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强烈推荐:转一个好帖子 华人在南洋(一)冷月孤星剑原创 -- 老马丁

共:💬103 🌺239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张献忠黄巢也没少杀中国人呢

一个村的还会为个水浇灌的事动手,别说百年前几个渔民的后代了。

家园 智力游戏

用流利的中文,说:“你们的英语太差了!!!”

这句说的熟,流利也就不奇怪了。

出几个题,大伙猜猜在新加坡怎么说?

英译中:(汉语拼音,数字为第几声)

1)le1 bi1 = ?

2)si1 qiao1 bai3 rui4 = ?

中译中:

3)如果你想买藕,藕断丝连的那个藕,怎么说?

4)你去买三明治,用英语点了个夹奶酪鸡蛋 (cheesy egg)的, 你会得到个什么?

再添两个:

5)如果有人说你“骚”,你是该高兴还是生气?

6)如果有人说你长了一双萝卜腿,是夸你还是骂你?

最先猜中的鲜花奖励。一题一花。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第二个是草莓吗?
家园 【文摘】华人在南洋(九)

华人在南洋(九)

冷月孤星剑

2007.4 于[世界军事论坛]

可以看到,在如今海外最大的传统华人聚居地的马来西亚和印尼,华人们除了享有五十年代短暂的幸福发展时期外,一直面临着一个老问题:就是传统上的远离政治,使得自己一直成为所谓民主政治的牺牲品。

记得有个军坛网友晓提出过一个看法,民主是多数人统治少数人的工具,而共和是用法律保障每一个公民的权利。所以在没有共和的民主下,像台湾的外省人,南洋的传统华人,他们的命运就很容易受人摆布。

1969 年5月10日,马来西亚举行大选,当时马来西亚约一千万人,马来人占约55%,华人占约37%。但唯一参选的华人党马华公会只得到了国会103席中的13 席(比上届减少14席)。当时反对党伊斯兰党实际的票率是51%,但由于选区划分的因素,他们只得到37席。和马华公会联盟的巫统得到53席,因此可以和 马华公会联合执政。但滑稽的是次日,马华公会宣布退出国会,因为他们在华人中的低得票率显示华人不支持他们执政。5月13日,心怀不满的反对党在华人占 55%的吉隆坡挑起暴乱。约130名华人,30名马来人丧命。执政的巫统当即宣布戒严,并出台三大政策:1,马来西亚所有土地,归原住民,即马来人所有。 2,巫统执政的目标,是马来人在民间经济要达到占30%。3,华人和印度人口之和,要降到40%以下。

时至今日,他们这三点都做到了。而很多原本占有大块地产的华人,被政府强制以低价收购地皮,并无偿赠送给收入低的马来人。很多华人因此破产,一贫如洗。

南 洋传统华人在政治上的无所作为,加上李光耀1980年以来对中国获得的心理优势,使得他和他教育出来的海峡华人,或者说,新加坡人,开始轻视马印的传统华 人们。而马印的传统华人,以自己的中国文化自豪感,对在文化上已经很苍白的新加坡人,也是持鄙视的态度。五十年前,南洋各地华人们不分地域互相帮助,团结 奋斗的热情,是一去不复返了。

1954 年中国单一国籍制实施以后,由于在台湾的老蒋政府一直没有放弃双国籍制,加上朝鲜战争后老毛在东南亚的巨大号召力,东南亚的传统华人们对身份问题似乎没有 多少困扰。1976年黎笋成为统一后的越共总书记,开始实施他的“大印支联邦”计划,并在越南大规模排华。邓小平在决定教训越南的同时,于1978年在不 同场合,多次重申中国的对侨政策,即鼓励华侨加入居住国国籍。凡是加入居住国国籍的,应该全部享受和履行所在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随 着中国侨务政策的转变,1980年南洋大学的关闭,马共和泰共在中国电台的停播,所有这一切,意味着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开始全面退出。没有了心理依靠 的南洋的传统华人们,不得不开始认真考虑自己的身份问题。除少量移居他国外,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选择了加入所在国国籍。80年代,东南亚华人文学中,很 多都描写了他们当时在宣誓归化前后的心理失落感。

与此同时,很多华人企业,也看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机会,成为投资大陆的先行者。当时最有名的有泰国谢国民的正大集团,马来西亚的郭鹤年兄弟集团,

家园 【文摘】华人在南洋(十) 作者:冷月孤星剑

华人在南洋(十)

