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转贴】24 Hours Bach——纪念巴赫逝世250周年演出介绍及欣赏 -- 雪个

共:💬8 🌺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转贴】24 Hours Bach——纪念巴赫逝世250周年演出介绍及欣赏

    2000年7月28日,从凌晨7点到次日凌晨7点,在德国进行了整整24个小时纪念巴赫逝世250周年的演出...

    德国观光局特地将当年定为“巴赫年”,在莱比锡市集广场搭台演出!!!

    我看过其中的那场Swing Bach(摇摆巴赫)演出的一部分(学校里面艺术欣赏课看的,可惜看了一半下课了,555),那场演出把许多我们熟悉的巴赫的曲子用摇滚或者爵士的风格演绎出来,但是不是很庸俗的那种,很特别的!其中还看到了Gil Shaham的小提演奏,确实年轻有为!哈哈!还有The Jacques Loussier Trio(賈克路西耶三重奏)里面那个弹钢琴的老头子很有水平,还有Gewandhausorchester Leipzig(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在那个貌似莱比锡市政大楼的建筑上演奏着雄壮的铜管乐器颇为振奋!!

    下面有一些是我找到的节选,每段都只有半分钟的样子。找不到完整的,我找盗版也找了很久,没有找到过。。。一直想找里面The King'singers(国王歌手)的《托卡塔与赋格》也没有找到可供下载的完整版。只好先贴点片断,抛砖引玉拉,哈哈!

    一整天的演出汇集了很多演出个人和团体:

