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完颜亮的一生(一):晋升 -- 1001n

共:💬11 🌺3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完颜亮的一生(一):晋升

从来没敢在春秋发帖,这次斗胆写了一篇,不知道大家会不会喜欢。春秋里面,史学高手如云,我这个完全的外行在这里发东西,很有些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感觉。想来想去,还是决定豁出去,就献它一次丑吧。

与各位高手相比,我的资料很少,这一篇《完颜亮的一生》,从头到尾基本都是根据脱脱编著的《金史》研究而来,只是在职官等方面参考了一些其它资料。资料这么少,可还是有冲动想写一写,不为别的,而是完颜亮这个人,从十几年前听说起,就一直难以忘怀。

其实,这个题目很大:目前已经写到(五)了,可感觉上,进度好像还没到一半……那就边修改,边慢慢发上来吧。

不多客套,直接献丑了

-------------------------------------------

完颜亮的一生

(一)

翻开金史本纪第五,一个很不寻常的人就闯进了我们的视线。他,就是完颜亮。

完颜亮字元功,是辽王完颜宗干的第二个儿子,生于天辅六年(公元1122年)。作为宗室子弟,他和各位龙子凤孙类似,年纪轻轻就已经位高爵显:天眷三年(1140年)满十八岁的时候,各位大概还忙于高考,或者刚上大一;他呢?已经是奉国上将军了。

这个“奉国上将军”的名头听起来有点吓人,以金的官制品级来论,属于从三品上。放到地方,仅次于府尹;搁在朝廷,也在六部的正副部长——尚书、侍郎——之间了。

为了说明这个奉国上将军大致是个什么概念,下面就以金代一个军人晋升时所必须的六种军功来参照一下:

一曰川野见阵,最出当先,杀退敌军。

二曰攻打抗拒州县山寨,夺得敌楼。

三曰争取船桥,越险先登。

四曰远探捕得喉舌。

五曰险难之间,远处报事情成功。

六曰谋事得济,越众立功。

不难看出,金代军功晋升制度实际上相当的苛刻。而宗室子弟仅仅凭借天潢贵胄的身份,一出山便可获此高位,实在是让真正的行伍之人无话可说啊。

既然是武官,他也少不得军旅实践。很快,他又被调进梁王完颜宗弼统领的军队中,摇身一变成为行军万户。

顺便说一句,这一段经历不长,却已经涉及了辽王和梁王两个王号。皇帝为自己家的兄弟及叔侄裂土封王,在历朝历代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具体到金朝来说,这些王的属国又分几类:大国、次国和小国,数量是每类三十个,此外还有公主的封县,也是三十个。

不过显然有点欠考虑的是,当初这些王国的封号竟是汉、辽、唐、宋、梁、秦、殷……等等各个朝代的名称。比如上面说的辽王和梁王,就是这种情况。等到后来金世宗完颜雍上台,开始觉得不太对头了——这些王号“皆昔有天下者之号,不宜封臣下”,说白了就是容易孳生诸王的野心啊——于是最终在大定二年(1162年),通通废了这些王号,改以地名来代替。比如辽王,就改成了恒王;梁王也就成了邵王,等等。

王号的问题扯完了,咱们接着说梁王军中的行军万户完颜亮吧。其实,这位行军万户已经有了新头衔——骠骑上将军,品级自然也有了提高,成为正三品下了。

皇统四年(1144年),完颜亮再次升级成龙虎卫上将军。这一下,他的品级已经达到了正三品上,和六部尚书已经是平级了。当然,这是武职;不过,在文职上,他的地位甚至更高——出任中京留守,接着又被升为光禄大夫。而光禄大夫的品级,已经是从二品上了——即便是文官,看到这样的升迁速度,大概也只有望洋兴叹吧。

这一年,奇人完颜亮22岁。

到现在,完颜亮已经是有职有权的高官了。不过,他的晋升之路还没有到尽头。三年后的皇统七年(1147年),完颜亮有了新职务——同判大宗正事,又加了特进。这又是什么意思呢?

“同判大宗正事”,可以理解成“一起判断大宗正管理的事情”,实际上就是大宗正的副手。而金代的“大宗正”,就是以前的“宗正”,负责管理皇家宗室事务,一般由宗室人员充任,位列九卿之一;在金朝,它的正职叫“判大宗正事”。三公九卿,一直是很尊崇的官位;即便是副手“同判大宗正事”,也有相当的地位——按金官制,同判大宗正事为从二品,仅次于判大宗正事,又高于三品的同签大宗正事。

这么说,完颜亮似乎并没有提升,品级还是从二品啊。不过,管理宗室事务和留守中京,那都得是皇帝信的过的人才能干的;何况,掌握了宗室内部的详细情况,对一个有野心的人来讲,可以说是颇有助益的——这一点,我们后面再说吧。

刚才提到,他不仅就任同判大宗正事,还被加了特进。这特进,又是个什么意思呢?

