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分享】大家快来看啊,正宗的上海闲话的网站 -- 无所事事

共:💬21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分享】大家快来看啊,正宗的上海闲话的网站

    外链出处

    这是阿拉第一趟看到正宗厄吴语网站,有点闲话假使勿读出来自家啊有眼看勿懂厄话…

    • 家园 奈么死蟹了

      是吴语,勿一定上海闲话。否则上海闲话看勿懂,密西密西炒咸菜。

    • 家园 狂顶

      顶到希特。

    • 家园 当年离家(若干)千里, 初到上海

      有时心情不好, 空闲时忧郁, 听着一句也不懂的唧唧喳喳的上海话, 不只一次地想过, 如果身在东瀛留学, 也不过如此吧。

    • 家园 格及完结来,看勿懂
    • 家园 【文摘】上海话的历史演变和特点

      一 新旧交杂语言跨越度远

      上海虽然只有七百年的历史,但是松江地区的人类活动却又六千多年的历史,上海的初民从松江移来,加上上海地区历史上语言发展缓慢,原江南地区语言中不少古老的语音、词语一直保留至今。比如上海话里“锯子”读如“盖子”、“五虚六肿”中的“虚”读如“嗨”,这都是中古早期江东方言在今江南的遗留。上海话里的“角落”就是“角”、,“鸡壳落”中的“壳落”就是“壳”,为什么会有两种说法呢?这是上古汉语存在复辅音的证明,即[kl]这个复辅音现还遗留于上海话里,有时读[klo?],有时分成两个音节读作[ko?lo?],有时单辅音化读为[ko?]。上古有[kl]这个复辅音还可在汉字的形声字里找到证据。如“格、胳”的声母现读[k],“络、洛”的声母现读[l]。在老年人的老派语音中,“帮”、“端”的声母不是读[p]、[t]的,而是读一种伴有浓重鼻音的缩气浊音[’b]、[’d],这种缩气音现在浙南庆元、仙居等山区才有,在壮侗语里还有这种音。壮族、侗族人都是古越人即古代百越民族的后裔,百越语音的缩气音作为一种语言底层还长久保留在上海话的主要声母中。这些例子说明上海语音里还保留着很古老的因素。近一点的例子,比如上海话里“龟、贵、鬼”白读都读[?y],读如“举”,不读“桂”;“亏”[?hy](吃亏)读如“区”,又读如“奎”;“柜(柜台)、跪”[?y]都读如“距”;“围(围巾)”[y]读如“雨”,“喂(喂饭)、圩[y]”读如“迂”,不读如“为”、“委”。在乡村有的地方,“归去”(回去)还读如“居去”,“鲑鱼”还读如“举五”,“钟馗”读如“钟具”,这最后几个读音在太湖片吴语区里是保留最老的发音了。但是,语音的快速合并,上海话又是跑在最前面的,如“碗”“暗”不分,“官”、“干”不分;“圆”、“雨”不分,“权”、“具”不分,“出书”与“拆尿”不分,“石头”与“舌头”不分,这些都是上海话里首先发生的,走在其他吴语方言的前头。上海话的入声韵是吴语中保留最全的。在乡下老年人中,“客[kh??k]”、“掐[kh??]”、“刻[kh∧k]”、“渴[kh??]”、“磕[khe?]”、“壳[kh?k]”、“哭[khok]”都不同音,即有七个基本韵,发展到现在城区的青少年,合并到只余下二个了,“客=掐=刻=渴=磕[kh??]、壳=哭[kho?]”。上海话的韵母从19世纪中叶开埠时的62个,归并到20世纪末新派只有32个,就在四代人中完成,这种语音上的跨度也是其他方言中没有发生过的。上海城里语音的内部差异很大,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人说着不同发展层次口音颇不相同的上海话,彼此常常觉察到差异,但也没感到有什么交际障碍。偶然发生理解错误也是有的。如有一个老上海在《新民晚报》上发表一篇文章批评公共汽车上青年售票员把“乌鲁木齐路”叫成“麦琪路”,因为“麦琪路”是原来殖民主义者取的旧路名。其实是他听错了,该售票员叫的是简称“木齐路”(双音节化倾向),那是新派语音[A]、[o]开始接近,[?]向[?](“齐”的声母)合并对结果(齐=琪)。又有一次有人在报上批评越剧青年名演员赵志刚在领奖时说“今天我捞到奖了”,言语不够文明。其实赵志刚是说“我拿到了奖”,“拿”字的读音在年轻人口中已从[nE]演变为[n?],与“捞”字音[/b][l?]相近。那位长者是听错了。现在[n?]倒是恢复了上海话的旧音,1862年麦高温记“拿”的音就是[n?]。老派、新派不管哪一派,在上海都没法成为权威左右别人的说话了。

