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春 到 石 鼓 山 -- 古陈仓人

共:💬6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春 到 石 鼓 山

    春 到 石 鼓 山

    风和日丽的春日,我登上了石鼓山。史书记载,唐代的山民在这里挖掘出十面象大鼓一样的石质古物,时人呼为石鼓。石鼓山由此得名。

    遥想两千六百多年前,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在平定了西戎之后,带领他的部下,擎苍鹰,跨骏马,来到石鼓山一带狩猎。气势何等雄壮!秦穆公张弓搭箭,射得一只雌鸡,毛色鲜亮,光润如玉, 忽然之间, 此鸡长鸣一声,挣脱雕翎羽箭,振翅向南山飞去。在一片光华四射中,化作祥云笼罩高峻巍峨的鸡峰山上的一只石鸡。秦穆公惊喜之余,下令在石鸡旁边修建了一座宝鸡祠,世代祭祀。

    一千二百年后,十面石鼓在这里出土。这些石鼓每面上都有用古籀文雕刻的一首四言诗。 字如龙蛇, 古朴虬劲, 无人可识。可惜当时的人没有保护文物的意识,使这些国之瑰宝在山坡上的野草丛莽中一躺就是二百多年。等到中唐诗人韩愈见到它们时,由于“牧童敲火牛砺角”、“雨淋日炙野火燎”、石鼓更加漫湮斑驳, 字迹益发难以辨认。韩愈埋怨由于“孔子西行不到秦”,这么有价值的十首古诗竟未能编入中国最早的诗集《诗经》之中。致使《诗经》只见星辰、不见日月!韩愈认为,作为《诗经》一书的责任编辑,孔子是负有责任的。韩愈在他的长诗《石鼓歌》中紧急呼吁有关部门,快将瑰宝石鼓珍藏起来。但是《中朝大官老于事》,诗人保护文物的报告无人理会。又过了若干年, 一个姓郑的凤翔节度使有感于韩愈的呼吁,才将这批国宝搬移到孔庙中。

    又过了两百年,宋代诗人苏轼到凤翔任职,在太庙中见到了这些石鼓。 古拙飞动、庄严玄妙的石鼓文极大的震撼了这位文坛巨匠。他多日徘徊在石鼓旁,揣摩、研究、考证,写下了和韩愈的诗篇同名的长诗《石鼓歌》。诗中苏轼认同韩愈的观点,也认为石鼓文是记载周宣王涉猎活动的文物。面对着这批中国最古老的石质文物,面对着这些中国最早的石刻文字,后来的学者们又有了不同的看法,认为这是纪录秦穆公射猎留下的文字。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凤翔发掘的秦公一号大墓,证明了后来的推论是正确的。也许,石鼓文所记述的, 就是秦穆公捕获“宝鸡”的那一次射猎活动?要不然十面石鼓为什么会埋在鸡峰山下的石鼓山上呢?

    其实,在比亲穆公、周宣王更古老的年代里,陈国人就在石鼓山一带建起了仓廪,这就是陈仓一名的来历。陈仓的建立,表明了刚从石器时代进入青铜器时代的我们的先祖们,在丰饶的黄土高原最西端,通过最原始的刀耕火种,有了初步的物质积累。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几千年过去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石鼓山, 已经不是当年干戈遍野、狐兔出没的古荒山了。山坡上,桃花嫣红, 梨花雪白,从山头上放眼渭河两岸,宝鸡市区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一座座高大的吊塔、一处处热闹的工地,正将一座向现代化迈进的城市沿渭河向远处扩充。向西望去,在相传炎帝诞生的九龙泉旁,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西区)一派繁荣景象。向东看, 不远处, 密密麻麻的脚手架 、闪闪烁烁的焊花,一座气势恢宏的高新技术开发区(东区),正在拔地而起。

    开发区东区所在地叫下马营,相对应的在渭河对岸市区里还有一个上马营。几千年来,石鼓山屹立在这里,看见过多少皇帝老儿、达官贵人,看见过多少金戈铁马的军旅、车载马驼的商队,在渭河两岸上马下马、南来北往,舟揖摆渡、鞍马劳顿。今天石鼓山看到的可就大不一样了:宝鸡市区十多里长的渭河上, 最近几十年里已飞架起四座公路大桥, 一座铁路桥。南来北往, 已经不用上马下马了。 就连李太白对之叫苦连天的蜀道,也有铁龙穿山腾云、直下西川!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现代丝绸之路”之称的312国道,从遥远的东海之滨连云港一路奔来,在石鼓山下绕了一个漂亮的弯,跨过了石鼓山,又向西边更遥远的边境口岸霍尔果斯飞奔而去。西宝高速公路、西宝南线公路、以及连接东西开发区的高等级市区干线公路,与312国道在石鼓山周围的交汇处,形成了三座形态各异的立交桥。各种车辆东奔西走, 如走马灯一样川流不息。

    站在石鼓山上,抚今追昔,感慨良多。在这座不高的小山上,我感受到了一种四方通衢、八面来风的气势。

    附言:

    经历了历史风雨的十面石鼓,如今收藏在故宫博物院。宝鸡青铜器博物馆有十面石鼓的复制品展出。

    ====================================

    附件:

    1500余尊石鼓林立卢沟桥畔 刻录了日军侵华暴行

    新华网陕西频道 2003-07-08 电

      “中国第一古物”刻录侵华日军暴行

      在卢沟桥畔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雕塑园内,一座拥有1500余尊石鼓的艺术文化园7日建成,每一尊石鼓上都刻录了日军侵华的暴行。

      石鼓是指我国先秦帝王的猎碣,其形似鼓,所以叫石鼓,上刻有文字,称石鼓文。高度、直径均为2尺上下,每鼓刻诗一首,记载古人狩猎

    、战争史实,后人称之为石鼓文。石鼓文作为石刻文字,在书法艺术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国际上被誉为“中国第一古物”。

      石鼓园内目前已运抵石鼓1500余只,现已完成镌刻600余只。石材取自陕西陈仓青石,不惧千年风蚀腐化。这些石鼓直径为80至100厘米不等,少量为60或130厘米,高约80至90厘米,大小不一,重数百斤。每只石鼓侧面都环刻日寇侵华日记一篇,并邀请近3000名国内书法名家,以楷、隶、篆、行、草书写镌刻成文,并配有3至8种中外文字翻译,记录着当年日军在中华大地烧杀抢掠的滔天罪行,以永示后人。

      卢沟桥文化旅游区办事处主任孙涛介绍说,任何一位游客都可以在参观之余亲自动手进行拓印,在欣赏传统金石文化、石刻书法艺术的同时,铭记历史不忘国耻。

    来源:北京青年报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