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参考资料: 一篇在农村"助学"的文章中透露的农村人口信息 -- 副将

共:💬21 🌺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参考资料: 一篇在农村"助学"的文章中透露的农村人口信息

    这篇文章("新西行漫记 - 助学篇")是一个叫"瘦型胖子"的网友在(西西河/感性世界/2005-10-19/目前第170页/200页)上发表的一篇旧文,我把它翻出来,大家可以从中发现一点东西,关于中国农村人口的一些信息...

    副将注: 即使我们从中发现了什么东西,关于农村人口的,我们也不要轻易地下什么结论,因为这只是观察,是了解,..而不是正式的统计数字和统计资料!即使是,也要计算,还要修正,最后才能得出计算结果和最后结论!请大家切记!

    1."...这是学生春草和她坚强的母亲,孩子的父亲过早地由于癌症离开了她们,她的两个姐姐都已经离开学校了,只有她还在读书,14岁了,下个学期才能进入初中学习,她是第一次申请我们的资助..."

    2."...平平的父母早在他5岁时就离异了,母亲改嫁后再没有联系了,把他和姐姐留给父亲。后来他们的生活是靠父亲在街上拉板车给人家搬运东西..."

    3."...小梁的家只有母亲和在读初中的哥哥,他们的父亲5年前喝醉了酒骑摩托车撞死,现在生活靠母亲做零工的收入来维持..."

    4."...小华是个从江边拣来的孩子,她现在的家人口可不少,有父母、四个姐姐和一个弟弟,三个姐姐已经不读书了。年过半百的父母原来是农民,十多年前搬到县城里来,靠做零工的收入过日子。尽管父母和姐姐们都很喜欢她,但我们在她的眼睛里看到的是永远的忧郁和疑问..."

    5."...小影(右一)的父亲在她才四岁时病故,是母亲的辛勤劳动支撑着这个家,不到两亩田地基本可以解决四口人的口粮,但三个孩子上学的费用则是这个家庭所难以承担的,姐姐只好在读初中二年级时辍学..."

    6."...小淋是个严重超生家庭的孩子,她的父母为了要个男孩子一连生了5胎(小淋是老三),终于如愿了才罢手。

    他们的父母还是很能干的,在8亩地上每年都能够收回万多斤粮食,辛勤的劳动让这个有个78岁老奶奶和四个女孩和一个男孩子的家庭过得还算不错,大姐读到中专毕业(电子专业)到深圳打工了,二姐在读高三,小淋自己在读初一,妹妹和弟弟都在读小学四年级,他们的父母宁可不盖房子也要让孩子们都尽自己的能力读书……

    但天有不测风云,今年春天母亲劳累过度患脑血栓病倒了,治疗已经花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并已经欠债数千元,在深圳打工的姐姐也回到家里照顾母亲..."

    以下文字从原文第二页抄录:

    7."..这一家有四个孩子.."

    9."..这家7个孩子。母亲车祸死亡,三个姐姐没有在照片上..."

    10."...又是7个孩子。父亲车祸死亡,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没有在照片上..."

    11."... 这次申请我们资助的是两个女孩(那个大些的女孩子已经17岁,还只读到三年级,而妹妹是在读二年级),她们的小弟弟因为贫困,该上学而没有上学(已经8岁了);她们的大姐读初中一年级时辍学打工,文化低打工难的经历使她也希望能够重新回到学校多读点书(18岁了)。

    我们还是帮帮她们吧..."

    ...........

    够了,可以了...

    我副将不是说我可以凭借这些东西下什么结论. 为什么?因为原文只观察了湖南(我的老家),江西,广西,贵州等几个省,而且是少数贫困地区,没有把观察范围扩大到全中国,因此,我不会蛮目地轻信任何结论...哪怕是对我的观点持同意,赞成态度的结论!

    最重要的问题不是出在这里!在哪里呢?

