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完颜亮的一生(中)四 改制 2 -- 1001n

共:💬8 🌺2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完颜亮的一生(中)四 改制 2

       【原创】完颜亮的一生(一):晋升

       【原创】完颜亮的一生(二):受贬

       【原创】完颜亮的一生(三):招逆(1)

       【原创】完颜亮的一生(四):招逆(2)

       【原创】完颜亮的一生(五):招逆(3)

       【原创】完颜亮的一生(六):弑君

       【原创】完颜亮的一生(七):继位

       【原创】完颜亮的一生(八):升赏

       【原创】完颜亮的一生(九):杀宫(1)

       【原创】完颜亮的一生(十):杀宫(2)

       【原创】完颜亮的一生(十一):杀宫(3)

       【原创】完颜亮的一生(篇外之一):秦王支系

       【原创】完颜亮的一生(十二):杀宫(4)

       【原创】完颜亮的一生(十三):杀宫(5)

       【原创】完颜亮的一生(十四):杀宫(6)

       【原创】完颜亮的一生(十五):杀宫(7)

       【原创】完颜亮的一生(十六):杀宫(8)

       【原创】完颜亮的一生(中)一:改制 1

       【原创】完颜亮的一生(中)二、篇外之三 两位汉奸 1

       【原创】完颜亮的一生(中)二、篇外之三 两位汉奸 1 续完

       【原创】完颜亮的一生(中)二、篇外之三 两位汉奸 2

       【原创】完颜亮的一生(中)二、篇外之三 两位汉奸 2 续完

    四、改制 2

      如前所述,刘豫和他的齐国,就这么完蛋了。

      但是,皇帝和政权的完蛋,不代表领土、人民和财富的消失;从前困扰金人的问题,也即“如何治理新征服来的疆域”,必将随着刘豫的废黜和齐国的消亡,重新成为一个问题。

      从史书的记载来看,金熙宗和大金权贵其实早就对刘豫及齐国不满了,而最终以联合南伐的名义麻痹并趁机废掉刘豫,也是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举动。如此一来,金熙宗就有必要在动手之前,先勾画出未来治理新疆域的方案框架。

      现在,先来简单梳理一下其中的线索:

        天会 四年(1126年)十二月,北宋灭亡;

        天会 五年(1127年) 三月,张邦昌的大楚建立;

        天会 五年(1127年) 五月,大楚消亡,南宋建立;

        天会 八年(1130年) 七月,刘豫的大齐建立;

        天会十五年(1137年)十一月,大齐被废。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从灭宋到废齐,中间几乎整整经历了十一年。而十一年的光阴倏然掠过,又会有多少人、多少事,会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改变?

      大金的统治能力,总体上在不断加强……

      楚齐地区的抵抗,总体上在不断减弱……

      时机已经成熟,没有必要再扶持傀儡政权了——于是,“岂可坐视生民之困苦”的金熙宗果断决定,成立行台尚书省,以接管原大齐国尚书省职能的名义,全面掌控原齐国地域。

      好,现在就让我们盯住这个“行台尚书省”,看看它的前世今生吧。

      行台尚书省,如我们前文所介绍的那样,是个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内部设置基本与中央的尚书省相同,只不过所有官员的级别要低一等。从历史上看,这也是个老资格的单位了;真要揪住不放,居然能把我们一口气带回到魏晋时代:当年司马师讨伐诸葛诞时,手下不少人就是从“行台”跟上来的。

       “行台”?它到底又是什么呢?

      原来,所谓“行台”,正是“行台尚书省”的简称;但是,这个简称可远远没有看上去的那么简单。以我们今天来看,“行台尚书省”这五个字,至少应该活活剁成三截,也就是“”+“”+“尚书省”才是——下面,咱们就先来看看这个“行”字吧。

      所谓“行”,字面意思颇有“派出”和“发出”的味道。除了行台尚书省外,大金当年还有“行六部”、“行枢密院”乃至“行元帅府”之类的机构;除了没有“行朝廷”(汗……),几个主要的中央部门,基本都有这个“行”的记录。