冷月孤星剑

2007.4 于[世界军事论坛]

80 年代,随着中国在东南亚影响力的衰退,美国的影响自越战后卷土重来。早在1969年,李光耀访问美国时,基辛格和尼克松就试图和新加坡建立军事同盟关系。 李光耀担心会刺激民间反美力量强大的马来西亚和印尼,于是提出新加坡应该和澳洲新西兰结盟,然后借美国和澳洲新西兰的盟友关系来建立私下的美新同盟。

同年,在英联邦峰会上,李光耀和澳洲新西兰达成军事同盟共识,决定由澳洲负责培训新加坡陆军。

80 年代和九十年代初,可以说是李光耀政治生涯的黄金年代。和台湾一样,作为对遏制中国的需要,里根和老布什每次到亚洲,都会亲自或派特使到新加坡向李光耀询 问如何应对中国。由于美国对中国的联合公报约束,李光耀成了美国与台湾联系的重要通道,比如军购武器,和解释美国对华政策等。1989年,刚接班的李登辉 访问新加坡,这是中国台湾的最高领导人第一次访问东南亚。这次访问分别极大提高了两李在各自国内的声望。1993年,在李光耀牵线下,汪辜会谈在新加坡举 行,李光耀的声望达到了顶峰。

在关闭南洋大学时,李光耀承认,他推行的英校教育出来的学生都的确很冷漠,但他又指出,如果英校教育能方便新加坡人养家糊口,那么没有文化也没什么了不起。冷漠,其最明显的特点应该就是指不能了解他人的想法。

李光耀似乎不了解李登辉,或者说,虽然他当时作为两岸的牵线人和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但他似乎并不真正了解两岸的领导人在想什么,也许的确是英校教育不能让人理解文化上的东西。

1994 年5月,李登辉访问新加坡,提出让李光耀传话北京,希望加上新加坡成立一个三方平股的船运公司,由新加坡管理两岸的运输船队。这是一个很奇怪的建议,因为 就在同年3月,李登辉在和司马辽太郎的访谈中提到了“身为台湾人的悲哀”和“出埃及”,但李光耀显然不太理解这意味着什么。他很重视这个提议,然后下令吴 作栋提出具体方案。同年8月,他在北京向老江提出了李登辉的提议。

反应显然是很冷淡的。按照惯例,两个人谈话时没有用翻译,李用英文,江用中文,因为这样两个人都能听懂。但按李光耀的会议,他只听懂了第一句话,就是“两岸的合作不需要通过第三方来遮掩”,以后江的话,他基本上听不懂。他的中文似乎和想象中颇有差距。

但回新后,他看到了李登辉三天前在亚洲华尔街日报的访谈中暗示江泽民不是北京能做主的人,然后他觉得找到了原因。但从那以后,他在两岸间的说话,似乎没有什么效果了,但他本人显然没有意识到这点。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这个事件对于正迅猛发展的东南亚国家是个迎头痛击。在马来西亚,人均GDP下降了一半,退回了七十年代的水平。但对于南洋华人来 说,意味着中国影响力重新进入东南亚。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东南亚的极端回教势力开始抬头, 911之后,极端运动一度达到高潮。马来西亚极端的伊斯兰党一度夺取北方几个州的控制权。泰国南部的极端回教势力也开始武装分裂。

1998年,印尼六个大城市爆发大规模排华暴乱,但中国政府反应很迟钝,一个理由是很多华侨持中华民国护照。暴乱后,印尼华人纷纷抽出资金转移到国外,华人社区也开始有了自我保护意识,自发组织起华人聚居区的武装巡逻。

911 之后,美国人的重点转向反恐,新加坡对于美国遏制中国的作用,逐渐减弱,并且,和学识渊博的基辛格,尼克松,里根,老布什比,小布什显然不是一个喜欢听人 指手画脚的人,时势易也。但长期的心理惯性,是很难改变的。像李光耀,虽然他承认如果马来半岛还是英国人在殖民,这里是不可能发展起来的。但同时,他却自 认是“最后一个维多利亚人”。

家园 出去玩的时候偶然碰到此人而已,没有长期相处

该大虾还说自己会海南话,我在海南住过三年都没学会,倒真想见识一下他的海南话好到什么程度,可惜第二天就各奔东西了。

家园 我也只猜出来这个。哪个“藕”是等于“我”吗?
家园 正确,不过发音要注意

第三个音要重读,切记,否则不是Singlish.