    问题在于: 那个要求我们国家,我们的政府马上停止计划生育的"水寒",那个说我们国家1980年代就不应该搞计划生育的"水寒",那个自己现在美国(和我一样),自己有三个孩子,却不回(中)国的"水寒",他到中国的农村搞过一天,一个月,哪怕是一个月的调查,了解,统计和计算吗? 没有,从来没有! 但他就是敢下结论! 他就是敢! 他的数字和依据都是在公开的东西上能搞到的! 他为什么就不亲自下去搞点调查.访问,统计,计算什么的,而不是坐在美国的书房里写文章呢? 我真的是无话可说...并且还有网友说他是"先驱"...没下过乡的"先驱"? 费孝通老人当年是如何去搞农村情况的调查研究,大家应该还记得吧?

    附: 水寒的一些文章的标题

    1.80年代就没必要实行严厉计划生育

    2.宋健才是真正的民族罪人,他吓坏了邓小平

    3.海外华人生育率太低,呼吁多生育孩子

    4.近代科技加速发展的原因-人口爆炸导致科技爆炸

    5.不批马寅初新人口论,天理不容!

    6.1990年代后为什么农民不愿生孩子了?

    7.神秘的“财丁不能两旺”的社会学和生物学基础

    以上是部分标题,有兴趣的朋友不要急,我或者东东山网友会在不久把他的全部文章转贴上来,以供大家参考.谢谢! 目前很忙,8月份后我才有正式的"批判"文章出来!

    • 家园 【原创】三个问题分开来讨论,才能看清问题的实质

      讨论计划生育,把三个问题分开来讨论,才能看清问题的实质。这三个问题是:

      人口总量问题,年龄结构问题,民族构成问题。

      现在的计划生育政策,只是为解决第一个问题,而置后面两个问题于不顾,将会留给中国无穷的后患。

      “因为原文只观察了湖南(我的老家),江西,广西,贵州等几个省,而且是少数贫困地区”,问题就在这里。这“少数贫困地区”不仅是“农村地区”,而且大部分还是少数民族地区。这是第三个问题“民族构成问题”。

      问题是:现行计划生育政策对汉族、对城市、对经济不那么贫困的农村地区非常严厉有效,导致这些地区人口开始下降,而对“少数贫困地区”主要是少数民族地区则基本无效。结果是汉族人口开始下降,而少数民族人口快速上升。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六七十年代的4%上升到现在的10%,上升到原来的2.5倍。根据现有趋势,以后几十年,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很可能要上升到30%以上。因为少数民族人口增长速度太快,所以就要继续对城市、对汉族地区“一胎化”,以便腾出空间来容纳这不断增长的少数民族人口?这是中国内部的民族替换,少数民族替换汉族。

      哪个民族超生,就应该对哪个民族搞计划生育;哪个地区超生,就应该对哪个地区搞计划生育。对于生育率在1以下的城市,对于生育率在1.5以下的经济不那么贫困的汉族农村地区,允许生二胎,保证这些地区的生育率达到1.7或1.8(仍低于2.1的人口更替水平),不要导致中国内部的民族替换,这样才公平合理。你说是吗?

      第二个问题,年龄结构问题。如果象某些预测的那样,将来老龄化来临,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30%或更高,那么引入外劳就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了,这样就是印度人、马来人、或非洲黑人在中国国土上替换现有民族。由于少数民族人口仍在快速增长,实际替换的是汉族。如果计划生育的后果是导致汉族被少数民族的民族替换,是导致汉族被印度人、马来人、或非洲黑人的种族替换。这样的前景你乐意看到吗?(民族替换是正在发生的事,而种族替换谁能保证将来不会发生?)

