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通鉴评说》管理系列 -- 唵啊吽

共:💬55 🌺22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通鉴评说》管理系列

    商场如战场。对兵法能触类旁通的读者,还可以参考

    《通鉴评说》军事系列

    《通鉴评说》:王翦向秦王伸手要期权

    《通鉴评说》:六国完全竞争的悲剧

    《通鉴评说》:吕不韦是异人的经纪人

    -------------------------

    《通鉴评说》:屠夫硃亥PK宰相子顺

    《资治通鉴》卷五 评说 (16):屠夫硃亥PK宰相子顺

    评说18:

    信陵君窃符救赵,是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赵国向魏国求救兵,这救兵来的是鬼使神差,扑朔迷离。这故事复杂而可回味的地方,不亚于三国演义。

    前者子顺以厨火论舌战群臣,晓以厉害,以宰相身份推销救赵主张,结果主张无法见用于朝廷,子顺心灰意冷,辞官隐退。魏十万大军,只因秦王一句恐吓而停止救赵。子顺位居宰相高官,深明大义,无法实施救赵计划。而救赵具体行动,却被一“贫”一“贱”两市井之徒,为了信陵君姐夫的面子而实施成功。政府运作做不通,江湖运作却实现了。比较一下两个过程对分析商业运作非常有意义。

    政府运作,首先是议事决策,然后由政令配置资源实施决议。子顺议政这一关就没过,后边就无从谈起了。子顺是知识分子,在今天商界叫做“know-why”,不产生实际行为。商界重视的是“know-how”,就是具体做出来。懂得救赵“know-how”的只有一人,就是侯赢,一个七十岁的穷老头。一个是政府居高官的宰相,一个是看城门的穷老头;一个“know-why”,一个“know-how”。知识分子成事不足,就在于不知道“know-how”。

    救赵第一动因,不是基于子顺的天下大势的决策,而是赵国平原君作为魏国信陵君的姐夫,请求信陵君不要见死不救。这有两个因素,一个是姊弟情谊,一个是信陵君的名誉感。信陵君是名闻天下的君子,君子岂能见死不救姐夫?信陵君就是死了,也要保住这君子盛名。但信陵君也是束手无策,盛名之下,决定去赵国与姐姐一起死了算了。临走与侯赢别过,侯赢说,我老了,陪你去也于事无补,你自己珍重。

    信陵君走到半道上,越想越不是滋味:我平时待这穷老头不薄,今天对我生离死别怎么如此冷漠?这时,信陵君下意识感得有点不对劲,于是回头找侯赢问个明白。侯赢说:我就知道你要回头,你这样去赵国不是白白送死吗。

    前者信陵君辞行,跟侯赢说要去赵,那是信陵君的决定,老头子也不便作声,人家要死也是人家自由选择;信陵君回头找老头子请教和商量决策,老头子可不会见死不救。信陵君这次请教才是真正的礼贤下士。此前信陵君在闹市中请侯赢赴宴,只算50%上礼贤下士,更多的是侯赢帮他作秀,让他扬名天下,招来三千食客;辞行时又是表面文章,侯赢也帮不了忙;待到回头请教才是真正的尊重侯赢,视他为先师,请教他的决策,由此才引出了侯赢的“know-how”。这实质“礼贤下士”是整个救赵过程不可缺少的一环。

    侯赢“know-how”的第一步,是“know-who”。子顺对魏王和群臣讲道理,那是对牛弹琴,不得其人,可见政府内部充斥的都是什么人,可见政府腐败的程度。侯赢的“know-how”直截了当,拿了魏王的虎符,然后以虎符调动军队救赵就是了。而侯赢“know-who”的第一人,是魏王的宠妾如姬。信陵君曾有恩于如姬,如姬有为信陵君舍命报恩的动机,同时如姬也有拿到魏王枕头底下虎符的能力。有能力有动机,侯赢知道救赵“窃符”第一人。

