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红尘中有没有痴情司——关于亦舒 -- 烛影摇红

共:💬36 🌺1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红尘中有没有痴情司——关于亦舒

    在我知道亦舒之前,琼瑶阿姨的东西已经很流行,这个流行好像一直影响到现在,就像电视里还三天两头地播着《还珠格格》。所以和琼瑶阿姨比起来,亦舒大抵属于小众。对着现在如牛毛的作家中,愿意提起她的恐怕也并不多了。

    第一次接触到亦舒作品,是在高中,只一次,便喜欢上了把眼泪放在笑容里的知性女人,也喜欢上了简简单单的句法风格。亦舒的作品大抵篇幅不长,薄薄的一本书里,却多承载说不尽的悲欢,但即便是写绝望,她也写得内敛,举重若轻的样子,看的人只能隐隐心痛。

    我记得的第一个主人公名叫喜宝。当时先看的电影,然后去找书,看完书,才发现女主角空洞的眼神实在没能体现小说之万一。这个故事,作者只写到喜宝的笑,便戛然而止,留给我们想象的空间。

    亦舒把情感关系写得玲珑剔透,她笔下的芸芸众女大都能在各种变故之后沉静以对,仿佛莫予与求。这也许是都市女人的一种世故,一种透彻,一种醒悟。然而谁又能说不是哀莫大于心死呢?

    我很偏爱那本取材于《红楼梦》的续编,书名依稀就是《痴情司》。连至情至性的黛玉都说得出“一切已与我无关,在他的世界里,我是一个已故世的人物,倘若不识相,鬼影幢幢地跟着人家,多没意思”这样的话,可能也真是现实女子的悲哀了。

    因缘际会,很多的情缘可能在一错身时便错过了,再也不能回到起点,好像《圆舞》,一定是音乐不对,那红尘里的痴男怨女却会错了意,空在舞池中,逗留那么些时候,最后说再见的时候,没找到对方。

    亦舒之后,偏爱苏伟贞,只是读苏伟贞常常让我绝望的窒息,于是仍然无法忘记亦舒,于是她的小说名常被我用来做马甲。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