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一位女“共军”的故事:(一)从军记 -- northeast

共:💬14 🌺5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一位女“共军”的故事:(一)从军记

    前不久讲过一个当代“国军”的故事(链接出处),当时就想再写个“共军”的故事,而且是一个女“共军”,她就是我的大姨。

    说起我的大姨,故事多多,就从头讲起吧,也就是从参军讲起吧:

    先说一说我母亲给我讲的版本吧:我的大姨是在解放战争初期参军的,地点在现在黑龙江省的讷河,是个小地方。要说大姨当年参军,可把家里“折腾”的天翻地覆,差点没闹出人命来,怎么回事?原来,大姨当年参军根本没告诉家里,跟着解放军(当时好象还叫“东北民主联军”吧)就走了,她当时的年龄大概才十几岁,大家想一想,家里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突然“失踪”了,家里人会有什么反应?尤其是孩子的父母,简直寻死的心都有了……过了若干日子,家里人慢慢平静下来了,渐渐接受了我大姨“失踪”的现实,我大姨的信也到家了,说在解放军那边干的不错……我姥姥、姥爷嘴里骂着“死丫头片子,也不早告诉一声……”,心里却高兴得不得了,一块石头落了地……

    当初知道这个故事的人(包括我和我妈),多少对这个故事有点疑问:我大姨为什么当时连家里都不告诉一声就跟解放军走了?当然“共军”的革命宣传一定很厉害(“共军”的强项嘛),但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能有什么觉悟?(尤其是参军前大姨对共产党肯定没什么深入的了解)究竟是什么吸引我大姨参军的???

    大姨在很长时间也没有对别人讲过这个问题,所以包括我妈在内的亲人都不清楚。没想到的是,几年前,我终于知道了答案。说出答案的是我的表姐(大姨的女儿),原来这种事别说其他人,就是大姨的几个子女也是十分感兴趣的,大概问的次数多了,大姨不耐烦了,向几个子女说出了答案……

    我不说出答案之前,我估计几乎没有人能猜出来,现在“西西河”注册的能有1万多人吧,我估计能猜到答案的不会超过10个(这还是乐观的估计呐)。当然,有些背景情况我没介绍,可是当初就是知道这些背景情况的人(包括我、我妈、表姐等人)都根本没往那里想……原来,大姨说她当初在听了半天“革命宣传”之后,被最后一句话打动了,那句话是“我们是大学,到我们这就是上大学了……”,大姨虽然出身贫苦(我姥爷是铁匠),但对知识(或者说是“高学历”吧)的羡慕程度那是相当高的!既参加革命又念大学,这种好事岂能放过,于是,就连家里也没告诉就跟人家走了……

    是解放军的什么队伍把大姨带走了,还自称是“大学”?的确是大学,大学的名称是“中国医科大学”(在解放战争时期曾经改称“东北医科大学”,解放后几经改名,现在还叫“中国医科大学”),是从当年红军的卫生学校发展起来的,现在学校还在沈阳,沈阳人都知道的(当然早就不是军队系统的学校了)。回头想一想,医科学校需要女医生、女护士,所以当时大姨这个十几岁的小姑娘也要,否则要是战斗部队,估计肯定不会要大姨的。

    本来大姨的“从军记”可以讲到这里为止,不过,我觉得还是有件事挺有意思,值得顺便说一说。要知道,共产党当年可办了不少大学,延安时期著名的就有“抗大”“陕北公学”等等,这些大学的学历国民党肯定是不承认的,但是有意思的是共产党得了天下之后也不承认(无论是解放初还是改革开放后)!大概共产党领导的教育部门认为当年这些学校只是培训班性质吧(这么说多少也有点道理)。但是现在好象是党校的文凭满天飞呀……不多说了,赶紧打住,继续说我大姨:解放后,“中国医科大学”的文凭不被承认,共产党到也没亏待我大姨这样的人,一般就是派到某大学培训一段时间(好象至少要一年),大学文凭就到手了。不过滑稽的是,大学文凭上的专业和本人实际工作的专业一般都不是一回事呀……改革开放后,我大姨又得到通知,解放前那段时间“中国医科大学”的学历有效!(大概共产党领导的教育部门认为“中国医科大学”与“抗大”“陕北公学”等学校还是有不同的吧),于是乎,我大姨又回母校领文凭去了,解放初那段到某大学培训的经历就不用再提了。不知道当初那位向我大姨宣传“我们是大学,到我们这就是上大学了……”是谁,如能找到他,我要说:“共产党终于履行了当年的诺言了……”

