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化是有时代背景的 -- 晨枫

共:💬32 🌺4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文化是有时代背景的

老萨的《孤独的中国女儿 - 邓丽君》引起了一番对邓丽君歌曲的争论,老酒对《义勇军进行曲》的评论更是激起西河风浪,这里面的关键在于忽略了音乐或者文化现象的时代背景,而片面强调“纯艺术意义”。这是有问题的,尤其在曾经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加入争论的时候。

世界上或许存在纯艺术,但对于大众艺术来说,都是有时代意义的,因为一曲歌、一幅画都和时代相联,都和我们所经历的时光相连。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对50年代的人,《让我们荡起双桨》对60年代的人,《绣金匾》对70年代的人,邓丽君对80年代的人,后出生的人基本上不可能理解超出曲调、歌词上的涵义。《红卫兵战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好》这些歌可能现在的年轻人听都没有听到过,它们特殊的时代背景使只有从那个年代里过来的人才能体味其中的酸甜苦辣。至于国歌,那是只有领会中国近代史的人才能听出其中的振奋和抗争。在国内的人不一定能够体会,在海外的留学生,尤其是十几二十年前的留学生,尽管在政见上可能南辕北辙,但到新年晚会或联欢会的时候,唱的都是“革命歌曲”,因为那是他们时代的印记。如果要争论这些作品的纯艺术价值,那就只有等有这些时代背景的人都死绝了,否则就是鸡同鸭争,都是瞎争。

绘画:罗中立的《我的父亲》,不知画家的《生命不止,冲锋不息》的珍宝岛勇士

电影:《南征北战》、《地雷战》、《地道战》、《青松岭》、《闪闪的红星》、《向阳院的故事》

例子太多了。

关键词(Tags): #附庸风雅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花!不论是文化上的还是艺术上的“虚无主义”,我都不喜欢。
家园 对呀,说得对极了——
家园 确实如此

不过,好歌总是耐听的,尽管时代已经变了,譬如自己并不是听苏联歌曲长大的,但父兄的爱好耳濡目染,一样被深深打动,一样成为自己最爱……

贴张图,“生命不息,冲锋不止”是画家何孔德的油画作品,应该是描绘珍宝岛战斗英雄于庆阳的吧,头部中弹,依然坚持冲锋,好象还没牺牲,如果是真的,真是好人命大啊!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园 老夏说的对

不过我们的喜欢和父辈的喜欢还是不一样的。你终于又出山啦,好久都没看见你了,一切可好?

家园 还好

忙啊,还得继续潜水……

家园 于庆阳应该是牺牲了吧?从小记得这是描写他生命中最后的六步。。
还好
家园 时不时地上来冒冒泡啊

免得别人担心是不是给淹死了......

家园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当然,以现在的社会节奏,数百年恐怕不可能,能数年就算很不错的了。

家园 对,要多冒泡,不然以为被米莱迪们的口水淹死啦
家园 才看到这贴,简复一哈

我的确对我们的 义勇军进行曲 做过“纯艺术”评价,加引号是因为我根本谈不上懂艺术,不过是谈一点个人粗浅体会而已。

我觉得这种撇开特殊文化背景的评价并非无意义的。我们的国歌在演奏时容易令人感到厚重感不够,这或许是一个事实。我和雪个地主的差异在于,我说国歌本身有些轻飘,而他们说是演奏方面的问题。我觉得至少我们都感觉,听到耳中的国歌厚重感不够,只是对于原因的确定大家看法不同。如果我们的这种感觉能代表大多数人的感觉,而我们大多数人的看法和诉求可以上达天听,那么只须在演奏配器方面加重低音部分,就可以让国歌的感染力上一个档次。

我觉得这就是撇开文化背景评论国歌的意义。

另外,我在做那些评论时,从来就没有说过应该撇开文化背景谈国歌。但西方人的分析方法有将交杂在一起的各种因素先分离开来单个研究的习惯,我不过如此而已。我只是觉得国歌的文化背景尽人皆知,无须多谈罢了。

实话实说,国歌给我个人的感染力,的确不象对河里一些朋友那样强。她能让我感动甚至流泪,只有在体育赛场上,而且一定程度上也是被虔诚流泪的中国运动员的表情所感染。虽然国歌不能让我有深深的感动,但很多其他革命歌曲、乐曲会令我深深感动,比如“怀念战友”、新四军军歌,红色娘子军、董存瑞 两部电影中的所有乐曲片段。我觉得这是一个纯粹个人的感受。说实话,这次关于国歌的讨论,让我看到好几位朋友说他们不敢认真唱国歌,稍一认真就会落泪,这让我感到惊奇,意识到可能自己太特别了。我非常尊重他们的这种感情,因为我在看我们那些老电影时也有着同样的感受。当然我也很羡慕他们 --- 我也很希望我可以被国歌深深地感动。

至于邓丽君,我尊重他人对她的声线、歌艺和演唱风格做撇开时代背景的“纯艺术”评论。但我无法接受的是,否定邓丽君对于那个时代大陆听众最广泛的影响力。我以为这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你可以不喜欢她的歌,可以给她的演唱技法和风格以负评,但否定她曾经拥有的最广泛影响力,这个你就需要拿出像样的证据来。

家园 刚看完这个帖子!

