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弈诀 -- 燕来

共:💬3 🌺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弈诀

    弈诀(计活子围棋规则128字歌诀版)

    空枰开局,白先黑后。轮番下子,手分虚实。

    子赖气存,气尽提取。禁止倒退,变化无穷。

    一盘围棋,两个阶段,争棋之后,做棋勿忘。

    保留眼位,填满计算。活子多胜,正本归真。

    中国围棋,源远流长。数子方法,演变再三。

    子路皆子,眼为恒气;子多为胜,准则惟一。

    令路相等,局子多胜;置局子停,路多为赢;

    设虚子均,只数一方。赞我先贤,智慧结晶。

             修改于2006年5月25日

      注释:

      1、空枰开局,白先黑后

      中国古棋在使用17路棋盘的时候,是没有座子的。笔者猜想,采用19路棋盘后,一开始也是没有座子的,后来在对角星位设定黑白座子各2枚,是为了使棋局更复杂多变,从而给予后手方多一些机会,所以座子制在当时是一种进步。

      子多为胜的计活子围棋规则为了区别于地多为胜的现行各种规则,作出了白先黑后之规定。据陈祖源先生考证,中国古棋,既有黑先白后,又有白先黑后。所以,白先黑后之规定也是有古例的。

      2、轮番下子,手分虚实

      计活子围棋规则以虚着取代放弃并提出了虚着新概念——虚着之子兼有手数与棋形的变化,采用数路法来计算胜负时,虚着之子要于做棋时与提子和死子一并回填。

      3、子赖气存,气尽提取

      子赖气存,气尽提取是围棋最基本的规则,是我国远古先贤的伟大创造。在新石器时代,人们的定居需要同时以两种方式来拥有土地资源,一是居住即建造村落;二是生产即农牧。棋子生存在棋盘上也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其着点;二是其气点。笔者有理由认为,大约四千年前产生于神州大地的围棋,是我国先贤对人类原始社会的生动描绘。

      4、禁止倒退,变化无穷

      计活子围棋规则以“禁止倒退”为围棋之公理,用它来对打劫规则作出合理的解释并一网打尽地解决了长生劫、循环多劫等无法终局的难题。日本围棋学家池田敏雄先生曾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禁止致使全局同形再现的着手”,若问,为何要禁止致使全局同形再现的着手呢?不知池田先生会如何作答。但笔者会答曰,全局同形再现意味着棋局出现了倒退。因此,可以有理由认为“禁止倒退”是公理,而“禁止致使全局同形再现的着手”是这公理的一个推论。

      5、一盘围棋,两个阶段

      在实际的对局中,一局棋总是分为“争棋”与“做棋”两个阶段的。由空枰开局至盘面无争为争棋阶段,由无争局面至最终局面为做棋阶段。盘面无争时协商休止,休止后,要做棋,经清理死子与做棋后,棋局才告终止;若有分歧,以实战解决之。这是合乎逻辑的说法,也是很简单的道理,但在目前,却只有计活子规则、应氏计点制规则与计枰点规则讲清了关于休止与终局的概念。

      6、保留眼位,填满计算

      保留眼位,填满计算,其实质是将子与路合并计算,并以填满棋盘来实施之。但其算法原理与操作手续与中国现行规则或应氏规则根本不同。

      基本眼位是棋子的恒气——不会被消灭的气,棋子要拥有不会被消灭的气才能永远地生存在棋盘上。计活子规则之“保留眼位,而后填满”与应氏规则之“不留眼位,全部填满”两者不可同日而语,前者计活子,后者数死子。中国现行规则与应氏规则无不承认“棋子有气则存,无气则亡”这个最基本的规则,但在棋局结束后,于做棋计算时却忘记了这一根本点,糊里糊涂地在基本眼位上填入棋子而将所有棋子的气全都消灭了。

      “保留眼位,填满计算”正是先唐“两溢之棋”(系笔者从古老的《敦煌棋经》中发掘出来)。在今天,这一算法最先出现在计活子规则中,它也是笔者的原创——中国人在时隔1500年后的再一次创造。

      7、子路皆子,眼为恒气

      各方棋子的围空中基本眼位除外的空点叫做“路点”,简称为“路”。各方的路点上可以填入各自的棋子,也可省略填子的手续而将“路”与活子等同看待——这便是子路皆子。虽然在形态上基本眼位与路点看上去是相同的,都是棋子围住的空点,但两者实质根本不同,基本眼位是棋子的气,是地而非子;而路是活子,是故不可将基本眼位与路混为一谈。

