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党史专刊(22)-怀仁堂事件前后 -- 温相

共:💬34 🌺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党史专刊(22)-怀仁堂事件前后

    发生在1976年10.6日的怀仁堂事件是影响中国当代命运的

    一件大事,正是因为及时的逮捕了江青一伙,才使得其后

    的政治航行出现了几乎是天翻地覆的变化,在这篇专刊里面我们无意于纠缠一些细节和重复这件事的原委,而是着重描述一下毛泽东、邓小平、华国锋、叶剑英等政治人物

    在这场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或者说所起的作用的来龙去脉

    ,特别是对毛泽东关于选定接班人的各种版本的探究。

    1.联络员。

    毛泽东选定联络员本身就是对邓小平的不信任的开始,而

    联络员制度是党史上破天荒的举动,如果一定要比较的话

    ,大抵和当年李德的味道差不多,而李德也不过是顾问,

    远没有毛远新那样口含天宪来的威风。像叶剑英、谭震林

    、王震等人在晚年的回忆中尽管多方为毛泽东的错误遮掩

    ,但是,唯独对这个所谓的联络员都不以为然。毕竟,共产党是政治集团而非封建皇族。毛泽东通过联络员直接掌握政治局比之文革之初更进一步的高度控制党内,此时因为自从风庆轮以来的种种事件的积累,毛泽东自认邓小平

    对待文革是“心中有气、嘴上不服。”而叶剑英则是开始

    代替周恩来成为邓小平幕后的军师,特别是叶剑英自1975年之后代掌兵权以后,军队的事情几乎不容张春桥、纪登奎插手。叶剑英说过:“秀才典兵并非国家之福。”成为

    张春桥后来告御状的主要理由,而张春桥之所以在北京捞不到足够的军权,转而开始抓所谓的上海经验。至于毛远新上来之后,秉承毛泽东、江青的意图开始逐步挑战邓小平的权威,并且在背后煽风点火。策动谢静宜和迟群等人

    在基层布置反邓的具体步骤。当然,这个时期毛泽东对于

    邓小平还是观察,他给毛远新交待的任务是“历史和现实

    结合起来看待小平同志,既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经验主义。”

    2.换马。

    天安门事件以后,毛泽东决定赶走邓小平,他的指示很简

    洁:“性质变了,据此赶出去(赶出政治局)。”政治局

    在开会研究邓小平的问题时,毛泽东亲自部署:“叶不找

    ,先念不找,苏振华不找。”实际上是在非常不正常的情况下通过了决议,自然即使找了这几位,也会通过决议的

    ,毛泽东亲自提议华国锋出掌中央的党务工作和国务院的

    工作,但是,华国锋毕竟只是一个牌位,所以,接下来,

    毛泽东和以往一样做了几个相关的辅助性工作,下了几步

    重要的棋。第一,撤换叶剑英,以“死了张屠夫,不吃混

    毛猪”为名,请叶剑英养病。代之以陈锡联,陈锡联是毛远新在辽宁时期的搭档,而且,陈锡联在四五事件中立有

    告密的大功,(此事后来经聂荣臻揭发,陈锡联作出检讨

    ,在十一届五中全会上公布)因而,毛泽东说:“陈锡联政治思想强,和富治差不多。”第二,张春桥复出掌管军队政治工作,此前,张尽管是总政治部主任,但是,长期

    受制于叶剑英,所以,并没有具体的实权,此次,张在短短的半年之中调整总政领导班子。实行用所谓的“毛泽东

    思想”武装军队的头脑。第三,提拔纪登奎、吴德分李先念的财政权和行政权,毛泽东最初的考虑就是准备让张春桥、纪登奎掌握国务院实际的大权,争奈众议不和作罢。

    这一次,则不再犹豫,吴德的身份比照当年彭真兼任北京部队的党委第一书记。第四,批准王洪文直接掌握民兵总指挥部的具体调动权。据有关资料表明,北京市当时可以

    调动的民兵在3.5万人左右,这是一支非常可观的武装力量。第五,赋予姚文元正式出任意识形态领域的副手,地位等同于原来的李先念。毛泽东甚至考虑过调任许世友进京担任北京军区司令员,后来因为有人反对而作罢。从毛泽东的种种安排表明,毛泽东给文革作为重要遗产定义的

    目的极其明显,他就是要通过政权交接的稳固来保证他这一目的的兑现。所以,毛泽东虽然出于个人内心的一些复杂的历史因素和“感情”没有最后把邓小平开除党籍和进一步处理,但是,剥夺了邓小平再度干政的自由和基础也是不争的事实。

