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参考资料: 一篇在农村"助学"的文章中透露的农村人口信息 -- 副将

共:💬21 🌺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关键是你无视这样一个事实

                    一胎化并不是永久性的政策,从其根源来说是对6,70年代人口政策的放任自流的一种紧急修正。

                    你说的30年减少一半数学上或许没有太大的问题,但那是需要严格的一胎化政策多少年后才能出现的情况,你计算过么?

      • 家园 问题的实质是少数民族对汉族的民族替换

        问题的实质是少数民族对汉族的民族替换,及将来几乎不可避免的印度人、马来人或非洲黑人(作为外劳进入中国)对汉族的种族替换。

        • 家园 又是一个生猛的同志-孔老大,特点是斩钉截铁地下结论

          老孔坚定的看法有2:

          1."及将来几乎不可避免的印度人、马来人或非洲黑人(作为外劳进入中国)对汉族的种族替换"

          2.中国应该有30亿人...

          我先闪...

        • 家园 老大的这个说法有点猛

          是不是可以细化一下推论过程:

          比如:

          1。以汉族为主体的人口比例到多少可以保持汉文化优势?

          2。汉文化的主体意识的强势持续和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全面渗透在多大程度上可弥补汉族人口减少带来的问题。

          3。详细推算一下到多少年达到需保持汉族人口理论上最低的比例,以及在什么时候需采取措施。

          • 家园 汉族可以完全消失都没有问题

            只要操作得当,完全可以将现有的构成“汉族”的人口的基因消灭掉而仍能保持中华文化传统,就如罗马人从基因上已被替换了若干遍了而今日的罗马人仍自称继承了古罗马传统一样。

    • 家园 看看失学的一些情况

      1...."同我合影的就是这个学校的校长,白族,刚30岁,已经在这里做了5年校长了……

      他是当地人(先辈从云南大理迁来),从小在这里长大,读中学时竟要走两个半小时的路才能到学校,曾经发下誓愿:“我将来不能让孩子们再吃这样的苦!”原来当过代课教师的他接任这里校长职务时,这里的学生仅有80多人,短短的几年,这个学校的学生人数就发展到530多了,除本村的孩子外,连周围其它乡、村的孩子也到这里来读了,现在学校的设施已经严重不足,7间教室已经远不能满足需要,最大的班级竟有110人了……

      我们的“建校项目”能不能考虑帮帮这个学校呢?

      由于当地群众生活贫困面很大,学校收费从国家规定的“一费制”标准(每人每学期80元)降低到每人每学期60元(1-4年级,5-6年级是65元),这是我所见到的最低收费了,但就这样,这个村还是有30-50个失学的孩子……

      校长在同我一起家访时无奈地告诉我:“学校资金已经少到极限,按照目前的状况,学校确实已经无法把他们都收进来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