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旧贴重拾】东方马超传奇 -- 萨苏

共:💬21 🌺4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旧贴重拾】东方马超传奇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我看见他屹立在历史的雾中。

    迷雾遮住了我的眼睛,使我看不清他的披挂,只有那英姿勃勃的身影,和炯炯的目光。

    我问道:你可听说过罗马?不,你们应该叫做大秦这样一个国家?

    没有回答,我看到有寒光的闪烁,不知道是他佩戴的短剑还是他那闻名天下的长枪。

    那么,我再次问道:你,和你的军团,到了蜀国可过的如意?

    依然没有回答,然而,我却可以清晰的看到他的微笑,那种钢铁和钢铁相碰的火花般的微笑。

    我忽然想起了一位纵横地中海的年轻将军,那个俘虏了埃及艳后的罗马将军 ?C 安东尼。

    当然,我知道他不是,他是我们东方的男儿,这神秘而英武的少年将军,那个千年不变的,少女梦中的 ?C

    锦 马 超

    --- 这只是一个假说,一个传奇,一个也许永远无法证明的歌德巴赫。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Great!

      似乎还有更早的发现,但是趋向于认为是上马用的辅助器具,而不是奔驰时控马的装备。不过中国骑兵当时进步很快,秦朝后已经开始使用前桥鞍,控制马匹的能力增加很多,看看赵国画像墓砖,那时候的骑兵都是夹着马脖子的,可就惨多了,难怪赵括的骑兵冲不出包围圈。

    • 家园 后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某这篇马超可能引起争论,已经有个朋友讲你这是崇洋媚外.如果把它称为崇洋媚外的朋友希望你能够再读一遍。这是一篇关于中西方交流的历史短文,应该是象谈西方人喝咖啡而我们喝茶一样,没有褒贬。

      古代西方军事对中国的影响一般不大,因为中国自身的强大对边疆就是一种巨大的内向压力,中间还隔着一个剽悍善战的少数游牧民族地区。在当时中西方交往中,中国对西欧的影响远胜对方,因此,象马超军团这样的逆向才有历史的巨大吸引力。相对来说,中国 吸取游牧民族地区的影响更大,比如汉武帝的养马政策。西方要超越这个地区影响中原几乎不可能。只有在东汉末年的特殊环境下,像马超军团这样的特例才会出现。

      原因是经过多次从西向东的军事行动,包括董卓,李郭,甚至马氏军队的初次东征,西部军事力量出现真空,当时的少数民族力量不足以深入凉州,才有更西部的力量前来填充。西域的绿洲国家 与西方的城邦无论在地理还是政治情况上都有相似,是西方军事思想的存在空间,否则罗马军团到马超时代,还有百多年历史,早就会损失殆尽了。马超军团,实际就是在东汉末年的特殊时代,西方的影响才能得到一个历史的夹缝,闪烁一下.

      现在的疑问,主要是对于犁轩古城的疑问,有人认为该城位于碎叶水上游(咸海一带 ),这样它对于中国的影响就极为微弱了,而甘肃的所谓犁轩旧城,有意见认为它只是一 个古代丝绸之路的中转站,出土的文物是货物堆栈。不过某个人不太相信,因为那个时候 中国的影响力似乎还无法到达阿姆河流域,而且您会相信有人扛着罗马将军法场的徽标辗 转千里到中国来做生意吗?

      关于马超,此人被称为锦马超是小说家的发挥,但他的确在西羌之中有英武之名,因他为人善战,能与士卒同甘共苦,出阵总是“银铠高髦”,远远看去十分醒目。 但也有一种说法,描述马超“面如活蟹”(元代戏曲),如果是真的,这个形象和日晒大概有关系,想想螃蟹的颜色,马超迷要很伤心吧。

      马超和曹军交战,从战略战术上最后都是失败,其原因有二,

      第一,这个战法不适合中国,因为双方产生的 地理条件不同。如果罗马人生在中国,他们也不会去研究军阵。同样,中国的智谋型军队 ,数量建军也不适合罗马,因为他们没有那样的人口,双方的哲学思想也南辕北辙。所以,罗马军阵的影响在中国没有传到后世。

      第二,中国军队的建军思想是智谋型建军,其精髓就是有一个优秀的统帅,就得到了一半胜利,而曹操又是中国军事家的翘楚,对马超军团的弱点洞若观火。他初期的失利,和拳击手突然碰到蒙古摔跤运动员一样,属于措手不及。