    侯赢“know-who”第二人是市井屠夫硃亥,侯赢让信陵君带上硃亥, 当信陵君以虎符调动军队时,将军晋鄙想不交军权,被硃亥从袖里掏出一个四十斤重的杀猪锤,一锤击杀在中军帐内。按今天的编制,一万人就大约为一个军的编制,统率十万大军的将军,应该是五星上将,硃亥这屠夫做的好痛快呀。

    信陵君掌握军权以后,裁军两万,让父子在军中的父亲回家,兄弟在军中的哥哥回家,独生子女回家。然后带领八万军队救赵。楚魏兵到邯郸,击退秦兵,邯郸解围。

    赵国用虞卿合纵抗秦以后,以六城联齐用的是正常外交手段,毛遂借楚兵是体制外外交手段,平原君借魏兵是民间外交手段,后两支兵借得到似乎冥冥之中有天意,所谓上帝只帮助自己努力之人。

    政府过程:审视衡量什么是国家利益――判断局势――国家能力评估――资源调配――安排人员――实施。子顺走此过程,第一关就没有共识,胎死腹中。

    江湖过程:姐姐找弟弟求情――魏无忌请教贫穷老头 ――如姬报恩窃符――硃亥杀猪手宰大将――魏无忌仁义裁军――魏无忌领兵救赵。魏无忌走此过程,各种不同动机微妙衔接,最终成功救赵,目的不是为了国家利益,而是为了儿女情长。

    所以,不要小看了不懂天下大势的市井小商小贩,中国开放的成功经济突飞猛进,很大程度是城市个体户和农村专业户这样的小老百姓为了身边八姑六婆的好恶而干出来的(经济学和管理学基本法则就是这些三姑六婆好恶的统计归纳法则)。子顺想以丞相身份推动魏国救赵,怎么也推不动这个庞大的体系运转;侯赢一看门穷老头,找个宫中宠妾和市井屠夫,就把系统推动了。有些教授研究了十多年价值价格理论,一下海就血本无归;而市场经济却被温州几个个体户哗啦啦推开了。

    如果我们把子顺比喻成一个学问渊博的生物学家,明白消化系统如何分解和吸收营养的生理过程,明白到分子离子水平,但不会种庄稼,不会煮饭,而且还消化不良经常胃疼,那么硃亥就是大字不识的农民,会种庄稼,会煮饭,而且消化特好。这就是“know-why”和“know-how”的区别。吃饭不一定要懂新陈代谢原理,懂新陈代谢原理的不一定就会吃饭。

    人类社会不是哲学家想象出来的,而是小老百姓生活出来的。海归学了屠龙术回国后杀不了鸡,很可能是只“know-why”而不“know-how”,或者“know-how”而不“know-who”。老毛说“人民创造历史”,大概是指侯赢、如姬和硃亥这样的人民。

    原文18:

    初魏公子无忌仁而下士,致食客三千人。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

    大梁夷门监者。公子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见其客硃亥,睥睨,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色愈和;乃谢客就车,至公子家。公子引侯生

    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

    及秦围赵,赵平原君之夫人,公子无忌之姊也,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公子曰:“胜所以自附于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能急人之困也。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纵公子轻胜弃之,独不怜公子姊邪?”公子患之,数请魏王敕晋鄙令救赵,及宾客辩士游说万端,王终不听。公子乃属宾客,约车骑百馀乘,欲赴斗以死于赵;过夷门,见侯生。侯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公子去,行数里,心不快,复还见侯生。侯生笑曰:“臣固知公子之还也!今公子无佗端而欲赴秦军,譬如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公子再拜问计。

