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话商君】说姓氏(上) -- 履虎尾
太史公搞不清刘邦的姓氏可以说是因为刘邦出身低贱。可是张良又怎么说?张良祖上数代相韩,大贵族出身。就算当初为了避祸而改了姓氏,到汉朝建立之后难道不该再把姓改回来?而且既然受封留侯,难道不该叫做“留良”?
所以张良的这个贵族出身到底是怎么回事就很值得怀疑了。而《史记》中记载的其他秦末冒出来的六国后裔没一个是按照先秦的姓氏规矩来的。真正的原因,恐怕还是因为秦灭六国,把各地的旧贵族一扫而空,而项羽屠秦又把秦剩下的那点旧贵族一扫而空的缘故。
一帮平民最后上了台,自然不耐烦搞这些弯弯绕绕的姓氏规矩。还是一人一个姓简单多了。
这里的“晋重”,就是晋文公重耳;“鲁申”,即鲁僖公申;“卫武”,即卫成公武;“蔡甲午”,即蔡庄公甲午;“郑捷”,即郑文公捷;“齐潘”,即齐昭公潘;“宋王臣”,即宋成公王臣;“莒期”,即莒兹平公期。这些被“载书”正式记载下来,并保存在周天子处的名字,可以肯定是正式的名字。
为啥晋文公不叫“晋重耳”而叫“晋重”?
这个词不是非常准确的概念,俺使用时,一般是指秦朝以前,即夏、商、周(西周、春秋、战国)时期
比如现任总理麻生太郎,他的全称应该是
藤原朝臣麻生太郎
其中藤原是氏,朝臣是姓,麻生是苗字,太郎是通称兼名
要按老规矩,这个太郎肯定是通称,还应该有另外的大号,然后里头还要加官称,到他这个年龄一般后面也有道号了...
中国倒是从来没把称呼制度搞得那么麻烦吧...
就说那个最久远的“藤原,源,平,橘”四大家族吧。
一方面,似乎他们即位太政大臣和开幕府的时候,都说这四个是“姓”。
另一方面,他们的小说又都是“源氏”“平氏”什么的。
那个“朝臣”有什么典故吗?我以前看日本人的全称似乎都是:姓+官名/苗字+名/字+道号
比如:织田信长,他的称呼就是:
平 + 右大将/织田 + 吉法师/信长 + ?(他有这个道号吗)
如果藤原和平都是“氏”,那他的“姓”又是什么呢?织田肯定是苗字了。
这个"朝臣"是姓,藤原是氏吧.
源平藤橘都是氏,啥菅原越智之类也是常见的氏.
姓最早大概是表示政治地位的,例如所谓的八色姓:真人,朝臣,宿祢,忌寸,道师,臣,连,稻置
所以严格的讲信长应该叫平(氏,当然这个八成是冒牌的)朝臣(姓)织田(苗字)右大臣(官名)信长(名),考虑到他还没来及入道就挂掉了,所以没有法名,吉法师好像也是小名,不是响亮的通称,小名大概是不放进全称里的.
这一串东西的顺序好像也不怎么严格,织田弹正忠平朝臣信长之类的叫法也很常见...
那个作者自己提出了一个理论,认为这些古姓大部分都是古代部落的图腾的象形文字,也确实分析论证了一番,不知有多少可信度,但确实比较有趣。
还有人说:
不知靠谱不
不过大家经常念错,呵呵。
源,平 都是姓。
朝臣从文字上等价于 “氏”(而不是说朝臣是氏的一个sample),而且是指类似于中国的司马,司徒那样来源的氏。
另一方面,日本物语中的“源氏”“平氏”说法是准确的,因为在日文中这等价于说“源朝臣”,也就是说,他姓源,而且他家在源姓人中是当过官的一个分支(氏)。
那个“吉法师”和别人的“次郎/三郎”一样都是小名了,只不过有“法师”这类字样的小名是要去寺庙或者神社花钱买的,当然就比“次郎”优先使用了。在元服以前就是这么叫他“三法师”的,元服以后有了字当然就叫信长了。
ps: 中文 Wiki 上的说法本身有些 confusing,因为他们使用了德川家康的“次郎三郎”。正是因为他们的解释是正确的,所以 confusing: 这个“次郎三郎”与一般的小名“次郎/三郎”不同,反而是和官名等价的称呼,属于德川家康的特例。
反正够混乱的。。。幸好现在大部分日本人自己也不清楚,嘿嘿。
三法师是他孙子。。。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