    Bobby McFerrin

    鮑比.麥菲林

    ★ 被譽為「人聲樂器之吟詠大師」

    ★ 1977葛萊美獎最佳爵士男歌手大獎

    ★ 1988年Billboard排行榜Top 1,葛萊美獎年度專輯、年度歌曲等多項大獎。

    ★ 10座葛萊美獎的肯定,並曾與世界上知名的指揮、演奏家合作,優游於流行與古典樂壇的聲樂大師。

    Ton Koopman

    湯.庫普曼

    ★ 當代古樂大師,精研風琴、大鍵琴與音樂學

    ★ 二十世紀後期「古樂復興運動」的中堅份子,國際知名的指揮大師\r

    ★ 創立阿姆斯特丹巴洛克管絃樂團與合唱團

    ★ 海牙皇家音樂學院大鍵琴教授以及倫敦皇家音樂學院榮譽會員

    Viktoria Mullova

    維多莉亞.慕洛娃

    ★ 俄國著名小提琴家,持有1723年史特拉底瓦里名琴。

    ★ 1980年赫爾辛基西貝流士大賽首獎,1982年柴可夫斯基大賽首獎。

    ★1994年創立穆洛娃合奏團

    Gil Shaham

    吉爾.夏漢

    ★ 新生代最耀眼的小提琴天才,持有1699年史特拉第瓦里名琴。

    ★ 1982年以色列克萊蒙特大賽首獎

    ★ 兼具演奏技巧與藝術涵養,擁有「魔鬼琴音」每遇的炫技派名家。

    Anner Bylsma

    安納.畢斯馬

    ★ 當世最重要的大提琴名家,擅長古樂器與現代樂器。

    ★ 1959年「卡薩爾斯大賽」首獎

    ★ 995年新英格蘭學院榮譽博士學位

    ★ 錄音曾獲得愛迪生大獎、金音叉獎、李斯特大獎、以及近年的韋瓦第唱片大 獎,著有「巴哈,劍術大師」一書。

    The King'singers

    國王歌手

    ★ 被喻為橫跨英倫海峽而來的絕世美聲團體

    ★ 已成為當今世上男生無伴奏合唱團體的代名詞

    ★ 擁有無懈可擊的演唱實力與變化多端的曲風

    ★ 親切自然卻又充滿風趣幽默的表演風格,讓他們深受世界樂迷喜愛。

    St. Thomas Boys Choir Leipzig

    萊比錫聖湯瑪斯兒童合唱團

    ★ 源自於巴哈手下所創立的唱詩班歌手,兩百多年來建立了在宗教音樂與合唱 樂團的崇高地位。

    ★ 與維也納兒童合唱團及巴黎木十字兒童合唱團並列世界頂尖童聲合唱團。

    The Jacques Loussier Trio

    賈克.路西耶三重奏

    ★ 音樂鬼才以爵士的手法,演奏巴哈的古典鋼琴作品聞名於全世界。

    ★ 將嚴肅的巴哈作品帶入了另一個境界,唱片銷量更多達六百多萬張。

    Freiburg Baroque Orchestra

    佛來堡巴洛克室內樂團

    ★ 首次演出就超過了600場,得到無數的推崇與讚揚

    ★ 世界第一的"柏林愛樂管弦樂團"都對他們的表現刮目相看

    ★以沒有指揮的獨特表演方式呈現,是世界上所有室內表演爭相邀請的樂團

    Gewandhausorchester Leipzig

    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

    ★ 第一個專為音樂會所設的民間樂團

    ★ 擁有260年歷史,世界上最古老的民間樂團

    ★ 世界一流水準的純德奧樂團

    Bobby McFerrin、Bobby McFerrin、The King'singers、The Jacques Loussier Trio、Gewandhausorchester Leipzig的演出我看到过,十分出色。

    下面贴10个精选视频片断!

    "Die Katze last das Mausen nicht", from the "Coffee Cantata", BWV 211

    貓不放過老鼠」,選自《咖啡清唱劇》,作品211

    Madlaine Voigt, Matthias Schubotz, Holger Krause, Musicians of the Gewandhaus Orchestra / in Leipzig, Germany

    佛伊格,舒柏茲,克勞斯,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樂手∕於萊比錫,德國

    選自:巴哈繞著地球跑 (#07)

    巴哈最有名的清唱劇-「咖啡清唱劇」是一齣音樂喜劇,劇情描寫一對父女為了咖啡爭吵的故事。女兒追求時尚熱愛咖啡,可是守舊的爸爸卻設法喚醒女兒的迷戀;女兒無法改掉喝咖啡的習慣,因為咖啡的味道實在太棒了。

    劇中的父親不斷地勸女兒,但女兒什麼都不要,只要咖啡。最後父親想出的方法是:不讓女兒結婚,女兒先是答應父親改掉喝咖啡的壞習慣,但是更高明的她卻讓未來的老公答應她可以自由地喝咖啡。到了樂曲最後,老奶奶和母親都喝了咖啡,結果就跟女兒一樣,永遠也離不開咖啡。

    寫過無數嚴肅的宗教清唱劇的巴哈,在這部作品裡展露了他輕鬆的一面。這部作品在咖啡館表演的時候,受到許多觀眾的喜愛,成為一部膾炙人口的佳作。

    [MP=320,240]http://www.jingo.com.tw/good%20music/cdsuite/jdv00010/01.wmv[/MP]

    Orchestra Suite No.3 in D-major, BWV 1068, Air

    D大調第三號管絃樂組曲,作品1068,G弦之歌

    Bobby McFerrin, GHO Leipzig

    鮑比麥菲林,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

    選自:巴哈繞著地球跑 (#08)

    1830年,當時立志將巴哈音樂重新發揚光大的德國作曲家孟德爾頌(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 1809-1847),曾為德國大詩人歌德在鋼琴上演奏了第三號組曲的序曲,歌德聽後讚嘆道:「樂曲的開頭部份實在太壯麗了,就好像有一大群富麗堂皇的人們正沿著寬大的臺階莊嚴地邁步而下」。

    百餘年後,十九世紀德國著名小提琴家-威廉密(August Wilhelmj, 1845-1908)改編了這首作品的第二樂章,將第一小提琴聲部的曲調由D大調改為C大調,樂器上以小提琴獨奏為主,輔以大鍵琴伴奏,同時又將旋律全部移至小提琴G弦上演奏,由此命名為「G弦之歌」。此曲一經上演便廣受大眾歡迎,成為流傳廣泛的不朽經典。然而追根溯源之後,人們才知道這原是巴哈的傑作。百餘年來,這首「G弦之歌」以純樸典雅的旋律加上G弦特有的渾厚、豐滿音色,倍受小提琴演奏家以及愛好者們鍾愛的曲目。有意思的是,聽過「G弦之歌」的聽眾遠要比知道「巴哈第三號管絃樂組曲」的人多。如今大多數的唱片封面上,「G弦之歌」的作者欄上都是巴哈,卻從未掛上威廉密(August Wilhelmj)的大名。

