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关于四川的海相大气田 -- oiler2
中国石油勘探界的人都应该知道,四川的油气田,从钻盐井钻出天然气开始算,都应该是海相的,发现一个大气田固然可喜,但好象宣传的人脑子转了一根筋,把业界常识当成新发现来忽悠,也不知道是不是也有深远的国际政治意义呢,还是怕别人的大牙没有笑掉完?现在媒体上经常有“某地发现了某某现象”,其实从地质上看,都应该是常识,所谓少见多怪。现在又忽悠海相,由此可见中国的科普工作还有一段艰辛的路要走。
普及一点常识,中国南海的油气田,不管大小,都是海相的。大庆也出现过海相化石,其所在松辽盆地在许多时期跟海是通的。并非绝对的陆相。
欢迎继续!
海相是相对于陆相地层而言的地层结构。在地质构造过程中,由海洋环境沉积下来的地层,叫做海相地层;而湖泊、河流、沼泽等陆地环境沉积下来的地层,叫做陆相地层。过去,我国一直只在陆相地层里找到过大型油田。
转自 “我国石油勘探攻破海相地层找油的世界级难题”
---------
虽然大概能猜到意思,还是google了一下。
还找到一篇,也挺好的,叫
“普光之根――普光大气田勘探发现纪实系列报道之二”
许靖华在他的回忆录《孤独与追寻》中,坚持认为大庆是海相的。
所谓有中国特色的“陆相生油”应该是早期前辈们认识的局限,加上后期政治宣传需要共同造就的。
也许是有“陆相生油”,但要生成大庆那么多石油,得多大一个湖啊!估计跟海也差不多了。
湿地和沼泽也可以沉积,好像苏联的秋明,西西伯利亚油田就是这样来的.
大庆那里历史就是个大沼泽,
史上那些大湖,不是今天我们看到的洞庭鄱阳可以比拟的。它们能生油,一点都不奇怪。
奇怪的倒是,洋人一开始就抓住陆相海相大做文章,我们也只好针锋相对地做回去,其实争了半天这根本就是个伪命题嘛!
个人浅见,成油跟陆相海相没有关系。湖里海里有条件一样成油。
应该是比绣球砸了脑袋还要撞大运。
气往上走,是常识,别人在高处钻井,没发现气。这帮家伙在低处打井,撞了狗屎运,真地发现了气,比走在路上被绣球砸了脑袋几率还要小。于是,就自称是“新理论”。就好像有人声称人用手走路可以比用脚走路更快,而且果真发现了一例,西毒欧阳锋,于是就发明了“新理论”。
“大气田”有多大?4000亿立方米的气。按气油比1000:1换算,差不多相当于4亿吨的石油,中国一年的消耗。
河北有一个油田,是古潜山构造。一般油气储层是沉积层。但那个古潜山构造比较怪,是古潜山裂缝发育,成了油气储层,而周围的沉积层成了圈闭。当初发现的时候也是发明了“新理论”。只是好像就只有那么一例。
中国地质活动这么复杂,
的确有油气跑到了古潜山.
有机质沉积一定在浅层,但生油嘛,一定要下沉几百米、上千米吧,才会成熟。
“下沉”这个词不准确,俺们帮里通常叫“拉伸”,在拉张环境下,那嘎嗒还是叫“海”准确些。
何为海,何为陆?贝加尔湖,印象里好象是拉张环境,古人不是叫“北海”吗?
得罪!得罪!
http://www.ecrcass.com/ECRCASS/DYTX/2004/2004_5.htm
湿地、沼泽可以沉积有机质,但不稳定。成大油田,需要上百万、上千万年的拉张环境。古时“云梦大泽”,到今天才几千年就没落了,显然是成不了大油田的。
但是以俺有限的地质学知识,只要有持续沉降的条件,大湖亦能形成生油环境吧?再说,远古的某些大湖,含盐比例甚至高过今日之大海,水量不下今日北美五大湖之和,这样的东东到底称之为湖还是海,俺也糊涂了。。。
如果说做一个量化认定,超过一定水量的水体,还是称之为海比较合理。觉得大家在给地质史上水体起名字的时候,还是有些不严谨,因此产生的争论,如果掺和进政治,那就复杂了。。。
1,“开江—梁平海槽”:“槽台说”是家宝同志学地质那会儿的东东吧。
2,“难道南方海相油气勘探真的没有希望了吗?难道几代石油人的寻梦之路就这样走到尽头了吗?”这句真煽情,但真相是古地中海沿线都会有油,中东就不说了,西藏的羌塘都有。
3,“新的地质认识最终还必须通过物探获得地震剖面、通过钻井获得地质资料来验证”:这才是真相,用进口的地震仪采集剖面,用进口的计算机、进口的Landmark进行反演才是看清构造的关键。
4,“马永生的一番话在耳边回响:理论创新永无止境,科学探索没有句号,它需要一砖一瓦的积累,需要一往无前的执著!”唉,吹吧!在海相地层找油气竟成了创新!!!
惭愧。
确实,如总统所说“持续沉积”是关键。
只要有适合的“生储运”条件,都会生油。至于是湖是海,根本没必要跟政治挂钩。
几亿年前生油的时候,谁管黄汲清、李四光,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什么陆相海相,甚至生一个还是生二个啊,该生就生呗!
这个古时“云梦大泽“,拉到地质年代几千年不过弹指一挥间。
似乎不适合做反驳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