      子路皆子是我国四千年古棋的道理;“路”之定义与“子路皆子”这一句话最先出现在计活子规则中,是笔者的原创。

      8、子多为胜,准则惟一

      子多为胜是我国四千年古棋的真谛,但这围棋的真谛在今天却被世界围棋界(包括中国棋院)误解了遗忘了丢弃了。“子多为胜”见于先唐北周写本《敦煌棋经》(已知的世界最古老的围棋文献)棋制篇第六,原文是“棋有停道及两溢者;子多为胜”。

      现代,赵秉义(子良)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最先发现中国古棋“活子多胜”的真理。赵秉义先生说“中国古棋是活子多胜的,因眼位不是子,所以要扣除”;但围棋界圈内权威人士们说“中国古棋是地多为胜的,因古人认为基本眼位不是地,所以要扣除”。掌握着围棋真理的赵秉义先生曾几次上书中国棋协和国家体委,都没有回应。赵先生位卑而不忘忧棋,坚持宣传“活子多胜”的真理凡三十年,但终因“对立面太强大了而败下阵来”(赵秉义先生语)。

    今天,我怀着崇敬的心意向前辈汇报,中国古棋“活子多胜”的证据已经找到了!燕来的长篇文章《敦煌棋经“子多为胜”句之解译》已经发表并通过互联网广泛传播了,中国古棋是“活子多胜”的事实真相已大白于天下了!在这里,笔者谨向为宣传围棋真理而竭尽全力的赵秉义先生致以围棋革命的敬礼!

      9、令路相等,局子多胜

      子路皆子,即各方的局子(棋盘上的子)与路两者合起来是其全部活子,若令两方路之数量相等,则两方局子数量之差恰等于两方活子总量之差,于是可知局子数量较多的一方为胜方。等路(停道)比子,局子多胜是先唐“停道”之棋的道理,停道之棋由笔者从敦煌棋经中发掘出来并加以阐明。“等路比子,局子多胜”这一句话最先出现在计活子规则中,是笔者的原创。

      10、置局子停,路多为赢

      等子比路,路多为赢是唐宋围棋数路法的道理,赵秉义先生最先领悟到这个道理,笔者在计活子规则中对数路法原理作了清晰明白的阐述:子路皆子,即各方的局子(棋盘上的子)与路两者合起来是其全部活子,若令两方局子之数量相等,则两方路之数量之差恰等于两方活子总量之差,于是可知路的数量较多的一方为胜方(唐代围棋有保留提子、偶数休止、回填做棋的程序,回填后,就致使棋盘上呈现出两方局子数量相等的局面)。

      可以有理由认为,先唐“等路比子”与唐宋“等子比路”就好像是一对相映生辉的同胞姐妹。

      11、设虚子均,只数一方

      我国明代的先贤创造了“还棋头数子法”,笔者以“停虚比子”(停虚子,比复子)对明代围棋计活子的实质作出了具创造性的解释:基本眼位是气而不是活子,但可假想在其上有虚拟的棋子(虚子)存在,相对地将真实的活子称为实子,并将实子与虚子合起来称为复子。将虚子平均分配给双方的手续便是“还棋头”。还棋头(均分虚子)后,致使两方虚子数量相等,此时,两方复子数量之差恰等于两方实子数量之差。于是,可比较两方复子数量来计算胜负。由于两方复子数量之和为361,故可设立归本数而只数一方。

      在计活子规则讲述的中国围棋历史中,先唐“停路子,比局子”;唐宋“停局子,比路子”;明清“停虚子,比复子”,这围棋算法的演变一脉相承,多么清楚多么明白!

      12、赞我先贤,智慧结晶

      “子多为胜”的围棋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它已在神州大地流传了四千年,真可谓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并且,其规则非常优秀,近乎完美,从未产生过任何判例。“子多为胜”是中国传统围棋的生命与灵魂,祝福它在新世纪新千年重获新生并发扬光大!

    请阅与本文内容密切相关的几篇重要文章:

    计活子围棋规则

    新古典围棋——计活子的围棋

    围棋革命宣言

    敦煌棋经“子多为胜”句之解译

    日本棋人千年的误区和盲点——批判日本计目制围棋规则

    中国棋界百年的耻辱和悲哀——批判中国现行数子制规则

    这些文章,可在燕来围棋文集中找到(燕来围棋文集可在谷歌或百度搜索到)。

    -

    • 家园 花!

      看得我是有点晕忽,等静下心来再好好学习。

    • 家园 此帖所讲述的“计活子规则”要诀,非同小可,独具匠心,

      乃是燕来多年来对围棋规则潜心钻研之成果,喜爱围棋而不知道“计活子”围棋规则,乃叶公好龙,南辕北辙也。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