链接出处

我们对她本人都不了解,大家都是道听途说的,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出一个基本的轮廓。谁可以说自己的看法就是最后的答案?既然不是为什么不能允许不同的意见,见了不同的意见就一拥而上,过分的还要说什么砸场子?这个趋势很不好!不能因为和萨苏或者任何人的意见不同就否定或者指责其他的意见,或者给其他人表达自己意见制造人为的困难。铁手及几个版主的关于管理的意见除外。

我相信我们很多人了解邓是通过广播,当时由于邓参与对大陆的广播而在大陆打开了知名度。那么邓在大陆出名到底是以音乐才能还是政治背景哪?我个人来看如果当时广播的是其他任何一个港台的歌手都会出名,我个人认为是政治气氛的问题和音乐才能问题不大。

我有例子,张明敏这个有多少人不知道的?他跟不是个职业歌手,他是香港的银行职员,在香港那个弹丸之地的歌坛上都没有立锥之地,可当年却可以在中央电视台的春晚上独唱了近40分钟,红遍了大江南北。现在有谁还听他的歌?当年我和我父亲去给别人拜完年回家,出门时刚听完的他唱我的中国心,走到半路上,路边有个电视,20分钟了吧,还是那小子在唱歌。现在比他唱得好得多得多的人,有哪一个可以在央视的春晚上以个人独唱完一首歌的?

说邓根本没有政治原因的在大陆走红,简直是不知所云了。

写个纪念性的文章没什么,只是把她拔的那么高,并且给她在政治上漂白,就没有意义了。高得太怕人了反倒让人烦了,她已经是如此之高了,还要把她拔多高?一个歌手,要给她多少荣誉才够?萨苏的这个文章的败笔就是不是个纯粹的纪念文章,用悲情的笔法搞成一个辩解状了。画蛇添足,尤其用悲情的手法跟是让人接受起来有困难,那个政权毕竟是给当时的中国普通百姓带来了很多的灾难。她作为那个政权的代言人,被人指责一下有什么不可以?邓丽君当年的政治背景没有影响大家冒着坐牢的危险偷听敌台,也没有影响到她最后走红,难道今天还会因为这些给她的声誉造成任何的困扰吗?就算是有错也是瑕不掩瑜,大环境所迫,谁会计较?谁不能理解?何必要给她辩解?不是把读者当傻瓜了吗?败笔就在这里!争论的焦点也在这里!她是个歌手,给她做这类的文章起码应该从她的专业入手,而不是把重心放在她对中国的爱和她的政治态度上,本末倒置。

现在的问题是萨苏替邓说好话,结果就有很多人跟进。别人说邓水平一般都不行,你再看看说有关于这次讨论的帖子。

家园 这个就是胡搅蛮缠了,不是风度问题而是态度和常识问题了!

但我无法接受的是,否定邓丽君对于那个时代大陆听众最广泛的影响力。我以为这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我所知道的任何法律或者任何形式的争论所遵循的原则都是,谁主张谁举证。你从头到尾所提强调的邓丽君对于那个时代大陆听众最广泛的影响力你所给的证据我看了一下也就有三个,一个是youtube上的歌手的片断,结果被证明是错的。

第二个就是另外河里喜欢邓丽君的河友也比较多,这些都可以证明她的影响力。这个也有问题,我看到很多人对她都不以为然。按你的逻辑假如大陆只有5%的人喜欢邓丽君,只要其他歌手没有达到5%的,我的那个说法就依然成立。所以即使您证明您身边大多数人都不喜欢邓丽君,只要没证明喜欢其他流行歌手的人数比喜欢邓丽君多,那么就无法击倒我的观点。你怎么证明你的观点?你怎么证明邓丽君在这里的喜爱程度?

而且这次的情况比较特殊,萨苏以他的声誉给邓丽君增色不少,很多人是为了萨苏而挺邓丽君,你可以去看回帖。[这个是我说得我给你论据]

第三个你说你周围的人都喜欢,因此就说明邓丽君

歌曲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一样根据你的逻辑假如大陆只有5%的人喜欢邓丽君,只要其他歌手没有达到5%的,我的那个说法就依然成立。所以即使您证明您身边大多数人都不喜欢邓丽君,只要没证明喜欢其他流行歌手的人数比喜欢邓丽君的多,那么就无法击倒我的观点。你怎么证明喜欢她的歌的人,在大陆超过了其他的歌手?你能不能给我一个证据?