      马超军团影响的消失有一点把孩子和脏水一起泼掉的可惜。罗马和中国一样,属于农耕地 带,同样面临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因此在建军上有一致的基础。如果能够更多吸取其长处,应该有很多好处。比如,中国元朝就开始使用火炮,到了明清反而被西方入侵,其原因就是不重视发展技术型军队,认为这是细枝末节,将帅一心,运筹帷幄才是正理。实际上武器也很重要. 而且,后来的中国军队因为身体条件,采用了以数量代替质量的方法对付北方少数民族,造成军队臃肿而效率低 下。

      那么您可能问,马超的军团等同于罗马军团吗? 某以为,根本不等同. 马超部队只是当时中 国人眼里的西化军团,它应该只是受到了较强的西方影响,而从西方看,他当然还属于东方军队。

      [完]

      • 后记
        家园 问个小问题?

        马超“面如活蟹”?活蟹是青色的呀!蒸熟的蟹才是红的。

      • 后记
        家园 精彩!

        说到战争理论、战略文化、军事经验,汉民族优势是明显的,从战国时代就有几十万众的连年征战,而西方在十八世纪前连十万以上的军队作战都屈指可数。

    • 家园 八.大地飞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言归正传,蜀汉后期的军队留下了马超军团深重的影响,在它的身上甚至还依稀可辨罗马军队的影子.当时,曹魏的军队是以骑兵为主的纵横驰骋之辈,作战经验丰富,机动力强;孙吴的军队以水军为核心,依托长江与曹魏抗衡,都具有自己的特色.

      而蜀汉军队呢,则是一支中国历史上很少见的技术型军队.可以说,曹军和蜀军的对比,有点象冷战时苏军和美军的对 比.在刘备东征失利之后军队精锐尽失,重要将领严重缺乏,怎样重建军队是诸葛亮的巨大困难.实际上,诸葛亮的早期生涯主要是从事政治经济活动,对于军事并非专长,但是他长于思考,面对蜀汉战士个人素质与曹魏军队的差距,蜀汉唯一幸存下来,而又有和曹军作战不错战绩的马超军团就自然成了他参考的对象.

      古罗马式的严格军规和奖惩制度,也和诸葛亮 的法家思想不谋而合.所以蜀汉基本是采用了马超军团现成的建军思想,而针对蜀汉的特色 进行了改造.

      首先,蜀军吸收了马超军的特长,

      第一,重视纪律和正规化的军事规章,包括奖惩,等级等,这 较多保留了古罗马军团的特色,而中国军队在纪律上更多的依靠主帅的督促和威严.所以才 有诸葛亮出祁山时"戎阵整肃"三郡望风而降的效果.古称诸葛善于治戎,当是指此;

      第二,重视技术兵器的使用,而不单独依赖军人的勇猛.蜀军在武器制造上面下了很大功夫,摧山弩, 浦元刀,孔明灯,后来到晋朝将领之间还以诸葛时代的筒袖铠做为珍贵的礼物,因为它能够挡住飞箭,其他朝代的军队很少有如此重视技术兵器的,大多是谋略型的军队。

      第三,重视步兵 和阵战,这也和蜀汉没有良好的马匹有关,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所谓九宫八卦阵,实际上是后人的创造,真正对魏军构成严重威胁的诸葛战阵,我推测和罗马军阵,就是所谓的鱼鳞阵有 密不可分的关系.可惜,这是没有佐证的.

      但是从蜀汉的军令看,面对魏军袭击,第一个动作就是结阵,蜀军即使被围,也是结阵而斗,很难消灭,这让我想到斯巴达克斯突破克拉苏的防线时,罗马军的反应:"他们立刻结成无数个圆形的,三角形的集阵,竭力抵挡着角斗士的骑兵的砍杀".

      其次,针对马超军团的弱点进行了若干改进.

      第一是以硬弩代替标枪,对于瘦小的川军来说, 标枪即难以使用又不便携带,射程也有限,而弩则兼有标枪和弓箭的优点,因为使用机械力 并能够瞄准,它的杀伤力远远大于普通弓箭,当魏军骑兵扑向蜀军的时候,迎接他们的总是飞蝗一般的羽箭!著名的魏将张颌就是丧生弩箭之下,他负伤的时候还无法相信有如此凶猛的箭矢.而魏军在打败马超之后反而不再发展弩箭,大概和沉重的弩箭与骑兵不相容有关吧 ;