      既然尚书省、六部、枢密院、元帅府都是中央一级的,那么这些带“行”字的单位,恰恰说明,它们都是中央派出机构。

      既然可以派出,当然也可以收回。因此,这些头顶个“行”字的机构,理论上讲并不是纯粹的常设机构;它们与今天我们身边地位稳固的“派出所”,那可完全不是一回事啊。

      顺便说一句,“行”字也不光用于古代;直到解放以后,依然能找到它的新变体“行署”,即“专员行署”。如上面所分析,既然有“行”字,那就是“派出”的“专员”所驻之“署”。实际上,它承续了古代“州”的行政职能,却又在民国时代加冠了“派驻”的名号(不过到了这时候,它往往倒不是中央,而是省或军队派的),并在解放后继续沿用,直到前些年才陆续大批地改为“地区”或“地级市”等。开个玩笑说,从行署们的寿命来看,称它“临时”,倒也不全是妄说:因为毕竟只过了几十年,它们就消亡的差不多了,呵呵……

      然后,我们再来看第二个字——“台”。这个不指代“台子”的“台”字,其实正是“尚书台”的简称。

      由汉朝初设的尚书台,在魏晋时代逐渐发展起来,又渐渐演变成尚书省,并一直流传后世。在这个过程中,尚书台就被逐渐简称为“台”;即便到了后来改叫尚书省,还经常是习惯性地以“台”代称。比如说,我们在翻看史书的时候,偶尔会看到“台省部院”、“台省大员”的说法,这可不是说我们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台湾省的机关及高官们,而是“尚书省”+“三省中剩下的中书省、门下省”+“六部”+“各院”,或“尚书省”+“三省中剩下的中书省、门下省”高官的意思。

      而在翻看金朝史料的时候,有时我们还会发现“行尚书台”、“尚书行台”之类的名称;可说到底,它们其实都是一回事。至于完整的说法“行台尚书省”,实际上还是罗嗦了一点儿——毕竟,台就是“尚书台”、就是“尚书省”,而“行台”,本来就是“行尚书省”嘛,还何必“行台尚书省”呢……

      那么,“尚书省”到底又是个什么机关呢?

      尚书省,作为三省六部的核心,一直是国家行政管理的中枢。由于我们后文还要相对详细地介绍这方面制度,这里,咱们就先不多说了吧。

      搞清楚了这些乱七八糟的名分以后,新问题跟着就来了:既然中央已经有了尚书省,为什么还要在外地设个分号,来个“行台尚书省”?好比今天,如果咱们国家在广东设了个“行国务院”,大伙肯定会想不通:干啥呢这是?广东有啥事解决不了,还非得这么搞一下?

      其实,说到现在,所有的事情就已经贯通了:大金正是由于原齐国地域的管理问题,才设立了行台尚书省——对于这块以汉人为主的地域,中央尚书省的管理多少还有些鞭长莫及、兼水土不服的感觉,而在地方直接设立中央尚书省的分号来管理,麻烦相对就小多了,而且,政令相对畅通,执行也相对有效率一些。

      总的来说,它的演进线索大致如下:

          大楚 → 大齐 → 行台尚书省

      不过,行台尚书省的位置倒不是固定的。天眷元年(1138年),金宋达成和议,按约定,大金要把汴京交还南宋。交还地盘可以,可总不至于连行台尚书省带官员和家属什么的一块都交出去吧?何况,汴京之外的原齐国之地也还保存不少,行台尚书省总还有它的作用啊。

      没别的办法,搬吧。不过这么一搬,“枢密院”这个机构又将进入我们的视野……

      恩?等等,中篇一开始时不是说,完颜亮时代的正隆二年(1150年)才下了诏书,命令 “改都元帅府为枢密院”么?现在才是和议甫成的天眷元年(1138年),离未来的正隆二年,整整还差着十二年哪;那个“貌似”来自未来时空的“枢密院”,跟咱们说的这个行台尚书省,又有什么关系呢?

      一会儿是行台尚书省,一会儿是枢密院;一会儿是金熙宗,一会儿是完颜亮……晕眩之余,我们不禁要问: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长话短说吧。

      ——这些机构貌似莫名其妙的往复变迁,恰恰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再生动不过、再精彩不过的大金政治风云变幻图!

      为了说清楚其中的奥妙之处,我们不妨暂时放下天眷元年的搬家事件,先回过头去,仔细审视十三年前的一道诏令吧。

    关键词(Tags): #完颜亮#金朝#金代元宝推荐:海天,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