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谢国忠的观点,值得参考 -- 倥偬飞人

共:💬31 🌺1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偏见,农村<=2个太正常了

不谈少数民族,不谈电视台采访的偏远山区。农村人口主要集中也不在那儿。从我老家所有的地区,还有从其他人口中所知,现在的确是控制在<=2个,第2个都是有特殊原因才让生的。

家园 没有这么说话的,胡搅蛮缠

谁说过人口多就生出来强国了?连扑风捉影都谈不上的事情嘛.我也反对现在的计划生育政策,反对计划不是绝对不要计划,只是反对独生子女政策而已.别的不说,我的儿子在家都是一个人玩耍,一边玩玩具一边嘴巴里面自己嘟嘟囔囔的,估计是模拟和伙伴玩耍的样子,你说这样的小孩长大了心理能没有问题吗?

家园 我支持你

坚决反对极端分子,反对自我阉割政策

家园 大哥,支持你人口政策必变的论点,但请你不要过于激动

冷静冷静,和谐~~~

以我的观点来看,1980年代末,较之1980之初,新生儿已经明显变少。这批孩子大约1990年代中期上小学。那时候我们那边普遍的情况是,一个年级从早先的8个班左右缩到2个班。再过几年就是大量“弱校”被兼并——没有那么多学生了。

如今又10年过去,这批孩子都开始进大学了。“大学生多的找不到工作”这件事结束,也计日可待了。。。。。。

顺便说一句,或许就是因此,最近大学们又开始愁将来贷款还不上了~~~~~

家园 支持人口政策必变
家园 呵呵,人口问题,看看易富贤的专栏吧

http://guancha.gmw.cn/author.aspx?id=265

家园 都是你在鬼扯! 我什么时候痴迷了? 既然我是痴迷,那

国务院,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为什么在2007年一月还开会,作出决定: 全面巩固和加强计划生育工作?

你做何解释?

就算你说对了,2010年后国家放松计划生育工作,那难道说明现在的坚持计划生育就是错的?

今年"两会"搞"两税合并",统一到25%. 那难道说明以前的做法都错了? 情况在变嘛.

任何事情都有时效性,计划生育也是. 不到时候国家不会改变此一重大国策的.而这个时机,只能由国家来判断,这是中央政府的权利,也是他们的责任.因为他们才有全局性的和最真实的数据!

还有,我们国家的最佳人口值毫无疑问是6-7亿,这是很多人的共识.但要达到这个目标,恐怕要到21世纪末.国家是会有长期的政策目标的.我就算信这个,是很大的罪状吗? 你无时无刻不挂在嘴边,很有趣吗?

我最讨厌你东东山的是,你总是自以为真理在握.你凭什么那么自信,那么牛气? 我至今不懂?

人牛气,总要有所恃吧?

在西西河,你是独一份的牛...

你们知道什么叫历史大势,浩浩汤汤吗?什么叫"螳螂挡车"吗?时间在我们这边,你们不过是48年的国民党.

还有,拜托你东山,不要这样,好不? 我心脏受不了的..

你的这些话,都应该和计生委的官员去说先...

家园 我也支持调整人口政策! 问题是,我只支持在中央政府主导

和推动下的人口政策调整...而不是由业余人口学家来鼓噪.

还有,时机很重要.这个时机的把握,只能由国家来判断,因为中央政府才掌握最全面的数据和资料!

任何其他人,都无法让人民信服.

我实在不明白,某些人好像掌握了绝对真理似的.难道他们比中央还厉害?

就凭他东山这种无赖似的"辩论"方式,(西西河还从未见过如此强横的人),对于他和他推崇的水寒的理论,我只有一个字的评论: 呸!

家园 东东山不调查研究,以水寒的虚假数据为基础吓吵吵而已!

不可理喻!

家园 我觉得他分析得挺有道理。 谢谢飞人。
家园 2个是经济压力不大的普通人的最普通要求了

呵呵,能者不妨多生子

家园 13亿人口:一道难解的方程式

"我们往往感情用事,而忘了人口问题是一门有凭有据的科学。"

  一位网友在《令人沮丧:中国人口问题的真相》中写道,"你如果要体会什么是沮丧,你就在春节前后到北京或广州的火车站去看看。一张张仓惶的脸在人群中涌动。你这时才知道了一个民族的伤口在哪里。"

  即便我们用世界上8%的耕地养活了22%的人口;即便我们凭借占世界四分之一的劳动力成就了最大的"世界工厂";但在众多的中国人心中,想起那些仓惶的脸,"人口第一"仍然是难以散去的阴影。