      第二是以车辆代替斯巴达盾牌,蜀军遇到袭击的时候是以车辆结成外围,所谓西羌的铁笼 车其实正是蜀军的真实写照.车,掩护的能力更大,同时功能也更多样,可以担负运输的任务 ,还加强了机动能力.从史书上看魏军面对象移动长城一样的蜀军,真是一筹莫展.罗马军阵 在依托阵地进行防御中的优点发挥得淋漓尽致.所以,蜀军在攻击上多是正面推进辅以骑兵 袭击,而退却中总是从容退去,让魏军无机可乘.在街亭之战中诸葛亮要求马谡要"当道下寨 ",因为这样在寨前摆开类似罗马军阵的蜀军可以说无法击败.马谡只看到双方军队数量相 差不大(指张颌的前锋),但是没想到他的兵不是训练来打快速冲击的,所以即使占了地利, 也打不过魏军的骑兵.

      看三国,蜀汉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 用计.不但诸葛亮用计,还有张飞,关羽,等等.不过, 如果回归历史,就会发现,蜀汉前期的计策,比如黄忠定军山,张飞长板桥都确有其事,后期 诸葛亮的计策,则多是为了烘托诸葛的智慧,虚构居多,比如诸葛装神,空城计.

      其实,蜀汉前期这些精彩妙计下面掩饰的是军事方面的软弱,从徐州时代起,刘备军在硬碰硬的战斗中就 很少能够取胜.但是蜀汉后期经过诸葛重建的军队和魏国对阵,经常以劣势兵力把魏军堵在营里打的不敢出来.其战斗力可见一斑.

      但是,蜀军也同样继承了马超军团的缺点,比如攻坚能力不强,这在陈仓之战中有所表现,后期司马懿一躲进营寨蜀军就没办法也是例子.

      再比如对后勤依赖严重,这是技术型军队的通病,后勤一旦出问题,就无法完成作战,对比蒙古兵喝马奶子就能纵横天下,缺点就太明显了 .

      马超军团最后的闪光,是马岱在后退中突袭斩杀陈造的战斗,在鱼鳞阵交替的掩护下,蜀军从容后撤,追击的魏军精骑在没有能够使用他们的马刀时就被射杀的尸横遍野,少数冲进蜀 军阵内的魏军立即被有组织的围困,绞杀,待魏军阵容少乱,井然有序的退却军中突然杀出 一支轻骑,直取对方指挥部,一阵风般斩杀对方主将后一击即回...一个典型的罗马式退却 反击战例.

    • 家园 七.孟起入川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入川以后的马超军团似乎并不是特别出彩.

      但是听孙恭恂教授一席谈,其实马超军团对于蜀汉军队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至少这是一种可以探讨的观点.

      先说一个题外话,就是马超是否受蜀汉的信任和重用.事实上马超在刘备属下,是比较得到 重视的.他的贡献不在北方,而在西陲,蜀汉立国以来东南北三个方面不断爆发战争,西部却一直保持和平而友好的氛围,这就是马超和他的军团的功绩.要知道那些青藏草原上的半开化部落,从来不是友善和爱好和平的,而且他们对于富庶的西川坝子,正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没有马超这位"神威天将军"和他死后军团的余威,蜀汉在西部安得如此从容? 这种局面一直到蜀汉拥有了另外一位在西方富有威望的将领--姜维才得到改变,那时,随着马岱的去世,马家的军团也完成了与蜀汉中央部队的融合.

      马超的威望,一方面是家族的传统,另一方面,西方的少数民族在川西丘陵地带和马超交战,也毫无取胜的希望.

      有很多人提到对马超反复无常的担心,汉朝的统治方法, 所谓王霸间杂,对马超这样的封疆大吏,累世公侯有一套特殊的管理方法,就是"羁羁",意思 是不给您犯罪的机会,我们就能做好君臣.给马超的责任恰到好处,又对国家没有威胁.

      汉的君王之术认为用个人感情决定信任是君王的大忌,忠不忠是在变化的.有人问,为什么刘备出征东吴不带上魏延马超?是不是不信任? 后方空虚,这二位一个防备西陲,一个拱卫汉中,(诸葛亮则是蜀汉的后勤部长,赵云是战略预备队,)谁也动不得,把家都交给你们了,这是最大的信任.

