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我国有些少数民族的文字不知能否恢复为汉字 -- 唵啊吽

共:💬24 🌺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国有些少数民族的文字不知能否恢复为汉字

    我国有些少数民族的文字是西方传教士和人类学家发明的拼音文字,不知能否恢复为汉字。

    关键词(Tags): #文字#少数民族#汉字
    • 家园 彝族,纳西族,傣族的都有自己的文字

      而且还有好几种

    • 家园 文化统合是大势所趋。每个民族一个文字简直就是自己找不自在

      那些小语言有一个班的博士硕士懂就好了。

      然后就放到博物馆供起来。

      每年再花上千儿八百万的养那些博士硕士。

      这才是王道。

      共产党喜欢为少数民族“续绝学”,纯属机械唯物论的具体表现,是我们新时代的修正主义分子所极端痛恨的。

    • 家园 经济全国化,时间长了就会自然消亡~
    • 家园 不是吧

      那些文字很多是建国后发明的

      • 家园 我一个苗族同学说他用的苗文字是传教士发明的

        我认识一个英国人,他就是在非洲帮当地人搞拼音文字。现在中国布衣族文字好像也是西方人类学家搞的。

        • 家园 苗族语言文字

          苗族语言文字

          文章类型:民族风情-->苗族 加入时间:12-14-2005 11:8:19 点击:376

          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由于长达几千年的迁徙,驻地的分散,苗语可分为三大方言即湘西(东部)方言、黔东(中部)方言和川黔滇方言。

          苗族历史上没有文字,本民族的历史全凭口传。因此,口头文学就成为苗族文学最普遍的表现形式。在众多的口头文学中,有诗歌、寓言、谜语、笑话等,其中诗歌成就较高。诗歌内容有创世歌、祖先歌、理歌、婚姻歌、生产劳动歌、苦歌、起义斗争歌、情歌、悼念歌等多种。苗族诗歌讲求音韵,有五言体、七言体、长短句。语言简练和谐、匀称,能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使用范围极广。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培养下,苗族有了自己的知识分子,1956年制定了苗文的拉丁字母拼音文字方案。由于苗族长期与汉族交往,有很大一部分人兼通汉语。他们对本民族的口头文学作了整理,使苗族世代相传的口头文学变成了用汉、苗两种文字记载的书面文学。他们用苗文和汉文整理了《苗族民间故事》、《苗族古歌》、《婚礼歌》、《开亲歌》、《指路歌》、《情歌》等多种。

          http://www.akedu.com.cn/note/study/xxfb/newsshowinfo.asp?Url=2,23965&id=23965

          • 家园 苗族语言文字

            http://weixiang1015.blog.hexun.com/4234449_d.html

            苗语一般认为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也有学者对苗瑶语的语系归属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苗语分三大方言:东部(湘西)、中部(黔东)、西部(川黔滇),各方言又分一些次方言或土语,其中川黔滇方言分为7个次方言,各个方言及次方言内部还有土语之分。各方言及次方言之间差异较大,基本上不能用各自的苗语通话。据专家考证,苗语各方言的共源词达60%以上。

              东部方言在湘西自治州、川东南、鄂西南、黔东北等地区大约有110万苗族人使用。中部方言使用人数大约为210万人,黔东南自治州、黔南自治州东部、湖南西南部、广西融水和三江等县的苗族使用这个方言。西部方言是苗语三个方言中内部差别最为复杂、分布地域最为宽广、使用人数最多的一个。该方言7个次方言分别是川黔滇次方言、滇东北次方言、贵阳次方言、惠水次方言、麻山次方言、罗泊河次方言、重安江次方言,使用人数总共250万人以上,分布在贵州省除了黔东以外的所有地区、川南、桂西北及云南各地。

              苗族大部分兼通汉语,有些地区的苗族还兼通布依语或彝语等。此外,大约有160万苗族人以汉语或侗语或瑶族勉语等为母语。

              在许多地方的苗族史诗和民间传说中,都说苗族古代曾有文字,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失传了。一些地方文献也曾提及古苗文。但是迄至近代,苗族地区没有仍在使用的传统文字。 近代以来,一些苗族知识分子为了发展苗族文化教育,创制了一些方言文字,如湘西石板塘创制的方块苗文,湘西石启贵创制的速记苗文,贵州龙绍华运用国际音标编制的苗文课本,等等。近代,一些在苗族地区传教的外籍外教士为了传教的需要也创制了一些苗文,如柏格理苗文(滇东北老苗文)、胡托苗文等。但是这些文字,除了柏格理苗文之外,推行面十分狭窄。

              新中国建立后,政府组织语言学家为苗族三大方言各创制了一套苗文,还把滇东北次方言老苗文改进为拉丁这字母形式。然后在一些地方开展新文字试验推行。

            • 家园 究竟拼音文字好还是表意文字好呢?