    [MP=320,240]http://www.jingo.com.tw/good%20music/cdsuite/jdv00010/02.wmv[/MP]

    Deconstructing Johann

    解構巴哈

    The King'singers 國王歌手

    選自:搖擺巴哈 (#12)

    此曲改编自《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G弦上的咏叹调》等。

    來自英國最有名的人聲團體-國王歌手所演唱,本曲由橫跨古典與爵士的低音提琴手戴爾.朗斯維克(Daryl Runswick)所創作,1946年出生於倫敦,1960年開始低音提琴手生涯的朗斯維克,在人聲的部分曾擔任男高音及作曲家,因此對人聲與樂器之間的和聲極富有巧思創意,他除了出過五張個人專輯,並為國王歌手、爵士女歌手-克里歐蘭妮…等多張唱片的擔任製作及編曲,這首解構巴哈就是朗斯維克為國王歌手專輯所寫的,以主聲道為男低音當作主軸,高音及中音二種音色的長短和聲來演唱,輔以輕鬆有趣的對白,描述巴哈的趣事,為國王歌手巡迴各地表演極受歡迎的歌曲。

    [MP=320,240]http://www.jingo.com.tw/good%20music/cdsuite/jdv00010/03.wmv[/MP]

    Toccata in D minor, BWV 565

    D小調觸技曲,作品565

    Ton Koopman / in the St. Marien Cathedral of Freiberg, Germany

    庫普曼∕於佛來堡聖馬林大教堂,德國

    選自:巴哈繞著地球跑 (#03)

    在路德教派的宗教儀式中,管風琴必須擔負起彌撒前後的背景音樂、演奏讚美詩與聖歌,甚至伴隨清唱劇共同演出。為此,能夠坐上管風琴前演奏的樂匠,就得身兼演奏者、作曲家等雙重身分。以管風琴演奏聞名的巴哈,為宮廷創作出數量驚人的管風琴曲,簡單者可引發虔誠心靈之冥想,宏偉如高聳建築者,更將音樂力量延伸至無限。編號BWV 565的D小調觸技曲與賦格創作於巴哈年少時期,堪稱所有管風琴曲中最具知名度。儘管某些音樂學者認為,這部龐大作品的原始意念是針對小提琴而做(已有唱片錄音問世),但站在如此浩瀚、直指人心的感人作品跟前,所有聆聽者皆須以一顆謙卑的心,感受音樂力量的浩然洗禮。

    http://www.jingo.com.tw/good%20music/cdsuite/jdv00010/04.wmv

    Concerto No.3 in G major, BWV 1048, Allegro

    第三號G大調布蘭登堡協奏曲BWV 1048中庸的快板

    Freiburg Baroque Orchestra

    佛來堡巴洛克室內樂團

    選自:巴哈 - 布蘭登堡協奏曲 (#08)

    第三號布蘭登堡協奏曲與第五號協奏曲,同為最受喜愛的作品。樂器只使用弦樂,原作中將弦樂群分為三組,第一組3把小提琴,第二組3把中提琴,第三組3把大提琴,另外使用一支大提琴及一架大鍵琴來作底層的支撐。由於沒有使用管樂器,並且未循合奏協奏曲形式,並無獨奏群與合奏群之分,因此,整體上顯示出室內樂的氣氛。全曲僅分為兩個樂章,缺少應有的徐緩樂章(第二樂章),也是其特色之一。這裡演奏的是第一樂章,中庸的快板,開頭奏出節奏性的八小節主題,後來由各樂器將其動機分割,而展開為樂章全體。開頭的八小節主題,可以說凝聚了展開樂章全體的能量。躍動明快的節奏,流暢生動的旋律,極具巴洛克風格,是所有布蘭登堡協奏曲中,甚為出色的一個樂章。

    http://www.jingo.com.tw/good%20music/cdsuite/jdv00010/05.wmv

    Improvisation

    即興

    Bobby McFerrin 鮑比麥菲林

    選自:搖擺巴哈 (#19)

