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铺就通向月球之路的前奏--双子星计划 -- stably

共:💬19 🌺13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铺就通向月球之路的前奏--双子星计划

    Project Gemini(双子星计划)

    ----美国人开始学习在太空中工作和生活

    提纲:

    1、铺向月球之路:双子星计划的启动

    2、无人项目 双子星1&2

    3、双子星3

    4、双子星4

    5、双子星5

    6、双子星6&7

    7、双子星8

    8、双子星9A

    9、双子星10

    10、双子星11

    11、双子星12

    (曾在SC论坛发过一部份)

    1、铺向月球之路:双子星计划的启动

    1957年10月7日,苏联,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随着火箭发动机巨大的轰鸣,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被送入了太空,虽然这只是一颗发出“嘀嘀”声无线电型号的小家伙,但这已足以震惊全世界,也从此正式拉开了美苏太空竞赛的序幕。随后苏联人又把小狗莱伊卡送入了太空轨道,继而在1961年4月12日,苏联空军少校加加林,人类第一个太空人,从拜科努尔进入太空并成功返回。新上任的肯尼迪总统再次感到大为尴尬。从政治角度(汗……),美国人必须要有所作为了。

    “在紧迫的时间表下,我们从没有给出远大的目标,或是没能管理好我们的资源和时间以确保它们的实现。我们必须承认苏联人在他们巨大的火箭发动机上取得的领先,这给了他们好些月的领先,而且要认识到他们会利用这个领先继续在其他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我们仍然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努力,因为我们无法保证我们有一天会领先,但是可以确定无疑的是,不在这一方面作出努力,我们肯定会落在最后。从全球的观点来看,这样做我们所冒的风险会更大。”

    ―――肯尼迪总统,1961年5月25日,国会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这次为美国60年代航天计划定下基调的历史性讲话中,肯尼迪总统向国会要求追加对航天领域的预算资金支持,以实现在未来9年中将宇航员送上月球的目标。美国历史上空前(不敢说绝后,人类今后一定还会有更宏伟的太空计划)的航天工程正式登场。而在此时,美国人冲出地球母亲怀抱的尝试还仅仅只有一次亚轨道飞行,艾尔.谢波德,那可怜巴巴的15分钟飞行。美国人再次迸发出来的热情和资金,使得他们在1969年,如期实现了肯尼迪总统当时在国会上的宣言。

    双子星项目,正是美国人奔向月球的历程中最重要的一环。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双子星计划徽标

    肯尼迪总统的宣言被美国国会、民众以及航空航天工业系统所接受,两项新的有人驾驶太空飞船计划开始启动:双子星计划和阿波罗计划。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964年,卡纳维纳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所有的水星计划火箭和双子星火箭从这里发射升空,也包括土星I、土星IB火箭,直到阿波罗7号。背景上,火箭装配厂房(VAB),邻近的发射控制中心(LCC),综合发射设施39正在建设之中,这一切成就了未来人类20世纪最伟大的探险行动。

    在实现任何将宇航员送到月球的计划前,还有千头万绪的问题需要解决。例如,阿波罗计划中从发射升空,到在月球表面着陆,到返回地球,期间需要经历一周乃至更久的时间,宇航员的生理和心理上可否承受这段未知的严苛的旅行?宇航员可否在失重的太空环境下工作,那里在迎光面和背光面存在着500度的温差。两艘宇航船能否在太空中指定位置集合,并完成对接?

    为了解决这些生活、工作和飞行控制的问题,双子星计划就此启动。

    关键词(Tags): #美国#宇航#双子星计划元宝推荐:不爱吱声,1001n, 通宝推:然后203,蚂蚁不爱搬家,
    • 家园 一块地多个发射平台??很壮观啊

      我孤陋寡闻,别的国家也有这样的发射场吗.

    • 家园 收藏!
    • 家园 【原创】铺就通向月球之路的前奏--双子星计划-(5)

      双子座 5-美国成为航天领域领先者的一步

      主成员: Leroy Gordon "Gordo" Cooper (指令长)

      Charles P. "Pete" Conrad, Jr. (驾驶员)

      预备组: Neil A. Armstrong (指令长)

      Elliot M. See, Jr. (驾驶员)

