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零)经济物理学原理 -- 唵啊吽

共:💬337 🌺72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3
下页 末页
        • 家园 也有不污染的人工降雨

          如干冰、液氦之类

          • 家园 干冰是可以的,液氦是不可能的

            顺便说一句,液氦是直接看不到的。

            可以看到液氮、液氧。

          • 家园 用冷却剂就麻烦了

            播撒量大,基本上需要飞机才行

            另外云有不同的性质,不是一种药可以通吃的

            对于干旱地区,往往是过境云水不足,降雨也就无从谈起了

            • 家园 美国人工降雨主要是农业应用

              不像中国房灾消灾,他们主要研究控制雨水分布。

              我这里讲的主要是城市温度调节。城市应用控制的面积要比农业应用控制的面积小,要求的降雨量也少。另外,城市降雨有消除污染的作用。如果说人工降雨洒的药有污染的话,也是个效益问题,即洒药增加的污染可能远远小于降雨消除的污染。如果人工降雨的污染不妨碍美国人工降雨农业应用的研究的话,那就更不能成为不研究人工降雨调节城市温度的理由。

              • 家园 中国人工降雨也是为了抗旱,也是为了农业生产

                奥运会这种用法纯属意外,而且这个用量太可怕了,通常一个发射点有几发,一个省有个几十发就能完成极大面积上的增雨任务。我怀疑正常情况下根本无需储备这么多炮弹,应该是提前很久就有意识的做了奥运储备

                农作物往往有两三次有效降水就搞定,国内某些地方甚至一场暴雨装满了水库,够两三年的用水量。北京地区就是七月下旬到八月上旬,这几天就是多半年的降水量,如果这个时期内水库没存够水,明年春旱基本可以确定

                但经常给城市洗澡,那就不一样了,需要更多更频繁的作业。一个是经济上能否承受,另一个是有没有足够的云水资源?

                干冰的应用,少了云团冷却不够,就降不了雨,不是说小范围的降雨可以少撒点点就完事

                人工影响天气这码事,总的来说是顺势而为。人类目前还没有逆天的本事。在大自然犯懒打盹的时候人类才可以小小的炫耀一把

      • 家园 【原创】从温室效应简单说开去~~~

        老吽的文章很有意思也很有价值,我自己写帖子又慢又不行,希望提一点有用的东西,大家一起讨论!

        这些话题说起来太多了,就从温室效应简单说起吧。。。

        温室效应一般来说是由温室气体引起的。温室气体主要有水蒸气,二氧化碳,和臭氧。温室效应基本上就是大气总体上说放过短波太阳辐射,而温室气体吸收一部分地面发出的长波辐射,从而使大气温度上升,和温室起的作用类似。但是其实是不完全一样的,温室很重要的(如果不是最重要的话)的是阻止比温室外较低温度的空气和温室内较高温度气体的对流,从而达到提高温度的目的。这和大气的温室效应是不一样的,地球没有那块玻璃,温室的玻璃也不是增温的对象。

        云不是温室气体,当然有温室作用,但云也会反射入射的太阳辐射,其对全球气候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很复杂和最难研究的课题之一。其重要性和复杂性不仅在于本身,还在于云和其下面的地球表面(包括很多不同类型),和周围环境,和气溶胶,和大气辐射之间的正负反馈。不同类型的云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是有很大不同的。

        气溶胶(包括粉尘颗粒)是悬浮在大气中的液态或固态的小颗粒。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也是十分的复杂,总的来说,现在的科学界认为气溶胶是起到全球降温的作用的。所以有人开玩笑说,中国的空气污染是对遏制全球变暖有好处的,呵呵。

        大气科学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是尺度,包括空间和时间尺度。不同的尺度的问题是要不同对待的,当然他们之间也是相互影响和相互转换的。人工降水是中小尺度的问题(时间和空间尺度都是)。而全球变暖的尺度要大很多。比如说,今天我在保定人工降水了,保定的同学们凉快了,北京的同学反而闷热了,这一个事件对全球温度的影响到底怎么样,不知道。对长时间的温度影响也不清楚。而且还有费用和污染的问题。当然的当然,人工降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课题,我也是非常非常感兴趣的。而且这方面的科学研究是很不足的。这么说吧,人工降水的评估是严重的没有科学依据的(这是挺严重的一个问题,大概也是为什么气象局不敢随便乱试的原因之一吧)。人工降水是要有条件的,需要很适合的天气状况,也需要很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

