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想念韩乔生 -- 猫元帅

共:💬33 🌺1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想念韩乔生

    在中国体育解说史上,韩乔生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人物。上承宋世雄孙正平,下启张黄刘。

    韩乔生刚刚出道的时候,我不禁眼前一亮,这个卡哇依的小伙子着实是央视一条亮丽的风景线。

    然而造化弄人,谁也没有想到中国体育解说的风格变化得这样快。就那么几年的时间,韩乔生的地位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那种上不上下不下的风格一下子成了他最尴尬的标签,更有人迫不及待地踏上一只脚,似乎新偶像的出现必须要以批臭老偶像为代价,人性之丑陋,世间之冷暖无不凸现出来。《韩乔生语录》的出现,无疑是这一过程的最终结晶。然而韩乔生有什么错?口误难道是他故意的么?要是教真起来,段喧的口误恐怕不比韩乔生少,啥时候出个《段氏语录》呢?看来老实人都是要被欺负的。

    在三大名嘴一统江湖的时候,我总是时不时的想起韩乔生,想起他的率真,想起他的口误。而且随着名嘴们的炙手可热,这样的怀念越来越强烈。也许,我就已经厌倦了名嘴们那故作高深的评论,厌倦了动不动就大呼小叫,厌倦了没完没了的指责裁判。反倒是韩乔生那和比赛本身没什么关系的评论让我感到亲切、真实。听说黄名嘴要休息了,那么就让老韩上阵吧,至少,他能带给我们快乐。

    • 家园 体育解说不等于talk show.
    • 家园 嗬嗬,给大家带来欢乐啊,比故作高深仍任舒服多了
    • 家园 我比较欣赏韩乔生的学习能力

      韩乔生从1990年开始现场直播意甲和每周一次集锦时,看到不认识的球员就是罗伯特巴乔,看到不认识的球队就是尤文图斯;到1995年左右,直播意甲,韩大嘴已经能够跟张路坐而论道,偶尔还指出张路的错误,这个人的学习能力还真是不错。

      韩大嘴还有一个突出的优点,就是人厚道,网上出现韩乔生语录,我看到了一个憨厚的韩乔生。

      韩乔生的问题是思维跳跃性太大,导致很多著名的韩氏解说,那时候看意甲,除了欣赏球赛,留意找韩乔生的错误也是一大乐趣。

    • 家园 他是个厚道人

      他对待语录的平和态度,不是谁都能够做到的。

    • 家园 【文摘】记忆中的体育主持人(4)

      (四)黄建翔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三五年。体育主持人这个行当也是不断的进行着新老交替,吐故纳新,老的该退都退了,这几年一下子涌出了一帮子新人,象张军,蔡猛,黄建翔,刘建鸿,黄应该算是其中的佼佼者。

      新生代与老一辈如宋世雄孙正平比起来有许多的不同,首先是科班出身,学的就是新闻和播音,不象以前那会儿非得从基层做起。而且知识面上都比较系统全面,适应能力也强,尽管播音上没有什么进步,而且给人一代不如一代的感觉,但一嘴洋文呱呱叫,采访报道播音制片主持,样样拿的起放的下。严格的说,如黄建翔这拨人已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体育主持人,他们都是体育记者。其中黄同时是《足球》报的特约馔稿人,张军兼任《足球之夜》的制片,这在上一代主持人来看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

      想写写黄建翔主要因为他是个个性极强的人,他的主持风格也是狂放不羁,激情四溢。大概与他早年和李维淼共同主持南美解放者杯有一定的关系,拉丁国家的体育解说都感情冲动,主持人在进球后往往拉长嗓子大叫“GOAL。。。。”,而黄建翔则在皮球刚出脚还在空中飞行时,就斩钉截铁的断言“这球进了!”,尽管其风格有失中庸之道而近乎压宝,但却赢得了球迷一致的欢迎。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的理论素养也很高,评起球来头头是道,除非看错,一般极少出现如宋世雄韩桥生那种低级错误,有一个网友在BBS上说“播音员连比赛双方的球星都不认得,叫不上名字,就不配解说这场比赛”,一句话概括出了黄受观众喜爱的真正原因所在。