    鮑比麥菲林在此以特殊的人聲即興唱出布蘭登堡第5號協奏曲及巴哈名曲:「聖母頌」,這是以巴哈平均律鋼琴曲集第一卷第一號前奏曲的分解和弦作為伴奏,由法國作曲家古諾配上旋律的宗教性歌曲,歌頌聖母瑪利亞的清新讚歌,鮑比麥菲林與觀眾的互動,展露此曲神聖的意境,他並以支撐配樂的中低音來和觀眾唱和,彷如天籟般的聲音迴盪在萊比錫廣場讓人感動萬分。

    http://www.jingo.com.tw/good%20music/cdsuite/jdv00010/06.wmv

    Concerto for 2 violins in D minor, BWV 1043, Vivace

    D小調雙小提琴協奏曲,作品BWV1043生氣勃勃的活板

    Gil Shaham, Adele Anthony, GHO Leipzig, Christian Gansch

    夏漢,阿德列.安東尼,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克利斯帝安.甘夫指揮

    選自:搖擺巴哈 (#04)

    傳聞巴哈總共為小提琴創作了5首協奏曲,現今保留下來的僅有三首,包括「a小調」、「E大調」協奏曲以及1718年左右創作的這首d小調雙小提琴協奏曲。目前全部收在「巴哈全集」第四卷中,置放於柏林國立圖書館。巴哈「雙小提琴協奏曲」堪稱目前最受歡迎、知名度也最高的雙小提琴曲目,曾經被作曲者改編給雙大鍵琴演出。全曲共分為快-慢-快的三樂章形式,此為第一樂章活潑的快板, d小調,2/2拍子,以卡農風格的對位法進行,由弦樂總奏開始,以整齊的對位法製造二把小提琴的互動,弦樂群幾乎不做主題式的發展,僅負責和聲與背景的支撐。整個樂章以莊重堂皇的姿態走完全場,即便樂曲形式如此拘謹,流洩出的旋律在今日聽來依然饒富生趣。二把獨奏樂器的對話、呼應、交織,呼吸節奏的掌握,以強有力的合奏結束第一樂章。

    http://www.jingo.com.tw/good%20music/cdsuite/jdv00010/07.wmv

    Improvisation on "Wachet auf, ruft uns die Stimme"

    “沉睡者醒來”主題即興變奏

    Bobby McFerrin, Jaques Loussier Trio

    鮑比.麥菲林,賈克路西耶三重奏

    選自:搖擺巴哈 (#13)

    雖然「沉睡者醒來」不如巴哈 b 小調彌撒或是受難曲那麼有名,但這齣作品中崇高的精神層次以及堅定的信心,足以作為當時路德教會時期之象徵。這首曲子寫作於巴哈最後一次,同時也是最長一次任職於萊比錫聖湯瑪斯教堂唱師班期間,時間是1731年聖誕節前一個月,也11月25日正式發表。巴哈以許多英語系基督教徒所熟知的英文讚美歌詩集中第12首「醒來,哦醒來,佳音到」作為本曲不斷重複的主題。總共有七個樂節,以降E大調為主調。原曲在編制上使用了三個聲樂獨唱(女高音、男高音及男低音)、混聲合唱及編制有二支雙簧管及一支法國號的管弦樂團。在這裡,樂曲改編成賈克路西耶三重奏與鮑比.麥菲林的形式來演出,由鮑比.麥菲林的人聲拉出主旋律,聽來別有盎然趣味。

    http://www.jingo.com.tw/good%20music/cdsuite/jdv00010/08.wmv

    "Gloria" from Mass in B minor, BWV 232

    榮耀經

    選自:巴哈 - B小調彌撒(#05)