    侯嬴屏人曰:“吾闻晋鄙兵符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力能窃之。尝闻公子为如姬报其父仇,如姬欲为公子死无所辞,公子诚一开口,则得虎符,夺晋鄙之兵,北救赵,西却秦,此五伯之功也。”公子如其言,果得兵符。公子行,侯生曰:“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有如晋鄙合符而不授兵,复请之,则事危矣。臣客硃亥,其人力士,可与俱。晋鄙若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于是公子请硃亥与俱。至鄴,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硃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公子遂勒兵下令军中曰:“父子俱在军中者,父归;兄弟俱在军中者,兄归;独子无兄弟者,归养。”得选兵八万人,将之而进。

    王龁久围邯郸不拔,诸侯来救,战数不利。武安君闻之曰:“王不听吾计,今何如矣?”王闻之,怒,强起武安君。武安君称病笃,不肯起。

    关键词(Tags): #人际沟通#通鉴评说#企业管理#市场营销#项目管理]元宝推荐:不忘中国,闲看蚂蚁上树,无斋主人,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好象秦国这种体制外的事情最少,所以秦赢了
    • 家园 【原创】《通鉴评说》:长安君到齐国留学

      《资治通鉴》卷五 评说 (6):长安君到齐国留学

      评说7:

      《触龙说赵太后》是标准中国语文课【1】,是家喻户晓的故事。江青在1967年12月军委扩大会议上就讲过这个故事【2】。出土文物《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中有《触龙见赵太后章》也记载了这一故事【3】。

      《触龙说赵太后》这个故事寓意有二:一是父母爱子女不能溺爱,二是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而故事情节,最精彩的是劝说的心理学技巧。可惜,两千年的好故事,家喻户晓的道理,到今天还是父母溺爱子女的多,而能有三代保持创业艰苦奋斗传统的少。

      先讲讲事情起缘。齐国要长安君为人质,而赵太后不肯放人,这样的事情为什么会发生呢?原来,赵孝成王年少,所以是赵太后掌权,齐国要人质,当然是挑赵太后最心痛的一个公子,所有绑匪都懂得这个道理,绑匪不会随便偷只鸡来勒索百万,齐国也不能要一个捣蛋任性无法管束的公子,白白为赵太后提供免费托儿服务,这是其一。其二,按照范雎远交近攻战略规划,有赵强则附楚,楚强则附赵的策略。如今攻赵,就是表明赵国是除秦国外最强的国家,就是说即使请不到齐兵,赵国也只是损失大一些而已,并不影响王室的安逸生活,否则根本不用触龙来劝,复巢之下、安有完卵?赶快送长安君到齐国避难好了。所以虽然是求救,但实际是例行公事,齐国是合纵鼻祖,秦国来了,不求援兵白不求,但实际上并非万不得已。所以,触龙说赵太后,没有晓以国家安危大义,而是婆婆妈妈地套近乎,讲了一番为儿孙留条后路的道理。

      国际交往是利益交换,在这里就是齐赵互助。人类社会最复杂的现象之一就属交换了。齐赵交换的是同样的东西,而且是跨期交换。就是我今年出兵帮你,下次我受到侵略,你就得帮我。如果是现期交易,就没有人质问题了。比如齐国缺粮食,赵国说我给你两万石谷子帮你渡过青黄不接,你派兵帮我一起把秦军赶走,这就是现期交易。跨期交易就有合同约束成本问题,齐国想了,我今年援助你,你明年赖帐不援助我怎么办?这就得建立信用。

      古时建立信用有许多方法,一种是歃血为盟,鬼神为证。不过战国时期有些政治家很理性,对鬼神都不太在乎。尤其是齐国,田单布火牛阵时,装神扮鬼,找一个小卒装神,火牛扮鬼,而且诱使燕军挖即墨祖坟,都是亵渎神灵不敬祖先的唯物主义行为。齐国政治家比今天中国人唯物主义多了,所以不信歃血为盟的江湖义气,也不信江湖义气这样的道德意识形态。国家利益交换要建立在实实在在制约机制上,口头上友邦互助的表面文章是要说的,但实际制约机制必不可少。

