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东东山】老弟请看:六成毕业生 到底就业了没有 -- none空空

共:💬7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东东山】老弟请看:六成毕业生 到底就业了没有

    六成毕业生 到底就业了没有

    2006年08月04日 中国江苏网

    萧锐

      连日来,有关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讨论持续升温,而日前最新发布的教育部“辟谣声明”更让这个关乎千千万万毕业生现实生存状况的命题变得扑朔迷离。据教育部某相关负责人称,该部“在对有关省市的抽样统计显示,毕业生离校后,已有六成以上毕业生以各种方式实现了就业。”

      好巧啊,偏偏又是个六成!几天来前后几个关于毕业生就业率的报道居然都在这个“六成”上形成了惊人的“共识”。我们知道,六成已经算是最小比重的大多数了,是个可以用来肯定或者否定整体的最实用的大多数!各方争夺的这个“六成”,俨然不再是一个个普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而成为一个数字,一个比重,一个关乎性质与大好局面的问题。为什么会这么凑巧?到底是谁在遮掩着什么抑或是谁在夸大着什么?

      我们可以看到,此前关于“六成毕业生毕业即失业”的被指“严重失实”的报道所援引的调查报告以及此后来自团中央和教育部的辟谣声明所依据的数据结果其实是师出同门,那缘何会引发这场关乎“数字正统”的武林之争呢?那到底谁又才真正做到了如实反映毕业生就业状况呢?

      据团中央称,是“个别媒体大肆炒作学术报告会上有的与会者发言时引用的其他数据,说“六成毕业生可能面临岗位缺乏”,是他们在混淆视听,甚至有损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大好形势。而教育部的辟谣声明则希望“有关部门要科学严谨地发布关于大学生就业的数据”。此中用语的比较似乎可以让我们看到一些弦外之音…

      对于这个越吵越复杂的原本简单的事实认定问题,笔者真是卑之无甚高论,但只是有两点不甚明了:

      第一,团中央声明中所指的“被某些媒体炒作”的“学术报告会上有的与会者发言时引用的其他数据”到底是什么?很明显可以看出,这个数据是与团中央调查报告以及教育部相关数字很不相同的数据结果,而这恰恰又是针对同一个命题作出的。笔者以为极有必要公布这个数据的原始来源,让有关与会者的发言系统地表述一番。针对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统计数字不是只有教育部才有权独家调查和发布,打破这个有些垄断意味的调查权与发布权,让来源不同的数据同时展现在拥有知情权的公众面前,让我们自己判断哪一个更符合现实情况。笔者窃以为这既是有关部门在这一问题上的一种解脱,更是对公众知情权的一种尊重。

      第二,即使仅仅比较教育部和团中央两个不同的调查报告所出来的数字,我们也可以发现:团中央的“已签约和已有意向签约的大学生占49.81%”与教育部的“毕业生离校后,已有六成以上毕业生以各种方式实现了就业。”也是有很大不同的。这其中又是哪个更能反映真实的毕业生就业状况呢?我们仍然不得而知。

      让数字回到数字本身,我们真正关心的仅仅只是涉及到千万个家庭切身利益的来自大学毕业生的尽量接近真实的就业状况统计;毕业生真正需要的也仅仅只是以这个尽量真实的统计为依据来对自己的就业前景作一些理性科学的分析与判断。而对于数字结果所引发出来的孰是孰非与“谁是武林正统”的争论,我们不关心,我们也无暇顾及。

      六成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这个原本很简单的事实认定问题近一段时间来所引发的一连串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也理不清的争论,恐怕已经不仅仅是个数字的对错所能涵盖的问题。而数字之争争到现在,也恐怕没有多少人还真正在意或者想起那几百万正在酷暑中“通过各种方式”找下或仍没找下工作的毕业生,除了毕业生自己,还有他的家人…

    关键词(Tags): #毕业生#就业
    • 家园 【文摘】团中央称“六成毕业生可能面临失业”说法不实,个别媒体不实炒作

      http://www.xhtw.cn/ReadNews.asp?NewsID=717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7月23日讯 近日,个别媒体报道《六成毕业生可能面临失业》,多家网站进行了转载。报道称,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和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关于“2006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六成毕业生可能面临失业”。

      对此,团中央学校部负责人严肃指出,这一报道与该调查得出的结果完全不符,属不实炒作。

        这位负责人介绍,为深入了解今年大学毕业生的求职与就业情况,更好地服务大学生就业,团中央学校部和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于今年4月至6月开展了“2006年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就业状况”调查活动。调查采取了三种方式,一是向全国16所高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发放了4250份调查问卷,二是走访了44家用人单位,三是在新浪网公布问卷供毕业生随机填写,最后综合得出调查结果。

