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旅游杂记 之 游山玩水(4) -- 齐若散

共:💬16 🌺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旅游杂记 之 游山玩水(4)

    游冰川是此行的一个重要目的。

    到达冰川前,我们都想象着冰川应当是夹在山之间的峡谷,两边是悬崖峭壁,中间不宽的道上覆盖着冰层,道旁的树上或凸起的山石上挂着冰凌,若有一阵山风吹来,每个人的脸上会刮得生疼,……。等我们终于来到冰川前时,才发现原先的设想大错特错,感觉到它实际上是一个不知多厚的冰雪覆盖着的小山横亘在眼前。它给我们的第一个视觉印象就是一个大冰坡。旅游指南上给它定义的名字是ICEFIELDS。

    从冰坡脚下的公路对面望去,我觉得它才几十米宽、几十米高,要不了一会就能爬到坡顶。可等我们真正开始爬时才发现想象又错了。我们爬了快一个小时还没有到达坡顶,由于实在太冷太累,我们最终放弃了这个不现实的念头。事实上,我们在那段时间也没有看到谁登上了坡顶。坡高和寡、高不胜寒啊。

    我们将车停在尽可能靠近冰坡的地方,然后徒步去攀登。

    真正到达冰坡前是一段杂乱的山石路,崎岖的小道弯弯曲曲,一路上都是去或回的游客。在往回走的人群中不时会发现一些人手上拎着很特别的、弯曲成马蹄型的锯齿状的东西。刚开始看到时不以为然,看多了几个猛然想到那是专门用来爬冰坡的,看那工具的构造,应该是直接箍在鞋子的外面,作一个简易的登山鞋。看到这些特殊的工具心里不禁起了毛,难道冰坡很滑,不容易上去么?好在看到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这种设备,心里也就释然了。

    在游人踩出的小径旁,每隔十来米左右就有一个刻有年号的石碑,就像里程碑似的,它表明着某某年冰坡的边缘在此。离冰坡越近,石碑间的距离也就越短,表明了现在气候日益变暖,全球的温室效应在这里被清清楚楚的刻画出来。据说到本世纪末,这里的冰坡将不复存在,也正是因为这可怕的温室效应。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小径旁还不时有一些警惕危险的告示牌,这些告示牌都图文并茂,提醒游客不要乱走,注意冰缝,以及万一发生危险时的措施,等等。

    等到达冰坡的边沿回头看时,我们已经离停车的地方相当远了,腿子也开始觉得酸软起来。但只稍事休息后,我们就开始了爬冰坡的旅程。

    由于不是冬天,冰面并不是光滑的那种,相反,冰坡的表面非常粗糙,穿旅游鞋在上面走并不觉得比冬天在雪地上走困难,甚至还觉得更容易些,如果不是因为斜面的话,恐怕要跑也不存在困难。

    顺着冰坡从下往上拉着两根绳子,相距不到10米的样子,指示了安全行走通道。即使在这安全路线上还有很窄的冰缝,但不深。还有几条浅浅的水沟,融化的冰水正叮叮咚咚的往坡下流去,就像小溪流一样清澈,伸手探入其中,发现水温很低,稍微有点刺骨的感觉。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想是火灾的原因,森林大火燃烧的黑灰也飘到冰坡上,粘的到处都是,这个因素无疑会使得今年冰坡的融化速度快于往年。如果经常发生这种情况,恐怕不到本世纪末这个冰坡就玩完了。

    由于来前我们就做了准备,人人身穿羽绒服,戴着手套,所以,一路爬坡的过程并不觉得冷,倒是由于感觉累和热,觉得似乎穿得多了点,但把羽绒服敞开或把手套脱下时又觉得冷。观察其他游人的着装时却觉得滑稽,感觉一年四季的服装都有人穿。他们中甚至还有一些只穿着短裤的,可能来之前觉得大夏天的不应该感觉冷吧,又或者有些是从国外来的游客,即使知道冷也不可能专门去买寒衣。这样,那些衣衫穿得少的就老实得多,爬个20多米,照张像、录个影就早早的下去了,仅仅只作个到此一游、不枉此行的纪念。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一边爬坡,一边给齐嫂录像,行进的速度也自然就慢了下来,两个小孩那有那么好的性子,早就迫不及待急匆匆地往坡顶奔去,老L也只好紧紧跟着他们以防不测。

    虽然既录影,也照相了,但因为冰的反光和坡地上坡的方向是太阳,所以,出现在镜头里的效果不好,后来干脆就不录影和照相了,直接去欣赏,尽量用脑子保留这一切。这自然的景色能在头脑里保存多久呢,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只有我和齐嫂在一起。好几天我们连牵手都觉得不方便,现在好了,他们都在远远的前面,再也不会充当电灯泡了。