      第二种建立信用的方法是联姻。秦晋、秦楚常用这个方法。或许是赵国燕后嫁走了,或者是齐国公子都不缺老婆,或者是齐赵不像秦楚那样热衷于联姻这一信用产品,总之齐国没提出用这一信用产品来结算。

      如今市场交易,最主要的信用手段是货币。不单解决跨期贸易问题,还解决价值单位问题,就是究竟波音一架飞机值多少货柜服装的问题。国际贸易自二战后就以美圆结算,这美圆信用最近出问题了。这美圆不是赵太后的长安君,它随便印钞票不心痛,中国拿了这美圆储备,就跟齐国帮赵太后管教一个赵太后讨厌的公子,没太大的信用价值。美圆本来是硬通货,可以做产品和资产交易手段,但现在变成软通货了,中国要买美国的东西,很多都不允许买,石油公司不能买,科技产品不能买,这美圆投资到南美非洲,还被说成是不负国际责任。

      赵国送人质,和中东抓西方人质是两码事。前者公平贸易的一个交换,有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后者没有协商基础,是简单的要挟。所以赵国人质,实际生活相当好,又可以见世面,长知识,又结交一些国际朋友,比今天留学舒服多了。唯一风险就怕齐赵交恶,这个风险现代留学生也免不了,比如你到菲律宾留学,忽然菲律宾反华排华,你就倒霉了。赵国平民百姓,想当人质齐国还不要呢,就跟现在留学不是人人有条件一样。所以,赵太后不放长安君,完全是老人家要享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不过触龙人际沟通技巧高,没批评赵太后太自私。

      所以,长安君去齐国作人质,对赵太后是拔一毛而利赵国的事,而且,赵国也是赵家的。这样的事,有来谏者还要吐他一脸吐沫,可想赵太后掌权,这赵国还得继续走下坡路。

      后来触龙说动赵太后,还是因为道出了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道理。即权威“在德不在鼎”,你现在有权不为国家效劳,以后权力必然丧失。一个人、一个党、一个政权都一样,不把国家和民族利益放在个人乃至某一团体利益之上,就不配占据领导岗位。而为民为国不能只挂在嘴上,而要行动表现出来。现在中国把人事权都揽给党委美其名曰加强党的领导,其实那是“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是腐蚀和消弱党的领导。真正能加强领导的,就是实实在在为国家和民族利益牺牲一点点个人利益,否则就违反“在德不在鼎”的历史经验。赵太后送长安君出国留学,本来就是好事,天赐良机还顺带为国牟利,积点阴德,为长安君以后掌权竖立权威。赵太后送人质,一点都不吃亏。

      参考链接:

      【1】http://www.pep.com.cn/200406/ca427549.htm

      【2】江清:《为人民立新功》http://www.cnd.org/HXWZ/ZK05/zk472.gb.html

      【3】http://www.jianbo.org/Wxbz/2002/mawangdui/zhongheshu02.htm

      原文7:

      赧王下四十九年(乙未,公元前二六六年)赵惠文王薨,子孝成王丹立;以平原君为相。赧王下五十年(丙申,公元前二六五年)秦伐赵,取三城。赵王新立,太后用事,求救于齐。齐人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太后不可。齐师不出,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曰:“复言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左师触龙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胥之入。左师公徐趋而坐。自谢曰:“老臣病足,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体之有所苦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食得毋衰乎?”曰:“恃粥耳。”太后不和之色稍解。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怜爱之。愿得补黑衣之缺,以卫王宫,昧死以闻!”太后曰:“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太后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爱其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而泣,念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不思也,祭祀则祝之曰:‘必勿使反!’岂非为之计长久,为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王之子孙为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侯则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与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哉?”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师乃出,秦师退。

      关键词(Tags): #通鉴评说#人质#交易#信用#美元
    • 家园 【原创】《通鉴评说》:魏将段干子利用产权不清出卖国家利益

      《资治通鉴》卷四 评说 (14):魏将段干子利用产权不清出卖国家利益

      评说25:

      赵、魏联合攻韩,韩求救于秦,秦不救。韩相让陈筮到秦国再求救。陈筮到秦见穰侯,穰侯问:韩国是否很危险了?陈筮答:还不急。穰侯发火了:不急为什么派你来求救?陈筮答:韩国要是急了就投降了,正是还不急才派我来求救的。穰侯于是发兵救韩,打败魏军。

      秦对韩不是见死不救,而是不到快死不救,这样即就得省力,又救得韩国感激淋涕。此策在卷而评说援越援朝是讨论过。

      陈筮求救,言外之音是说你穰侯现在不救,就没有机会救了。这是谈判技巧之一,就是告诉对方韩国最好的其它选择――投降魏国,迫使对方不得不接受救韩的请求,否则秦国面对的不是赵、魏两国,而是赵、魏、韩三国。谈判要价,不能超过对方的底线,即对方最好的其它选择。陈筮一摊底牌,穰侯就不得不派兵了。

      谈判实力,就在于谈不成后你有什么其它选择。

      评说26:

      段干子是魏国大将,让魏王割地求和。苏代就对魏王说,段干子要官印,秦国要地,两方权地交易,魏国土地就得流失殆尽了。以割地求和,有如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土地不割完,就没有和平。魏王说,已经答应了就算了吧。苏代说,人们下棋用枭子尚可当行则行,当止则止,你大国谋事怎么比下棋还轻率。

      割地求和如抱薪救火,清末给列强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就是明证。薪不尽而火不止,苏代两千年抱薪救火理论依然有效。

      段干子行为,就是今天所谓汉奸行为,即为个人权力出卖国民利益。段干子土地和权力的交易今天依然存在。今天国内招商引资,很多也是欲玺者割地行为。为了地方快出经济发展政绩,而贱卖国有土地和资产给外资企业,这与段干子割地保官是一样的。其抱薪救火效果也非常相似,即经济发展以国有资产流失为代价,致使经济发展成果与民生福利背道而驰;经济越发展,民工生活越没保障,而不到国有资产流失殆尽,经济还不断“发展”。一方面中国有大量贸易顺差,另一方面国内内需无力,这是经济发展完全依赖外资对国有资产的不公平并吞导致的现象。

      段干子与秦国割地交易,而使第三方利益相关者不知情或无法控制,这种现象经济学中叫做“外部效应”。如果被割去地皮上的民众免除了战争之苦、不受种族压迫,而且过上更好的日子,那么就是好的“外部效应”,否则就是坏的“外部效应”。

      外部效应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产权不清,即受到外部效应影响的利益相关者对交易中的权益没有以产权的形式明确下来,使得交易当事人肆无忌惮地侵犯他们的权益。如国有资产中包含有祖祖辈辈在中国生活的人的权益,但官商与外资交易时,把这些人的权益给瓜分了,所谓所有人监督不到位是也。国企改革也一样,职工权益和国家权益被交易当事人瓜分了。

      如果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确实是产生好的外部效应的话,中国内需应该是随着GDP增长按比例增长的。但是事实表明国有资产换来的外资,并没有使内需按GDP比例增长,即官商中有许多段干子之流以权谋私,出卖国家利益。

      http://www.yuandao.com/redian/whrtyzzrebyzxq.html

      http://www.ld.nbcom.net/shiji/shijia/sj014.htm

      http://www.confucius2000.com/scholar/hanfei/0033.htm

      原文25:

      赧王中四十二年(戊子,公元前二七三年)赵人、魏人伐韩华阳。韩人告急于秦,秦王弗救。韩相国谓陈筮曰:“事急矣!愿公虽病,为一宿之行。”陈筮如秦,见穰侯。穰侯曰:“事急乎?故使公来。”陈筮曰:“未急也。”穰侯怒曰:“何也?”陈筮曰:“彼韩急则将变而他从;以未急,故复来耳。”穰侯曰:“请发兵矣。”乃与武安君及客卿胡阳救韩,八日而至,败魏军于华阳之下,走芒卯,虏三将,斩首十三万。