家园 不是

藕,就是我们吃的藕,我让大家猜的是在新加坡怎么说他们才明白。当初我去超市,想买这个,说了“藕”和“lotus root/shoot”,愣是听不懂。等他们说出来当地华语怎么说,鼻子差点气歪了。

给大家一个机会,猜猜看啊!

不是
家园 莲菜?
家园 好像这是书面用语,口语不这么叫。
家园 【文摘】华人在南洋(十一)

华人在南洋(十一)

冷月孤星剑

2007.4 于[世界军事论坛]

1965年,新加坡刚建国,正赶上美国的越战,美军的源源不断地订单让新加坡完成了第一次经济腾飞,美国从此也成为新加坡最大的贸易伙伴。到了2000年,马来西亚取代美国,成为新加坡的最大贸易伙伴。2006年,中国取代美国,成为新加坡第二大贸易伙伴。

2006年10月,中国-东盟峰会在南宁举行,经过15年努力,中国的影响力又重新回到了东南亚。但是,这对于南洋的华人们的感受,和五十年前是截然不同的。

经 过了二十多年的同化,80年以前那样的传统华人已经不多了,多数传统的华人已经习惯于自己是本地的一个少数民族的公民身份,以前以中国泱泱大国国民而自豪 的感觉,在现实中是很少见了。尤其在印尼,那里的华人们被勒令不允许拥有中文姓名,必须改姓本地姓名,不许学中文。但大多数华人都暗自保留了中文姓名,华 文教育,都以家庭方式进行。直到1999年华裔的瓦希德上台,才取消了这个法律,从此印尼华人才重新恢复了自己的文化。在瓦希德的大力推动下,华文教育开 始在印尼复苏,按印尼和中国政府的协定,中国每年派出一定数量的中文教师到印尼帮助教学。

而在马来西亚,这二十多年来,传统华人们则顽强的以坚持华文教育的方式保留着中华文化的火种。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在东南亚乃至全世界为一枝独秀,是除了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地区以外唯一拥有具备幼儿园、小学、中学、大专等完整华文教育体系的国家。

提 到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不能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1993年起任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主席郭全强先生。郭全强是第三代华裔,于1930年出生于马六 申昔加末武吉士一个橡胶园里,幼年先后在马六甲培风小学、英华小学就读。抗日战争后,他在南开中学读高中,直至毕业。高中毕业后考上了北京大学。1949 年,郭全强从北京大学政治系转学到湖南大学企业管理系,直到毕业。1956年,父亲郭开基因病在马来西亚逝世。郭全强遵从父亲遗愿,与妻子梁丽明一起申请 到马来西亚继承和管理家业,获得马国政府的批准。但由于各种原因,他们先在香港住了一年后,这才返回马来西亚,并永久定居了下来。

马 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于1954年成立,一直致力于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1980年以后,马来半岛的华文教育陷入低潮,巫统当局采用种种措施阻挠华校 的教育。最有名的事件是1987年政府委派不谙华文者担任华小高职触发了一连串的抗议活动,较后爆发了“茅草行动”,当权者大举逮捕了百名人士。在政府的 压力下,改学英文的马来华人越来越多,直到93年郭全强任马华董总主席,才扭转了这个势头。他不顾政府的各种刁难和压制,坚持华校的单一华文教育,认为双 语教育(数理用英文)不叫华校。如今,马来华人年轻人接受华文教育的已经超过90%。

迄 今为止,目前,全国有华小1280多所,在校学生60多万人;华文独立中学60所,在校生6万多人;华文大专院校3所(南方学院、新纪元学院、韩江学 院),学生1万多人。仅在只有35万华人的沙巴州,就拥有华校80多间,在校学生近50000人。有条件的马来人、印度人也开始送孩子到华校读书。在马六 甲郊区的一所华小,学生来自华族、马来族、印度族和其他土著等近10个种族。今年该 校录取的55名一年级新生中,友族学生占43名,华族学生仅12名。这种友族学生超过华族学生的华小在部分地区已经不是个别现象。马华文报纸把这种现象称 为“华小异调”。据报道,在全国各地华校就读的外族学生达7万多人。

同时,在新加坡,随着中国力量的强大,李光耀在九十年代末也开始略微改变对中文的态度,在各种场合呼吁新加坡人要学好华语,当时的总理吴作栋也轰轰烈烈搞了一阵“推广华语运动”。

