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国棋界百年的耻辱和悲哀 -- 燕来

共:💬21 🌺1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中国棋界百年的耻辱和悲哀

    中国棋界百年的耻辱和悲哀——批判中国现行数子制规则

      清朝后期至民国初年,大约100年时间,我国国运衰败。

      列强的侵略使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弱国,人民大众受到严重的剥削和压迫,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其贫穷困苦的状况是难以想象的。

      国运衰,则棋运衰。

      当其时,我国棋人挣扎于社会底层,难得温饱,完全丧失了受教育的权利,不可避免地沦为文化水平低下的贱民。

      那时候的围棋,数棋时先要“还棋头”。但为什么要还棋头?却没有人能讲清其中的道理。

      诞生于明代的子多为胜的“还棋头数子法”是我国围棋历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同唐宋棋人一样,明清棋人以生存棋子为目的来下围棋,以“子多为胜”为准则来判定胜负,以“子路皆子,眼位非子”为依据来做棋(还棋头),采用简便的数子法来计算胜负。

      但同唐代数路法相比,明代数子法更具以下优点:

      (1)对局过程中不需保留俘子;

      (2)做棋时不需将俘子与死子回填;

      (3)计算时只需数出一方棋子的数量。

      围棋的目的是为了棋子的生存,子多为胜乃千古不易之定理。以生存棋子为目的来研究围棋,人们不难对明代还棋头数子法做出合理的解释:

      明代还棋头数子法是一种朴素的辩证数子方法。

      它假想在非子的眼位与公气上有虚拟的棋子存在,这种假想虚拟的棋子叫做“虚子”;相对而言,真实的活子(包括路子与局子)叫做“实子”;虚子与实子合在一起叫做“复子”(好比数学中虚数与实数合在一起叫做复数)。

      做棋后,若使黑白两方虚子数量相等,则两方复子数量之差恰等于两方活子数量之差。于是,可比较两方复子的数量来判定胜负。

      (此即还棋头数子法原理)

      对局休止、清理完盘面后,先要数一数黑白两棋的块数(其实质是数出两方眼位的数量)。

      当黑白两棋的块数相等时,两方拥有的眼位数量也相等。这时,在各方的眼位上设置各方的虚子,在每个公共气点上设置半个黑虚子和半个白虚子,就将棋做成了两方虚子数量相等的局面。

      当一方比另一方多一块棋时,这一方就比另一 方多拥有两个眼位。采取上述作法将使这一方比另一方多出来两个虚子。为平衡虚子数量,应要求这一方还给另一方一个虚子。

      在理论上,还虚子应这样来进行——先将这方边界上的一枚棋子与这方眼位上的一枚虚子互换身份,然后取下这枚棋子并换上另一方的一枚表示虚子的棋子。

      在实际上,操作手续十分简单——在黑白棋子的交界处取下这方的一枚棋子并换上另一方的一枚棋子。

      一方比另一方每多出一块棋,就要还给另一方一个虚子。举例来说,当白方比黑方多三块棋时,白方就应还给黑方三个虚子。

      还子后,就将棋做成了两方虚子数量相等的局面。

      在此局面上,各方持有的虚子数量皆为恒气(眼位与公气)之半数;各方复子的数量等于各方子空之和(包括公气之半数);两方复子数量之和恰为361。

      计算时,只要数出一方的复子数量,从361减去这一方的复子数量就得到另一方的复子数量。

      比较两方复子的数量来判定胜负,复子数量较多的一方为胜方。

      因黑白两方复子数量之和为定值361,故复子数量超过其半(180.5)者即为胜方。

      (此即明清还棋头数子法设立归本数之原理)

      简而言之,假想在非子的眼位上有虚拟的棋子(虚子)存在,并将棋做成两方虚子数量相等的局面(在此局面下,两方复子数量之差恰等于两方活子数量之差),比较两方复子的数量来判定胜负 ——这便是明代还棋头数子法的道理。

      清末民初,国运、棋运的衰败,使中国围棋的竞技水平远远落后于日本。当其时,我国国手与日本棋士对局,被让两子还不能赢棋。但是,竞技水平低的中国棋手采用的却是优秀合理的明清还棋头数子制规则,而竞技水平高的日本棋手采用的却是差劣愚蠢的日本计目制规则。

      (请阅拙作《日本棋人千年的误区和盲点——批判日本计目制围棋规则 》一文)