      刘备和诸葛亮善于用人,连刘巴那样明说要投曹操的都能容,对马超的运用自然更是蜀汉的重要棋子.从战略上说,蜀汉为马超设计的未来是凉州,诸葛亮出师北伐前去哭马孟起并非多事,此时北伐主要目的就是夺取雍凉,以凉州,益州两州的实力为后盾来图谋进取中原(荆州失去后对隆中对的修正),没有了这位身经百战又熟悉西部情况的名将,孔明大概有痛失一臂的感觉.毕竟,马超的所谓反复,都是以保护自己为基础的,和吕布的有奶就是娘不完全是一回事.

    • 家园 六.一加一小于二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曹操和马超作战,不怕对手人多,你再多还能多过我去?可怕的是马军精锐核心部队的战斗力.这种战斗力有很大部分来源于它的纪律性和分工明确的职业士兵, -- 这是马氏集团横行西凉多年的结晶。这也是罗马军团能够战胜许多勇敢而又熟悉武器的民族之根本原因.马超的援军,基本都是羌胡等与马超结盟的少数民族武装,虽然勇敢(“果于触突,以战死为吉利。”)但是战法与马超的正规军南辕北辙.

      罗马对同盟军有相当谨慎的认识,认为由于语言,战斗方法等的差异,对同盟军的作用不能给以过高估计.为此,古罗马军队专门设有同盟军营地(营区的东南),供其驻扎,不得与正规部队混合.而马超显然没有这种经验,他的同盟军真正是"亲如一家",而且首先要补充战斗中受到损失的军团.这些豪迈勇敢,但是对战斗方法,专业武器都不熟悉又缺乏战斗纪律的战士是无法很快融合进严格的军阵中的,其结果就是军阵丧失了原有的协调,战斗力反而下降.中国传统军事思想的"人多力量大"和斯巴达式的精兵政策是一个解不开的死结. 马超的增兵,实际无补于对于曹操的军事劣势,反而为曹操消灭马超军团创造了破绽和条件.

      曹操作为一个出色的军事家,他的笑恐怕不只是为了省却长途跋涉.对于援军的态度,也反映了马超在军事素养上还是逊曹操一筹.

      总结一下,马超的失利原因主要是:攻坚能力弱,后勤压力大,机动不足,退却中战术落后,缺 乏远程武器,战斗过程中部队质量下降,曹军战斗力超出预料,而且曹军有一个出色的统帅.

    • 家园 五.天才军事家曹操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帕提亚大败克拉苏也是用弓箭,但他们使用的是有名的斯基泰弓,中国人根本用不了,这 种弓尺寸不大,但弓弦崩的极紧,有近距离射穿一头野牛的记录,开这样的硬弓是中原兵士体质所无法承受的.面对马超,曹军的应对思想和帕提亚人一样,就是用远射程武器对付移动迟缓的对手,但采用的武器主要是弩,这种高超的技术是怕提亚人无法掌握的.而射击更准,更远,更有穿透力.但弩箭比较笨重,所以一般都是依据工事使用.

      看到曹操为什么对无法筑城那么焦急了吗?他的兵扛着弩在野地里是打不过马超的.一旦曹操有了冰水筑城的绝招,马超就再也无法赶走他了.

      西凉军队的优点在于依城野战,攻坚就不在行.古罗马军队攻坚采用的是笨重的月牙形破城椎,即便在罗马军中也只有森布里或日耳曼的大力士才能使用,马超军中哪里去找日耳曼人? 而中国的筑城技术和防守技巧远胜欧洲,那时欧洲的城池如加普亚,城墙的厚度比北京大户人家的院墙好不了多少. 具体到马超和曹操的对决,曹操采用的是消耗战术.

      西凉马氏军队和如果类似罗马军,对后勤依赖一定很重,比如标枪射出去就不能再用了(枪头会折断以免对手拾起来反击),步兵也不方便象骑兵那样到周围劫掠.另外还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退却中如果是有秩序的 缓缓后退,依靠相互掩护很难击破,如果是溃败,就会一败不可收拾.马超军引以为豪的斯巴达式盾牌,快速撤退的时候无法带走,只有丢弃.(斯巴达的谚语:带着我的盾凯旋或者躺在它上面回来.既表示尚武精神,也极言盾牌之巨大),没有了盾牌,机动性又差,只有被包饺子了.这就是马超一仗大败后被曹操紧紧追击,最后只剩几十骑的原因.

      某在开始写马超的时候,有位朋友请某从马腾讲起,实话说某对马腾的治军没有研究过,只能假定他和马超在军事上是继承的关系.(不过马腾是混血,我发现中国历史上的混血儿总是比较容易接受外来事物,比如唐太宗,那么西凉军队的罗马化是否从马腾开始的呢?商榷.)曹操大概参考了马腾进击李郭之战的经验, 当时李郭的战术就很对头,不和你打,反正你攻城能力弱,消耗又大,撤退的时候用骑兵猛攻歼灭你,这都是抓住了马家军的弱点.