效果不是很明显,正如郭全强指出的,在新加坡的所谓“双语教育”下,英文仍是唯一教学语言,华文,只是一门课而已。换句话说,在新加坡的中文教育,和大陆的英文四六级没有本质的区别,新加坡学生厌恶中文学习的心态,和大陆很多学生对四六级的痛苦是一样的。

2003 年,有个在新加坡开公司的美国人曾在电视上抱怨这种双语制度,说他雇用了个成绩很好,精通双语的新加坡女孩做秘书,但上班第一天,这个女孩接到一个美国电 话后就向他求助,表示听不懂电话里的美国口音。后来,女孩又拿着一份中国来的电报来找他,表示无法看懂中文该中文电报。值得指出的是,这个美国白人在叙述 这件事的时候,用的是真正流利的中文。

家园 【文摘】华人在南洋(十二,完) 作者:冷月孤星剑

华人在南洋(十二,完)

冷月孤星剑

2007.4 于[世界军事论坛]

可 以看到,南洋的华人们这五十年来变迁,和中国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中国的强大和在南洋的影响力,无不改变着他们的生活。2000年以来,随着中国的日渐强 大,南洋华人们的生活日渐自信,2006年印尼新国籍法颁布后,很多华人社团已表示要开始组党,来保护和争取自己的政治权利。马华公会的领导人,也开始改 变他们以前类似海峡华人的心态,开始真正感受马来传统华人的想法。而马来西亚的传统华人们,也开始大力推行华文运动,为中国文化在东南亚的影响贡献自己的 力量。如今在马来西亚,常可以看到马来人和印度人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在新加坡,大部分华文老师都是马来华人。

与 传统华人思想在南洋的重新兴起不同,作为海峡华人聚居地的新加坡,似乎还保持着二十多年来良好的优越心理。年轻一代的纯英文生活环境,让李光耀当年担心的 英校教育的弱点越来越显著。95年和2000年,李光耀两次出版了他的回忆录,分别记录了新加坡建国以来的发展历程。他出书的本意,是希望新加坡的年轻人 能仔细阅读,从中学习他的奋斗心得,但是,这两册回忆录,在新加坡看得多是本地的中老年人,而他的年轻读者,大多是马来华人或者来新短暂读书或工作的中国 人。而他寄予主要期望的新加坡年轻人,大部分根本没有兴趣看。当被问到如果真有李光耀所说的危机来临该怎么办,他们大多会耸耸肩,很不在乎的回答:移民 吧。

以 廉洁著称的新加坡政府,是按照李光耀心目中的精英治国方式建立起来的。政府大力吸收历届学生中的佼佼者来做公务员,以此来保证最聪明的人都在政府内,以李 光耀构想的管理巨型企业的方式来管理新加坡。但是,这也很容易带来一贯的由于精英们生活的优越安逸而造成的“何不食肉糜”观念。

由 于地处赤道,新加坡最大的病人群体是肾炎病人,每年有上万人需要洗肾,为此新加坡成立了一个民间机构叫新加坡民间机构全国肾脏基金会,简称NKF,专为援 助那些家庭收入低下、却不得不支付高额洗肾费用的肾脏病患者。虽然是民间机构,但其总裁杜莱,吴夫人的密友,是由政府任命。每年NKF都会发动民间募捐活 动,每年的电视筹款都大约在五百万新币,约两千五百万人民币左右。1997年和98年,有人揭发杜莱以公费做头等舱,被他以诽谤罪告上法庭。2004年, 有记者到NKF采访,发现他的办公室内有私人浴室,里面有高档马桶和镀金水龙头。在随后的调查发现,杜莱的年薪大约六十万新币,约四十万美元,和美国总统 相当,也是该年电视募捐款项的十分之一。这个时候,吴夫人出来发话,觉得这么点工资没什么了不起。但是舆论大哗,四十多万人在网上发言,要抵制以后的 NKF募捐活动,杜莱和管理层被迫全体辞职。

2005 年,新加坡政府做出了一个也许是建国以来唯一不是李光耀的决定,在岛内修建赌场。并由美国金沙集团得标,赌场将于2009年开始营业。值得一提的是,金沙 集团CEO,拉斯维加斯博彩业大亨谢尔登埃德森在澳门开业的两年内,资产由70亿美元猛升到约270亿美元。对于政府开赌场的决定,很有意味的是,英校教 育的人似乎对此没有太大反应,而华校毕业的人们大多对此颇有忧虑。

新加坡要往何处去?李光耀之后该怎么办?