      二 南北融会语言宽容度高

      上海成为商埠之后,全国各地的移民汇集上海,他们的语言势必对上海话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江浙人多,语言也和上海话相近,对上海话的影响最大。南北语言在上海交汇,在自由的交际中,不少词语在上海生根,融入上海话,使上海话里的同义词特别多。比如表示“合在一起”的副词有“一共、一总、总共、共总、统总、拢共、一共拢总、一齐、一齐辣海、一齐拢总、一齐拉起、一齐勒化、一塌括子、亨八冷打、国落三姆”等,其中“一共”、“总共”来自北方话共同语;“一齐、一齐辣海、一齐拉起、一齐勒化”则出自本土,现在在上海农村还在用,城里多已不说。“拢总、拢共”等多用于浙江籍人;“亨八冷打”来自闽粤语,“国落三姆”来自宁波腔的洋泾浜英语“all sum”,最初的读法是“和路三姆”;“一共拢总”曾在40-60年代的上海很常用,现在说“一共、共总、一共辣海、一塌括子”比较多。

      常用词的多样化是上海话宽容度高的一种表现,它使生活在上海的外地人容易听懂近于家乡话的上海话。再举几个例子:在上海话里,“一定”有“一定、肯定、准定、一准、板、板定、定计、定规”等同义词;“大约”有“大约、大概、作兴、大约莫、大约莫作、大约光景、约莫光景”等;“忽然”有“忽然、突然、突然间、突然之间、忽声能、着生头、着末生头、着生头里、辣末生头”等。又如方位词“后头”有“后头、后底头、后底、后面、后面头、后头起、背后头、屁股头”;“外头”有“外势、外首、外头、外面、外面头、外底头”等。“慢慢地”有“慢慢叫、慢慢能、慢慢介、慢慢能介、慢慢能个”。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上海话渐渐放弃不少自己方言中较土气的常用词,一些吴语中的通用形式取胜,如放弃“户荡”、“场化”而通用“地方”。

      上海方言词中可以包容不少别的方言的用词。比如山东人来上海卖“大饼”,上海话词汇中就加上一个叫“大饼”的词,而且“大”不读“度”音而读如近山东音的“da”。又如苏北人在上海卖“油馓子”,上海人就在自己的语言里加了个“馓”字,读如“散”,苏北人把上海人叫“绞捩棒”的食物称为“脆麻花”,上海人也叫它“脆麻花”,就连“麻花”读音也跟作“mahua”,不读“moho”;广东人卖“鱼生粥”、“云吞面”,“鱼生”一词上海人叫“生鱼”的,原不读正偏式的“鱼生”,“云吞”与“馄饨”本是各地读音不同而形成的不同写法,上海人都把它们照搬来用;在上海的宁波人把“百叶”叫“千张”;把“干菜”叫“菜干”,上海人也拿来就用。上海话可以吸收其他方言的第一级的常用词使用或取代自己的常用词,如吸收宁波话的“阿拉”替代了老上海话的第一人称复数“我伲”,“高头”、“窗门”也大有取代“浪向”、“窗”之势,“老头”、“老太”的连读声调也用了宁波音。不是歧视或排斥、而是可以较随意地吸收来沪移民的生活用语,以至改造自己,这也充分说明上海人说话海纳百川的气魄。

      三 领导标新语言自由度强

      上海市民领导标新的市民意识,造就了充满活力的上海话。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那些年代里,上海经济飞速发展,从国外来的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当时简直是一个出新事物,上海人就造它一个新名词,如“马路、洋房、书局、报馆、影戏院、卡车、三轮车、足球、高尔夫球、俱乐部、博物馆、幼稚园、自来水、雪花膏、橡皮筋、拍纸薄”等等。随着书局报馆的兴起,很多音译或意译的外来词如“沙发、咖啡、啤酒、幽默、细胞”等也都通过在上海创办的书报杂志传播到全国各地进入共同语。民间用语也常常赶时髦,如上海最早通电车,有了“电车”一词,当时都是有轨道,紧接着上海人就把人脸部额上的皱纹叫“电车路”,又把步行称作“十一路电车”。上海自从有了交易所后,从“算盘”上引申扩用开来“开盘”和“收盘”两个词用于交易,定价格就成了定“盘子”、即有“明盘”、“暗盘”之别,于是欺生加码的客盘(对客边人即外地人)和“洋盘”(对外国人)应运而生。再发展,化了冤枉钱的外国人被称为“洋盘”,后来干脆把“外行不识货”、“上当不察觉”的“阿木灵”都叫成“洋盘”。这种灵活造词和用词的发散性思维,不能不说是在上海这个海派社会的氛围里造就的。