      原文26:

      武安君又与赵将贾偃战,沈其卒二万人于河。魏段干子请割南阳予秦以和。苏代谓魏王曰:“欲玺者,段干子也;欲地者,秦也。今王使欲地者制玺,欲玺者制地,魏地尽矣!夫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王曰:“是则然也。虽然,事始已行,不可更矣!”对曰:“夫博之所以贵枭者,便则食,不便则止。今何王之用智不如用枭也?”魏王不听,卒以南阳为和,实修武。

    • 家园 【原创】《通鉴评说》:黄歇生米煮成熟饭之计

      《资治通鉴》卷五 评说 (7):黄歇生米煮成熟饭之计

      评说8:

      前272年楚国太子完到秦国做人质,黄歇陪太子完到秦国。前263年楚顷襄王病重,黄歇请求秦相范雎让太子完回楚国,说如果楚王过世后能立太子完为王,楚国一定回对秦国非常友好,毕竟太子完在秦生活多年,对秦有感情。如果现在不让太子完回楚,万一楚国立了其它公子为王,那么秦国留着太子完就如同留一个老百姓,反而伤了秦楚联横。范雎将此事告秦王,秦王说,让太子的老师黄歇先回去看看,回来再说。黄歇跟太子完商议道:秦国留着你无非为了秦国利益,但你留在这对秦国也不见得有什么好处,但万一楚国立了阳文君的儿子为楚王,你的前途就毁了。不如你潜逃回去,我在这掩护你,我死了无所谓。于是太子完扮着黄歇回楚国探病,而黄歇在秦国装着太子一直推病谢客。过了一些时日,估计太子差不多回到楚国了,黄歇就出来对秦王说,太子已经走了,我有欺骗大王之罪,大王杀了我吧。秦王很生气,想杀黄歇,范雎说,黄歇以身殉主,是忠臣,不如放他回去,以后他必被重用,有利秦楚联横。秦王于是放了黄歇。

      那年秋天,楚顷襄王过世,考烈王继位,任黄歇为丞相,封他淮北,号春申君。

      俗话说,你可以在一些事上暂时欺骗一些人,但你不可能长期蒙骗所有人。但国际外交中每每应用暂时性欺骗,等到生米煮成熟饭了,再揭穿欺骗也没有意义了。其中利用的就是时间的不可逆性,和人类历史的路径依赖性,所谓造成既成事实。

      路径依赖性可以用开车打个比方。原来往东开,半道左转了,后来发现错了,就以往右拐来矫正。这右拐后虽然又往东走了,但已经不在原来那条道上了。要真正回到原来的道上,就得连续两个右拐,然后再来一个左拐,即使这样回到原来的道上,走过的路还是缺了一截,最怕缺走的那截路刚好错过了一个要命的加油站。

      把这开车的比方再扯远一点看看有什么感觉。建国初期原本估计要进行三十年民主主义革命【1】,结果才走了几年一个大跃进向左拐,这一拐就走了二十年,二十年后发现不对了,又往右拐。这往右拐是否还得再拐多一次?是否又到了往左拐的时候?中间落了什么阶段该走没走?这就复杂了。所以,如果你在高速公路上走错了,最好的办法是退回出错的路口重来。开车可以走回头路,历史就没这机会了。能让中国回到乾隆年间重新来一遍,绕过中国百年屈辱历史吗?这就是历史路径依赖性。所以,不要过于追究过去的事,而要着眼于根据当前形势决定如何走,埋怨古人于事无补。