    3.力量对比。

    四人帮当时的势力是不容低估的,这也是叶剑英、汪东兴

    为什么极力建议华国锋采取突击的手段的原因所在。首先

    ,王洪文、张春桥控制下的中央委员会中42.5%的中委和

    候补中委是他们嫡系,其他人中还有约有25%左右的是文革的既得利益者。在政治局当中,除了叶剑英、李先念等

    少数人以外,其他都是坚定的毛泽东的“无产阶级专政下

    的继续革命论”的忠实追随者。其实,就是李先念本人,

    也从不公开对抗四人帮,相反,还在某些事件上主动迎合

    四人帮的意见,以致于后来怀仁堂事件之后的政治局会议上,李先念强烈要求叶剑英为他做证,证明他是一直反对

    四人帮的。其次,国务院系统中,张春桥、纪登奎的实力

    也是比较雄厚的,纪登奎虽然和张春桥的关系谈不上像姚文元之于张那样,但是,他紧紧追随四人帮的例子比比皆是。此外,新近提拔的陈永贵、孙健等人无一不是文革的

    产物。最关键的就是武装力量的对比,在这一方面,华国锋、叶剑英也不占很大优势,北京民兵总指挥部总指挥马小六是王洪文的死党,公安部负责实际工作的副部长祝家

    耀也是四人帮的死党,而北京市公安局局长刘传新是他们

    一手提拔的亲信。京畿部队的实际负责人二吴(吴德、吴忠)都是四五事件中的主谋人物之一,特别是吴忠,后来

    在徐海涛事件中暴露以致于从前线秘密被召回,被专案调查长达两年之久。总政保卫部长徐海涛是张春桥从上海调来的唯一的一位现役军人,他自一个普通的师政委到副兵团级别,对张感激涕零,后来竟然杀身相报。离北京最近

    的沈阳部队的实际控制者是陈锡联和毛远新。李德生是在

    其位而不谋其政。特别是陈锡联主持军委日常工作以后。

    这样一来,游离于四人帮之外的只有汪东兴的中央警卫团

    ,但是,中央警卫团部分人马还有康生的前秘书李鑫的底子,所以,直接服从于汪东兴的其实只有张耀祠所属的不足千人的武装。至于杨德中一直是侧身事外的。

    4.毛泽东的本意。

    通过上述事实的回顾,我们不难看出,毛泽东虽然提议华国锋接任中央领导人的基本职务,但是,他还继续保持了

    以往权力制衡的机制,而且,华国锋其人本身就是文革的

    受益者,所以,他后来一直坚持三年不改初衷和两个凡是

    并不是偶然的,他和纪登奎、吴德、汪东兴、陈锡联等人

    走到一起也不是偶然的。而在毛泽东的具体步骤中,我们也不难看出他保护四人帮的地位的良苦用心。在毛泽东看来只要华国锋在台上,四人帮还将保持原有的地位。这点

    不仅毛泽东本人深信不疑,包括四人帮在内也是一直这样认为的。毛泽东多次提醒江青尊重华国锋、注意宣传华国锋的目的也在于此。然而,一贯恃宠而骄的佞幸集团没有

    把伟大领袖留给他们最后的政治宝贵遗言放在心中,正是

    他们自己错误的把华国锋当作敌人来步步紧逼,使得华国锋终于决定站到叶剑英这一边来,从而彻底改变了毛泽东

    的原意。即使是这样,在四人帮最初被捕的时候,华国锋

    还是主张网开一面。只是后来连他自己本人也不能自专的时候,才出现了后来的局面。不论怎样说,华国锋只要继续当权,文革的这个事情可能就是做成了铁案。所以,华国锋的垮台才正式宣布了文革的全面的破产,而这已经延续了十四年。

    • 家园 看到这个老贴被顶了上来,挺伤感的

      欲说还休,欲说还休,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家园 实在是篇值得一读的文章
    • 家园 历史正在重演

      感谢温相好文章。

      四人帮的力量的确很大, 当年的成都军区司令就给江青写过效忠信(为此执笔的秘书自杀了), 只是四人帮名声实在太臭,这些力量不敢公开斗争, 当了骑墙派。 邓挑起越战就是要用一场战争来清算军队,名正言顺地换人。

