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答温相问——杰出人才和高质量的教育 -- 水风

共:💬99 🌺9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花!小声问一句,温相回来了么?
    • 家园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一样

      就现有的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方式而言

      我觉得我们的社会对中等层次的人才(相比于温相问起的高精尖人才而言)的需求远远大于对几个诺贝尔奖的需求

      所以培养不出(或者可以说是没有往那个方向培养)也是正常的

      过几十年

      等经济上去了(不是北京上海加沿海,而是至少50 - 80%的人口)

      真的超英赶美了

      高精尖也就自然而然的

      出现了

    • 家园 花,同意,不过谁作了教育部长都不好做,有啥办法改变大环境
    • 家园 其实原因很简单

      现在的教育部的各种政策的制订基本都是走上层甚至是极少数上层的路线,学生和广大老师是没有发言权的,所以参照着那些尸位素餐的领导的建议提出的政策当然是脱离实际很远的。别的不说,大学学费在增加,学生数目在扩招,但是教育质量却在下滑,这种现实教育部是不愿意去解释其中的原因的。

      • 家园 教育是个一代一代缓慢进步的事业

        而我们的现实是在落后的知识群体的基础上制造新一代的知识群体。

        教书育人的人,自己的水平就不够高,自然不能指望学生们一下子都飞到天上去。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大现实的,学生靠自我教育能够达到的水平也总是很有限的。

        我不是很同意有几位说的社会需求或者国家制度问题。从大面看,这两方面的确限制了普通人才的培养。但是对于杰出人才的培养而言,这两方面永远都不是问题:中国有巨大的人口基数,有杰出抱负和学习能力的年轻人永远都是不缺的,也是这些客观原因杀害不完的。真正的缺的是让他们生长的基础,也就是一个高水平的教育科研环境,精确的说,就是他们的老师们。

        现在杰出人才培养的问题是,国内的教育机构,普遍存在水平偏低要求偏低的问题,国内大学学生读了4年,回头一想好像4年都在自学的不在少数吧。当然有人要说大学是自主学习。这虽然是对的,但是学习环境不同,看到的世界也不同,某子曰,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焉。在低水平的环境自学,学习低水平的思考方法,最终造就的就是一大堆民科或者混日子的官科。总有人说外国的本科教育差,其实如果把同等档次的学校横比,外国强校的本科教育比我们国家那些重点大学的本科教育质量还是要好得多。要知道他们很多最好的理科本科生最后去的还不是科研途径,而是医学院——而科研人员的基础仍旧普遍扎实。跟他们的本科生接触,觉得他们受的训练是很系统也很深入的。

        我认为至少在最近的一二十年内,向国外寻求高等教育资源,还是中国造就高级人才的主要途径。而在这个时期内需要耐心,逐步在中国培养一个高水平的教育科研环境。这个责任不在社会也不在政府,因为它们在知识上势必是要落后于知识阶层的,他们所能负责的是普通人才的培养和导向。如果知识分子不承担自我进步的责任,在培养高精尖的人才方面,任何别的团体都是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

      • 家园 教育质量还好吧。。。

        等到降到和老美差不多的时候,就好很多啦。。。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