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西人近距离之二 动手能力为何强 -- 浮云

共:💬68 🌺4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西人近距离之六 平等理念入骨髓

      “人是生而平等的。”这是笔者差不多从识字起就记熟的一句话,自认为以此为“指导思想”。一直到在加拿大街头,看到行人随意地和一个乞丐握手,才意识到自己的“平等观念”充满了传统中国读书人居高临下的味道,用现代语言讲“很做秀”。活了半辈子,我一直承认人是分大小高低的。到了加拿大,我学会了人是平等的。

      那是在闹市的一个公交车站,两个西人满脸带笑地聊天,很自然地握了握手,其中一个说:“祝你好运,我要去工作了。”然后举起手里的一次性纸杯,走向下一个人——弄了半天他是乞丐。到处祝福主动握手,是他的乞讨方式。被他握过手的人,既没有满脸厌恶,也没有其他异样神情。

      和乞丐握手,可能是出于信仰,或者是出于心情好,甚至是出于无奈,但更大的可能就是一次随意的真诚握手。在现代管理体制下,企业中的平等更能体现出这种“骨子里的理念”。中国人熟悉的现代企业的严格管理体系,完全源自欧美。加拿大的企业运用的也是这些东西,甚至等级制度更严格。但在加拿大企业,老板和任何员工都是很和蔼友好的,你不会从人的态度和行为上感觉到这种等级——在中国,你在一个单位里,从表情、语调、眼光甚至走路的姿势上可以很容易地看出谁是领导。如果一定要总结在加拿大的企业里管理人员的共性,可以勉强这样归纳:态度和蔼,语言文明,活儿干得最多并且总是出现在最繁忙的岗位上的那几个人。说是勉强,是因为大多数西人员工都表现出这个档次,这和挣多少钱没关系。离开工作场所,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没有区别。加拿大没人给“上级”点烟,没人找各种机会围着“领导”聊天,没人利用各种机会让“核心”开心。

      刚开始打工,自然是拿很低的时薪,但在生产线上遇到了太多的西人。一个老工友和笔者有这样一段对话:“你从那里来?”“中国。”“来加拿大多长时间了?”“六个月。你从那来?来多长时间了?”“英格兰。我来了二十多年了。”当我和工厂签约成为聘用工人时,这老工友还是个从中介拿支票的临时工。笔者和几乎每位刚开始打工的新移民都曾经惊叹过:“真不可理解,怎么他们也挣这么少的钱!”后来还奇怪过,打LABOR工的,有来自香港、台湾这样经济发达地区的移民。差不多在同时,一个刚在生产线上结识的西人工友给我上了一课,她挺随意地问:“你是日本人吗?”

      把中国人误会成日本人,最早听这故事是吉鸿昌的典故,大将军在西方旅行时被人多次误为日本人,愤而制作一块“我是中国人”的牌子挂在胸前。前几年还在国内遇到一位北京名校的教授,大教授很不满于在德国研究机构中工作时总是被误为日本人。如今轮到我(大LABOR?),在生产线上拿着每小时7.25元的时薪,一个西人,问我是不是日本人。很平静地回答:“我是中国人。”这事儿很平常,就像我们从外表上永远分不清德国人法国人英国人一样,一个西人也很难从外表上分清中国人韩国人日本人。

      相对于中国教育体制产生的那些心怀天下的热血儿女,西人的“国际时事知识”要差一些,对西欧北美以外的世界了解要少,生产线上的工人就“更无知一些”。可绝不能认为他们不知道日本是个发达国家。只能说,不止一个拿最低工资的西人,理直气壮地认为:日本人也可以打LABOR,什么人干这活儿都正常。

      对于在加拿大打劳工,我最初视为过渡时期的选择,是不错的人生体验,比那种“沦落天涯”、“受洋罪”的看法比起来,高明不了多少,至多是“不后悔”。和西人长期共事后,我把LABOR当做一种平常的、有尊严的工作。

      当城里人对一身尘土的民工露出鄙视的眼神,公开指出他们是犯罪高发人群时,怎么就没考虑到,任何人都可能成为民工、都可以成为民工?

