大大地省钱。)
“金属风暴”,不可小瞧,必将引起战术革新。
OOPS
没子弹了
慢慢再找实际应用
最后实在不行
在民用方面也可以找找
搞这些的人
我觉得很多时候就是在玩儿挑战自我
是为了搞而搞
打台湾,任何能渡过海峡的船上都可以载这玩意儿,根本就不需要高标准的身管炮。让台湾每一平方米摊一发炮弹都不是难事。反过来说,台湾有了这玩意儿,对登陆的一方就能成为天大的障碍:区区几个人一俩卡车就能扫平一个滩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