      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日围棋最初的交流中,由于中国方面采用的明清(还棋头)数子法是“子多为胜”的规则,而日本方面采用的日式计目法是“地多为胜”的规则,因此,对一局棋的胜负结果常做出不同的判定。

      中日两国棋手曾就规则问题进行过讨论,甚至发生争执。令人遗憾的是,中国棋手对还棋头数子法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讲不出“数棋块,还棋头”的道理。更因当时的围棋界以胜负分上下,中国棋手技不如人,输了棋,也就输掉了在围棋规则上的发言权。

      (本文所述二十世纪中日围棋最初交流的信息见于赵秉义先生编写的<<围棋资料>>)

      二十世纪上半叶,围棋竞技水平落后的中国向竞技水平先进的日本学习棋艺,同时也学习了日本落后愚昧的的地多为胜围棋规则。中国棋界在实质上接受了日本人以争地为目的来下围棋的观念,但在形式上仍采用简便的数子法来计算胜负。为了算出与日本计目制规则一致的结果,取消了明清围棋还棋头的规定,用计算土地数量的数子法取代了计算活子数量的数子法。

      子多为胜是我神州中国流传了四千年的传统围棋的根本,中国现行规则及应氏规则抛弃了子多为胜的真理,就是丢失了围棋的生命与灵魂。这是多么令人痛心遗憾啊!

      一方的棋被对方封锁、包围、分割、切断后,这一方就会多出一块棋来,从而多出来两个非子的基本眼位。按照中国传统的子多为胜的规则,多出来的这两个基本眼位要予以扣除。

      (明清之还棋头等价于唐代围棋数路时要从棋子所围地盘中扣除眼位的规定)

      中国现行数子制规则取消明清围棋还棋头的规定,无异于做出下述这样一项荒谬的判决:

      当甲方以封锁、包围、分割、切断等手段使乙方的棋子彼此不能联络而多出来一块棋时(通常是将乙方的一块棋割断成为两块),要给予甲方扣减两子或两路(相当于两目)的惩罚。

      笔者这样说的理由是,乙方被封锁、被包围、被分割、被切断时,会多出来一块棋并因此多出来两个基本眼位,按照明清数子法,其还棋头之程序等价于要扣除基本眼位的规定。中国现行数子制规则取消明清围棋还棋头的规定,就使乙方获得了两个子的利益,等效于甲方遭受两个子的损失。

      按照中国现行数子制规则,甲方每将乙方封锁、包围、分割、切断一次,乙方便可获得两个子的利益作为补偿,无异于甲方要受到扣减两个子的惩罚。甲方对乙方封锁、包围、分割、切断的次数越多,乙方所得到的补偿就越多,甲方受到的惩罚就越大。

      “棋从断处生”这句著名的格言是千锤百炼的真理。中国现行数子制规则反其道而行之,对实施封锁、包围、分割、切断等手段而积极主动的一方给予惩罚或曰对消极被动一方给予保护,难道是合理的优秀的围棋规则吗?数典忘祖臣服日本难道是一种光荣一种进步吗?现今地多为胜的各种规则横行于世难道是围棋的福祉吗?回答只能是否定的!

      中国现行数子制规则对眼位与路点不加区分,认为“子空皆地”,并将地称为“子”。其说法如“黑方占地184子,白方占地177子”(其和数为361,包括了眼位),竟说眼位是真子岂非咄咄怪事!

      应氏计点制规则与数子制规则大同小异,其大同为“地多为胜”、“子空皆地”,其小异为“称地为点”及若干技术细节。

      中国现行占地多胜的围棋规则形成于二十世纪初叶国运衰败的年代。数子制规则成文于五十年代,计点制规则撰于七十年代。

      日本计目制规则产生于日本棋人对唐代围棋的误解,患有先天愚型不可治愈的痼疾。

      由日本计目制规则派生出来的中国现行数子制规则和计点制规则产生于中国棋人对本国棋史的无知,是“国运衰,则棋运衰”的一则实例,浸透了中国棋人臣服于强国日本的屈辱、不幸和悲哀,是国耻的记录。

      在二十世纪,地多为胜的观念一统天下,围棋的真理被湮没,争夺地盘的小道游戏盛行于世,生存斗争的大道围棋被抛弃,是围棋的灾难。

      在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世纪之交也是千年之交的时刻,以真正优秀的中国历代弈则为蓝本的《计活子围棋规则》诞生了。

      计活子围棋规则是中华民族历代先贤的智慧结晶,它的诞生恰似围棋世界的雄鸡一唱。

      真理的光辉将普照天下!