      上海文化的另一个特点,是面向海外,中西合璧,兼收并蓄。上海话对于外来词是积极引进的。在20世纪初曾领风气之先,引进了大量的日语词语,又造出了一大批音译词,以至有的类后缀也自外语中来,如“瘪三、红头阿三”的“三”,“小刁码子、三光码子”的“码子(moulds)”。又如称某人“老克拉”,“克拉”是“经典classics”中来的,称“办法、窍门”的“挖而势”是“ways”,还一度产生了闻名全球队“洋泾浜语”。现在在青年中说上海话时夹杂洋话词语的现象也时而可见。这种“拿来主义”的习惯使上海话总是走在新潮里,利于推动社会现代化。

      上海市民使用语词还表现出其不同使用对象的层次性,在同义的词语或语句面前,各说各话而互不干涉,在老百姓中,说话是平等的,没有什么权威的用法,不讲究规范性。有说新的“飞机浪吊大闸蟹——悬空八只脚”,也有说旧的“四金刚腾云——悬空八只脚”。有说“酷”的,也有说“嗲”说“灵”的,传统和新潮并举,俚俗和正规同行。

      中国南北方言在语法上也有许多分歧,这里用那里不用的,在上海话里却可以和平共处。如可以用点头或摇头代替答问道“是非问句”,在汉语里大致有四种形式:1,V吗;2,V不V;3,V不;4,可V(“V”为动词)。在许多比较单纯的方言中,往往只用其中一种来提问。如苏州话只用“可V”式,杭州话、绍兴话只用“V不V”式,宜兴话只用“V不”式,嘉兴话只用“V吗”式。但是,在上海方言中,这四种形式及其混合式都可以自由说。如“侬是学生伐?”“侬是勿是学生?”“侬阿是学生?”“侬是学生勿啦?”及“侬阿是学生伐?”“侬是学生阿是伐?”“侬是学生,是勿是?”甚至英语的反意问句的形式如“侬勿是学生,是伐?”上海人也用。所以到上海来的外地人,不论他是何地人,问的话是哪种形式,在上海都能交际,上海人都听得懂。于是,正像人们在上海搞经济活动很润滑那样,问话也很自由,上海话也在此种纷繁交际的环境下养成了宽大的自由度。

      汉语中一种常用的带兼语形式的“V1+人+物+V2”句子,其语序原来在上海话里只有一至两种表达形式。后来,在各地移民方言的影响下,也变得很自由,只要在语义上不造成歧义,下面六种说法都可以:“买好小菜拨伊吃”、“买拨伊吃好小菜”、“买拨伊好小菜吃”、“买好小菜伊吃”、“好小菜买拨伊吃”、“好小菜买伊吃”。由此可见在上海话中语言的组装能力之强和上海话容纳各地说话习惯的灵活性。

      四 统散并举语言变通度大

      许多上海人现在都会操双语,如又会说上海话,又会所其原家乡话。像有些原籍苏北的上海人在自己的社区里说苏北话,而与别的人或在比较正式的交际场合说上海话。如今,多少上海人都会说普通话。这种根据说话的不同场合或不同对象,可以不断地转换双语或多语的现象,在上海社会交际中已司空见惯。这就为不同语言间的杂交和互相吸收长处形成了一个良性的环境。上海的语言环境能分能合,人们在不同场合中组装着不同层面的上海话。跟祖父母说老派的,跟老朋友说俚俗的,跟年轻新朋友说新潮的,跟老师同事说“正宗规范”的,在会议上说书面化的,跟白领说带洋词语的,跟股民说带行情流行语的,在正式场合、媒体话筒前就说普通话。久住上海的不少上海人说带有许多上海话词语或语音特点的“上海普通话”,如“这部片子好看得来”、“我弄不来的”、“你去不啦”、“这里有个洞洞眼”、“他不大开心,我倒老笃定的”,连公共汽车的报站器中把“车儿拐弯了,请拉住扶手”说成“车辆要转弯,扶手请拉好”。还有什么“体育场调头”、“开门请当心”等都是普通话的上海变体,更别说“zh、ch、sh、r”和“z、c、s、l”不分了;不久前才来上海的外地人又说着刚学到不多的带上海词语的“普通上海话”,如“赶明儿咱们去南京路白相!”但大家都可以听懂可以交流。上海话就在此开放的环境中变革着,变得更有生气,在必要处更简化更公约数化,在一些特别场合又更有区别更细腻,有统一,有分散,形成了一种有丰富层次的社会方言。

