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看相声这五十年 -- 豫蒙

共:💬57 🌺6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个人以为~~在相声最后红火的几年里~~

      ~~姜昆的相声《着急》是个顶峰式的作品,针砭失弊,且包袱不断~~~可是以后就再难见到类似的作品了~~

    • 家园 类似的例子

      国家给京剧非常大的支持 但是看的人恐怕越来越少 东北的二人转基本上是靠民间跑台演出吃饭 但是看的人相当的多 在东北有很好的群众基础

      =============================

      说实在的 姜昆、侯耀文等等都当了官 根本不可能深入群众搞创作啦

      =============================

      但是郭德刚闹出了不少风言风语 这个人,在这方面不注意 可惜了

      • 家园 京剧的未来我们不应该悲观

        京剧根植的土壤太肥沃了,稍稍具备点儿条件,大片大片的青苗儿就长得出来,民间散布的水准极高的艺术家很多,比现在靠京剧吃饭的那些人水平还高的不在少数。

        全国目前定时活动的票房有近万个,覆盖着京剧爱好者成千上万,中央电视台的戏曲频道和两届的京剧戏迷票友大赛功不可漠。

        • 家园 京剧的真正出路还是应该到群众中去

          靠国家养着的那些京剧团体,名角老是高高在上的阳春白雪 并且与现实贴近的题材创作也不多 其实文革时 江*青 搞的几个样板戏到算得上是对京剧的一种改良

          偶对京剧了解得不多 可能说的不一定对 但在电视上看到 京剧现在是老年人和海外的人甚至是外国人喜欢的多 国内的年轻人恐怕就差了 大概这也是那些希望传乘京剧的人应该考虑的(和相声衰落一样的)现实

          • 家园 据我所知,老艺人也不是那个样子

            名角老是高高在上的阳春白雪

            至少听过孙毓敏的现场讲座。

            老艺人恐怕也不完全都是那种高不可攀的做派吧?

            年轻票友也见过不少。

            我不悲观。

            从艺术上讲,样板戏的旋律还不错呢,故事也还行——现在所谓的美国大片,仔细想想,除了多了点性,那种路数,跟样板戏不是正差不多么?

        • 家园 纳米兄这么说,那我就更放心了

          其实,就心理上而言,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好戏”的民族,戏曲不会消亡,作为戏曲顶峰之一的京剧更没有理由亡。

          意大利歌剧还在,芭蕾舞也还在,为什么中国戏曲、京剧就一定会亡?

          只不过可能不一定有民国鼎盛时期那么繁荣了,但中国人口基数大,爱好者众,足以存续它们的艺术生命了,甚至造成第二春也未可知。

          21世纪原本就是一个越来越重视文化的世纪,中国戏曲的爱好者可能未必会局限在神州大地及海外华人身上吧?如同我们会被《胡桃夹子》、《天鹅湖》感动一样,白人也好,黑人也罢,也可能会深深迷恋上中国戏曲的。

      • 家园 京剧是外行,不谈了

        民间化是今后的趋势,也是市民社会的要求。没有什么可悲观的。

        ————————————————————

        深入群众么,我这篇文章,费了半天劲,其实就在说“深入群众”是怎么一回事。

        ————————————————————

        郭德刚是得注意了,个人得检点些。

        对别人的成绩也要看在眼里,别弄得好像满天下不是小人就是废物,就他自个儿在努力,算个人物似的,他现在有点这意思。《五十年》表现得很突出。不好。

        • 家园 他自己说他是第一个宣传相声进剧院,但是

          好像是候耀文先做的吧十几年前

          而且2个人的名声当时完全不成比例

          就算是他先讲出来,又怎样呢?

        • 家园 兄台说的是

          小郭有些地方是过头了

          何况他还远没达到能过头的地步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