      怀念起康熙爷来了。没错,是有嘉定三屠,是有扬州十日。但满清留给我们的是一个汉族人口占96%的中国。而现在,汉族人口只占90%了。将来很可能会降到70%以下。

      最后,是汉族的总和生育率的问题。估算一下在现有政策下(包括违背政策超生)最大可能有多少。城市人口是42%,农村人口58%。城市人口的政策生育率是1(少量富人超生,对总的数据没有实质影响,再考虑到不孕不育的人口,城市人口的实际生育率小于1,按1计算)。农村的情况,假设每一对夫妇至少生两胎,如果两胎还没有男孩,就一直生下去,一直生到第30个孩子,直到生出一个男孩为止(实际的农村的生育情形,是比我这样的假设多生了呢?还是少生了呢?)。情况够“严重”的吧?10个孩子、20个孩子、30个孩子的超生大家庭比比皆是。那么,这个总和生育率是多少呢?这是一个简单的等比数列求和的问题,结果是,小于2.5,取最大的,按2.5计算。那么,汉族人口的总和生育率是

      1*0.42+2.5*0.58=1.87

      上面,做了那么荒诞的假设下,计算出的汉族的生育率的最大可能仍只有1.87,仍远远低于2.1的人口更替水平。可见,控制人口规模的关键在于要各个民族一视同仁,加强对少数民族的人口控制,而不是继续减少汉族人口,引起现在的少数民族对汉族的民族替换,及将来几乎不可避免的印度人、马来人、或非洲黑人对汉族的种族替换。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不要危言耸听,老大!

        "将会留给中国无穷的后患"...

        我还没见过什么东西,什么政策能"留给中国无穷的后患"...

        你给我们说说...

      • 家园 转:少数民族的计划生育政策

        少数民族的计划生育政策

        上贴: stbayi发布日期: 2006-6-02 查看数: 206 出自: http://www.cqzg.cn

        最近看到国家统计局的一个数字,2001年到2005年5年间,新生婴儿,按照民族划分,少数民族新生婴儿数量占新生婴儿总数的40%.

        这个数字的确吓了我一条.对此,我对我们国家的少数民族的计划生育政策产生了兴趣,如下是别人总结的一些少数民族的人口政策:

        我国政府对少数民族的人口政策是根据其具体情况而制定的。如:地理环境、人口密度、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水平、计划生育工作的基础等。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时间:

        从80年代初开始的。

        生育数量的控制:

        根据不同民族和民族地区的人口数量、人口分布、自然生存条件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区别对待。分两种情况实施计划生育。 第一种:人口超过1,000万的少数民族地区,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严格控制二胎,坚决杜绝多生。

        第二种:人口在1,000万以下的少数民族,允许一对夫妇生育二胎,个别的可以生育三胎,不准生育四胎。

        但由于各少数民族的具体情况不同,在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时,个别的也可生育四胎,甚至在人口较少的几个少数民族中不实行计划生育。

        婚龄规定:

        由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特殊的人口状况、经济状况和社会文化差异,《婚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可根据当地民族婚姻家庭的具体情况,制定某些变通的或补充的规定。如新疆、内蒙古和西藏等自治区都把结婚的最低年龄变通为女18岁,男20岁。

        • 家园 比我最大胆的想象还要严重

          2001年到2005年5年间,新生婴儿,按照民族划分,少数民族新生婴儿数量占新生婴儿总数的40%.

          今天的新生婴儿的比例,就是明天的人口比例。

          • 家园 所以我的观点就是一定要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啊!!!

            少数民族地区的计划生育政策也要执行,不能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

            如果少数民族只生2胎,情况绝对不会糟糕到现在的程度的。

            • 家园 因为我国有对少数民族的优待政策。

                犹其是高考可以加分,所以当两口子中有一个是少数民族时子女民族大多数都选择少数民族。

                还有一些是满清倒台后许多满族隐瞒的自己是满族,近些年这些人都改了回来,象河北有些地方是整个村地改。

                而现在除了少数民族聚居区外这些人只有身份证户口本上的民族标注,其他与汉族没有什么区别。犹其是人口最多的回族,如果他自己不报民族,你没发现他不吃猪肉外你根本发现不了他是回族。