    元宝推荐:萨苏,
    • 家园 【原创】一位女“共军”的故事:(三)进共产党的监狱,说共产党的好话

      一看到“进共产党的监狱”,恐怕很多人都会想到是不是“文革”期间的事呀。这次讲的还真不是“文革”的事,本来,高氏家族在文革期间确实有了难:高崇民被迫害致死,高存信将军据说被下放到军队农场养马,1971年林彪死后才恢复工作,而整个高氏家族或多或少都受到影响。但是文革期间,大姨和大姨夫还没有迫害到进监狱的地步,最惨的时候曾经一度被要求下放到一个偏僻县城去,但是最终也没下放去,原因多多,从大的方面来说,单位的两大派中的一派对大姨和大姨夫很敌对,另一派对大姨和大姨夫却比较友好。也就是说,即使最惨的时候,大姨和大姨夫也不是孤立无援的。

      有意思的是,大姨和大姨夫都进过共产党的监狱,不过需要说明一点的是最后证明他们都是被冤枉的(被关的时间也不长)。更有意思的是,出狱之后,他们都说共产党的好话,抱怨的话不能说绝对没有,但很少。

      按照时间顺序,先说大姨那次入狱吧,那次是解放前,据我母亲讲好象是单位的财务方面出了点问题,怀疑大姨贪污,保卫部门立即逮捕、关押。大姨在里面倒没受到什么严刑拷打,但是生活上可以说吃了不少苦头,最后鞋子坏了都不给换,只好光脚走路。保卫部门的人审了半天,大姨一直没承认(也确实不是她的事),可当时在保卫部门的人的眼里,这就是顽抗到底呀!于是乎,保卫部门的人使出了他们的绝招:假枪毙!!!我当初听到之后吓了一跳,假枪毙好象都是反革命对付革命者的办法呀,没想到呀。结果,大姨被押到刑场,几个真正的犯人当面被枪毙了,轮到大姨了,保卫部门的人说:“死到临头了,赶快承认!”没想到我大姨大义凛然:“我没错!承认什么?”这下子,轮到保卫部门的几位傻眼了……押大姨回去后,保卫部门的几位一碰头:“假枪毙都没承认,估计是冤枉了……”最后情况查明,大姨无罪释放,恢复工作。

      大姨夫的入狱是解放后“三反五反”时候的事了,也是“疑似”有经济问题,关了起来。如果说大姨当年进的可能还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监狱,大姨夫这次可是看见了共产党的监狱是什么样的了:长长的走廊,每间牢房紧锁着,走廊的尽头站着一个持枪的兵……大概这时候共产党的国家机器已经步入正轨了,没有什么假枪毙之类的事了,一切严格按照手续办事,最后证明大姨夫没事后,也是无罪释放,恢复工作。大姨夫当年亲口对我说在监狱期间,唯一有点对身体有不良影响的事是因为放风时间太短,很少晒太阳,出来后脸色煞白,好一阵子才恢复。好象作家周而复的小说《上海的早晨》也有一个类似的情节,一资本家的儿子进了一阵子监狱,出来后对父亲也说共产党的监狱不虐待犯人,但是放风时间短,很少晒太阳,人出来后脸色煞白。大姨夫出狱后,开始有点情绪,直接去“老政委”去了。“老政委”是谁?是大姨夫当年在战斗部队(好象是后来赫赫有名的38军)的政委,后来成了军队政法系统的干部,而且那次逮捕我大姨夫就是“老政委”带人去的,大姨夫找到“老政委”,一通抱怨,从在监狱里的复杂心情一直讲到自己因为很少晒太阳脸色煞白……“老政委”不愧是老政工干部,看人家是怎么做思想工作的:“小高呀,知道你这次受委屈了,共产党员要能受委屈呀!你是学医的吧,我听说你们医生动手术铲除‘坏细胞’的时候,也会伤害一些好细胞的,‘三反五反’运动就是一次手术呀,你就是被委屈了,也是好细胞呀,何况你最终没事了……”

      回想一下大姨和大姨夫这两次入狱,有当年共产党工作不细致、法制不健全的因素,但是出发点还是好的。说句我自己的感想,恐怕当年共产党的干部有犯错误的心,经历过这么一次,犯错误的胆也被吓没了。对照以下最近这些年全国普通老百姓对干部的评价,是不是现在共产党对干部太放松要求了?这究竟是保护了干部还是害了干部?……

    • 家园 握手!

      老乡呀!我的姑爷(我父亲的姑父)当年也是白山黑水中参军参干到中国医科大学的。说不定老人们还认识

      不过,那样俺岂不又吃亏了

      • 家园 你吃亏的原因是

        你吃亏的原因是:我母亲与我大姨的年龄相差很大,大到什么程度?我大姨参军的时候,我母亲还没出生(我母亲是1949年生人,比共和国大几个月)。

        我看过一张我大姨与战友们的照片,七、八个男女解放军在一起,一样的军装,照片再小一点,我硬没看出哪个是我大姨。

    • 家园 照片!