  中国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张维庆在年初表示,实行计划生育以来,中国累计少生了4亿多人,"我们只用了30年的时间,就几乎达到了发达国家需要一百多年的时间才能完成的人口控制目标。"

  而实行计划生育30年后,一些令人口学家始料未及的事发生了,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副秘书长顾宝昌说:"我研究了一辈子如何降低人口,现在头发白了,生育率降下来了,却发现好多矛盾没解决,更可怕的是,不知道以后要出什么事。"反思国人看待人口问题的态度,他说:"我们往往感情用事,而忘了人口问题是一门有凭有据的科学。" 马尔萨斯与"龙象"之争

  提到人口,不能不提马尔萨斯。

  许多中国人听到马尔萨斯的名字,就会想起马寅初先生,想起当年颇为流行的那句话:"错批一个人,多生三四亿。"上世纪50年代马寅初提出的计划生育建议也被称为"新马尔萨斯人口论"。

  在我们的中学教科书里今天是这样写的:"我们国家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给资源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新增的GDP大多被新增的人口所消耗"。可以说,这与马尔萨斯的理论一脉相承。

  今天,我们可以重新检视马尔萨斯当初的预言。

  马尔萨斯曾用一个令人沮丧的预言迎接19世纪:人口总量几何级别的增长将导致大饥荒和人类的不幸。现实却是,世界人口突破了60亿,粮食产量在"绿色革命"的奇迹下,正以他从未想象到的速度倍增。迄今为止,地球到底能养活多少人还是个谜。

  认同马氏理论的中国学者,如导弹控制论专家宋健,早在1981年就从食品和淡水角度估算了百年后中国适度人口数量,他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理想人口数量应在6.8亿以下。

  2005年,联合国有一个预测,到2026年,印度将取代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世界第一大人口大国"总算要甩给别人了。然而,著名国情专家胡鞍钢2006年引入HDI(人类发展指数)所做的研究表明,"也许印度拥有比我们更美好的未来"。

  顾宝昌分析说,从目前的情况看,中印两国在本世纪的人口走向将会相当不同。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现在中国每年出生的人口已经下降到1200万,印度目前每年出生人口还在2400万以上,这意味着今后中国劳动力只是印度的一半。到2080年,中国的劳动人口将由2020年的10亿下降到5亿,每10个人中就有4个老人。而印度仍有11亿劳动人口,每10个人中有2.5个老人。

  美国高盛公司则在其2007年初发布的报告中称,印度将保持8%以上的经济增长,并在2050年取代美国成为第一大经济体。而做出这一预测的依据之一,就在于到2050年之前,印度人口都将持续增长,其劳动力的数量优势将比其他国家更为突出。

  在西方,马尔萨斯老早就被凯恩斯赶下了神坛。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强调,人口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中国社科院的都阳研究员告诉记者,中国的发展,已经足以使我们摆脱产生于小农时代的马尔萨斯陷阱了,进入现代经济轨道后,"分母效应",即以人口总数为分母的计算方式,不应再成为制订人口政策、经济政策的基本出发点。解决人口问题要靠技术进步和制度改革,从这个意义上说,要靠的是人本身。

  都阳说,我们的人口政策应该从"数量关注"转向"资源关注",把人看作是创造财富的人力资本,大力提高人口素质。他在"2006年人口绿皮书"中写道,中国对于人口资源与人口数量的替代关系普遍缺乏理解,这种理解的缺失,反映在公共秩序执行上,就是将大量的行政资源用于人口数量的控制,因此挤占了本可以用于提高人口素质的资源

--------------------------------------------

计生委为了混口饭吃,无耻的编造数字,所以如果不想干到75岁在退休的,还是不要回国。

家园 马克思在评论马尔萨斯的理论时曾指出

http://www.hexinbbs.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250&Page=3

马克思在评论马尔萨斯的理论时曾指出:

“这是愚蠢的真正典型,它用诡辨来自我陶醉,在自己内在的概念混乱中辗转迂回;它的晦涩、拙劣的叙述,给天真的、不内行的读者留下这样一个印像:如果读者弄不清楚这一团混乱,那末其困难不在于混乱与清楚之间的矛盾,而在于读者的理解力太差。”

家园 nono空空梦想是中国人口2亿多人,本板最偏激,说话最不靠谱

他曾经说过

1,深圳好多研究生都生两个

2,离婚增多,使中国出生人口增多(离婚的生育条件是怎么规定的,也不去看就张嘴)

3,好多黑户上小学,地方教委管不到,所以教育部的统计是错的.

(请问中国有哪个小学是教育局管不到的)

4,国家统计局的是造假数据

家园 哈哈,经济学家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啊!花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