    • 家园 上海老克勒要进来试试看噢

      上海话考试 (A卷)

      一、单选题(5 X 6 = 30)

      1. 上海话里的"棺材板"是一种 ________

      A. 家具样式 B. 昆虫 C. 刑具 D. 骂人的话

      2. 上海话里与"曾经沧海难为水"最对应的是 ________

      A. 老吃老骗 B. 老偷老骗 C. 老吃老做 D. 老吃老喝

      3. 上海话里形容"出师不利"的形象化说法为 ________

      A. 头一只蟋蟀就输掉 B. 头一个女朋友就跑掉 C. 头一只炮仗就不响 D. 头一笔买卖就蚀掉

      4. 上海话里形容生气之极的像声词为 ________

      A. 啊噜啊噜 B. 啊兀啊兀 C. 啊咕啊咕 D. 啊扑啊扑

      5. 上海话中,下列哪个短语的含义和其他不同? ________

      A. 台老三 B. 翘辫子 C. 到提篮桥去 D. 到铁板新村去

      6. 上海话中可替代下句中"好歹"一词的像声词是 ________

      "好歹我们也认识这么多年了!"

      A. PaPa B. PangPang C. PaoPao D. PanPan

      7. 上海话中与"金刚钻"相对的是 ________ 。

      A. 阿三头 B. 阿屙卵 C. 阿诈里 D. 阿屈死

      8. "捣浆糊"在旧上海的原意是指 ________ 。

      A. 烹饪中的勾芡 B. 混水摸鱼 C. 蹂躏雏妓 D. 股票交易中跟峰

      9. "四马路的女人"在上海话中指 ________ 。

      A. 蛮横无礼的女人 B. 见过世面的女人 C. 失身柳巷的女人 D. 猥祟卑鄙的女人

      10. 上海话里的"包脚布"常常指一种 ________

      A. 外国进口布料 B. 街头小报 C. 限制你自由的人 D. 面食

      二、多选题(5 X 8 = 40)

      11. 在上海话中,"我受骗了!"可以用 ________ 代替。

      A. 我中刀了! B. 我上伊老当了! C. 我被噱进了! D. 我闷掉了!

      12. 在上海话中,下列 ________ 短语中的"老"没有年华逝去的意思。

      A. 老浜瓜 B. 老甲鱼 C. 老P眼 D. 老鬼 E. 老蟹 F. 老菜皮

      13. 以下短语不是上海人用来嘲讽近视眼的为 ________ 。

      A. 嘎梁 B. 横梁 C. 木梁 D. 书蠹头

      14. 不是"读者文摘"标准沪语发音为 ________

      A. 毒责文责 B. 毒Z[e]文Z[e]

      C. 毒Z[e]文责 D. 毒责文Z[e] 注:[e]为国际音标

      15. 在父亲训斥儿子时,下列哪些说法不能最好地替代北方人所说的"我揍你!"? ________

      A. 我拷侬! B. 我喇一记!

      C. 我打侬! D. 我请侬吃生活!

      16.吴地方言中,表意为"总共"的副词有 ________

      A. 夯拨郎当 B. 半幅郎当

      C. 角落山门 D. 醉打山门

      E. 一塌刮子 F. 一天世界

      17. 上海话中"吃的洋籼米"这句话的下半句不是 ________

      A. 发的糍饭嗲 B. 发的糯米嗲

      C. 发的泡饭嗲 D. 发的烂污面嗲

      E. 发的糖糕嗲 F. 发的油条嗲

      18. 上海话中形容倒楣的短语是 ________

      A. 霉头触到印度国 B. 额角头碰到棺材板

      C. 霉豆腐干 D. 霉头触到哈尔滨

      E. 霉遭星 F. 额角头碰到天花板

      三、是非题(5 X 3 = 15)

      19. 在上海话中"我吃他的干醋"与"我吃他的老酸"不是相同的含义。________

      20. 上海话中"横竖横"的歇后语为"拆牛棚"。________

      21. 上海话中形容诋毁别人的做法为"触bi脚"、形容被老师罚站为"立bi角"、形容亲子遗传为"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掘bi洞"中的"bi"是同一个字。________

      22. 旧上海话中"鸟"的一般发音为"Diao"。________

      四、附加题(30)

