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人口与工作机会的思考 -- 东东山

共:💬29 🌺1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最后一次回iimao: 你考虑问题太不周到了!

            因此我最后回你一帖!

            1.你说: "科技和财富是由人创造的". 这没错.问题是,人越多,创造的财富就越多吗?

            2.你说: "减少人口并不产生财富。" 也对.减少人口不能"开源".但是,减少人口可以"节流"啊,可以减少消耗啊!特别是在我们中国这样人口过多的国家,更有意义啊. 农民有俗话说: 省下的就是挣下的,对不?

            3.你说"美国人经济和欧洲差不多,但是美国人多。所以群体竞争力强,抢资源占优势。"

            这更让人不好理解! "美国人经济和欧洲差不多",这个勉强对. 但是美国人和欧洲人口一样多? 谁告诉你的? 实际上,是整个"西欧"(即英,德,法,意等国)和美国人口差不多,而不是整个"欧洲"!

            再说了,美国"群体竞争力强,抢资源占优势"是靠人多么? 我看不是! 有很多原因: 历史,地理,社会,经济制度,国民传统,等等,都是原因啊.

            西西有风险,回帖须谨慎!

        • 家园 剜却心前肉,来医眼前苍。你的观点!

          以后是死是活不管了。

    • 家园 这个话题也成了一个学术、媒体禁忌,好在有人开始争论了。

      一句部门利益,似乎不能解释的过去,很难想象有些官员为了自己的权力,冒着让民族灭种的危险。

      那原因是什么呢?无能?无知?很难想象出另外的理由来,说他们无知无能,似乎又太小看他们了。除了部门利益,我也想象不出有什么理由能阻止其他人,其他部门做相关研究,发表论文,在媒体上争论。

      什么时候一个问题,成了禁忌,就离危险很近了,三门峡,三峡,人口。或许我们这些升斗小民懂的不是那么多,但是总有些专家是能看的深入的,民间也不乏才智之士,有什么不能辩论,不能公开讨论的呢?

      三峡完工,没有一个中央领导人到场;投资额小很多的青藏铁路完工,胡亲自到场剪彩。这清晰的表明了现领导的态度,三峡真的如宣传的那么百利一弊吗?我看过黄万里的文章,在某核心下台之后才看到的,原来这些反对意见,是根本见不了光,不被大众知道的。

      • 家园 一胎化计划生育是邓主导的基本国策,类似于改革开放100年不变,

        现在根本不敢讨论邓主导的这些国策。一胎化的严重后果,绝对让中国200年也消化不了。

        • 家园 iimao不了解政策啊?一胎化并非国策。

          实行以来,一直是“城市一胎化一代”,农村1.5胎或2胎。少数民族2胎或更多。

          然后到第一代独生子女大致到婚育期,又声明了双独生2胎。也就是“一胎化”只是限定范围为城市户口而且仅仅一代人而已。

          许多人不了解国家政策,就胡乱抨击,叫嚷。根本就没有一点点严肃探讨的态度! :(

          • 家园 事实上是实施了1/4世纪的国策。山东很多中小学校都招不到学生了。
            • 家园 好事啊! 你给尽量多举些例,好不? 是哪些地区,哪些学校?

              不要空口白话..

            • 家园 这个要考虑人的流动。深圳还学位不够,走后门才能上学呢!

              当然是说公立小学中学。呵呵。进不去的,就只能去些乱七八糟的学校了。

              毕竟改革这么多年,城市化虽然进展缓慢,但也提高了20个点吧。

              再加上流动人口,许多带了孩子去工作地上黑校去了。

              留在农村的孩子绝对数量是在下降的。

              此外,还有就是代际的拉长,也就是初胎妇女年龄的提高,以及二胎与初胎间隔也拉长。减少了年生育孩数,(但是不减少妇女人均总生育数--这个得靠计划生育来减少)。

              • 家园 说白了吧,辩证法的问题。计划生育再怎么搞,一个不生

                那么人口也不可能迅速下降,与其减少分母,不如增加分子。财富可以迅速的成倍的增长,而人口的变动是极其缓慢的。我们总是说,我们的人均资源不足,可是减少了一半的人,也只不过让我们的资源占有量增加一倍。可以如果以产业升级的方式,却可以让同样的资源产生出几十倍的财富。所以毛说,有了共产党的领导,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创造出来。在这方面,日本是最好的例子。这就像一个家庭,,孩子生多了,人均财富少了,饭不够吃了,不是想到出去劳动创造财富,却去扼杀自己新生的婴儿,这不是断绝未来的希望吗。饮鸩止渴,实在是难以理解。

                • 家园 这段话最应该批判

                  先不说别的,粮食问题,中国创造出什么人间奇迹了?搞了几十年,7,8亿人口去搞粮食不还是饿肚子。现在不说别的,如果能用什么劳动去创造出现有几十倍的粮食,我看你就因该天天等着各国政府给你排队授奖了。

                  现有的人口政策,我看首要的是个粮食政策,某种程度上的水资源政策。现在我们的粮食的人均量不足400公斤,发达国家平均为600到800公斤。按照科技的进步带来产量的提高,大约40年后我们的产量也才是现有的150%。加上补偿大量的农业开荒对环境已经造成的影响,我们多少得减少些人口才能保证过上发达国家的日子。

                  日本,日本的粮食自给量也不足,而中国要是同等的粮食自给率,我们得拿出多少工业品去换粮食?世界市场上有没有那么多的粮食都是问题。拿日本来说事情,有点何不食肉糜的味道。

                  要我说,粮食问题解决了(人均达到600-800公斤),一胎化政策就应该松动了,要是能源问题解决了,加上良好的水利分配和利用工程,计划生育就应该停止了。

                  可惜,这些都没解决。

                  • 家园 为什么7亿人口饿肚子,而13亿口不饿肚子,就是说明了

                    增加分子的重要性。减少人口并不能够带来亩产提高。粮食产量提高是靠水利+化肥+种子带来的。这些都是人间奇迹。算一算没有50-70年的大修农田水利,没有化肥,没有高产种子,减少人口可以提高多少人均口粮。

                    算一算是增大分子重要还是减少分母重要。哪一个见效快,俺一个是正道。

                • 家园 iimiao 这段最不着边!

                  什么"在这方面,日本是最好的例子"...

                  什么例子,什么最好的例子,您给说明白些好不?

                  我手上有更多大把的例子来反驳你的观点...孟加拉,巴基师坦,印尼,印度,太多了...

                  • 家园 我也学过经济,但是个半吊子

                    看了几位的讨论,获益匪浅,还请继续。

                    顺便跟iimao说两句:

                    1. 纯粹从数学方面来看,增加分子的同时,保持分母不变,或减小分母,不是更好。难道增加分子与减小分母不可同时进行?为什么?

                    2. “山东很多中小学校都招不到学生了。”据我所知,这是由于自2000以来,各中小学盲目扩建造成的。还有失学率的因素要考虑,别的地方我不知道,山东这几年的失学率,好像又有回升。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