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青春饭”解谜 -- 懒厨

共:💬77 🌺3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青春饭”解谜

    一直不明白为啥国内把编程这一行业称为吃青春饭的一行,直到上周末,和刚移民过来的高中同学H君聊天,才弄清点头绪,大伙要是有何高见,非常欢迎。

    先简单介绍一下H君,我和他初中高中都是同学,他本人很喜欢编程,初中是就用学校的APPLE II 拿了个省级比赛的奖。大学毕业之后,在某银行从程序员做起,很快升到经理,前后做了9年,接着跳槽到某外资企业,又做了4年。无论怎么看,都是资深的IT中人。

    拿这个问题问他,他想了想,介绍了他的经历,似乎有些普遍性。在银行做了三四年,领导就要升他做经理,工资更高,名声好听,换做你,你也很难拒绝吧?但这么一升,基本就跟编程绝缘了。那原来的活谁干呢?再招大学毕业生就是,反正工资便宜。

    那么,工程的质量如何呢?他也承认确实不行,他自己干了几年,才刚刚上手,那些毕业生完全没有经验,加班加点,质量还是不行。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用户本身也有问题,他们的要求实在太低了,简单来说,就两点要求,一个是便宜,另一个就是能用就行,以后的事情以后再算,完全不考虑往后的发展。

    这样一来,编程的大部分都是刚毕业的年青人,难怪给人的印象是吃青春饭的印象。

    我的结论是这样子的:

    其一,早几年,中层经理非常缺乏,存在一个断层,大量的程序员给提拔上去,但底层有经验的程序员又很缺乏了。

    其二,软件业市场还很不成熟,非常象刚刚开放时的制造业。

    其三,国内的企业,似乎还没有完全意识到应用软件的好处。

    其四,开放市场,就象当初制造业一样,引入外国的公司,对国内的软件业会有很大帮助,但时间可能比制造业会长。

    我的砖就抛出去了,大伙是否可以接着聊?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挖卡卡,又是软件行业

      给软件行业做税收策划都要晕厥了......,软件行业东东实在很多~~不接触还真不知道

    • 家园 【原创】one question

      How is the Shanghhai stock exchange trading system built?

      I heard it is the most advanced trading system in the world: three times the peak volume than Tokyo; can handle very complex derivative trading. As it is built from ground zero, you cannot buy from others. It has to be built mainly by chinese programmers.

      • 家园 I know something for Shenzhen

        Exchange Trading System in early 1990. It is built on Tandem system. Technically these systems are much better than their USA rivals, the main reason is that they did not have a history burden. They do not have a specialist system, they do not have stop type order,they even do not have a market order, all orders are limit type orders(for market order, I am not sure of my memory). Bascally trading rules are almost desgined by those guys who have a strong engineer backgroud, so it is easy to be implenmented. They just have three rules: 1)price first;2)if the same price, time matters; 3)if the same time,order volume matters. They also do not have a all or none option. What you need to do is just to match two oders queues.

        If you just care about timing, they are the best of the world. From 1992, you can almost get your execution report in less than 10 seconds.

    • 家园 看了这些帖子,风北客提供了一些INSIGHTS,

      我的经历于他有些相似,在国内做了十年后移民了,因此很有些共鸣.

      关键的问题还是国内的市场不健康. 我的体会是国内的IT项目成为了腐败的一个载体,而且风险比修高速公路小了很多.高速公路桥梁塌了路基跨了可会招来纪委的人,一个3亿的IT项目失败了谁都不当回事情.就是全球500强里完全失败了的项目都比比皆是,你总不能要求政府或以前的电信局的管理水平比500强的企业还高吧?

      这就导致各路英雄都进入了这个市场,你在市场里的位置更多地取决于你在食物链条的哪一节而不是你的技术水平.我在国外有机会和华为的几个前工程师当同事,他们的技术水平都非常好,现在都在加州的STARTUP拿着很好的薪水,但他们在华为混得都并不好才移了民.这说明即使在华为这种公司,光搞技术都是没出路的.我猜这还和我们的文化有关.如果我在西西河宣称,俺是WIMAX全球TOP 10的专家(当然我不是),我想不会有多少人理我.如果我宣称,我和某个即将进入政治局的伙计是哥们,那就大不一样了(当然我没这种哥们).

      我在国内时候就发现,你能否进入微软或CISCO的关键是你是否认识关键的人而不是你懂多少c++或协议,这样的环境是很难造就一大群高水平的程序员的.

