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读史札记(6)-想起陈诚 -- 温相

共:💬24 🌺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读史札记(6)-想起陈诚

    陈诚是蒋介石在蒋经国大用之前最为得力的助手和蓄意培养的接班人,《字林西报》上排列

    的蒋介石的接班人是这样的:何应钦、陈诚、胡宗南。何应钦因为历史错误比较严重,而且

    和蒋介石算作同一年龄阶段的人,所以,论者以为非出以外,否则何应钦接班几乎为零。而

    胡宗南不具备执掌中央机构的经验,此外,就亲疏关系来看,陈诚也要比之胡宗南有优势,

    再者,陈诚的作风泼辣、果敢任事也是胡宗南等其他黄埔系将领比不了的。南京中山陵哭陵

    事件出来以后,陈诚去讲话:你们不听总裁的话了,也不听我的话了。俨然是明末魏忠贤那套“朕与厂臣”的模样,此并非陈诚骄狂,而是地位所致。

    陈诚的优点突出,缺点也很突出,最为明显的就是陈诚的军事指挥才能实在是说不过去,陈诚一生三次独立领军,统辖方面,首次在江西围剿,黄陂、东陂两次大战,丧师

    失械,3个精锐师被歼,1万余人被俘,被缴枪万余枝,最新式机关枪300余挺,大炮40门。

    许多新式自动武器和望远镜等尚未开箱,就被红军缴去。附近几个县派了很多民兵前来

    帮助打扫战场,搬战利品,1个星期才搬完。陈诚赖以起家的精锐部队整编十一师全部被歼灭,师长肖乾重伤身亡,蒋介石给陈诚电报称:“此次挫败,凄惨异常,实有生以来唯一之隐痛。”陈诚大骂自己:“诚虽不敏,独生为羞!”陈诚的亲信罗卓英说“昨今两日抚视负伤回来之官兵,

    每忍泪不敢外流者,恐伤部下之心,堕部下之气耳!英在今日已成党国之罪人。”第二次在

    抗日时的九战区,陈诚作为和顾祝同等资深的将领齐名的司令长官,也没有作出什么骄人的

    业绩。最后一次在东北,搞的国大代表齐声怒吼:“杀陈诚以谢国人。”而陈诚的嫡系将领

    中除了胡琏、罗卓英还好些,其他的诸如周至柔、肖乾、黄维、方天、方靖、郭忏、朱怀冰等也基本是军事上无能为也的表率。倒也是无独有偶。

    陈诚吞并杂牌部队的手段过于直白,有时候就是黄埔系内部的军队,陈诚也是照单全收,比如1932年解决张英师时,进行全面缴械,团长,黄埔系李弥不服(李弥此人一生就是不投降

    ,黄埔军中有名的犟驴),陈诚几乎要以刀兵相见,而此前的吞并43师、52师也是几乎同样

    的手段,以致于友军视十八军为仇敌,每逢和十八军遭遇,如临大敌一般。这也成为其他人

    攻击陈诚的借口,好在吞并杂牌是蒋介石的一贯方针,所以,陈诚一直也就安然无事。

    下面来说说陈诚的用人的特色。陈诚和何应钦不同,何应钦是用人时有之,不用时弃之。而

    陈诚则是有始有终。不过,我以为何应钦这样做的目的也有何的苦衷,而何之所以两次对抗

    蒋介石而化险为夷,主要是何没有什么自己的班底,所以,蒋介石尽管对他一时发脾气,回头来还是不免要用他。陈诚的用人不仅始终相接,而且,不拘成例、不拘派系,比如朱怀冰

    、郭忏原来都不是陈诚的十一师的人,可是,后来都成为土木系的中坚。朱怀冰是抗日之时

    的著名摩擦专家,而且,其人刻薄寡恩,死后追悼会上虽然达官显贵云集,可是,他多年的

    仆人却是一个也没有出席,可见其人头。但是,陈诚看重朱怀冰遵守纪律、为了目的不择手段的特点,毅然启用,罗卓英其人多谋寡断,但是,脾气极好,有“罗婆婆”之称,凡是部下于陈诚处无所请时,罗卓英代为办理,一办就成,替陈诚调解内部,总管土木系,以弥和