    现在不是流传着什么“牵着老婆的手,就像左手牵右手”吗,是啊,无论和老婆并排还是对面站着、走着,牵上的手必然一只是左手,一只是右手,哈哈哈哈。

    不知道离坡顶还有多少距离,由于游客越来越少,气温也越来越冷,我们决定打道回府。回程路站在冰坡上再回头看时才知道自己已经爬了很高了,远远的停车场上的车看着像蚂蚁似的,到这时,这个冰坡给我们的感觉才是很大的。和大自然相比,人是显得多么渺小啊。

    不过,当我们从Jasper返回再在公路上看这个冰坡时,又觉得它完全不值得一提,因为就在它旁边还有更高、面积更大的冰层,我们爬过的冰坡仅仅是冰山一角。

    注:本帖中几幅图片都是从网上找来的。

    旅游杂记 之 游山玩水(完)

    • 家园 “注:本帖中几幅图片都是从网上找来的。”此地无银啊

      我明明看见齐大侠在里面!最后一张,中间低头的那个就是!

    • 家园 我的东北行。。。。。

      看了齐大侠(跟blissy学的)的游记描述了一幅冰天雪地的美景,那样的寒冷一下让我想到了几年前我在东北时的经历。

      那年公司接了个项目在长春,刚好是年初,那家商店要在年前开业,时间赶的太紧了,所以前期必须去和客户谈需求。

      从上海出发时,上海的气温是摄氏19度。

      买的机票不是直达长春的,而是从大连转机去长春,飞机越往北飞,遇到的气流越厉害,颠簸的厉害,我是个容易晕车的人,但是却很少晕飞机,可是这趟给颠的,五脏六腑都快出来了,1个小时40分钟后终于到了大连,空乘让大家下飞机然后等待转机,我那正难受呢,这下终于可以呼吸新鲜空气了,结果刚想起身,广播里又说不用下飞机,等下就直接飞了,这下可好,憋了半天的我的胃终于爆发了,哇的一口吐了出来,把我同事给吓坏了。

      飞机上静等了大约5分钟左右,那边广播里又传出来说,长春因为在下大雪,机场关闭了,想飞也不行了,只有明天早上才可以飞了,这不折腾人么,那边广播刚停,飞机里就有人唠叨上了,那满口东北腔,让人想起赵本山了。

      只好又起身,机场给安排了宾馆住下,那会大约晚上7点左右。

      大约9点左右,机场又来人了,说可以飞了, 我倒,真的把我们不当人啊,来回折腾,不过能走还是走的好,不然整个的行程都得推后了,因为回去就到过春节了,所以还是能够按照计划的好。

      折腾到机场,飞机起飞,外面什么也看不到了,于是闭上眼睛睡觉,晚上大约10点30分左右,飞机终于安全到了长春,谢天谢地。之前空乘在广播里说长春现在的气温是零下39度,那会坐在飞机里还没多大感觉,可这一下了飞机,机场出去到出租车上的那么一点点路,我就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寒风刺骨。

      从19度到39度,哇塞,这一辈子也没遇到过啊,那滋味不好受,短短的几分钟的路,前面30秒还好,有手有脚,谁知道一会脚没了,再一会腿没了,再一会,手也没了,紧缩着脖子,颤抖的走着,牙齿上下不停的卡蹦卡蹦的。

      我们一行4个人,都穿的不多,我只穿了一件毛衣,外面一件有个薄薄内胆的风衣,好在穿了双靴子,可惜也是单靴子,就这样赶忙钻进出租车内,半天还没缓过劲来。

      接下来的大约10几天的时间我才真正领教了北方的寒冷,那年恰巧是东北地区50来年罕见的寒冷气候,往年同一时期大约都在零下20度左右,没想到第一次来东北就让我赶上这么冷的气候了。

      当时的长春还在下雪,满城的白色,路上都是厚厚的集雪,车子开过的地方,全是一道一道的冰条,人在上面走都困难。

      我们住的宾馆到客户那儿很近,走走路也就15分钟左右,坐车也就5分钟,连个出租车起步价都用不完,可是在长春的那些日子,谁也不想走,太冷了。

      每天一早宾馆门口就有好些车子等着,早上多半吃过才走的,所有不会感觉很冷,可是到了晚上就不对了,因为天冷,车子不好招了,因为到了晚上气温还要低,加上有风,就更冷了,且冰天雪地,路也不好走,连长春本地人都打车回去,所以车子特别不好叫,我和同事几个人每天下班回去都觉得是件很痛苦的事情,白天工作都还好,在客户那儿,都有暖气,不觉得冷,穿着毛衣都闲热,难怪我们说北方冷,东北人都不以为然。