      历史正在重演。 不过这次我希望胡温千万不要太早收拾“新四人帮”。

      只要江集团再多存在五年, 中国就再也走不回去了。 我一直觉得李朱才是最可怕的走回头路的人, 特别是朱, 不可救药的计划经济脑子。

      江的人全是骑墙派,中看不中用, 军队不可能听他的。军队的感情都是打出来的, 一个上海小瘪三,从来都投机取巧, 那有什么山头。 如果江逼宫太甚, 老家伙借胡温的名义动手,免不了以后还要继续帮助年轻的同志。 胡温就是当年华国锋的下场。

      邓公当年改革开放是迫不得已,希望胡温也会迫不得已地搞民主,只有那样共党才能免于个人被清算。

    • 家园 顶温相好文!
    • 家园 这个贴子的内容很棒

      为什么说很棒呢?这可不是客气,因为看完之后很有回味。它揭示了毛的相当深度的心理活动和政治手段。好在没有把毛当成一个自我否定的人物,也没有把他当成一个一意孤行的人,而显示了他万花筒般的个性。

      毛是中国现代史上最出色的政治大师,在安排继承人问题上确实有他深刻的考虑。他的后半生,实际不是一个成功的治国者,大跃进,庐山,文革,天安门事件,他一直在探索一条捷径,却一直没有走通,所以他很明白自己容易遭到鞭尸。

      然而,他又是一个执著的领袖,即便失败也不能改变他的信念。他在困难面前可以做战术上的退却,比如大跃进后的退居二线,和文革进入混乱后的启用邓小平。而一旦形势好转,他又要继续进行自己的实验,他相信自己找到的一大二公可以带给中国光明的前途,而自己只是走了弯路,作了“第一个吃螃蟹的”,吃的方法不太对,但螃蟹肯定是可以吃的。

      战略上,他从来都是以退为进。

      即便死亡,也不能改变他的信念。

      然而,运去英雄不自由。1976年的毛,在实力上处在非常相当困难的情况。站在右边的叶剑英,陈云等等只忠诚于毛个人,但是不忠于他的路线,站在左边的林彪被他自己赶下去了,已经不复存在。他的身边只有江青和张春桥一批人会执行他的意愿。然而,这些人是他为了制造炮弹而抛出来的,只有破坏能力,没有建设能力。

      然而毛内心里还是希望他们能够出掌权力,因为在他看来,这些人才是“革命者”,而他昔日的战友已经堕落或者保守。

      但是他们已经成了千夫所指,国家体制已经到了崩溃边缘,这些人又没有毛的手段和耐心,骄横跋扈,气焰嚣张,让他们上台,是顶风逆上,只会让自己的列车彻底出轨,他知道这些人绝对控制不了局势,就像今天的纨绔子弟,交给他金钥匙,都不会开金库的。他屡次训斥江青的跋扈,要求她搞好团结,就是希望她从一根打人的棒子向一个政治家转化。但是江青的本身素质和品质怎么能做到呢?!毛的话现在看来句句点在了江青的要害上,真是爱之深责之切了。

      于是毛才留下了三驾马车形式的格局,他留下华国锋而不是四人帮接任根本就是保留一个变数,也是一个战术的退却,让他政治上的对手(尽管这些人个人对他都颇为忠诚)失去攻击的目标。他希望自己这个让步能够象以往一样让他的战友们感激涕零,如同参加陈毅外长的追悼会一样,从而良心发现,保护他的列车平安通过这一段险滩。华本身并没有控制全局的能力,给他的权力虽大,就象交给一个孩子大炮和原子弹,面对一群手持菜刀的老家伙,他依然没有办法。他的唯一生存之道就是和暂时被“抛弃”的四人帮集团结合,以毛的正统来对抗“逼宫”,那个时候鹿死谁手,还有一搏。而江取华而代之,也非难事。

      但是他没有想到华会和邓联合,就是想到也没有办法,他恐怕早就料到江青会对华欺凌而不尊重,唯一的指望就是华能够从自己的生存出发,忍受这些。但是华的确不是国家领袖的材料,因此他联合邓的时候,其实就宣布了自己政治生命的终结, -- 没有了极左势力,他的力量根本无法左右局势。

      对一个注定要消失的人,这或许是最好的消失方式吧。

      而我们也许推测的都不可靠,毛是一个政治大家,他心里也会明白在历史车轮面前,政治部署只不过类似螳臂挡车,何况华的能力和视野恐怕也不足以使他精明到希望的地步。邓的胜利和他带领中国走向富强,恐怕是毛预料到的结局 -- 毕竟中国的富强也是他的梦想。而对于必然的失败发动不服输的进攻,正是这位倔强老人的性格。

      他至少知道自己的部署或者引导中国走向富强,或者引导人民继续按照他的路线前进,没有一个是他全部的失败。

      和温相好文。

    • 家园 一点肤浅的意见

      毛的一生,不怕文官,怕武将造反.