    内外,十八军最后一任军长杨伯涛晚年回忆,说是罗卓英是不可多得的好管家。中将方靖,

    年轻果毅,陈诚大胆提拔,围剿江西时,方靖闹出冲击蒋介石的笑话来,险些被蒋介石枪毙

    ,而方靖以处理不公,撂挑子回家务农,陈诚专门找人带信给方靖,请他出山,其度量也不在小,大陆解放之前,陈诚入主台北,以方靖任台中警备司令,殊不料,方靖已在大陆被俘

    。张发奎、薛岳都是蒋介石眼中的异己和杂牌,唯独对陈诚执礼有加,陈诚保全张发奎第四军的故事流传很久,故而就不多说了。综合的看,投到陈诚的门下的人,陈都能尽其所能、

    不拘一格,使得各自欢欣鼓舞,这在国民党阵营中是不多见的,比起胡宗南用人必先黄埔、

    次及陆大,唯中出身的做法不知强出多少,这又是国民党集团中的一个特例吧。

    陈诚在湖北主张就开始提倡民生主义,此后在台湾进行的减租活动,收效很好。为后来蒋介石两代统治台湾奠定了基础。

    此外,陈诚个人操守很好,在乌烟瘴气的国民党军中,陈诚一向以经济公开、人事公开、意见公开自许。在任军委会政治部长时,夙夜匪懈,看到高级官员松散懒顿,便加以整饬,一次,以开会名义召集包括贺衷寒、郭沫若在内的厅长级别的人训话,其后,郭沫若说陈诚有的放矢、言之有物,确实是国民党中的干才。陈诚治军,总以财务、人事为重,力行民主原则,《陈诚传》中记载道:“ 陈诚对财务管理非常严,他本人更是以身作则,在这一点上他受严重的影响也

    很大。严重离开二十一师时,将师部所有的公积金全部移交给了陈诚,这在过去的

    部队里是没有的。当时部队的财务是在师一级,公积金就等于是师长的私产。师长

    离开,当然要带走。陈诚离开二十一师时,也仿效严重,将手里的公积金全部移交

    给了下任师长陈继承。1928年6月,陈诚的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警卫司令部被遣散,陈

    诚将该部结余全部交给了蒋介石,这使蒋对他大为赞赏。陈诚使用军官的条件之一,

    便是“不贪财”,对军队中存在的吃空额、克扣军饷现象更恨之入骨。1929年6月,

    陈诚驻襄阳,一天到澡堂洗澡,洗完离开时,有两个洗好澡的十一师士兵在休息,

    看到师长出来,起立敬礼。陈诚就吩咐卫士为二人付帐,并问他们的姓名和部队番

    号以及发饷情况,那两个士兵回答了番号,说已有两个月没发饷了。陈回师部即问

    会计课长,课长说本月的饷已发到团部,上个月的已经发下去一个多月了,是否发

    到连队还不知道。陈诚立即命令该团团长将连长押送军法处审查,审明该连长挪用

    饷银一个月。按军法条文,军法处判处该连长撤职判徒刑,而陈诚批示“枪决”。

    1928年春,陈诚派宋瑞珂到飞机掩护大队任队副,有人向宋报告该大队大队长张有

    余吃空额5名,工兵连还有5名,来向陈汇报,陈立即下令查办。由于陈诚对挪用军

    饷、贪污、吃空额打击严厉,所以所部几乎没有敢触犯者。

    陈诚出任十一师师长后,公开提出了“经济公开”和“意见公开”两大主张。

    规定,对部队的人事、经济、教育。管理、训练、作战等等,官兵都可以提出意见。

    提出的问题,上级军官解决不了,可以向更上一级反映,只要不是诬告,都得处理,

    不得打击报复。

    陈诚部迎击后生智时,是轻装出发,沿途翻山越岭,昼夜不息,结果部队取水

    做饭的水桶、饭锅丢弃净尽,被迫向民间取用。部队到达酱园店,陈诚集合队伍训

    话说:“我见你们队伍,常挑老百姓箩筐与老百姓的水桶,甚至连锅子都挑来了,

    形形色色,如同土匪,还算得是革命军么?这种情形,难道你们都看不见?以后如

    再有违反纪律乱挑百姓用具,我要同你们拼命。”

    所以,比较而言,陈诚无疑是国民党军队和党内的翘楚,但是,他个人的历史局限性也是不容回避的。而国名党整体的失败也是他独自所难支撑得了的。

    所谓炼石有心嗟一木,凌云无计慰三洲,陈诚是之谓也。

    • 家园 好像听过一个说法

      周恩来说陈诚在北伐时首次上战场就打了败仗,从此留下心理阴影,打仗没有信心,不足为虑。

    • 家园 是谁说的来着 陈诚就是委员长的袖珍版

      简直是精辟

    • 家园
    • 家园 【贴图】陈诚与肯尼迪合影.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家园 再请教温相

      这两天我读《陈诚别传》,书中说陈诚还是挺能打仗的,北伐,中原大战,淞沪会战,占长沙的表现还是不错的。当然,正如温相所云,陈诚的政治才能远远高于军事才能,但也不能就说陈诚的军事指挥才能实在是说不过去。

      • 家园 【建议】你要是喜欢陈诚的生平的话:

        可以再看一下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蒋介石的宠将陈诚》一书,写的很翔实。是研究陈诚

        的必不可少的资料。

      • 家园 说请教就远了:

        陈诚的军事指挥本事确实不是很强,在内战开始的时候,他以参谋总长的身份代替蒋介石指挥各大战场,这是他主持枢机的第一次,结果,以惨败告终,其后希图通过整顿东北以来换取新的政治资本,以罗卓英、朱怀冰、郭忏诸将辅佐之,未几,还是大败而回。由是观之,

        陈诚不论是在中央还是在地方,军事上都是乏善可陈的。我说他的军事才能说不过去是指和

        他所担当的责任和职务相比,如果他作连长或者师长,也许比他做总参谋长或者东北行辕主任要出色的多,其他的例子比如刘峙等,也是一样。而有的人不论是做连长还是做司令员都是一把好手,人和人的区别就在这里。

    • 家园 [抄袭]陈诚家世

      窃自《陈诚别传》 孙宅巍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9年1月4日,陈诚出生于浙江省青田县高市外村。

      陈诚,字辞修,别号石叟。

      陈氏是青田一大姓,陈诚的祖先是河南人。

      300多年前,明嘉靖年间,陈氏家族从河南迁往青田。

      陈诚的始迁祖被朝廷任为青田县知县。来到青田任职,居住在青田县署旁,后来死于任上。青田人为将陈知县同其他的陈姓区别,特称其为司下陈家。

      陈诚的始迁祖共有三个孙子,以第三个孙子最为聪慧,受人钟爱。引起两个哥哥的嫉妒,合谋推入江中,幸被渔人救起,后来生了儿子叫陈诏。

      陈诏参加会试,名列第一,曾先后任过云南监察御史,浙江招讨使和左佥御史等要职,以清廉、干练而著称,被世人尊称为会元公。

      陈诏共有四子,小儿子名叫陈鉴。

      此时已是17世纪40年代,清军入关。陈诏父子曾据守永嘉,抵抗清兵。

      陈鉴的后人茂远,开始迁至距县城60里地的高市。

      茂远的孙子国善,善经营,成为乡里首富,乐善好施。他就是陈诚的高祖。

      国善的孙子锦芝,娶刘氏,共生二子,长子登迁,次子希文,即陈诚的父亲。

      希文乃字,名应麟,晚清诸生,后从杭州初级师范学校毕业。开始做私塾先生,后来到县城敬业高等小学当校长十余年,一生忠于职守,刚直不阿。

      希文先生娶妻洪氏,生三子一女,长子即陈诚(辞修),次子正修,三子勉修,女嫁徐姓。有一种说法,陈诚原名辞修,字诚。后改为以诚为名,以辞修为字。从他们兄弟三人均以“修”字取名来看,此种说法可信度颇高。

      另:请教温相

      陈诚是土木系,有一种说法“土”代表十一师,“木”代表十八军。不知可对否?

      • 家园 其实土木系是关麟征给起的外号:

        正如群众兄所说的那样,十一师和十八军,但是,国民党内部一般没有这样称呼陈诚集团的

        ,盖因陈诚集团虽然党羽众多,但是,都摆出一副公而忘私的面孔,时间一长,大家就有点

        蒙了。比如叶青,谁能想到他是陈诚的亲信呢?陈诚这点比胡宗南强,胡宗南那几个人一想

        就知道,甚至不用想也知道,什么盛文之流的。

    • 家园 丞相出手,必是好文

      这篇陈诚看得津津有味。只能补充一点边角儿的材料了,沈醉先生曾经提到杨伯涛这个人,即便被俘以后,依然军人派头十足。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干脆利落,善恶分明,有大丈夫气概,所谓四大惹不起,就有他一个,不过杨是因为刚直而惹不起,和其他几位因为无赖惹不起是不一样的。

      还有那位方靖,早年的确是叱咤风云,敢批逆鳞的人物,但是抗战以后就不行了,原因呢?发接收财,被“糖衣炮弹”打倒的可不只是共产党员。他被俘纯粹是自己找的,当时他手上还有数万雄兵,驻屯湖北,解放军兵力单薄,不敢进逼,为了虚张声势,派出小股部队发动佯攻,总兵力不到一千人。谁知方靖已经成了方“惊”,闻警即逃,全军炸营溃散,最后堂堂兵团司令被几个“土共”给活捉了。岁月磨人,大浪淘沙,信不虚也。

      • 家园 老萨抬举了:

        杨伯涛确实驴啊,在电视片《中原虎啸天》里面,此公还是念念不忘黄维的“罪行”,当然镜头都是以前拍摄的。方靖要说打仗,和陈诚也算是半斤八两吧,就像你说的,加上斗志也没有了,只能被活捉了。

    • 家园 罗卓英给我印象能力不强,威望不高

      远征缅甸时他为正,杜聿明为副,实际上却是空头司令,既约束不了杜聿明,又得

      罪不起史迪威,两头受气。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