      夜晚在外面走不上2分钟就全身麻木了,没一处暖和的地方,我从上海带去的一个大大的披肩派上了用场,我把自己包的只剩下两个眼睛,结果这样一来,眼睛痛苦了,呼吸的热气往上走,结果一眨眼,上下睫毛连一起了,必须使劲睁一下才可以。最痛苦的是我的同事了,他戴眼镜,几秒钟,什么也看不见了,于是不停的擦眼镜片。

      长春的出租车司机在这个季节也学会了投机,他们总是愿意找那些单个一个人,然后顺路的几个人拼车,这样一来,原本一个人的生意,他可以一下收四个人的钱,很赚的。

      我们4个人就比较惨了,拦辆车,司机一问我们上哪儿后,就拒绝载我们,因为我们是四个人,正好一车,又不可以带其他人了,且路程又近,刚好一个起步价,所以不愿意去,可怜我们一行人就这么在长春熬过了每一个近零下40多度的夜晚。

      为了招车,我同事自愿奉献自己,让我们在大楼里面等,自己跑出去招车,可车少啊,来一辆不是空的,又一辆不愿载,足足10几分钟,我同事就这样站在异常寒冷的夜晚街头,等到终于找到车了,坐进车里,他说的一句话让我们几个人都打了颤:“我靠,我冻的真想哭啊”。

      有次终于拦了辆空车,可是司机还是拒绝,我的一个同事几乎用哀求的口气对司机说,“大哥,求求你送我们吧,很近的,你看我们都是南方来的,穿的又少,没有你们北方人抗冻啊,求您了 ”。就这么着,那司机一看我们四个人,也挺可怜,一个个哆哆嗦嗦的在那,于是就说,“好吧,看你们是南方人也不抗冻,送你们吧”。后来回到上海,每次说起在东北的经历,总要学一下我们同事乞求司机的可怜样。

      最搞笑的是有我们快回去的前一天晚上,想想这么多天都熬过来了,终于要回了,几个人决定去看看北方的冰雕艺术,毕竟我们是在南方长大的,没见过,4个人打车来到一个有冰雕公园,站在门口,我的一个同事看见大块的冰雕,开心之极,居然拿舌头去舔冰块,说想要知道到底有多冰,结果答案让我们所有的人差点没晕过去。。。。。。。。这冰是热的。

      其实是因为外面气温太低了,而冰点没有气温低,所以他才会尝到冰是热的,不过我们还是警告他如果不想舌头没有了,就不要再用舌头舔冰块了。

      等我们顺利完成任务回到上海,已经是大年27了,后天就是除夕了(因为那年没有30)。

      至于过完年又去时已经不再怕东北的冷了。

      • 家园 敢用舌头添,真是开玩笑啊。小时候可是连手都不敢碰铁东西的。

        那万一一粘上,可有的罪受。

        我印象中最痛苦的事情是冻的一塌糊涂,然后就赶快取暖,然后整个的手变的涨痛无比,恨不得砍下得了。

      • 家园 当年我和一哥们去哈尔滨看冰灯,那才叫冷。我和他在北京会合。他给我整了一套他们北大军训的冬装

        棉袄,棉裤外加面大衣。我们两个当时的尊容和《活着》里披着国军大衣的葛尤一个样。

        后来返回来去长春,辽宁就觉得暖和多了。想想这都已经是十年前的事了。哎!

      • 家园 断坠儿妹妹可否把你的跟贴整个好名呢?你看我都加了精。

        写的很生动有趣呀。南方人到了东北,就是这种感觉呀。

        1995年我回国返美时,在北京机场也滞留了几个小时。当时,有一个美国人合唱团

        来华演出后回国,我和他们在一个大厅候机。他们在那里给大家唱了一首又一首的

        中国革命歌曲,现在还记得。。

      • 家园 加精!
      • 家园 坠儿的北方经历也挺有意思的嘛。
    • 家园 我去过一些地方玩,但一篇游记也没写过。准备向你学习,复习一下影集,回忆一下都去过什么地方了。
    • 家园 真有趣!

      这自然的景色能在头脑里保存多久呢,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只有我和齐嫂在一起。好几天我们连牵手都觉得不方便,现在好了,他们都在远远的前面,再也不会充当电灯泡了

      原来为这个才爬冰坡呀,真有你的.羡慕,非常羡慕!

      • 家园 哈哈哈哈

        [MP=0,0]http://img.mms.sohu.com/sys/1503/5997/5997.wma[/MP]

    • 家园 老齐,你可以把录象里的画面剪下来贴这儿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