      四人帮除了政治短见,恩怨太深外,缺陷是一帮文人小资,没有一个可以扛事,没有武将.这就注定会出问题.毛预见只要百年之后,哪怕有一个老帅或老将在台上,就会颠倒乾坤.搞不好停尸不顾,束甲相攻.所以才作了这样的安排/

      只是毕竟老人们没有全死完或全垮台.

      其实即使华国锋和四人帮关系很好,这样的事最后还会发生的.毛死后,许世友一帮人肯定目中无人.

      到时候,叶,邓即使不在位上,也能呼唤2,3野中将领.

      毛文革中最大的败笔,还是没有削平军中山头.解放军支左其实就是一大妥协.这点毛自己清楚.

      四人帮与华国锋一个毛病,无根基.

    • 家园 【请指正】不好意思,又有了点想法

      我的一点想法基于两个前提:

      1. 毛的政治头脑自始至终清醒

      2. 毛的内心里希望中国富强。

      毛的所作所为给外界造成的印象是华国锋是是接班人,四人帮若知道进退的话,可以自保,邓,叶等人靠边站。但他死后,叶、邓没费什么力气就将四人帮,华国峰赶下了政治舞台,我始终觉得胜利来的过于顺利,故有想法如下:

      1、毛当时已经没有任何政治上的对手,但他的接班人呢?他的所作所为表明他已知道这一点,但他的作为并没有显示出他要为他的接班人扫清政治障碍的决心。中共的历史是一个党内斗争不断的历史,毛也是七大以后才坐稳了第一把交椅。他非常清楚如何清除一个政敌,毛念念不忘自己是如何在当时的政治斗争中幸存的,他也很清楚叶邓的坚韧的政治素质。若他真要保持它的文化大革命不动摇,一定要真正意义上打倒叶,邓等人。我个人认为这种真正意义应表现为:在全党全军内把邓,叶等人搞臭(从肉体上消灭,对他而言是在是太小儿科了)。权力有两种来源,一种是职位,一种是领导人的个人魅力。毛只剥夺了邓叶的职位权力,而保留了他们的个人魅力。难道毛会忘记当年靠着个人魅力就可以将国家主席置于死地的前车之鉴,而留给华国锋这么多的具有个人魅力的持不同政见的潜在对手?我个人觉得这不是毛的疏忽,朱元璋能想得到的,毛一定有过之而无不及。

      2、若毛真要华坐稳江山,他不应该自己进行职务调换,他应放手让华建立自己的班底。他死后,忠于华的人是忠于毛,而非华。作为一个政治上的独裁者,他不可能在活着的时候树立一个能乾刚独断的政治领袖,有刘,林的例子,华也不可能例外。他只有通过清除他接班人潜在的政治对手来树立华,也就是说不是让华出类拔萃,而是让他鹤立鸡群。他并没有这么做。

      3、若毛公开让邓(党政军都有极高威望,叶在党政方面要逊色不少)接班,这等于公开打自己的耳光,他争强好胜的性格是不可能容忍的。

      4、毛应该清楚中国当时的国计民生,如果他放手一搏,清除邓等人,等于斩掉了中国的政治菁华,国家必然陷入动荡之中,若他的身体健康状况良好,他不会在乎,他自认为有能力有决心力挽狂澜,但他会认为华也有这样的能力呢?

      毛选择了邓,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一方面是在自己的健康面前低头,一方面是在国计民生面前低头。选择了邓,也就意味着他自己否定了自己的文革。

      • 家园 毛的内心里希望中国富强。---对于第二点我持保留态度
      • 家园 假如四人帮按照毛泽东的既定方针:

        积极调整和华国锋的关系,力捧华国锋在前面,那么,叶剑英自然也就无从插手,而邓小平以在野的身份何能为也

        ?毛泽东之所以没有进一步的处理邓小平,其主要原因是

        他死前安排的权力制衡的机制几乎没有小平出来的可能。

        但是,四人帮没有领悟毛泽东这一战略决策的高明,把矛头对准华国锋,这就让本来并不和睦的叶剑英、汪东兴同时联手,叶剑英恢复主持军委日常工作也是在华国锋的默许之下,毛泽东死后一个多月中,军委主席是空着的。十月七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上华国锋在叶剑英的提议下才得以出任中央主席和军委主席。而假如是四人帮当年主动提出这个建议,以华国锋的为人,对待四人帮就可想而知了

        。四人帮计不出此也是天下苍生的幸运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