      有感于在加拿大最初遇到的一切,都是这样富于冲击力,于是就有了“西人近距离”这个提法http://www.duoyuans.com/bbs/viewthread.php?tid=1&extra=page%3D2

      • 家园 我个人以为老哥你跟他们交情还浅,

        没把好恶摆在脸上,也许是礼貌,涵养,也许是虚伪。

        但我的经验表明,西方人等级的观念是刻在骨头里的。他们可以跟乞丐握手,但要他们在一个屋檐下吃饭就难了。嫌贫爱富是人性的一部分,与人种,经济发展水平无关。

        • 家园 嫌贫爱富是人性的一部分

          正如兄弟所说,好恶么,人人都有, 包括你我在内。所谓平等观念深入人心,也就是说能够将这种好恶不摆在脸上,也不摆在行动上,社会的法律和道德规范也能尽量约束人使得大部分人在日常生活中不能随意将这种好恶强加于人,社会的和谐程度增加,这样也就够了。

          人性的自然, 没有几个人愿意和乞丐同在一个屋檐下吃饭,但我要说能够和乞丐握手,不看到乞丐,或者民工这样的人就皱眉头的,我觉得其平等观念就是要比相反做的人要来的高。

          • 家园 说得好

            经常有人说,别看某老外对人特好,但不知道人家心里想啥。

            我的回答,对你很好就完了,你管人家心里想啥,再说,你这么说人家,心里在想啥?

      • 家园 介个不敢同意,俺觉得他们要看是对谁

        说件亲身经历:

        几年前,参加一个政府代表团,乘法航从赞比亚飞巴黎。代表团买的是公务舱票,上了飞机,还没起飞先开饭。乘务长过来,对俺们这一干人说:请你们到经济舱用餐。

        翻译说:为啥?

        乘务长说:其他客人不愿跟中国人一块儿用餐。

        !!!!

        大家都很愤怒:我们是中国政府代表团,我们付了机票!

        乘务长:实在对不起。

        大家都不动,表示抗议。

        于是飞机不起飞,一直延误2个小时。

        我们还是不动,要求应当的权利。

        最后机长过来,给我们鞠躬、道歉,还是要求我们去经济舱用餐:按头等舱标准提供饮食!

        最后,在起飞时间延误3个小时的情况下,团长动员大家:我们让一步吧。

        那顿饭是在经济舱吃的,饭后再回公务舱就座。

        在戴高乐机场入关处,法国关员居然问:你们到巴黎来干吗?

        翻译说:我们不是来巴黎,我们是到中国大使馆做客!

        在巴黎,全体团员一致要求:坐中国民航回国!

        老拙去中国国航签票,国航经理小姐说:不好意思,你们走那天的公务舱座位已经没有了,要不你们乘法航吧?

        “打死我们也不坐法航了!”

        “那好,我在经济舱给你们每个人三个座位,你们可以躺到了睡,再加上提供头等舱饮食,头等舱的酒水你们随便喝,怎么样?”

        到底还是自己姐妹好啊!

        说他们平等理念入骨髓,老拙不很服气。

        • 家园 呵呵。这组稿子,回复一百次我也愿意

          这是刚抵埠时的观感,时间久了自然不同。

          但感性大于理性,自有其道理。而甘愿把这样一组东西摆在这里,一是坚持他山之石,二呢,做靶子也是种贡献。

          类似内容回复过好多人:)

          至于国人在公众场合的问题,这个讨论很多。同胞对国航,国家派机构人员,特别是外交人员的评价,也有很多了。这里就不谈了。

          走到哪儿我也是中国人,荣辱与共,没得选择。抱什么心态,也是这身份。这可无需讨论,呵呵。

        • 家园 不可以投诉打官司吗?
          • 家园 发达国家那个官司

            谁都可以打——只要你花得起钱。那律师费……

            • 家园 可惜这个有地区性的执业准入 否则兄弟不要钱

              不过标题就说明职业素养不够 不宰就好了 不收钱?拉出去翻过来打 道上大哥说道

      • 家园 六沙发,人只有自己看不起自己,然后才有

        被别人瞧不起。

    • 家园 西人近距离之五 人际关系真简单

      “人际关系是生产力”,这是近年中国国内流传的一句民间公理,可算是对五千年儒家文化社会习俗的一个精确总结。到了加拿大,发现这个社会的人际关系当真简单极了,用一位老移民朋友的话说:“两口子不打架,就没人气你。”

      工厂里,休息和午餐时间,人群很自然按肤色、语言和国籍划分,但积年累月,也看不到“各帮派”之间有什么整体性的冲突,更不会带到工作中什么额外的东西。既然有男有女,就会出现些浪漫色彩,笔者也目睹过管理层人士和普通员工发展成情人的,可这两人的私人关系与日常工作真就井水不犯河水,旁人也熟视无睹。这在中国社会,几乎难以想像。

      西人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于“无知”状态。笔者打工的地方,中国人很少,两三个华人天天坐一起。另有四五个老挝人,天天也自成一帮。一次,一个黑人姑娘和笔者交流一件事情,因语言障碍说不清楚了,她出人意料地一把逮过旁边的老挝人当翻译,弄得对方声明了半天“我不会讲汉语。”在这位可爱的黑姑娘眼中,两个黄皮肤黑眼睛应该能交流,至于这两个人实际上从不往来,她想都没想过!精于观察人际关系的中国人,是不会犯这种“错误”的。中国人进入一个群体,最先注意和了解的,就是谁和谁关系好,每个人都有什么背景。