              南方百越语言复杂,有时隔一道山,方言就不同。

              秦始皇统一文字,不统一语言,因为用的是表意文字。用拼音文字,一个少数民族内部就几种文字,这对少数民族融入市场经济是一大障碍。

              个人感觉还是统一文字有利于民族团结。打个不现实的比方,如果使用拼音文字,上海话和广东话都要另立文字,中国经济就难成一体了。

              • 家园 这不大好说。

                  从现在计算机化来说还是拼音文字好些,中国搞计算机也不太迟,没用汉字搞个什么计算机指令、高级语言大概是汉字太复杂的原因。

                  至于少数民族文字,如果一开始就强行使用汉字肯定不利于民族团结。要他们使用汉字要靠潜移默化。而且少数民族语系与汉语系不同,用汉字写本民族语言肯定不适合,不准使用少数民族语言也不合适。

                  当少数民族溶入汉族生活中后,语言也自然会逐渐消失。就是汉人离开家乡几代后就基本不会说乡言了,我女儿是离乡第三代,她已经不会说乡言了。但因为我回父母家还是说家乡话,她在爷爷奶奶家也住了好些年,所以对家乡话还是能听懂的。

                  我在内蒙时就见过不少不会说蒙语的蒙族人。

        • 家园 苗族有一种"老苗文"确实是传教士搞的

          但搞出来的时候号称是失传的苗王留下的文字又找到了

          这种苗文帮不少人脱盲

        • 家园 是么?

          外链出处

          壮族、苗族、黎族、哈尼族、佤族、布衣族、侗族过去都没有自己的文字,劳动人民只有刻木结绳记事。解放后,人民政府分别帮助这几个民族设计了拉丁字母的拼音文字。我国境内的俄罗斯族也有本民族的文字——沿用9世纪形成的俄文。

          • 家园 打不开链接

            苗文有好几种,这就是拼音文字的缺点,连苗文都无法统一。

    • 家园 【文摘】越南人计划用两代人的努力全面恢复汉字

      [URL=]

      越南人计划用两代人的努力全面恢复汉字

      [/URL]

      2004年9月初,以越南著名法学家、留德法学博士、河内国家大学法律系教授范维义为首的十多位有影响的专家学者联名向越南教育部上书,建议从2005年起在全国小学和中学实行必修汉语的制度,并建议教育部制定教育大纲,规定学生于小学中学毕业时必须达到的汉语程度标准。

      以上建议并不是由于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对越南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的事实而引发,而是越南人基于本民族历史和文化传统的传承这一重大问题的长期反省和抉择。越南拼音文字虽然已问世一百多年,但全面实行拼音化文字的历史并不长,直到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汉字仍然在越南民间适用,作者曾在一家住河内的朋友家中看到1942年用汉字书写的土地和房屋买卖契约。1945年9月2日越南成立民主共和国后,作为民族独立的象征,拼音文字才逐步法定化为“国语”得以全面取代汉字而成为唯一应用的文字。

      文字是民族历史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同时其本身也是民族历史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改变文字将意味着割断历史,意味着毁弃历史和文化。这个道理已经为越来越多的越南人痛切地认识到。范维义教授在他的新著《经济法专论》中,在谈到研究古代法律和乡俗习惯的困难时,有这样的感叹:“自从以拼音文字取代汉字之后,除了人们已经赞美过的那些好处之外,越南人似乎也自我筑起了一道将后人与先辈隔离开来的语言和文化的围墙。一些词汇如律、例、契约、判官等等,现在只在书本上才偶尔见到,现代的越南人大多数已很少能感受到其背后所隐含的文化的哲理的和精神的价值”。

      放弃汉字使越南的史学研究陷入困境。修越南历史的学生只能读到那不多的经过历史学家翻译加工的教科书,而大量的汉字历史文献却只有很少的人能读懂,根本没有力量开发整理。整理出来的东西也走了样,试想,拼音文字如何能够承载每个方块字那丰富的文化信息?长期以来越南培养历史学研究人员的模式是学汉语、到中国留学。多年来,中国人民大学接收了大量越南史学研究人员。但由于缺乏汉文字的大众化基础,历史研究的面终将越来越窄。

