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战场空地协调的FAC对TACP之争 -- 晨枫
而是关系到苏军刚刚夺取的战争主动权如何使用的这样一个战略问题。 具体就不展开讲了, 简单说一点,如果按照斯大林在卫国战争前期那种一味蛮干的方法来打的话。 苏军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力量损失掉, 后面怎么打,俄国虽大但资源也不是无穷无尽。
志愿军空军已经尽了最大努力,但是实力差距摆在那里,这个是绕不过去的。 在已经是各方面最优(航程最近,地面引导最佳)的米格走廊上空都是这样, 到其他地方就更不用谈,要是不这样“机会主义的防御”,很可能的后果就是把整个空军输进去。到时候不但米格走廊,连这个中国领空都要洞开。那时候怎么办? 难道继续依靠苏联人?
这个客观事实,不是以人的主观想法而转移的。也不是一句“不怕牺牲”就能解决的。
我已经说了,我在这里讨论,对以后的事情不打算牵扯更多, 只想说一点, 台湾在海上,陆军是过不去, 如果空军只想着在陆军前面100米的话,同样也是过不去。正是看清了这一点,中国才要搞攻势空军。
学好学坏是水平问题,学不学是态度问题。中国57年以后到改革开放前的经济实践,违背了任何经济规律,不论是计划的还是市场的。
计划经济正像你说的那样,是参数方程求最优解,这个东西真要做起来是相当难的, 所以才给他诺贝尔奖,也许是不可能完成的(当然现在很多社会主义流派还是宣称随着计算机性能提高最终是可以达到的),这已经超过这里讨论的范围。 但是苏联的这套一长制计划统筹的管理方法毕竟是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中国80年代很多国有企业,仅仅是通过恢复和建立健全以前的规章制度,就面貌一新的。
CAS不是攻势空军的全部,甚至不是大部。我从来都是这个观点。
我前面已经反复的说过,空军, 就是做到两条,夺取制空权对敌战略轰炸,而两者又是相辅相成可以说是合二为一的, 这个是主业不能,也不应该动摇,剩下的例如近距支援都是打杂。 这里要注意两点似乎有点混淆,一是夺取制空权是在敌方上空夺取制空权,二是战略轰炸现在已经不能理解为二战时的重轰炸机群铺天盖地的景象, 用SU-30,F-15E对敌后方目标打击也是进行战略轰炸。
正因为“但中国空军长期以来,从CAS到战略轰炸,都处于似有若无的地步。”, 要从头干起的话,人力物力时间都不充裕的情况下, 就更应该抓住主要矛盾, 突出重点,解决问题。 中国空军现在搞的SU-27SU-30J-10巡航导弹的项目都是相当对头,应该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这些搞好真要哪一天打起来,说不定不用两栖登陆就可以结束战争,否则的话,就是搞到近距支援离陆军部队5米, 照样也是上不去。
回到不列颠之战,RAF挫败了纳粹的空中进攻,但十个不列颠之战也不可能打败纳粹,战略轰炸也不能打败纳粹。在当时条件下,只有登陆,才能打败纳粹,而CAS是登陆成功和后续陆地作战的重要因素。静态地来说,战争的不同阶段对空军有不同的要求。但当中国陆军要求中国空军提供CAS的时候,中国空军做好这个准备了吗?
诚如兄言:
他们差的不是装备,而是思想、理论、精神。
有了正确的思想理论,才能有完善的战术,才能有合适的武器。
这么说吧:
海军是跑的,虽然基础差,人家脑子清醒;陆军是走的,稳稳当当,象个老大哥;空军是爬的,没脑子,没骨头。
一个写小说,报告文学的软骨头,怕死鬼也能做政委。膝盖都站不直,还指望他们首战用我,用我必胜。
空军内部这几年,出不完的洋相,压着不报道,报喜不报忧;驴粪蛋子表面光,政绩工程一抓一把,踏踏实实做事的确被排挤。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以后就不应该再吃惊了,但共军的这个战术到金城反击战依然在用,依然有效,这就不能用没有经验来解释了。不过我们扯远了。打住。
所谓米格走廊,是从鸭绿江到清川江之间的空域,而志愿军空军的活动空域远不止于清川江,加挂副油箱的MIG15的活动空域从清川江往南一直到汉江附近。由于MIG航程短,朝鲜境内又没有机场,所以从中国境内起飞的MIG的航程只能确保清川江以北空域的制空,但是作战空域一直到汉江以北,只是不能保证夺取清川江到汉江之间的制空权而已,毕竟在米格走廊里,志愿军也没能掌握绝对的制空权
主要还是依靠APG66的合成孔径能力,对地面分辨率比较高呀。
菜鸟以为的TCAP并不会消失,只是转换了一个角色出现而已,比如基层指挥员担任,并不再需要空军放人过来了而已
F-15的雷达应该是APG65或APG70,APG66是F-16的雷达。
FAC就是目视的,这和侦察兵不能用雷达代替一样。用F-15的雷达做FAC还不如用E-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