        气候研究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是相互影响和反馈,也是研究的难点和气候预报不准的原因之一。举一个例子,现在全球气温升高最快的地区就是北极,高气温导致冰雪融化,导致地面反射率降低(冰雪反射太阳辐射的能力很高),从而导致地面温度升高,而气温随之升高,这个循环不断进行不断加强,此乃所谓的的正反馈。在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如海洋),温度升高,水汽增加,低层云的厚度和反射率增加,太阳辐射被反射的更多,温度降低,这种循环是负反馈。要说明的是云-气温-辐射的反馈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云不同的地面不同的温度不同的水气含量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季节会导致很大的差别。老吽也注意到了云的作用的日变化(白天和晚上不一样)。

        其实关于全球变化的研究是很前沿的,也就是说是有很多不同的观点和理论的。大家有兴趣可以参考IPCC第四版的报告。

        • 家园 花谢专家来讨论

          中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很大局部气候不一样,所以可以找西部一些地区来实验。当然,第一步是根据天气统计找适合的实验点。

          云贵高原的小城,冬天控制升高3-5度,夏天降3-5度,居民就不需冷暖设备,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经济效应很大。

          • 家园 好主意!

            这样的试验在西南部确实比较合适,因为适合降水的天气很多。当然他们那里不缺水。有了好的结果之后再去北方。当然试验地点最好在地势相对平坦的地方,山地降水也是难点。

            这样的试验需要大规模的集合大量不同种类的试验手段,这方面国内的机会不多,如果有的话会对这方面的科研和实践有很大帮助的。需要联合其他国家的探测和数值模拟的力量。先从云本身和人工降水本身的机制和对局部地区影响出发。

            • 家园 贵州有很多坝子,即高原的小盆地,气候相当孤立

              如贵阳在一个大坝子里。污染粉尘都吹不出去,就在坝子里积累着。坝子内地势是相当平坦的。

              贵州几乎是有一个具有一点规模的坝子,就有一个城镇。

      • 家园 下雪不冷不是因为结冰是个放热过程么?

        记得是小时候动脑筋爷爷说的。

        北方人都知道,冬天下雪不冷,雪停了以后才冷。为什么呢,就是下雪时天上有云,天上的云晚上阻止了地名的红外辐射射出太空,从而增暖了地面温度,所谓温室效应。

        如果你的说法是主要因素,那么冬天的阴天比晴天更冷吗?

        • 家园 我的看法是:

            下雪和下雨一样,需要暖湿空气和冷空气交会。一般是北方冷空气南下,与南方来的暖湿空气交会形成锋面,下雨雪一般就在这个锋面上。冬天冷空气强大向南推,遇到暖湿空气往往就下雪,这时暖湿空气还有余威,所以不太冷。等锋面向南推过去把暖湿空气推远,只剩下干冷空气,下雪停止,同时暖湿空气也已被推远,冷空气独占,所以很冷。

        • 家园 云层保暖主要是晚上

          白天反而阻碍了太阳辐射而阻止了地表温度的升高。

          下雪不冷化雪冷主要是湿度问题,即化雪时空气湿度大,而在同样空气温度下湿度越大感觉越冷。虽然融雪过程吸收热量,但无论怎样吸收,必需时零度以上才能融雪;结冰再放热,也得零下才能结冰。所以,显然是结冰时的空气温度低于融雪时的温度,感觉不同时湿度所致。

          正确的来说,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晚上阴天比晴天暖,白天阴天比晴天冷。毕竟寒流和暖流的大气候有决定性效果。这篇文章讲的人工影响天气,是调节地表和太空之间辐射量。《唵啊吽:【原创】为什么要以人工降雨应对城市高温》有论述。

          • 家园 化雪未必需要0度以上

            化雪未必需要0度以上。

            如果雪化成水确实需要0度以上

            但是直接升华就不用了。

            实际上我们这边冬天背阴的雪堆大部分是升华化掉的。 根本没有水的痕迹。

            冬天晾成冰棍的衣服最后能干也是这个道理。

            • 家园 升华是从固相变为汽相

              雪的融化是从固相变为液相。但因果关系是一定的,即不可能结冰放出的热量使得气温升高,结冰放出的热量只能防止温度下降;同理,融雪吸收的热量不能使得气温下降,融雪吸收热量只能阻止气温升高。这是我和“使用尽量中文“讨论的问题。

              • 家园 升华不是又固态变为液太

                升华是指一种物质从固态不经过液态直接转化为气态的过程,是物质在温度和气压低于三相点的时候发生的一种物态变化。

                与升华相反的过程称做凝华,指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这样的例子有结霜。

                升华是吸热反应。吸收的热量为熔解热和汽化热之和。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