      称呼曹操天才军事家是不过分的,另外一个例子就是听到马超增兵他的哈哈大笑.这就要涉及马超军团的另一个缺点.

    • 家园 四.没有地中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谈马超军团的覆灭,真有英雄末路的感慨.一般评述马超对曹操未占上风,这是事实, 但想想假如现在甘肃省和全国对抗,打个平手这战斗力谁强也就很容易评价了.马超军团的消失也使西方军事思想对中国的第一次影响几乎殆尽.虽然,在十六国时代,沮渠蒙逊和苻登也曾经延续了它的尾声和辉煌,但是时代变迁,罗马军阵在那个时代,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已经日薄西山了.

      古罗马的军阵是欧洲特殊地理和人文环境下的产物,在欧洲大地, 它几乎战无不胜,而在中国这个完全不同的战场下,它的弱点也就暴露无遗.且比较一下欧洲和东亚腹地之不同.欧洲并非一片开阔的平原,它的主要地貌是丘陵,河流和道路镶嵌其间,即便是平原地带,也存在大片的森林,这样的地理,对骑兵的机动有相当大的限制(记得<角斗士>片中墨西提斯一一剑砍在树上的镜头),战斗主要是在城池之下或道路要冲发生, 事实上它的地理和当时中国的西安一带是比较相似的.所谓八水绕长安,而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和切割也刚刚开始.

      不过中国的大部分战场,并不适合这样的军团,潼关以东和以北是大片的平原和草原,在这个中国主要的边防地带,宽阔的战线使机动成为重要的要求,道路并不规范,河流稀少,辽阔而没有遮蔽的戈壁,草原是战斗的主要场所,这正是骑兵驰骋的良好地域,要想歼灭少数民族的骑兵,也就是汉民族的主要敌人,必须比敌人更快,更早的发现敌人,并能更快的集中优势兵力(汉族军队在个人战斗能力上逊于游牧民族),这是汉朝从征伐匈奴中得到的建军经验.

      古罗马军队的机动性是非常出色的.但这是以其背靠地中海为背景的,古罗马的大规模军队调动每每通过海上实现,比如征服迦太基,屋大维-安东尼之战等等. 罗马步兵的机动,标准是一天40英里,对比曹操追击刘备一昼夜行军500华里,这个区别就太大了.马超背后可没有这样的一个巨大的内湖,因此无法弥补其机动力不足的缺点.这也 就此决定了马超军团的军事模式难以在中国军事思想中产生重要影响.南方,是险峻的汉中,益州等秦垅山岳地带,也是渭水之战后到投靠蜀汉前马超军团转战的主要地域,这些地区, 道路崎岖,地理复杂,作战时马超军根本无法展开所谓鱼鳞阵式的罗马军阵.这些让它的战 斗力大打折扣.

      马超军和罗马军面临的对手也不同,曹魏骑兵和欧洲骑兵最大的不同在哪里?

      第一,曹军纪律性很强,而欧洲的蛮族骑兵,我的理解,大概就和乌丸骑兵差不多,遇到正规的军就难抵挡 ;

      第二,孙恭恂教授认为当时曹军已经装备了马蹬,别小瞧这个小玩意儿,西方的骑兵当时可 都是骑在光背马上的,稍微一撞就会掉下来,所以只能打奇袭.中国出土马蹬最早的是西晋, 制式已相当完备.考虑到西晋仅延续了28年,虽然没有有力的出土文物,三国时期已经使用马蹬似乎是可以商榷的.再提曹军一日一夜追击500里,如果没有马蹬,大概这些骑兵半路上就全都掉下来,也不用打了 .马蹬的使用使骑兵控马和战斗能力大幅提高,古罗马军阵中仅仅把骑兵作为步兵的补充, 这实际上已经落后.曹军的武器与欧洲军队也不一样,在对抗西凉军队初期失利的情况下, 曹军中的意见是虽然马超的标枪厉害,但也不难对付,就是采用"强弓硬弩".这里的关键是 -- 弩!

      • 家园 汉族军队在个人战斗能力上逊于游牧民族

        这一点好象在汉朝,不是很确切把?东汉时,汉军对西域听说是一个打五个,不及也是一个打3个啊。偶听说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