      23. 北方人贬低别人,常常呼对方为"丫头养的",意为"小妾所生"。

      上海话中是否有与之对应的口头常用语,试举之。 (30)

      • 家园 上海话考试(B卷)

        一、语音(5 X 6 = 30)

        1. 上海话里通常管"今天"叫 ________

        A. 今日 B. 今夜 C. 今朝 D. 今天

        2. 上海话里通常管"昨天"叫 ________

        A. 昨日 B. 昨夜 C. 昨朝 D. 昨天

        3. 上海话里"你"的读音为 ________

        A. nong B. ou C. yi D. [ne] ([]中为国际音标)

        4. 上海话里"二十二"的读音和上海话中 ________ 相同

        A. 尼石而 B. 而尼 C. 难石而 D. 难尼

        5. 现代上海话中,下列哪个字的发音和其他不同? ________

        A. 鹿 B. 六 C. 陆 D. 露

        6. 同上 _________

        A. 王 B. 望 C. 黄 D. 横

        二、词汇和结构(5 X 8 = 40)

        7. "侬只小赤佬!"其中"痴佬"可以用 ________ 代替。

        A. 垃三 B. 瘪三 C. 猪头三 D. 肮三

        8. "阿拉夜饭吃格是油焖落苏。"落苏就是 ________ 。

        A. 番茄 B. 西红柿 C. 茄子 D. 萝卜

        9. "真倒霉,又被黄牛斩了一刀。"这里,黄牛可能是 ________ 。

        A. 屠夫 B. 黄色的牛 C. 票贩子 D. 穿着黄色牛仔服的人

        10. "辰光不多了,叫部叉头吧!"叉头是指 ________ 。

        A. 出租车 B. 面包车 C. 直升飞机 D. 摩托车

        11. "伊老坍板格。"坍板可以用 ________ 代替。

        A. 丘 B. 洋盘 C. 十三点 D. 贼忒兮兮

        12. 哪句是错误的? ________

        A. 侬阿是搭错了? B. 侬搭错是伐?

        C. 阿搭错啦侬? D. 侬是搭错伐?

        13. 哪种说法不合乎通常用法? ________

        A. 侬当我洋盘啊? B. 侬当我冲头啊?

        C. 侬当我屈死啊? D. 侬当我戆大啊?

        14. "伊拉专门斩洋葱头。"这句话的意思可能是 ________

        A. 他们是加工洋葱的专家。

        B. 他们敲了一个叫洋葱头的人一笔竹杠。

        C. 他们既是洋盘也是冲头。

        D. 她们专骗外国人的钱。

        三、列举题(2 X 5 X 3 = 30)

        15. 列举5个带三的贬义词汇,比如垃三、瘪三。

        16. 列举5个带头的贬义词汇,比如冲头、寿头。

        四、附加题

        17. 考证麻将之"hu"的本字。 (30)

        18. 解释"阿屙卵"的意思和由来。 (50)

        19. 用一句话解释"拉皮条"一词的来由。 (70)

        五、趣味题(不记分)

        20. 你不会拿到满分吧?猜猜满分是多少?(0)

        特别推荐题:

        1、"枉对"这个词的来历________

        A、对对子不是正对,而是硬对、歪对。 B、"枉对"枉字应作"蛮横"解。 C、枉也是歪邪、不正。

        2、"吃药"是真的服药吗?还有另有意思?

        3、"夜壶水"指______。

        A、尿 B、酒 C、水

        4、"钝"是指______。

        A、刀不快了 B、迟钝 C、讽刺挖苦人

        5、"吃力不讨好,阿王炒年糕"

          著名滑稽演员王双庆曾作过风趣的解释,以为是有个叫阿王的光棍,日子过得尴尬,家徒四壁。某日,来了几位小兄弟,阿王不敢怠慢,好不容易从罐头里掏几块年糕,准备做一道重油炒年糕以飨客人。哪知他根本不会做,结果把年糕炒得焦炭似的,难以入口,所以叫做吃力不讨好。此话对否?

        6、"帮帮忙"

          北京老张来上海出差,他觉得上海人客气。若要人让个座递个水嘴里总是一迭声"帮帮忙"。某日,他去商店买大衣,开价500,他还价250,服务小姐开口了:"帮帮忙噢,这是进口全毛的,至少也要400。"老张纳闷:你不同意我的还价,怎么还叫我帮帮忙,什么意思?

        7、"竹笋烤肉"

          是上海一道家常菜,颇受人欢迎。但是小明一听爸爸要请他吃"竹笋烤肉"就小脸发白,十分恐惧,为什么?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