        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截止到5月底,已签约和已有意向签约的大学生占49.81%,不想马上就业的学生占15.02%,而尚没有找到工作的学生为27.25%。其中,东部地区高校已签约和已有意向签约的学生为62.43%。调查结果同时显示,当前大学生求职心态趋于理性、务实和积极,有66.10%的学生月收入期望值在1000元―2000元之间,64.09%的学生认为应靠自身全面素质的培养解决就业问题,76.00%的学生认为“找工作的过程是一次必要的人生历练,可以使自己更成熟”。调查完全没有得出“六成毕业生可能面临失业”的结论。

        调查报告同时还结合统计数据分析了大学生就业与自身素质、教育、政府相关政策、家庭与社会等方面的关系,并建议大学生进一步更新观念,努力提升个人能力;学校进行合理的专业和课程设置,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政府完善就业市场,建立信息网络,进行合理调控;社会构建公平、公正、宽松的就业环境,从而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就业。

        抽样调查结果在课题学术报告会上公布后,一些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进行了全面客观的报道,但也有个别媒体大肆炒作学术报告会上有的与会者发言时引用的其他数据,说“六成毕业生可能面临岗位缺乏”,甚至极个别媒体张冠李戴,极不负责地称这一结论是该项调查得出的结果。这与事实是完全不符的。

        各级党委、政府及教育、人事等行政部门十分重视和关心大学生就业,采取了许多实际措施,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就业。同时也要看到,关心和帮助大学生就业也是包括媒体在内的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社会各个方面应当为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积极创造条件,开辟渠道,同时,引导大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就业形势,使大学毕业生做出正确的选择。任何对大学生的误导都是不负责任的。全社会应当共同努力,以对大学生爱护、理解和宽容的心态来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

    • 家园 说明大学扩招太超前了

      一方面是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是技工难寻,教育产业化的结果。接下来应该有一大批大学破产了。

      到2010年,大学招生在600万左右,而技术工人需求在700万以上,技校招生也在700万以上。加起来是1300万人以上,全国是没有这么多生源的,所以要么大学招生人数压缩,要么技校招生人数压缩。

      教育既然产业化了,它也就如同其它产业一样,如彩电业,如冰箱业,如钢铁业一样,有行业过热,有行业调控压缩。

      • 家园 教育产业化的阵痛吧

        学生毕业,即出口,已经基本完全市场化了;而招生与教育,即进口与生产,基本还是原来老的那套东西,二者是脱节的。

        我觉得有点像改革开放初期,国企的样子,生产出来的产品卖不出去,起来一批民营企业(民办大学),淘汰一批国企(大学)后,大约会有改观吧。

      • 家园 只说明,中国企业不做研发,如果每个行业有个华为.....
      • 家园 另一方面说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不太高

        每年毕业的不过是几百万人,中国经济增长每年都靠近10%,拉动好几百万人就业不成问题吧。但这问题在于拉动好几百万什么技能的人?

        现在舆论好像一面倒批评学生质量,但你这几百万人里面起码有超过一半是理工科商科,加上外文专业的,读中国文学,考古学的应该很少。怎么解释那么多有实用意义科系的毕业生也找不到工作呢?企业扩大经营,如果有职位需要人去填,就算专业不对口也只好将就,因为一大堆活等着人干。

        至于说大学生不愿意干基层,更加是舆论导向不负责任的说法。不少大学生愿意免费干活吸取工作经验,至于只拿1000月薪的更加比比皆是。主要的问题还是出在经济增长并没有拉动高质量就业,一方面民工找不到人出现民工荒,一方面大学生毕业即失业。

        • 家园 质量要是“高了”,才要了命了

          每年农业向城市转移在500万以上,你要是高了,这些人怎么办?不转移了?

          大学生毕业自然不能够当民工使唤。不然进行大学教育的意义何在?

          问题很大程度上在于我们的大学教育搞得不好,大学教育本质上是职业教育,可我们在大学里面搞得是什么?应试么。几十门功课考试下来就算完事,过期理论学了一大套,丝毫不考虑和职业的衔接问题。有几个大学生说能够在毕业以后就能上手干活的?往往实际中的操作基本上算是一片空白。真正大学生好使是在毕业后工作了两三年,可企业不愿意为此买单,因为市场竞争是很残酷的,如果能够降低人工成本,自然不能放过。说专业不对口,你能将就,企业愿不愿意将就?还是有好的专业被人买青苗的。

          说大学生愿意千元月薪增长工作经验,那是他们自我的一种调整。

          说学生质量,的确没说错,只不过,都是好孩子,错在学校。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