“特进”是沿袭唐朝官制的品阶,有点类似于军衔的概念。比如说,一位师长,他的级别是正师,军衔是大校——这个特进,就有点“大校”的意思。从级别上讲,特进当然不止是师级干部的水准,按唐制算,它属于文散官的第二级;而第一级,就已经是“开府仪同三司”了——换言之,这个第二等级的“特进”,也是很高级别的品阶了;如果以它在金朝的实际品级来说的话,特进就是从一品中次,一个很罗嗦的级别——从一品,中级,下等。

从这一点看,完颜亮的官和衔又有点特殊——正常情况下,官职可以速晋,但衔级一般是靠资历慢慢积累的,所以很多官员往往是官高于衔;不过在完颜亮这儿却倒过来了,官是二品,衔却是一品——衔升得比职务还快,就好比我们大家突然发现一位上校营长似的——也算完颜亮的一奇吧。

半年后,还没在大宗正府把屁股完全坐热的完颜亮又升官了。这一次,他由宗室官员一跃进入中央机关——尚书省,成为尚书左丞。

尚书左丞是尚书省的一个官位,与尚书右丞构成一对,同为正二品。这缺少了“相”字的左右二丞,正是同一个尚书省内,带“相”字的左、右丞相的副手。尚书省是金朝廷的枢机总管,能在如此要害机关“行走”,而且在单位人事榜上排名第六,完颜亮也算是够爽了。

这一年,完颜亮25岁。

次年六月,他在尚书省的排名由第六升为第四/五,升任平章政事。之所以是四/五,原因倒不复杂:毕竟,在尚书省的编制表上,本来就有两个平章政事啊,呵呵。

可不要小看这排名上一点点的变动。尚书左丞,还属于部门长官,而这“平章政事”及再之前的几位,就都已经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宰相了——《金史卷五十五·志第三十六·百官一》内明确写道:

尚书省

  尚书令一员,正一品。总领纪纲,仪刑端揆。左丞相、右丞相各一员,从一品。平章政事二员,从一品。为宰相,掌丞天子,平章万机。

这段话还告诉我们,完颜亮的官职紧赶慢赶,终于追上他的衔级了——平章政事也是从一品。至此,他已经是名副其实的一品大僚了。

牛人升官的速度,就和牛人发财的速度一样地让人不可思议。又是半年后,完颜亮在尚书省的排位又提高到了第三名——这次,他升任为右丞相。文职如此,武职也没落后——两个月后,他又兼任了都元帅。

都元帅府,是金朝的最高军事机关,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军委(可不是中央军委哟,虽然是两块牌子一个班子,嘿嘿),于伐宋时设立。它的首长自然就是都元帅,为从一品。

文为丞相,武为都帅,这样的尊荣岂是一般人可比的?何况,还是以年纪轻轻之身,同兼二职——皇帝金熙宗对他的信赖,那也绝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了的了。

这一年,完颜亮26岁。

平心而论,宗室子弟出而为官,起点肯定比一般人高的多。但是,如此正牌的高干子弟那可不是一个两个,其中能混到完颜亮这个水准的,又有几人?放眼整个大金,统共才有几个丞相?几个一品?还不用说都元帅这独一号的职务了。皇帝把国权、军权都这么放心地交给他,若他本人是个草包——甚至再放宽一些,若他是个一般人——还有这可能么?

兼都元帅后两个月,完颜亮再次升官——大家已经习惯他一年数迁的速度了吧?呵呵——这回,新的职位是太保。

太师、太傅、太保,古代谓之“三公”,金朝谓之“三师”,那是当时普通人类所能做到的最大的官——在《志第三十六·百官一》中,三师那可是排名并列第一的官位啊。

他本来是从一品——文、武、衔都是从一品——而现在,因为升级为太保,终于成为正一品了。

不过,太保作为太子的三师之一,任务是“师范一人,仪刑四海”;而隋唐以后,三师整体没落,渐渐成为礼仪性的虚衔。虽然这份信任和赏识是没话说的,但也似乎多少有了点明升暗降的意思。于是,为了表明不是降,同时金熙宗又升他为领三省事。

所谓“领三省事”,就是“统领三个省的事务”。这三个省,是金太宗于天会四年(1126年)设立的,即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

简单而不太精确地说,尚书省就是中央的总管执行机构,地位最为尊崇,其它二省和六部均在其下。这里面,门下省是管理皇帝生活起居的部门,有点儿大内总管的意思,由尚书省左丞相兼任一把手,即门下省侍中;中书省大致相当于负责决策的宰相府,由尚书省右丞相兼任一把手,即中书令。

一共就这么三个省,还都归一个人管——这个“领三省事”的威权到底有多大,也就可以想见了——说白了,全天下的人和事,即便是皇帝身边的事,他都能管的到!

一个年轻人,仅仅用了九年,就已经爬上整个金国的权力巅峰——当然,是臣子所能爬上的巅峰——内治宫掖,外管地方;文为储君之师,武为总兵之帅;真个要名有名,要权有权,呼风唤雨,无所不能!

经常看到有人说,当年的王洪文是坐着火箭上去的,出任党中央第一副主席的时候,才三十五岁。那么完颜亮又是坐着什么上去的呢?且不说那时候的火箭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火箭,也且不说这个副主席的排名如何;只说一点:这时候的完颜亮,才27岁。

即便是被某些人不住口夸赞的“林副统帅”,二十几岁的军团长,与完颜亮相比,也实在是太慢太慢了……

关键词(Tags): #完颜亮#金朝#金代元宝推荐:海天,无斋主人,

本帖一共被 20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