    巴哈在最晚年的1748年8月,開始想到要寫作一闋包含所有彌撒普通文的「完全彌撒曲」。在他大規模的教堂音樂中,《B小調彌撒》既是精心製作又是篇幅巨大的一篇傑作。在這長達2小時的傑作裡,涵蓋了獨唱、重唱、合唱以及管絃樂所寫成的聲樂曲之各種可能性,更展現了變化萬千的音樂風格,因此被愛樂者視為巴哈音樂的集大成者。

    相同的「普通文」,以及依照各個節日制定而內容不同的「固有文」等兩個要素組合而成。文藝復興時代以來,大多數作曲家依據垂憐經(Kyrie)、榮耀頌(Gloria)、信經(Credo)、聖哉經(Sanctus)與羔羊經(Agnus Del)等五部分「普通文」組成的復調性樂曲,通常就被稱「彌撒曲」。

    http://www.jingo.com.tw/good%20music/cdsuite/jdv00010/09.wmv

    J.S. Bach: Suite for Violoncello No.1 in G Major, BWV 1007

    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G大調第一號,作品1007

    選自:巴哈 - 大提琴組曲與賦格的藝術(#01)

    「無伴奏」是這六闋組曲最大的特徵。從巴哈的時代來看,因為當時大提琴主要負責的是數字低音的工作,擔綱獨奏演出的情況實在不多,加上那時古大提琴的音色黯淡、樸素、共鳴度不佳,因此如果以它來演奏著重架構、強調主題發展的長時間樂曲,過於嚴肅的主題加上沈悶的琴音,恐怕聽者會感到煩悶而睡著。因此巴哈選擇情緒輕快多樣的古代組曲為形式,為大提琴譜寫了六首組曲,就是此曲冠上「無伴奏」的由來。

    「巴哈為無伴奏小提琴及大提琴而寫的奏鳴曲與組曲,是從他的時代直接跳到現代的藝術作品。在巴哈的作品中,恐怕再無如此被長期忽視而受到冷落的作品了。直到最近,當人們熱烈追求新的價值與失落的價值時,才極驚訝地發現此一稀有的獨創性作品,而重新給予注目的眼神」。這些話正是描述這六首傑作的最佳話語。

    http://www.jingo.com.tw/good%20music/cdsuite/jdv00010/10.wmv

    ========

    台湾网站的链接,不知道国内的人能看否。

    • 家园 《马太受难曲》开头的合唱

      河里的巴赫迷好象不多,找了半天找到这个。把我的贴也搬到这儿吧:

      链接出处

      • 家园 相比而言,我更喜欢喜欢拉赫马尼诺夫的《通宵守夜》。
        • 家园 谢谢推荐

          我不是发烧友,以前还真不知道拉赫马尼诺夫。刚才在网上找,只有一个64分钟全长的视频。听了听,抱歉,没听出感觉。也许有网上视频效果不够的原因吧。

          看了网上的介绍说

          《通宵守夜》在1915年3月创演于莫斯科的一场战争慈善音乐会,并接着连演了四场。但在十月革命之后,由于宗教音乐在苏联受到压制,这部作品销声匿迹了很长的时期。直到戈尔巴乔夫在1987年开始改革后,它才得到了应有的承认。
          但百度百科又说1918年底拉氏举家迁到美国纽约。我固执地以为,如果拉氏有巴赫的水平,无论谁也压制不了吧,何况他几乎在革命前就离开了俄国。

          呵呵,还是听巴赫吧:

          外链出处

          女高音纯正完美,小提琴同样完美!音乐旋律更不用说。

          ------

          抱歉,不是专为抬杠。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吧。

    • 家园 咦?你不是不喜欢巴赫么?还有沙汉姆?

      巴洛克这东西,贫道只能听亨德尔,巴赫敬而远之

      • 家园 可我喜欢视频

        那就贴亨德尔给你听吧。

        • 家园 谢太傅

          你好象确实很喜欢视频的样子呵,怪不得硬盘总不够

          贫道总是觉得,那蛋好吃就行了,干嘛非得看看那鸡长啥样呢。万一那鸡长得和那蛋不是很协调,岂不是坏了吃蛋的乐趣了?

          • 家园 有时候是挺坏兴致的

            算了,积点口德,不说了。

            但多数时候还是看得心旷神怡滴,比单单的听要好。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