      去到越南旅游的中国人都会注意到,越南的历史文化与中国文化密不可分。所有庙宇、祠堂和村社古迹都有精美的汉字诗词对联相衬托,孔子、关公受到顶礼膜拜。走进政府机关、学校、公司、宾馆,时常可以见到汉字书法的挂匾。走进一家越南人家,时常可以看到汉字书写的祖传对联和牌匾,其书法之精美、对仗之工整、蕴意之深刻每次都令笔者注足流连。笔者曾应邀到河内一阮姓朋友家作客(其女儿在笔者所在的广西民族学院留学),主人有收藏古物的爱好,其堂屋三面柜台摆满数十件中国历代瓷器,正面墙上高高悬挂着书写“江山豪气” 的金色雕花横匾,横匾两边有两条长长的黑漆柚木词牌相衬托,上面的唐宋诗词以螺壳釉彩书就,闪动着彩色亮光。最打动我的是那“江山豪气”四字行书横匾,字体洒脱而苍劲,令人顿生指点江山的豪迈之气。横匾为柚木质料,四周为精湛的雕花手工,刻有左凤右猴上雀下鹿,喻公侯爵禄之意,表面为金黄色,主人说那是用金粉覆盖而成,其艺术和文化价值足以作为传家之宝。

      经常有越南朋友拿来发黄的家谱或祖辈遗留的文书请笔者翻译给他们听。其中的文字只有极少数笔者看不懂,那是所谓越南独创的“南字”。这样的事情碰到的多了,笔者就把它作为一个问题不断地跟越南人讨论,我问你们看不懂祖先遗留下来的文字记录不感到可惜吗?他们有的面露愧疚尴尬之色,有的于嬉笑之中叹息对不起祖宗。我问那你们想不想恢复使用汉字?他们说那也难,因为汉字太难写了。这是事实,让成年人重新学会一门语言文字是很困难的,但从幼年开始学就不见得难。他们的先辈不就是这样长大的!日常生活中越南人也离不开汉字。如结婚时必用红双“喜”字,年画挂历上常见有“福”字,红灯笼上有“安”、“顺”、“泰”等字。冥钱模版要用汉字刻制,上香祭祖或拜佛时也要用汉字。曾有一个中年妇女要笔者写一“心”字给她,说将它放在祖宗灵位上会得到祖宗的保佑,或上庙拜佛时带上将会更灵验。新建寺庙不用汉字装饰就不象,但那汉字写的跟古寺庙里的相比,书法水准就差的远了。随着中国经济和文化对越南的影响力不断加深,越南学汉语的人越来越多。一些外资集中的城市如河内、海防、胡志明、岘港,大大小小的外语培训班多如繁星,其中要数学汉语的人最多。

      越南拼音文字存在一些缺陷也显现出它的不足。当年文字改革者在借用拉丁字母时,将其中一些字母加以改造,在其上方或内部稍作添加,然后将声调(越南语有六个声调)标在文字的上方或下方,写起来令人有拖泥带水之不便。越南语言的基础是汉语,百分之七十是汉字的拼音化,即“汉越音”。不同汉字的拼音形式经常是一样的,如越语Thuong字有“受伤”、“疼爱”、“商业”等义,越语 Tu字有儿子之“子”义,君子之“子”义,也有死亡之“死”义。截然不同的含义混合在同一个词里,使用起来让人感到别扭。拼音文字以长见“长”,不如汉字结构多样、紧凑、单个字所占空间小但信息量丰富从而节省纸张。一本四百页的越文书籍翻译成中文肯定不超过二百页。

      向越南教育部提出上述建议案的各位专家学者全部有留学国外的经历,是当今越南各个领域享有较高声誉的名家,他们的建议既代表了越南官僚阶层的想法,也代表了普通民众的愿望,同时他们本身就是知识分子阶层的权威代表,可以说,他们的建议案具有最广泛的代表性,是越南全民族经过百年拼音文字实践和反思的结果,在政治上目前也想象不出有什么障碍,所以该建议案的最终通过应该是可以预料的。

      当然,全面实施上述建议案在目前阶段也存在不少困难,最主要障碍是师资力量不足。可行的方案只能是先从城市开始,逐步向农村和边远地区推行。河内等大城市已有一些以外语为特色的学校于多年前就从小学开设汉语课了。设想,如果上述建议案得以形成制度并得到切实、全面和不间断地实施,经过两代人即四五十年的时间,全体越南人都会写汉字、说汉语,那时,全面实行汉语言文字化也不是没有可能。

      • 家园 怀疑,曾经读到过非常类似的文章,不过是说韩国人的

        文章风格非常相似,也是说韩国人觉得不用汉字就割裂了历史BlaBlaBla,计划也用两代人恢复汉字BlaBlaBla。我非常怀疑类似该文是否为国人好事者伪造,有点自欺的感觉。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