你可以不喜欢她的歌,可以给她的演唱技法和风格以负评,但否定她曾经拥有的最广泛影响力,这个你就需要拿出像样的证据来

这个就是我说你胡搅蛮缠的地方:谁主张举证 你只要其别人提出证据支持他们的观点,可是你根本就没有给出过任何像样的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上面提到,你这样只要求别人提供证据,而自己却根本不给任何有说服力的证据,只是下结论来否定别人的观点。这个就是你胡搅蛮缠的地方了。常规的做法应该是这样,

你认为她影响力大:好,我为什么认为她的影响力大,证据:1,2,3。。。。结论1,2,3

别人不同意你的观点我觉得你的证据1,或者2,或者3不成立,我的原因是1,2,3。结论你的观点不成立。

现在是你给个结论而我的观点是,邓丽君在大陆的影响力是首屈一指的、其他女歌手无法相比的。没有任何的有利的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除非你想把youtube算作是你的论据]然后要求别人提出证据你的结论不合理,

所以即使您证明您身边大多数人都不喜欢邓丽君,只要没证明喜欢其他流行歌手的人数比喜欢邓丽君的多,那么就无法击倒我的观点。

这个就是不知所云了。你说邓因为去日本儿丢下了台湾市场,我写里一大片告诉你她当年是在台湾出不了头,才远走他乡的。你也不知道看没看。那些都是我的证据支持我的观点邓当年在台湾不怎么样,而且台湾的市场很重要。你怎么证明大多数人喜欢邓丽君的?

[/COLOR]

我说你的态度问题就是我意识到你是邓的fan,所以你的态度我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你的论证的部分是胡搅蛮缠了。只是一味的要求别人拿出像样的证据来证明你的观点是错的,而不用同样的要求来要求自己。你要求别人提供观点支持他们自己的观点,看来你是了解谁要求谁举证这个原则的,只是到了自己就忘了。抱歉话可能有些重了,但是一下子想不到别的词了。

常识问题是说你根本无视 谁要求谁举证的基本原则,不提供任何有力的证据支持你的观点,但是却要求别人做这样的事情,

好我按你的逻辑一你的方式像你证明我是对的:

你的原话为蓝色:

而我的观点是,邓丽君在大陆的影响力是首屈一指的、其他女歌手无法相比的。

我的观点是:邓丽君的大陆的影响力是很一般的,很多的女歌手都可以和她相提并论甚至超过她的。

假如大陆只有5%的人喜欢邓丽君,只要其他歌手没有达到5%的,我的那个说法就依然成立。

假如大陆只有5%的人喜欢邓丽君,只要其他的歌手超过了5%的,我的那个说法就依然成立。

所以即使您证明您身边大多数人都不喜欢邓丽君,只要没证明喜欢其他流行歌手的人数比喜欢邓丽君的多,那么就无法击倒我的观点。

所以即使您证明您身边的大多数人都喜欢邓丽君,只要没证明喜欢其他流行歌手的人数比喜欢邓丽君的少,那么就无法击倒我的观点。

你可以不喜欢她的歌,可以给她的演唱技法和风格以负评,但否定她曾经拥有的最广泛影响力,这个你就需要拿出像样的证据来。

你可以喜欢她的歌,可以给她的演唱技法和风格以正评,但肯定她曾经拥有的最广泛影响力,这个你就需要拿出像样的证据来。

你试一下看看,怎么击倒我的观点!

只是提醒你一件事情,你击倒我的时候也就是你击倒你自己的时候!如果你击不到我的话,你击倒的还是你自己!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简单举证:

纯感性认识:

1. 我高中的几个班前卫时髦的同学,私下传递的带子,主要都是邓丽君的

2. 我认识的出国的人,几乎无一例外地带回邓丽君的磁带

半感性半理性:

1. 80年代中后期,北京市政府专门搞了一个半官方半学院性质的讲座,由音乐背景的人士出面,准备了很多歌曲录音片段,在北京主要高校做巡回演讲,针对的歌星只有一人 --- 邓丽君

为什么从来没有针对其他歌手的这类活动??

2. 与邓丽君大致一个时代的专业人士对邓丽君的关注和评价

(1) 谷建芬:认为邓丽君是港台最出色的歌手

(2) 李谷一:从公开的资料来看,李谷一只对邓丽君做过评价,而且是非常钦佩欣赏的口气。李谷一亲口说:喜欢邓丽君的歌曲,也曾试着唱过,但发现自己唱不好。后来这话传到邓丽君那里,邓丽君赶快回应:非常欣赏李谷一的歌艺... 这段事河里有帖子

(3) 王菲

-----------------

想提醒一句:邓丽君的影响力,带有一定地域和亚文化因素。北京上海天津南京等大城市,当时因出国机会较多,受邓丽君影响比较大;另外大城市向来比较前卫时髦,对流行歌曲(乃至一切流行因素) 更敏感。所以,如果研究流行歌曲的影响力这种问题,我以为应以大城市受众为主。

----------------

一个邓丽君,何必如此上火呢?连“胡搅蛮缠”都说出来了。消消火,不至于的~

家园 看来酒兄和我对不少革命歌曲的评价非常一致。

花一个。

对邓丽君没感觉,说不上好坏。大概源于在胡地长大,对少数民族的歌曲比较喜欢,对王洛宾也很喜欢。流行歌曲,没啥特殊感觉,能听,没共鸣,就这样。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