      另一方面看,个性强感情炽热有时也容易给他召祸。球迷大都记得96年初在北京的一场国际足球邀请赛,北京国安胜了巴西格雷米奥,比赛不用多说了,当值裁判(好象也姓黄)表现恶劣,足足的帮了国安一道。当时黄建翔在现场采访了格队的主教练,问他“你是否认为场上裁判是主队的第十二名球员?”,委屈的客队教练发出了感慨“原来你们以前的战绩都是靠这种方式得来的,中国足球靠这种方法永远冲不进世界杯!”,其后黄在《足球之夜》中开办了专题讨论,事情越闹越大。其实中国裁判在外战上一般都本着“照顾客队”的原则,免得被人说闲话,如国家队vs桑普,北京vs米兰,北京vs阿森纳,来访的客队都不同程度的得到了裁判的实惠。黄的出发点也许是抨击中国裁判界的执法公正问题,没想到帮了倒忙,变成中国足球的“护短”问题了,也同时抹杀了以前来之不易的外战胜绩。记得当时金志扬跟他讲“好小子,我占点便宜你这儿嚷嚷,我吃那么多亏你怎么不说了?”,亲者痛仇者快,好不值得。

    • 家园 【文摘】记忆中的体育主持人(3)

      (三)韩桥生

      如前文所言,韩桥生的资格按说够老的,偏偏生不逢时,沦落到给宋世雄当替身,眼瞅着一块上道的孙正平出落的光彩照人。要讲八十年代电视台宋孙韩三强鼎立那实在是抬举他,别说那时他难以望宋世雄项背,跟孙比起来,他也就顶多是个《那咤闹海》里舞双锤的王八精,跑龙套罢了,不过总觉得当年他可是生给耽误了。想想怪可怜的,要说主要缺陷么,他就是不上镜--形象差点,脑袋挺大的却好象没长头盖骨一样,用电视圈里的行话是“压不住台”,尤其跟人孙正平站一块堆更是显不出来。所以台里的一些主持性质的抛头露脸的栏目暂时是没他的份,躲在播音间里做实况又总被人当成宋世雄,其实80年代末90年代初那段时间韩可真是一直在做幕后英雄,记得94年春节联欢晚会朱时茂陈佩斯有一个小品《主角与配角》,韩桥生看了肯定触景生情哭成个泪人。

      到了九十年代,那时中国的体育改革处处都开花结果,体育赛事增多,电视台也开始迈出国门进行海外采访报道。象出国采访这种打破头的机会韩是不大会去争的,他知道争也抡不到自己。不过遇上大的体育赛事是电视台的福气,全台都鸡犬升天,况且台里人员一直紧张,一个萝卜一个坑,少个萝卜自然就多个坑。韩就是利用这些机会逐步登堂入室,在国内慢慢培养知名度的。想起来,那时他可真成了电视台的万金油,哪缺人哪顶上,而且无私的不记报酬,感动得台长泪眼婆娑的,谢天谢地这些年的政工没丢下,竟然在改革年代还出了小韩这么个活雷峰。对韩桥生而言,又露了脸又有了好的表现,两个文明一把抓,好久没这么痛快了。

      94年足球开始职业化改革,国内联赛办得如火如荼,球迷的欣赏水平也越来越高,既要求主持人要如实报道比赛,又希望能听到独到的见解和评论。那些播音出身的老一辈们对足球的理解都停留在初级水平上,渐渐招架不住而纷纷改弦更张,转投到别的体育项目上。韩桥生此前一直主持意甲联赛,每周都与观众见面,水平怎么样且不管,好歹混个脸熟。意甲转播又是最早引入嘉宾评论方式的,一天到晚和张路张慧德混在一块儿,耳熏目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来也会哼”,几年下来,韩的足球理论水平上也是水涨船高。有了意甲打底儿,甲A联赛开始后,韩桥生一下子浮出海面,成了足球圈内炙手可热的人物。

      火了火了才发现,韩就是个“俗人”。刚出道那会儿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那是识时务,知道自己跟宋世雄孙正平没法比,人家是“名牌货”。现在出息了,也就不可避免的染上了一堆恶习。首先是沉迷于声色,几年来数他绯闻多,lover都打到台里来了,有一段时间他忽然不露面了,就是因为这事。业精于勤荒于嬉,没有了生活上的严于律己,业务水平走下坡路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了。主持起节目来笑话百出,评论错了还可以原谅,毕竟是隔行如隔山,但象一些场上介绍都张冠李戴就实在说不过去了。

      最令人无法接受的是其吊儿郎当的工作态度,“ON AIR”灯都亮了人还没到台里呢,急的导演直骂娘,直播时出了错脸都不带红的,还没心没肺的将错就错。领导们都对他指指点点,“这孩子算是毁啦!”