      西人人际关系为什么简单,需要社会学家做专项研究,笔者在这里只是任意揣测两点。

      首先,西人的人际关系没有附加值。中国人际关系复杂,是因为人际关系意味着权力、金钱、性等种种机遇,随之人际关系又意味着互相保护和资源共享。而在加拿大,工作位置、商业机会、福利保障、安全保障、信息等等都由整个社会体系提供,你想从人际关系中发展出这些来,可能性也不大。任何关系(不仅人际关系)没有附加值时,就会变得非常简单。企业运转有严格规章并得到遵守,女雇员和经理的私人感情与此无关——这事儿听着希奇,可确实发生了。

      其次是基于文明和法制的人与人之间的尊重。笔者很奇怪,西人聊闲天时怎么这么爱谈天气,再多说几句就是谈孩子。孩子这话题正常,生活中心嘛。加拿大四季分明的天气再可爱,也不至于总谈吧?后来慢慢明白了,在高度开放、充分自由的加拿大,人的权利得充分的遵重和解放,除了法律禁止的,你爱怎么样就怎么样,谁也不能惹你。在这个背景下,西人长期处于多文化、多宗教、多党派、多肤色的环境中,连性取向都公开多元化,随意闲聊乱发表看法,很难说触犯了谁的尊严,破坏了和协安静的人际关系,除非因为共同话题坐一起,聊闲天就大谈天气一番。这种对简单人际关系的维护,相当先进。由此想到不少大陆新移民抵加没几年,就专门在同胞中利用一切机会喋喋不休地传教,实在有违加拿大的社会风范。

      需要指出的是,西人人际关际简单淳朴,但友情相助普遍存在。刚到加拿大时,感觉这里的人比较“死性”,很教条。时间长了,又发现西人实际相当灵活,凡事都能商量。这与人际关系无关,前题是法律和规章制度。只要不超出明文规定,凡事都能通融,助人为乐高度普及。

      本文所称的人际关系简单,当然是相对中国而言。曾有同样是新移民的朋友说,在加拿大的企业管理层、商业圈子和政党斗争中,人际关系同样是复杂的。笔者不认为这与本文所认定的简单相冲突,因为在那些层面上,人们每日处理的原本就是“关系”。中国的人际关系则无所不在,从民工群体到市场摊贩,包括虚拟的网络社区,到处是理不清剪还乱的合纵连横,而且始终有人以周旋于其中为最大乐趣。

      至于在加拿大,一个即将被驱逐出境的印度人,一个缺乏证据的“揭发”就让内阁移民部长乌纱无存,属于简单还是复杂,识者自有公论。

      http://www.duoyuans.com/bbs/viewthread.php?tid=8&extra=page%3D2

      • 家园 不同意这样的评价

        在我们系里,就曾有勾心斗角的Professor们,最后是强龙不压地头蛇,走人了事。

        在学生里,给导师打其他学生小报告的也不少,学生之间相互看不上眼,背后说坏话的就更多了。

        中国人不了解西方人的很多勾心斗角的东西,是因为我们不能真正溶入到他们那个圈子里。换句话说,是没有资格和人家勾心斗角而已。

        我相信人的本性都差不多。

        • 家园 高论

          西人真整起你来,更狠更绝。

          我这组文章,一个是刚来时感性大于理性,视野尚窄。再一个,也是坚持他山之石。

          多年后回头看,这组文章颇有问题。正因为如此,更要保留一下。

          • 高论
            家园 那啥

            斗胆建议一下您现在在加国(是吧)已经住了一段时间了吧?不如把您现在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再写一个系列,放在一起,那样不是更有意思?

            • 那啥
              家园 我有话要说,所以我下笔

              不是原话了,应该是巴金的意思。

              但是呢,不同时期情感不同,需求不同。俺是个粗人,写作纯是玩儿,主旋律副配音与我无关,当然还不是为了神圣的职称,也不是为了尊贵的领导,更不考虑魅力无限的市场。不敢说不考虑读者,但也只是为产生共鸣的人写。

              所以这下笔就未免信马游缰了些,也就不敢答应仁兄的任何预约,甚至答应了也可能完全实现不了。

              你要是喜欢看,俺会写下去,但写得是什么,真的保证不了。

              有点对不住您的热情,不过呢,大老远的跑到加拿大来,图份写的自由,原本就是目的。呵呵。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