      呵呵,开玩笑.

    • 家园 【原创】一位女“共军”的故事:(二)婚姻大事

      说句“实用主义”的话,我大姨参加革命“赚”大发了,资历、学历、工作技能等等都得到了,连婚姻大事一起解决了,真是“革命、结婚两不误”呀。

      要说起大姨和大姨夫的婚姻,我感觉没有一点“封建”色彩,也没“组织介绍”之类的事情,虽然发生在上世纪40年代末,但我认为我大姨夫简直就是当代男同胞学习的“偶像”,从他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个经典“追妞”的战例!

      说起我大姨夫,就不能不提他的家族,就如同介绍毛岸英烈士就一定要提到他的父亲是毛泽东主席一样。大姨夫的一位伯父是高崇民,如果不知道高崇民是谁,我先简单介绍几句,大家都知道“西安事变”吧,简单的说,高崇民就是发动“西安事变”的张学良的重要“谋士”之一,别的功劳不说,在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之间牵线搭桥就是高崇民(老蒋是多精明的人,把张学良、杨虎城放在一起就是相互牵制的,可没想到张学良、杨虎城能联起手来)。解放战争时期,高崇民是东北人民政府副主席(主席是高岗),名义上高崇民是“民主人士”,实际早就秘密入党了。老高家还有一位名人:高存信,他是高崇民的长子、我大姨夫的堂兄。高存信是黄埔军校炮兵科毕业,毕业在东北军干过一段时间,抗战爆发后听从父亲高崇民的建议去了延安参加了革命,1953年入朝担当志愿军炮兵司令员(那时正是志愿军炮兵最强大的时候),1955年被授予少将,解放后长期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主要负责训练和教育),可以是我军炮兵方面的专业人才了。解放战争初期,高崇民把全家族的成年男子(也有部分女孩子)几乎全动员参加革命了。要知道,老高家在开原(“大城市”铁岭下辖的一个县)也算是大户人家了,按照阶级划分就是大地主!高崇民这样的地主阶级(至少是地主阶级出身吧)的“精英分子”居然带领全家族抛家舍业的参加了革命,是很值得人们思考的……

      我大姨夫当时也在“中国医科大学”,好象还是年级的学生会主席,不知道当这个学生会主席有没有伯父高崇民的影响,但大姨夫的口才很好是大家公认的。说起来惭愧,大姨夫的同学(大姨夫这个学生会主席的部下)中有人后来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的部长(副部长?),而大姨夫这个前“领导”(学生会主席)却没当上大官(连本单位的领导都不是),大家都说因为大姨夫的嘴太厉害了,什么话都敢说,什么领导都得罪了……作为学生会主席,大姨夫第一次看见了我大姨,立即被其美貌所吸引(我大姨年轻时非常漂亮,有照片为证),想赶紧“下手”,可又怕被让人议论是利用职务之便牟取私利,尤其是中国人讲究男女有别,怎么好接近这个“靓女”呢?

      大姨夫先打听了一番我大姨的情况,立即欣喜若狂,简直是“天助我也”!原来,大姨夫的亲妹妹当时和我大姨就在同一个寝室。因为我的表哥、表姐们(大姨的子女)管我这位大姨夫的亲妹妹叫姑姑,所以我这里也称其为“高姑姑”。大姨夫找到“高姑姑”,如此这般,定下了一番“阴谋诡计”……

      从此以后,大姨夫就经常往我大姨寝室走,理由嘛,光明正大:看望亲妹妹。中国人再讲究男女有别,亲哥哥看望亲妹妹没什么不妥的吧。顺便嘛,给全寝室的女孩子展示一下自己不凡的谈吐,渊博的知识,幽雅的风度……

      “高姑姑”也经常“无意”中提到自己的哥哥:这方面多么多么好,那方面多么多么强……

      我大姨在大姨夫和“高姑姑”的“阴谋诡计”中“越陷越深”,直到毕业后走到了一起,还有了我的几个表哥、表姐……

      这个故事是“高姑姑”在一次亲友聚会时亲口所讲,我大姨当时也在场,但大姨夫已经不能在场,因为他老人家已经去世了。“高姑姑”讲完,大姨看了一圈在座的亲友,就说了一句“在座的男同志,我看哪个都比不上我家老高呀……”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抗大\陕北公学就是党校那么回事,跟中国医科大学当然不一样了
    • 家园 花催下文

      恭喜: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 家园 沙发!

      继续

      那时候应该是把这样的学校做为培训班性质的

      不过都起个名字叫“某某大学”“某某学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