    • 家园 【文摘】记忆中的体育主持人(2)

      (二)孙正平

      中央台其实也是讲究论资排辈的,算起来孙正平应该是仅次于宋世雄的二号人物。他和韩桥生是在八十年代中后期台里挖出的苗子,对外称做宋的接班人,其实是宋的替身。原因说起来挺复杂。那时宋世雄正如日中天,足篮排全线出击,忙的不可开交,偶尔忙不过来找个人替替他,观众就不买帐。电视台没招了,就想出这么一个土办法,从全国各地主持人中选出孙韩这两个从嗓音到主持风格都与宋极其相似的人来。在一些不太重要的场合让他俩上去串场,没想到居然收效不错,绝大部分观众都认可了这种做法,孙韩二人也就正式作为影子主持人在电视台站住了脚。

      刚到台里的时候,孙和韩简直就是宋世雄的跟班一样,模仿他说话,模仿他咳嗽,模仿他打哈哈。过了不久,俩人就分出了高下。韩桥生可以说是学宋学的惟妙惟肖,他在不露面解说的时候,很多人真以为是宋的声音。不过他倒霉就倒霉在学得太象了,以至于失去了自己的风格。他也不想想,赝品再好,也是给真货赚吆喝的。相比起来,孙正平就精明的多,仅仅继承了宋语速快咬字清的特点,可又不象宋那么喋喋不休的讲废话,尽管嗓音仍是“仿宋”的,但还是加入了自己清而不脆亮而不尖的特色,真正是人如其名“正平”。

      在解说栏目上,孙正平也是集中力量朝着宋的弱项--足篮方向发展,以后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很长一段时间,电视台一直维持着宋主排球乒乓球,孙主足球篮球的二元模式。

      在9394年,有段时间孙突然销声匿迹了,不知是台里雪藏他,还是他自己韬光养晦。也就这么会儿工夫,韩桥生就借着94年实行职业化的那点热乎气从幕后蹦到了前台,凿凿实实的霸住了足球这快肥肉。等孙复出后,就只剩篮球没的可挑了,不过还好第二年篮球职业化,孙又一直抓着NBA不放,几年下来,吃不饱也饿不死,混吧。

    • 家园 【文摘】记忆中的体育主持人(1)

      (一)宋世雄

      在现在这帮还挺活跃的体育主持人里,资格最老的就要数宋世雄了,我都忘记了他老人家何时出道的,大概在八十年代初吧。最早的记忆是在北影八一年的一部老电影〈沙鸥〉中,那时他还穿着四个兜的干部服,现在算算,居然小二十年过去了。

      宋是在80年代女排拿了第一个世界冠军后一举成名的,以后又亦步亦趋着跟着姑娘们一起大红大紫。袁伟民奥运会拿了三连冠后算是完成了历史使命,马上被请进了国家体委高高供了起来,宋世雄也人逢其时,当上了中央电视台的体育头牌儿。大家熟悉宋主要是熟悉他的声音,一副公鸡嗓子,解说的时候“咯咯咯咯”如鸡啄米,当真倾倒了无数守候在半导体跟前的收听实况的体育迷们。那时看电视就是讲究要看赵忠祥的“动物世界”和宋世雄的“体育实况”。

      到了九十年代,宋基本上劳心不劳力,把实况转播播音的接力棒交给了他的后辈们,自己高高兴兴的在电视台里当起了太上皇帝,偶尔出山,也是赶着四年一届的奥运会和足球世界杯,抛头露脸的机会是一个也不落,有时想想,这领导当的够“滋润”的。

      就我个人来说,以前满喜欢听他说“四号位扣球”,“三号位强攻”什么的,可是现在不成了。第一次对宋产生“反感”是在94年世界杯上,那时国内的几个足球主持人都没去,电视上突然出来个宋世雄,他还拿女排和乒乓球的那套腔调老菜新炒,换个盘就端上来了,让人实在难以接受。足球不比排球和小球,足球球迷很多如我都是真球迷,不用人介绍,对场上球员身高体重几斤几两也能知道个大概齐,技术动作和小配合也用不着多罗嗦,人家都做出来了我们也看到了,不必你非得拿嘴再可隆一遍,电视实况毕竟不同于广播。第二次对宋就更失望了,那是在一次有中国队参加的国际比赛上(哪场我忘了),这回他学乖了,找了个内行给他“傍肩”,好象是张路。可比赛开始后老毛病又犯了,还是话多,而且养成了抢话的坏毛病,张路评球评的有根有据的,他插不上嘴就在傍边唯唯诺诺的“是是”,半天嘴就没闲着。一代英雄,如此收场,sigh.

      关键词(Tags): #体育主持人
    • 家园 以前对韩乔生印象不差

      觉得他虽然口误多,但是个厚道人。

      不过前两天在网上看了一篇文章,发现原来不是如此。

      很老的文章了,转贴出来,大家随便看看。

    • 家园 老韩现在和李金斗,李伯祥一起主持一个关于世界杯的节目

      想当初也是在5套坐前几把交椅的人物,现在居然沦落到这个地步,不知道黄又会怎么样,网民的力量真是伟大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