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天才训练指南 -- 同人于野

共:💬121 🌺45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其实,走学术这条路需要持久的热情的

        我认识的一位教授概况了走学术的辛苦之处

        1 学术领域是典型的金字塔结构,一个院士下面有几个教授,教授下有多少副教授,如何类推,一直到最基层的研究人员,学生。

        2 学术领域的工作,是没有边界的。或者说没有什么下班,上班,几乎是有时间就要工作,很多教授每周要工作100小时以上

        3 搞学术要耐的住寂寞,无论在中国和美国,搞学术的人收入水平也就是马马虎虎。

        所以,能走学术之路的人,不过要有聪明的脑子,还有有持久的热情,极大的兴趣,良好的自控能力,符合这些条件的人其实并不是很多

        通宝推:三笑,
      • 家园 九霄兄的故事正好说明了“天才是练出来的”

        所谓 deliberate practice。天生因素的影响是很小的,很多专家甚至认为是没有的。

    • 家园 链接似乎出错. 另提供一个.

      A Star Is Made

    • 家园 要做到immediate feedback还是很难的

      不说教授有没有时间,即使有,在具体细节上的理解也未必比博士生或博士后更深入。名教授对学生的影响体现在选题方向上,而不是每一步应该怎么做。我做博士后时跟了一个大牛,基本上两三个月才能见一次面,但每次聊都有不少收获,可以让自己从更高的高度去看问题而不是拘泥于某些细节。至于具体的工作,还是需要自己去钻研。我觉得一个人读博士应该学会怎样去独立地完成课题,而做博后则是去学怎样选择课题,教授手把手地教未必就好。现在我自己带学生,刚进来的博士生会多花点时间带他们入门,发过一两篇论文的博士或者博后基本上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做了。

      国内的教授,至少在我这个领域,能够跟上国际前沿学术水平的太少了。你能指望那些发几篇BMC的教授指导出在Cell, Nature发文章的学生吗?

    • 家园
    • 家园 不错不错,上大学的时候没有人给你讲这门课学了有什么用

      能过了考试就OK,结果上得很郁闷

    • 家园 这篇文章好, 可以做为西西河发帖和读贴的指南之一

      文中成才的道理其实很多人都讲过, 毛泽东也讲过。

      毛泽东无疑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他没有上过军校, 但他善于练习, 真枪真刀练习;

      毛泽东还善于著书立说, 善于总结, 战场上的feedback, 总结, 当然快, 而且是刻骨铭心。

      网上发帖, 参加讨论, 也是一种练习.

      发言, 即使是"骂“, 总比不发言好。 以理服人当然更好。

      爱动脑筋, 说写出来, 利己利人。

      我们中国人有时太深沉。

      中国社会常常压迫个人。 个人主义太少。 天才的诞生往往需要个人主义, "自由化"。

    • 家园 写得好, 谢谢

      多灌水, 有道理

    • 家园 Great post, DING
    • 家园 赞!建议同人兄发动大家将这个题目深入。
    • 家园 鼓掌,同人网友的视野很宽

      也很有洞察力。中国的科研和教育的确

      有问题。关键还是在中国文化的传统中,

      教育是入仕的敲门砖。引进科学知识体系后,

      逐步地,中国文化的影响又开始在科学知识体系

      中起主导作用。

      我看到温家宝和那些校长关于培养大师的对话,

      真想当他们的面骂娘啊。

    • 家园 A star is made其实用老话来说就是:业精于勤荒于嬉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