      让我们回到黄歇生米熟饭计。张仪骗楚国妄称给六百里地用的就是这条计策。骗的时间就是三个月,三个月骗得楚国背弃齐约后,就不需要再骗了,因为楚国已经不可能马上再与齐国复约,楚国信用没有了。蔺相如完璧归赵,用的也是这条计策,一边让秦王沐浴准备,一边偷偷让人将宝玉送回赵国。秦王给骗得很不痛快,想想杀了蔺相如玉石也回不来,所以也就不了了之了。这次黄歇也一样,先让太子潜出,瞒是瞒不久的,但能瞒上几天等太子出了秦国就足够了。

      美国信誓旦旦说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武器,这种谎言虽然瞒不久,但等到谎言揭穿时,美军占领伊拉克的既成事实已经实现了,世界对这是不是谎言也不感兴趣了。西方说苏联民主后要支援俄国经济转轨,等所有可以独立的加盟共和国都独立了,这经济援助就不了了之了,你俄国还能再组织起一个苏联吗?

      美国为提高钢铁进口税说了一些明摆着的谎言,这跟瞒没瞒着谁都没关系,你可以通过WTO起诉他违规,但等一年半载官司打下来,他这点时间已经足够让美国国内钢铁公司争回很多市场了。外国现在最喜欢对中国产品搞反倾销。有理没理先加反倾销税,等中国应诉完了,即使中国胜诉,半年的时间已经过去了,而半年时间足够使许多中国公司破产了。

      美国代管琉球群岛,管着管着就不知不觉地成了日本领土了,生米煮成熟饭,造成既成事实,搞得原来根本不是问题的钓鱼岛和东海,现在成了领土争端了。阿扁也是能骗就骗,千方百计造成分裂即成事实。原来国际政治中也讲厚黑学。

      美国说李文和是中国间谍,媒介推波助澜制造妖化中国舆论,折腾一段时间后,证明李文和不是间谍,文和是出狱了,但媒体误导美国人对中国的“邪恶”印象已经难以抹去,美国人对中国“邪恶”的思维定势已经煮成熟饭难以逆转。舆论炒作也用生米熟饭计给美国人洗脑了。

      参考链接:

      【1】 http://economy.guoxue.com/article.php/4969

      【2】 http://spaces.msn.com/sswj/blog/cns!DBC8DE7FD743A1E5!760.entry

      【3】 春申君黄歇墓冢http://anhuitour.gogocn.com/158/sight_1573.htm

      【4】 黄歇口镇www.07168.com/life/ShowArticle.asp?ArticleID=6904

      【5】 黄氏族谱www.prc.net.cn/dkxs/huang/yy/hxjs.htm

      原文8:

      赧王下四十三年(己丑,公元前二七二年)楚以左徒黄歇侍太子完为质于秦。赧王下五十二年(戊戌,公元前二六三年)楚顷襄王疾病。黄歇言于应侯曰:“今楚王疾恐不起,秦不如归其太子。太子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国无穷,是亲与国而得储万乘也。不归,则咸阳布衣耳。楚更立君,必不事秦,是失与国而绝万乘之和,非计也。”应侯以告王。王曰:“令太子之傅先往问疾,反而后图之。”黄歇与太子谋曰:“秦之留太子,欲以求利也。今太子力未能有以利秦也,而阳文君子二人在中。王若卒大命,太子不在,阳文君子必立为后,太子不得奉宗庙矣。不如亡秦,与使者俱出。臣请止,以死当之!”太子因变服为楚使者御以出关;而黄歇守舍,常为太子谢病。度太子已远,乃自言于王曰:“楚太子已归,出远矣。歇愿赐死!”王怒,欲听之。应侯曰:“歇为人臣,出身以徇其主,太子立,必用歇。不如无罪而归之,以亲楚。”王从之。黄歇至楚三月,秋,顷襄王薨,考烈王即位;以黄歇为相,封以淮北地,号曰春申君。

      关键词(Tags): #通鉴评说#黄歇#世道#博弈#路径依赖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