                从长远看,加强民族融合才是真正解决民族问题的办法。

            • 家园 【文摘】人事部调查数据显示:6成应届大学生毕业即失业

              团中央、北大政策研究所联手推出涉及全国6000多名本科生调查

              结果显示

              半数毕业生就业还没谱

                北京就业率高出全国10个百分点

              六成人预期月薪一两千元 法学专业难找工作

                截止到5月底,2006年毕业的本科生中,半数以上未找到工作。

              有四成人认为,就业依靠“关系网”是最有效的途径。

                今天上午,由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合作完成“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结果公布,该调查涉及的样本包括全国近百所高校的6000多名大学本科毕业生。

                就业比例

                半数人5月未签约

                今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至413万,就业难问题更加突出。调查结果显示,截止到5月底,2006届本科毕业生中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未签约的占49.81%,不想马上就业的占15.02%,而没有找到工作的比例为27.25%。

                全国应届毕业生就业比例

                (截至5月底)

                27.25%

                没有找到工作

                49.81%

                已签约和已有意向

                15.02%不想马上就业

                最新数据

                北京六成已就业

                今天上午11时公布的此次调查最新数据显示,北京应届大学毕业生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未签约的比率为60.37%,高出全国10个百分点。

                影响就业因素

                专业 法学六成难就业

                本次调查的学生专业可划分为法学、管理学、工学、教育学、经济学、理学、历史学、农学、文学、医学和哲学等学科门类。调查显示,农学学生就业率高达78.38%,而法学专业仅为37.85%。按就业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农学、管理学和工学,而医学、教育学和法学则相对较低。

                性别 男生比女生吃香

                男性毕业生的“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未签约”的比例为55.71%,而女性毕业生该比例则为41.08%。

                有27.3%的用人单位承认招聘时偏向于男生,72.7%的单位表示没有明确的性别倾向。

                区域 东部地区好于西部

                此次调查的学校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主要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四个区域。其中,东部地区高校“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未签约”的学生占62.43%,中部地区为47.88%,西部地区为41.73%,东北地区为43.39%。

                能力 单位最重适应能力

                调查显示,有24.14%的学生认为个人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成功择业的首要问题。而对这些能力进行分解时,求职过程中的难题分别表现在自我表达能力(35.80%)、外语能力(32.09%)、专业能力(31.88%)、人际交往能力(30.36%)等方面。

                而用人单位要求最多的是环境适应能力(65.9%),其次是人际交往能力(56.8%),然后依次是自我表达能力(54.5%)、专业能力(47.7%)和外语能力(25%)。

                就业途径

                四成首选“关系网”

                在人际关系之于大学生职业搜索行为的重要性,性别、地域和专业之于大学生总体就业水平的影响以及大学生就业预期等方面的调查结果与传统观点并不完全一致。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讳言人际关系网络之于用人环境的影响,但此次调查显示,人际关系网络仍是大学生进入就业市场、寻找就业机会的理想途径。有41.61%的学生认为,通过家庭和个人社会关系、托熟人是最有效的求职途径。

                期待薪酬

                六成选一两千元

                薪酬预期上,有六成以上(66.10%)的大学生将月收入定位在1000-2000元之间,1.58%的学生甚至愿意“零工资”就业。而在调查中,77.3%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

                权威说法

                六成应届大学生毕业即面临失业

                民盟中央秘书长高栓平:高栓平列举了一组人事部的调查数据: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338万,2006年达到413万,比去年增加了75万,增长率为22%,而全国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预计约为166.5万人,比去年实际就业减少22%。“这意味着将有六成应届毕业生面临岗位缺口。”

                文/记者张丽锦

      • 家园 孔老大的说法,并没有真正反映政策。

        少数民族2胎,也是有条件的。好象是人口少于某个数值的民族,不是55个民族都能多生的。

        而且政策也就是2胎而已。

        现在的问题,关键就是政策被屡屡突破,计划生育政策执行不够的问题。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