      笔者谨以炎黄子孙的名义向中国围棋界热爱围棋的同胞们、向中国棋院领导人和公务员们呼唤:

      抓住历史机遇,做出正确抉择。

      择优汰劣,破伪立真,拨乱反正,洗刷国耻,弘扬中国围棋,光我中华民族!

                                   修改于2005.06.06

    • 家园 还棋头的规则确实有其意义,不过我觉得没那么复杂

      以前写过一个短文,供您参考。

      【原创】随笔围棋

      后面我也提及,确实实现了一次361:0。至于

      按照中国现行数子制规则,甲方每将乙方封锁、包围、分割、切断一次,乙方便可获得两个子的利益作为补偿,无异于甲方要受到扣减两个子的惩罚。甲方对乙方封锁、包围、分割、切断的次数越多,乙方所得到的补偿就越多,甲方受到的惩罚就越大。

      这个我早有耳闻,但是一向不敢苟同。别的不说,被切断的一方也得想办法活出来才能得到所谓的补偿吧。为了两只眼而折腰,损失超过两个子实在是太常见了。中国古棋也讲究两生勿断,两活勿连,可见大部分场合下这种得失无关紧要。被断掉后的问题还在于怎么避免过大损失而求活。

      • 家园 中国古棋是子多为胜的围棋

        中国古棋是子多为胜的围棋(回复电子赵括网友)

        古代围棋中还有一项很有趣的规定,就是还棋头。对局结束后判定胜负,不但要比地域的大小,还要看有双方各有多少块棋。比如黑181白180的局面本应是黑胜,但如果黑方有两块棋而白方只有一块,因为黑棋比白棋多一块,反过来黑棋必须给白棋一子作为“还棋头”,因此反而成了180对181,白胜的局面。问题就来了,古人为什么规定了这一“奇怪”的规矩?还棋头意味着什么?

        ——这是从您的文章中摘录的一段。

        我个人以为,您把古棋看成是“地多为胜”的围棋,是一种误解。中国古棋是子多为胜的围棋。因基本眼位非子,故理应不计。

        如果把古棋说成“地多为胜”,那么,基本眼位就理应计算在内,不得扣除。难道一方单独拥有的眼位不是该方的地吗?这样一来,还棋头就站不住脚了。

        .

      • 家园 还是觉得还棋头没有任何意义

        首先它不自然,强行赋予单关的的目数价值,

        再,所谓361:0的问题真正的王道是,你有空内填子的自由,我也有停着的权利,如此可杜绝恶意延长比赛的问题。以自由的精神来解决这种问题显然好过又单独立一条规矩,何况这条规矩还立得啰里啰唆。

        围棋的精髓在围空取地的效率和活泼自由的精神,还棋头是僵硬没有效率的做法,直接违反了围棋十九诀中的双活勿连,又增加了规则的复杂性。取消它是各国围棋规则中最没有争议的做法。我认为大快人心。

        • 家园 如果说作为规则上优劣的对比

          我也不觉得有什么意义。不过其起源,作为围棋的起源和发展,开始一盘棋容易,如何终局和判断胜负呢?刚刚被发明的时候无法想象有如今这么完备的规则和具有高超水平的棋手吧。我个人的看法,最自然的终局无疑是你一手我一手轮流下,往对方的空里面送死子也好,自己填自己的空也好,停一手等同于认输。只要理论上有落子的地方就继续,哪一方面对了全盘都是己方禁入点,也就是无法继续的情况下,棋局结束,无法继续的一方落败。假设现在围棋不存在,要我去设计包括终局在内的规则,我只有这个办法。还棋头就是这个规则事实上的延续,不过免掉了后面冗长,而且确实也没有实际意义的继续罢了。

          • 家园 停一手不会等同于认输吧?

            谁也没这么规定过。中国古棋胜负计算也是子空皆子,子多为胜的。

            一方不同意比赛结束,这很自然,但双方都停着,则不是很自然的宣布比赛结束了么?若一方坚持往空内填子,填到最后,还是输,他以后还会继续填么?

