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就本次朝鲜危机中国损益评估(陆续更新) -- 葡萄

共:💬34 🌺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就本次朝鲜危机中国损益评估(陆续更新)

    del

    • 家园 【文摘】美欧专家电视会议:不联合对付中国崛起

      del

    • 家园 【文摘】印度学者:中日印三角关系将决定亚洲的未来

      del

    • 家园 【文摘】境外资金大量投资地产导致外债高企,外管局主动调控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刘兆琼 上海报道

        在控制外债飞速增长的措施上,外管局将改变一筹莫展的被动困局:包括扩大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区间的一系列“经济化手段”正在酝酿中。

        这是外管局第一次运用非行政手段对外债增速进行主动调控,并可能改变因人民币缓慢升值带来的外债飙升局面。

        外债持续飙升

        10月6日,外管局《2006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发布。报告显示:截至6月末,中国外债余额为2979.44亿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和T_W地区的对外负债,下同),比上年末增加168.99亿美元,增长6.01%。

        其中,中长期外债余额为1316.50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67.48亿美元,上升5.40%;短期外债余额为1662.94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101.51亿美元,增长6.50%。短期外债占外债余额的55.81%。

        尽管上半年外债增速放缓,但整体增速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贸易信贷、中资金融机构的外债增长,比上年末增长7.26%,主要来自国际优惠贷款;外商投资企业的外债比上年末增长8.43%。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中长期外债主要来自房地产的增长,投向房地产的外债比上年末增长了13.97亿美元,增长了20.66%。

        “对短期外债增长过快的担心,实际上就是因为短期外债偿还期限短,一旦国际上发生根本的趋势扭转,将会发生支付风险。”一家商业银行的内部人士称。

        2003年以来,中国的短期外债一直处于高位增长,今年第一季度短期外债占外债余额的比例达到了55.94%,大大高于国际警戒线25%水平。

        而造成这种短期外债大幅上扬局面的就是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作为企业来说,如果看到有利可图肯定是会借入外汇贷款,用于国际支付的,因为人民币长期处于升值区间,回避升值风险是第一位的。”江苏一家贸易企业的财务总监称。

        “对于企业来说,到底是不是真的需要外汇,是很难说的。因为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很多企业都是购汇,然后投资房地产,获得双重收益。”外管局内部人士称。

        境外资金大量流入房地产行业,是外债高企的一大结症。

        2006年上半年,外资房地产行业新借外债为17.35亿美元,同比增长203.32%。截至2006年 6月末,外资房地产外债占全部房地产外债的比例为92.13%。外资房地产企业依托境外银行和境外股东,大量借用外债,外资房地产行业外债总量呈逐年递增趋势。

        另外,境外机构和个人购买境内商品房增长较快。2006 年上半年,境外机构和个人购买境内房地产支付的外汇为21.47亿美元,同比增长约45%。

        而针对境外资金过快流入境内房地产行业,外管局其实已有动作。9月1日,外管局发布了境外资金购买境内房产的管理规定。

        “这一规定现在刚刚开始实施,如果配合目前房地产的宏观调控政策,会有一定效果。不过任何的行政性管理都是一整套的,而且改变起来相当困难。”上述人士称。

        调控外债“去行政化”

        事实上,外管局早就意识到短期外债增长过快的问题,并从2005年开始了一连串的行政化措施,但收效甚微。

        2005年1月,外管局《关于完善外资并购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境内居民为换取境外上市公司股权凭证及其他财产权利而出让境内资产和股权的,应取得外管局的核准,防止外资通过这样的途径大量流入国内;2005年4月《关于外汇担保项下人民币贷款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所有外资金融机构几乎所有的贷款担保的审批;5月11日,又对2005年境外金融机构外债进行总量管理,《关于完善外债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自2005年12月1日起实施。

        “这些行政化的手段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没从根本上改变外汇流入的局面。去年以来,外管局对结汇的审查更加严格,比如投注差的管理。之前,外管局是进行核准的,没有明确的金额的限制,2005年之后开始对结汇额度进行数量规定,也就是总投资减去注册资本,结汇不能超过这个范围。”一位中行上海分行内部人士称。