      就技术而言,我的观察是大多数人入行十年后达到最高水平,35岁左右是最高峰,以后缓慢下降,45岁以后下降加速.这还是个青春饭,但和搞科研的曲线差不多,没做小姐降的那么块.国外还是基本上按这个曲线来PAY的,找工作困难的人大多还是过了45岁的人.

      国内人太多,老板有条件只用30以下的人.另外一个原因是国内的市场根本不需要一大群类似这边那种做了十年C/c++的程序员,这就造成了青春饭的印象.

    • 家园 所以我想转行学硬件

      而且是设计CPU,当然我人在国外,所在学校也有这个设计CPU的专业,左思右想觉得软件门槛太低,自己年龄这么大回去还是什么都不会,不如学点独门绝技回去。听说学硬件是越老越吃香,国内懂的人又不多。不知道这个计划可行吗?谢谢指教!

      • 家园 偶在国内,现在可以算是小半个搞硬件的从业人士!

        所谓“小半个搞硬件的从业人士”,就是指档次比较低的那种人,主要就是将现成的单片机这类的核心芯片和外围芯片搭配组合起来完成一个应用产品的开发!

        以我个人目前的一点经验,感觉搞硬件的首先就是入门难;然后资料太多、太细;最后实际的项目经验是非常非常重要(书上的东西很多细节都讲不到,不经过自己实验有时候东西是出不来的)!

        “wukw”现在搞CPU设计,就很厉害了,佩服佩服!

        • 家园 还没有学呢,只是计划

          而且CPU设计好像也不是那么难吧。只是一学期的一门课程而已,据同学说“在老师的帮助下”,课程结束的时候,一个早期的CPU就已经基本设计好了!

          • 家园 呵呵,设计一个简单的早期CPU不难,难在靠设计CPU吃饭!

            现在采用FPGA设计CPU很简单,用于FPGA芯片的各种CPU(51的、ARM的、……)的核也很多,实验也比较简单;但是将所设计CPU用于某个领域并获得不错的收益就是一个很难的事情了

      • 家园 指教不敢当

        小弟对硬件的行业实在是外行,想必河里有其他高手可以指点一二。

        不过,纯粹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少人读的科目,大概就业机会也少。

        怎么说呢?最好还是跟自己的兴趣吧。

        • 家园 厨子同学介绍一下澳洲的it业吧

          很少听过那边的情况,只知道做jira的那个公司,还有几个牛人出在澳洲。貌似几年前还有大把的澳洲人跑去新加坡it业混。

          另外介绍一下大学相关专业的情况吧,搞不好明年就必须走了,现在去澳洲最快。我对硬件那方面也很感兴趣,想让家里的领导去读,想知道读一个学位下来,开销,时间,就业形式如何。

          • 家园 呵呵,我就硬着头皮说几句

            硬件设计肯定比软件的就业窄,但读的人也少,或许结果也不错。最客观的判断,可以到招工网站,输入几个关键词看看:www.seek.com.au, 这个是澳洲最大的招工网站了。

            通过这个网站,你还能判断哪个城市对口的工作教多,作为移民的参考。

            过来读书是个不错的选择,可以贷款读书,贷的款也不多,刚问了同事,一年也就是五六千澳币,三年的课程下来,才万把块钱。PR就可以贷,不必等到入籍。有工作了再从工资里扣还。

            整体的IT就业状况,在05,06两年非常不错,认识的朋友,还没有见到失业的。04年之前就很差了,大批人才外逃,到外地觅食。

            至于软件开发的收入,不同行业可以相差很多。一般来说两三年的经验,很容易有五六万年薪,五年以上的,七万八万很常见,纯粹搞技术的,上十万的,就不多见了。

            以上说的是长工(所谓Permanent),合同工的差别就很大了,不同的工种,少的有50块钱一小时,多的有200块一小时。

            上面的数目,都是税前的,具体的税率,可以到www.ato.gov.au查看,现在有不少雇主帮雇员把工资包装一下,例如搞辆公司车什么的,可以把实际的税率降下来。一般来说,你大概预三分之一的税吧。

            嘻嘻,你们两口子的组合很不错嘛,一手软,一手硬!

    • 家园 借人气在这里问问,既然网游那么火,为什么

      国内的游戏开发倒不怎样,都要从韩国进口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