      1965年8月21日

      轨道飞行120圈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双子星5的主要任务是在轨道持续飞行8昼夜,这是预测的阿波罗飞船从地球到月球往返1次所用时间,检验和测试宇航员在这么长的时间内对于航飞行的身体反应,同时也向世人证明:美国才是航天领域的领先者。库帕和康拉德被选为主成员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双子座5主成员组的全家福,康拉德(右边)是“新9个”宇航那一批中的,这也是他第一次执行任务,库帕(左边)是“最早的7个”宇航员中的1个,曾在墨丘利神项目中飞行过。两个都是性情开朗,爱好跑车的人,在今后的岁月里,他们成为NASA最优秀的宇航员之一。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康拉德(在水里的)和库帕(已经上了救生筏的)在演习返回后水面脱离飞船。由于每次飞行返回都是在海面上回收的,所以宇航员们必须还能掌握水上自救本领,如充气式救生筏和救生衣的使用。如果返回的角度有偏差,他们可能溅落在占地球表面2/3的海洋上的任意一处,当然,救援队伍会尽快赶到现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由于电脑故障和气候原因,原定于8月19日的发射被迫推迟,库帕和康拉德和一群工作人员一起在新定好的发射日8月21日,一起吃早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进入飞船,二人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系好各自的安全带,作最后的发射前检查,左边是库帕,右边的是康拉德。他们就要在这狭小的飞船舱内在太空中逗留8昼夜。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东部时间早晨9点,1965年8月21日。双子星5号开始了它漫长而又重要的飞行,虽然这次任务不向太空行走那样激动人心,单调而又乏味,但这是美国飞向月球的宇航历程上最为关键的一步。它验证了宇航员们在太空中长时间停留的可行性,为日后的登月飞行和人类更长时间的太空停留积累了重要而丰富的科学资料。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NASA历史上第一次成功地完整地回收到火箭推进器外壳。由海军在距离发射基地450英里外的海面上打捞回来。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从双子星5号在距离地球5217英里的空中观察到的直布罗陀海峡。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康纳德在漫长的飞行中给自己拍的一张照片,太阳光透过舷窗照在他脸上,在狭小的座舱中一直呆上8天可不是件好玩的事情。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双子星5的制动火箭比计划的要提前了些开动(某个家伙在地面上发出了错误的指令),导致返回舱在偏离原定地点91英里处的海面溅落。不过救援队还是很迅速的赶到了现场,照片上,一个蛙人正在跳出海王直升机,另一个蛙人已经给双子星5返回舱围上了浮筏,飞行员还没有打开舱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回到航空母舰的路上,康拉德从直升机的舷窗往外眺望,回味自己的首次太空之旅。双子星5,是美国航空史上值得大书特殊的一笔。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安全降落在救援船上,两个飞行员似乎又回复了其乐天派的本性,经过7天又22小时55分14秒的太空飞行(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次太空飞行),库帕的都胡子长很长了,康拉德顽皮地拉着他的胡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双子星5是通向月球的关键一步,美国也向世界,尤其是苏联,证明了其领先地位。照片上的每个人,除了右侧那个一脸严肃的水兵外,都洋溢着欢乐的笑容。康拉德后来又指挥了双子星11号,第二次着陆月球的阿波罗12指令长,于1973年指挥万首次太空实验室项目后退出宇航生涯。库帕后来离开了NASA,当时没人知道这会是他的最后一次飞行

      元宝推荐:不爱吱声,海天, 通宝推:然后203,
    • 家园 昨天看了汤姆汉克斯拍的《apollo 13》,非常好的一部电影

      第一次真正理解到航天人的生离死别;为将来的神州飞行员祈福中...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apollo 13宇航员真实版(L-R: Lovell, Swigert, and Haise)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电影版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倒霉的登月服务舱(真实版,爆炸后)

    • 家园 【原创】铺就通向月球之路的前奏--双子星计划-(4)

      4、双子星4------我们也要走到太空!!!!

      飞行组:

      指令长:詹姆斯.麦克迪威特

      飞行员:爱德华.怀特

      后备组:

      指令长:弗兰克.伯曼

      飞行员:詹姆斯.洛弗尔

      发射时间:1965年6月3日

      62圈轨道飞行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双子星4的两名成员詹姆斯.麦克迪威特和爱德华.怀特,都是第二批招募的宇航员,“新来的9个”,同时双子星4也是第一个由两名从美国空军试飞员学校毕业的飞行员来驾驶的宇航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双子星4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进行EVAs试验(宇航员太空船外行走实验),为此专门特别制作了新的宇航服。在外太空高度温差的环境下,同时还要保护不受到宇宙中的高速粒子和射线的危害,维持宇航员正常的体温和呼吸。宇航服被设计成多层的,从事外太空行走的宇航服比在舱内的指令长宇航服要多重出10磅。尽管双子星4最初并不是设计用来试验太空行走任务的,毕竟这只是这种有人驾驶的飞船的第二次太空飞行,很多部件都还没有完全检测,隐藏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还是存在,但是由于在双子星3后不久,苏联宇航员阿历克谢.列昂诺夫进行了人类首次太空行走,尽管他差点没能回到飞船上,但是当时美国人和其他国家的人民并不知道。苏联人的这一突破大大刺激了美国政府,迫切需要让美国宇航员也进行太空行走,以显示美国宇航技术的水平。在这政治上的压力和需要下(),NASA决定让爱德华.怀特进行外太空行走实验,这一决定只到发射前一周,5月27日才公布。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爱德华和吉姆在位于休斯敦NASA天文馆中的双子星2号模拟器上进行训练,爱德华还要花费大量时间来为他即将到来的太空行走作准备。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两名宇航员在双子星4中就位,进行发射模拟训练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965年6月3日,詹姆斯.麦克迪威特和爱德华.怀特走出飞行员配套服务拖车,走向转运车,这车将送他们到LC-19发射塔,在那里,双子星4在等待着他们的到来。他们脚上都穿着黄色的保护套以保护他们的太空鞋,爱德华还戴着专用于太空行走的头盔。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965年6月3日,东部时间,上午10:16,双子星4发射升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飞船进入轨道以后,爱德华的大时刻就到来了。两名宇航员都给各自的宇航服增压,然后开始给船舱减压,爱德华打开飞行员舱门,先伸出去一个遥控摄象机,然后他自己也飞出舱门进入太空。美国航天史上第一个行走太空的宇航员就此产生。他身后系着一根长25英尺的脐带,以免飘入太空回不来了,这是一股由若干根合拧在一起的,外面覆盖有金箔隔热层,通过系在爱德华胸前的一个白色装置向他提供氧气,同时这个装置里面也有应急氧气。爱德华右手手持一个7磅重的HHMU(手持机动装置),“热能枪”,就是一个微型火箭推进器,为宇航员提供动力以便机动,上面也附带一个摄像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经过23分钟的太空行走后(原定预期是12分钟),爱德华极不情愿地回到飞船上,“这是我一生中最伤心的时刻”。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两位宇航员的夫人来到控制中心,通过无线电和她们的丈夫交谈,时间是太空行走后的一天,有趣的是,她们的名字都是帕特丽夏。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回到地球,在回收蛙人的协助下,两名宇航员和返回舱先后回到黄蜂号航母上

      元宝推荐:不爱吱声,海天,
    • 家园 【原创】铺就通向月球之路的前奏--双子星计划-(3)

      3、双子星3-第一次有人驾驶升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飞行组:

      指令长:卡斯.格里桑

      飞行员:约翰.杨

      后备组成员:

      指令长:沃尔特

      飞行员:托马斯.斯托菲德

      发射时间:1965年3月23日

      绕轨道飞行3圈

      飞行器昵称:魔力.布朗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飞行组和后备组成员合影,从左到右,依次是:约翰.杨、卡斯.格里桑、沃尔特和托马斯.斯托菲德。他们脚边的连接设备是便携式空调机组。后备组的伙计们接受和飞行组成员一样的训练,不过他们也会从事一些别的可能和飞行无关任务,以便让飞行组集中全部精力在飞行训练上。卡斯.格里桑后来不幸死于阿波罗1号的火灾事故。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约翰.杨,是1962年从海军飞行员中选拔出来的第二批宇航员(“新来的9个”中之一)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格里桑和杨在仔细阅读测试计划,这是一次双子星飞船的通讯测试。格里桑将双子星3 命名为魔力.布朗,“永不沉没的魔力.布朗”,这也是NASA允许其成员给双子星飞船命名的唯一一次。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发射的当早晨,穿上宇航服后,格里桑在重温飞行计划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格里桑(靠近镜头的人)和杨在飞船中就位,准备关闭舱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965年3月23日,东部时间上午9:24,双子星3发射升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双子星3再重返地球时,杨从飞行员窗口拍摄的照片,尾部炙热的空气形成的尾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经过4小时52分钟31秒的3圈轨道飞行后,“永不沉没的魔力.布朗”双子星3安全溅落在大西洋中,两架SH-3海王直升机赶来将他们打捞起,安全返回美国海军航母勇敢号,由于海王直升机不能吊起沉重的返回舱,蛙人们在返回舱周围围上一圈气囊以防止其沉没,直到勇敢号靠过来,用起重机将其吊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大群的水兵们挤在船舷边,兴致勃勃的看着漂浮在水面上的双子星3。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会到发射基地后会见新闻记者们的杨(左侧)和格里桑,杨在双子星和阿波罗计划中多次再飞入太空,但是,格里桑,这是他最后一次飞行了,在阿波罗1号的座舱火灾事故中他遇难了。

      元宝推荐:不爱吱声,海天, 通宝推:蚂蚁不爱搬家,
    • 家园 期待,助推!

      并获通宝一枚!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