        行政化手段减缓了外债增长速度,但没有从根本上逆转飙升的局面,“只要人民币有升值空间,境外资金还是会源源不断地进入境内”,这已成为金融机构、外管局方面的共识。

        人民币的双向浮动因此成为外管局用经济化而非行政性手段调控外债的重要举措。

        上半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最高达7.9956,最低为8.0705。118个交易日中,66个交易日升值,52个交易日贬值。

      人民币汇率在5月15日首度"破8"后,用了49个交易日突破7.99,又用了5个交易日突破7.98。

        然而,8月14日人民币汇率暴跌203个基点,回到7月初的水平,并突破了此前人民币单日最大跌幅168个基点、波动0.21%的纪录。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日波幅达0.25%,已逼近0.3%这一限制区间。

        另外,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浮动区间一直锁定在0.3%不同,人民币兑非美元货币汇率的浮动区间2005年9月已扩大至3%。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升幅为1。6%,但是并未对中国的进出口产生显著影响。

        今年7月,贸易顺差连续第三个月创历史新高,加之美元贬值速度的加快,“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浮动区间已是早晚的事情。外管局这次公开声称要用经济化手段来管理外债,可能就是为人民币双向浮动区间扩大做铺垫。”人行上海总部内部人士称。

    • 家园 【文摘】安理会决议谴责朝鲜核试 将对朝方采取制裁措施

      del

    • 家园 【文摘】美财长保尔森:"中美在人民币汇率问题达成共识"

      del

      • 家园 【文摘】中国9月份石油进口量大幅增加

        http://chinese.wsj.com/gb/20061013/bch104532.asp

        中国9月份原油进口量创历史纪录,平均每天约为329万桶,凸显出在国际油价下跌后发展中国家石油需求的上升。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Customs)周四发布的初步数据,尽管中国zf倡导节约能源,并一直在努力给高速增长的经济降温,但9月份的进口量仍飙升到1,346万吨,比2005年9月增长了24%,比创出上一个纪录的1月份增长了2.4%。

        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对石油需求的高速增长是前期油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最新数据显示,尽管油价下跌,但需求并未放缓,继续使供应面面临压力。

        分析师表示,中国需求增长的原因之一在于其开始为战略石油储备注油。

        进口量的上涨主要源自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中国炼油厂趁油价下跌时大量购进原油的举动。目前原油价格已较7月份时每桶77美元左右的高点下跌了约25%。纽约商交所周四午盘,十一月交割的原油期货报每桶57.95美元,上涨36美分。经通货膨胀因素调整后的最高价是1980年4月份创出的99.56美元。

        今年中国的石油需求比2005年加速增长。

        总部设在巴黎的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在周三发表的月度报告中预计,中国石油需求今年将增长6.4%。尽管这个数字比此前的预期有所下调,但仍比2005年2.6%的增幅增长了一倍以上。2004年,中国的石油需求增长了近16%,震动了国际市场,也推高了国际油价。当年的需求飙升主要是由于大范围电力短缺导致的,这迫使许多工厂使用柴油发电机保证设备运转。电力短缺的局面已经得到了缓解,但中国不断增加的中产阶级购买了数以百万计的新车和住房,这进一步推动了燃料需求。

        关注中国进口量增长的石油交易员对中国的需求前景并不比以往更加担忧,原因之一在于有迹象显示供应量相当充足,比如,全球公司储备的石油数量就回到了历史高位。甚至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简称:欧佩克)可能减产的消息也未能阻止油价的下滑。

        中国正在仿效部分发达国家建设自己的战略石油储备。美国增加战略石油储备是在上世纪70年代之后,当时的石油禁运显示出美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

        中国官员不愿披露注入战略储备的石油数量这类具体信息,担心这会导致国际油价的上涨。分析师称,最近油价的大幅下跌为中国向战略石油储备注油提供了良机。

        上周,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State Energy Office)副主任徐锭明称,中国已经开始为浙江省的镇海战略石油储备基地注油。

        油价下跌也让中国石油(PetroChina Co. Ltd.)和中国石化(China Petroleum & Chemical Corp.)等公司获得了喘息之机。由于国家限定了成品油最高价,这些公司的利润受到了打击。随着油价的下跌,它们正在增加原油的购买量。

    • 家园 【文摘】英《金融时报》:除中国以外 东亚经济虎啸尚早

      del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