            日本规则真正的缺陷之一在于将盘角曲四作为无条件死。这也是犯了有违自由精神的毛病。中国凭实战解决则自由自然的多。

        • 家园 任何规则,都有其目的性

          座子、还棋头的目的,是为了鼓励棋手的战斗,使棋局更具观赏性(业余的,还是喜欢古谱吧)。

          而日本的规则,则更具灵活性,更自由一些(这才有大竹这样的美学棋手)。

          个人认为,有时代局限,没有对错之分。

          羽毛球的15分和21分的规则,是为了更具观赏性,时间的可控性,适合电视转播。这是时代的要求。

          • 家园 座子么

            就更迂了。吴清源的拿得出手的解释就是古人为了怕下成模仿棋才如是规定。

            要战斗便战斗,下在那里是棋手的自由。但是战斗的目的是为了获胜。今天古力和常昊下棋,即便执黑布贴目,以古力最强业余棋手的着法恐怕也不会应在座子的位置。日本杀力最强的丈和也不会这么下。无他,那样下不是最有效率的着法。

            除了还棋头,古今对官子的价值的判断并没有区别。最终胜负的判定也没有大的区别。强行规定座子只是使围棋失去了变化。

            羽毛球的15分和21分的规则

            , 其实更恰当将座子类比的比喻是:羽毛球规定在开局五分内,只能由进攻得分。

            我们发明了围棋,日本人极大得发展了围棋,使围棋真正成为了一门自由的艺术。

            好看的飞机肯定就是好飞机,简明的规则就好规则。

    • 家园 没看懂,作为外行随便问一句

      围棋纵横十九道,合361个交叉点。围棋以占地为目的,那么一局终了,自然是看谁占的交叉点多为胜。这里,眼当然也是被一方占据或被迫由双方共享。双方共享的自然一人一半。

      如此,最笨的方法便是确定双方的棋盒在开局时肯定有181粒己方的棋子。待终局时,只消将棋子填入棋盘,最后谁棋盒里剩下的棋子多,谁就输了。

      这个方法难道不对?

    • 家园 花,一定要把中国的传统规则推向世界

      tmd小倭总是曲解我们博大精深的文化

    • 家园 太偏了

      多出一块棋,就多了做两眼的负担,对方可以借攻击从容牟利。岂不闻棋谚有云:六块必输?再要还棋头就是双重惩罚。有违自然之道,不通之至。

    • 家园 没看懂

    • 家园 燕来兄想推广自己的新规则没错。

      但老规则也有其道理。何必斥其为无理?

      看看你的用词:

      百年的耻辱和悲哀,批判

      差劣愚蠢的日本计目制规则。

      子多为胜是我神州中国流传了四千年的传统围棋的根本,中国现行规则及应氏规则抛弃了子多为胜的真理,就是丢失了围棋的生命与灵魂。这是多么令人痛心遗憾啊!

      数典忘祖臣服日本是围棋的灾难。

      择优汰劣,破伪立真,拨乱反正,洗刷国耻,弘扬中国围棋,光我中华民族

      典型的拉大旗,做虎皮!

      好像天下就你一个明白人,这么多下围棋的都是白痴了。

      • 家园 有个前辈赵秉义先生,最先领悟到中国古棋活子多胜的真理

        有个前辈赵秉义先生,最先领悟到中国古棋活子多胜的真理。

        他为人谦和,从不扯大旗作虎皮,只是向国家体委恭敬地呈送他的《围棋资料》,从1960年代至90年代,多次呈交耐心等待了30余年,却一直未见回音。1994年,我去他家看望他,年近8旬的老人说起这伤心事,几滴老泪流淌在他的脸上。

        我在围棋的历史与现状的研究中,看到了中国棋人“数典忘祖,臣服日本”之丑现状,理应站出来批判它!如果我看错了,我会认错并改正并赔罪;如果我看准了,我会一定坚持下去。

        • 家园 如果现行规则误国误民、

          劳民伤财、有辱斯文,外加卖国。

          你的言辞,倒也情有可原。

          可是,那只是个规则而已,而且大同小异,何况,中国围棋始终使用数子法,从来不曾使用数目法!而且三方也同意,在哪个国家比赛,谁办的比赛,就用谁的规则!

          本是中性的问题,历史原因,导致规则不同,如此而已。何必搞得跟大是大非、民族大义一样?

          我不反对你推广你的围棋规则,虽然我并不认同!

          但我反对你的论调,将现行的规则,斥为“数典忘祖、臣服日本”!

          汉语中许多的名词,都属舶来语,很大一部分,还来自日本,是不是要统统改掉?

          将出租车,称为TAXI、的士,是不是崇洋媚外?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