在 每年一届的位于南洋理工大学的“中国市长班”里,一些中国未来的市长们向课堂上的新加坡老师问到了这个问题。得到的回答是:“李光耀说过,如果以后有人想 改变他定下来的东西,他会从坟墓里跳出来的。”目前,这句话也许是每一个被84岁的李光耀的海峡华人思想教育出来的新加坡人的心理依靠。海峡华人们目前的 路似乎还是很平坦,但世界真的能一成不变吗?坟墓里,人真的可以跳出来吗?

不 久前的一个新闻,大约可以为南洋海峡华人目前的心理作出一个清晰的注解:2007年4月17日,预计于5月份赴美访问的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表示,由于美国过 于专注伊拉克和阿富汗问题,导致它在东南亚的影响力正逐渐丧失给对手中国。他还说,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势力衰退,将会使合作打击恐怖主义的努力受到影响。 李显龙表示,根据印度尼西亚官员透露,中国企业三月以低于其他公司的标价,和印度尼西亚签署价值28亿美元的建造燃煤发电厂合约,这显示中国加深与东南亚 关系的策略已经奏效。李显龙说,作为亚洲国家,新加坡希望和中国加强区域合作,但这不能是新加坡仅有的关系,新加坡也希望和美国继续维持关系。“我们很多 课题上和美国看法一致,我们想做的是确保东南亚继续在美国的雷达萤幕上。”但他认为,理智上布什政府知道东南亚是个有用的伙伴,“但我觉得它(美国政府) 已经不如从前那样积极”。

(完)

-------------------------------------------------------------------------------------------------------------

作者后记:

由 于时间有限,本人假期也接近尾声,所以只能匆匆结束此文。很多话题也只能点到为止,不能展开,希望大家见谅。本文的初衷就是希望能让大家对于南洋华人这个 群体的历史变迁,现状以及未来能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展望,因为现在看来,很多国人,特别是政府官员们,对南洋某些国家的认识是颇有偏差的,因此,对这里的 某些行为,由于不切实际的期望,产生了某些不必要的反应。

感 谢大家对本文的如此关注,其实很久以来都想写点关于南洋华人的东西,因为他们,特别是这里的传统华人们以他们的方式为着中国复兴做着自己的贡献。如今中国 在海外的移民越来越多,如何从他们的经历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也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话题。随着东南亚日益成为中国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他们也必将发挥更大 的作用。

本文强调了南洋两种主要华人不同的历史变迁,很显然,他们生活的变化,一是和中国实力的变化息息相关,另一个就是对中华文化的坚持与否而改变着他们的生活。个人觉得艇长的评论最为独到,为此特别摘录如下:

“关 于南洋华人的争论,让我想到明清之争。其实两场争论,都涉及一个误区,就是人的民族和国家的自我意识,其实是可以分裂的。认同自己是华人/汉族的,也可以 忠于某个外国。不仅新加坡人如此,大马赵的公民忠诚应该也是属于马来西亚的。感觉有些把新加坡当作华人之光所以说不得碰不得的朋友,在国家认同上也是更倾 向于新加坡。

不认为自己是汉族的,也可以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际上大马赵念念不忘的大明,也是多民族共同体。太祖成祖手下连蒙古官员和军队都有。今后这样的情况只会越来越多,没有大量华人以外的效忠者,中国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不可能达到强权的目标。

---------潜水艇那么长”

另:本文欢迎随便转载转贴,但请保留作者姓名,并注明[转自世界军事论坛],以此作为近十年来军坛对作者帮助的回报,借用潜水艇那么长的一句话来结尾,就是“军坛是他的第二所大学”,这句话对作者也同样适用。

冷月孤星剑

2007年四月

家园 海南话啊,你可以跟他试着说说这句

Gilimangdaigasijo,ludi

看看他怎么反应,

家园 通宝取一送一,呵呵

这种友族学生超过华族学生的华小在部分地区已经不是个别现象。马华文报纸把这种现象称 为“华小异调”。

这个大概是因为华小的学生成绩相对都比较好,所以别的民族的学生也跑来上课,好比国内的择校生?马来西亚的教育制度现在对华人学生也不公平,不过也有一些有趣的事情。还是咱们华人(考试)太聪明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